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志堂经解》刊刻过程考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爱亭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6,共4页
辑刻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140种1860卷,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关于其刊刻过程,后世各书志、书目多语焉不详或存在误解,故《通志堂经解》见于著录时,其... 辑刻于清康熙年间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140种1860卷,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关于其刊刻过程,后世各书志、书目多语焉不详或存在误解,故《通志堂经解》见于著录时,其版本一项多有不同。经过全面搜集分析各相关资料发现,《通志堂经解》始刻于康熙十二年,至康熙十九年主体部分刻完,但仍未竣事,之后仍有经解付刻,而较多的经解在校订、改版,直到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一年之间,完整的《通志堂经解》刻印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徐乾学 刊刻
下载PDF
徐乾学、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关系新探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爱亭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0-56,共7页
清康熙年间辑刻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荟萃宋元经学要籍,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以"通志堂"名编,各卷末题"后学成德校订&q... 清康熙年间辑刻的大型经部丛书《通志堂经解》一百四十种一千八百六十卷,荟萃宋元经学要籍,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在经学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丛书以"通志堂"名编,各卷末题"后学成德校订",故各书目多署纳兰成德编刻;但实际上该丛书的真正辑刻者为昆山徐乾学。徐乾学、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徐乾学 纳兰成德
下载PDF
纳兰成德在编辑《通志堂经解》中的作用
3
作者 张一民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3,共4页
署有“纳兰成德校订”的《通志堂经解》问世以后,在编辑权上存有异议。笔者查考了纳兰成德、徐乾学、朱彝尊等人的著述,认为纳兰成德是辑编《通志堂经解》的倡始者、资助者、参与者,担任着该书主编的角色。署“纳兰成德校订”未尝不可。
关键词 纳兰成德 通志堂经解》 编辑工作 资助者 参与者 校订 清代 儒家经义丛书 古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通志堂经解》的总体特点、贡献及不足
4
作者 王爱亭 《山东图书馆季刊》 2008年第3期83-84,90,共3页
《通志堂经解》辑刻于清康熙十九年,不论在经学上还是在版本学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上承《十三经注疏》,下启《皇清经解》正、续编,为清人治经的重要依据,又多以宋元秘本作底本,精写付刻,可称清初写刻本的典范。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特点 贡献 不足
下载PDF
通志堂本纳兰词校正举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秀亭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7-10,共4页
《通志堂集》所收纳兰性德词 ,审核粗疏 ,错误不少。诸类差错均应参照他本 。
关键词 通志堂集》 校正 纳兰性德 《蝶恋花》 错字
下载PDF
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 被引量:6
6
作者 溥任 《紫禁城》 1989年第1期22-22,32,共2页
纳兰性德为清代康熙帝近臣明珠之长子。明珠在除鳌拜、定三藩两役中有赞襄之功,颇受倚重,官至太傅、大学士。他身居传相,显赫一时。康熙二十七年,明珠虽因擅权、纳贿,被御史郭琇所劾,康熙帝终念前功而未加罪责,仅罢去大学士之职,仍留内... 纳兰性德为清代康熙帝近臣明珠之长子。明珠在除鳌拜、定三藩两役中有赞襄之功,颇受倚重,官至太傅、大学士。他身居传相,显赫一时。康熙二十七年,明珠虽因擅权、纳贿,被御史郭琇所劾,康熙帝终念前功而未加罪责,仅罢去大学士之职,仍留内大臣供奉内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通志堂 内大臣 西圃 银塘 王奕 燕集 浮家 天不假年 一辙
下载PDF
纳兰成德与《通志堂经解》编纂问题的考辩
7
作者 崔禾 《满族研究》 2022年第1期93-98,共6页
《通志堂经解》与《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并称为清代三大经学著作。但自其刻印完成时,关于其作者争论也一直存在,其中编纂内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序跋、《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和《礼记陈氏集说补正》的作者问题。通过对《经解》本... 《通志堂经解》与《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并称为清代三大经学著作。但自其刻印完成时,关于其作者争论也一直存在,其中编纂内容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序跋、《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和《礼记陈氏集说补正》的作者问题。通过对《经解》本身的研究分析以及选取前人学者罕用的材料,可以论证出纳兰成德作序跋、亲撰《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和《礼记陈氏集说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纳兰成德 编纂
下载PDF
清初书籍刻印的实态细节:清通志堂刻试印本《读史方舆纪要》读后 被引量:1
8
作者 石祥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4-91,共8页
本文首先考证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通志堂刻试印本《读史方舆纪要》,认为此本系徐乾学代纳兰性德以通志堂名义刊刻,刻印时间约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顾祖禹在徐氏家中坐馆期间。再以此本中的审阅者批校等为史料,考述清初书籍刻印的... 本文首先考证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通志堂刻试印本《读史方舆纪要》,认为此本系徐乾学代纳兰性德以通志堂名义刊刻,刻印时间约在康熙十九年至二十四年顾祖禹在徐氏家中坐馆期间。再以此本中的审阅者批校等为史料,考述清初书籍刻印的实态细节,具体涉及修版改字后的局部再印、刻版字数的统计方法与复核、刻书主持方与刻工的博弈互动、清初刻书家对于方体字刻本的美观性要求等问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史方舆纪要 清初刻书 通志堂
原文传递
胡季堂与《通志堂经解》的补刊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国彭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9,共10页
王士禛《分甘馀话》记载,《通志堂经解》书版在康熙年间"收贮内府",乾隆五十年(1785),高宗发上谕宣布内府对此书补刊完成。通过胡季堂等人的记载,发现此书版曾存贮于苏州织造局;更鲜为人知的是,《通志堂经解》在内府补刊之前... 王士禛《分甘馀话》记载,《通志堂经解》书版在康熙年间"收贮内府",乾隆五十年(1785),高宗发上谕宣布内府对此书补刊完成。通过胡季堂等人的记载,发现此书版曾存贮于苏州织造局;更鲜为人知的是,《通志堂经解》在内府补刊之前,曾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三十九(1774)年间,由胡季堂等人出资进行过补刊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胡季 彭元瑞 苏州织造局 《四库全书》
原文传递
《通志堂经解》及其书版入藏内府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国彭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7-76,110-111,共12页
故宫博物院藏有多部《通志堂经解》,部分印版也保存在故宫。本文通过新材料的发现及对内府档案的发掘,对此书及其印版入藏内府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得出结论:《经解》刊成于康熙三十年,是皇长子胤褪最早将其进呈入宫中;康熙四十四年圣祖第... 故宫博物院藏有多部《通志堂经解》,部分印版也保存在故宫。本文通过新材料的发现及对内府档案的发掘,对此书及其印版入藏内府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得出结论:《经解》刊成于康熙三十年,是皇长子胤褪最早将其进呈入宫中;康熙四十四年圣祖第五次南巡时,将原藏于徐乾学家的书版收归苏州织造贮藏,并从徐家带回一部《经解》;乾隆三十八年,胡季堂与彭元瑞等人出资补刊《经解》;乾隆四十八年,高宗命苏州织造将《经解》书版运至宫中,并再次进行补刊;乾隆五十年,全书补刊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胤褪 徐乾学 清圣祖 清高宗 苏州织造
原文传递
《通志堂经解》刊刻问题新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国彭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49,F0002,共11页
《通志堂经解》的辑刻有诸多问题尚待澄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此书的版式特征及发掘相关史料,得出了关于《通志堂经解》刊刻的若干新认识:此书不存在康熙十五年初印本;徐乾学在成德“捐金倡始”之前,已经开始刊书,《新定... 《通志堂经解》的辑刻有诸多问题尚待澄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此书的版式特征及发掘相关史料,得出了关于《通志堂经解》刊刻的若干新认识:此书不存在康熙十五年初印本;徐乾学在成德“捐金倡始”之前,已经开始刊书,《新定三礼图》是其中最早刊成的一种;《通志堂经解》完成于康熙三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经解 新定三礼图 徐乾学 纳兰成德
原文传递
從徐乾學對《禮記》讀本的選刊看《通志堂經解》的編纂理念
12
作者 侯婕 《古典文献研究》 2022年第2期78-97,共20页
徐乾學(1631—1694)等編纂的《通志堂經解》(以下簡稱“《經解》”),收書一百四十種,凡一千八百六十卷;始刻於康熙十二年(1673),刻畢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①。《經解》的編纂與刊刻,是清初學術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經解》既是明... 徐乾學(1631—1694)等編纂的《通志堂經解》(以下簡稱“《經解》”),收書一百四十種,凡一千八百六十卷;始刻於康熙十二年(1673),刻畢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①。《經解》的編纂與刊刻,是清初學術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經解》既是明代中後期以降返經復古思潮與清初實學思想影響下的産物,也離不開徐乾學等一批傑出學者的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 清初學術 《禮記》 編纂 復古 康熙十二年 文化史
原文传递
从创作心理谈纳兰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宏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3-40,共8页
“自伤情多”的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成德,其作品当时曾被“传写遍于村校邮壁”,“家家争唱”;清末况周颐将他评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更誉之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迄今为止,论者多从时代、政治、家世、生平诸因素去考察、解释反映... “自伤情多”的清初满族词人纳兰成德,其作品当时曾被“传写遍于村校邮壁”,“家家争唱”;清末况周颐将他评为“国初第一词人”,王国维更誉之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迄今为止,论者多从时代、政治、家世、生平诸因素去考察、解释反映了词人心理流程的词作。本文拟以创作心理为视角,略陈浅见,俟正方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词 词人 通志堂 创作心理 预结构 心理流程 个性心理结构 顾贞观 人生意识 心理定势
下载PDF
纳兰性德经解诸序编年考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秀亭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6-11,共6页
署名纳兰性德的经解诸序,性德应为作者之一。朱彝尊全面参与了《通志堂经解》的编辑工作,也是经解序的主要撰写者。序文的其他作者尚有陆元辅、张云章、黄虞稷等人。徐乾学辑刻《通志堂经解》,完工于性德身后,约在康熙三十年左右。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通志堂经解序 朱彝尊 经义考
下载PDF
文献学角度的纳兰词研究举隅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永芳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使用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考证在内的传统文献学方法环绕纳兰词进行研究,可以确保相关的讨论始终建立在坚实可靠的文献基础上,从而最终有利于从较为宏观的层面明确揭示纳兰的词史贡献和地位。本文尝试以纳兰的若干作品为... 使用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考证在内的传统文献学方法环绕纳兰词进行研究,可以确保相关的讨论始终建立在坚实可靠的文献基础上,从而最终有利于从较为宏观的层面明确揭示纳兰的词史贡献和地位。本文尝试以纳兰的若干作品为例,从考辨初稿面貌、论议后出转精、辨识选本价值和知论世事人情等方面对这一相对微观的研究角度略事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志堂集》 主动改窜 后出转精 词作辨伪 知人论世
下载PDF
文学传统与纳兰性德的词学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水云 《渤海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8-23,26,共7页
纳兰词向以言情自然真切为世人所称道,近代文学批评大师王国维分析其原因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我们认为这种分析仅着眼于作者的气质禀赋,如果仔细考察纳兰性德的文学... 纳兰词向以言情自然真切为世人所称道,近代文学批评大师王国维分析其原因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我们认为这种分析仅着眼于作者的气质禀赋,如果仔细考察纳兰性德的文学思想,就会发现纳兰性德是吸收了汉族文学传统养料后,通过不断学习和摸索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因此分析和探讨汉族文学传统对纳兰性德词学思想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文学传统 词学思想 通志堂 顾贞观 朱彝尊 汉文化 文学思想 比兴寄托 纳兰词
下载PDF
纳兰容若与《四库全书荟要》提要
17
作者 荣国庆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75,共4页
《四库全书荟要》以内府藏《通志堂经解》为底本的著作共86种,其中37种前有纳兰容若撰述书序。现以纳兰容若《通志堂集·经解序》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相校,参以康熙19年版《通志堂经解》、《攡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景... 《四库全书荟要》以内府藏《通志堂经解》为底本的著作共86种,其中37种前有纳兰容若撰述书序。现以纳兰容若《通志堂集·经解序》与《四库全书荟要总目提要》相校,参以康熙19年版《通志堂经解》、《攡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提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诸本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得四库馆臣提要分纂稿以纳兰容若书序略加增删而撰写提要3种,截取其说以为提要内容16种,可以推见四库全书各分纂稿人或综其书原有题序,或集书录解题、学人论述汇成提要,非必成于一人,也非必为原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荟要 通志堂 纳兰容若 提要分纂稿
下载PDF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对纳兰性德的影响
18
作者 李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清初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可由纳兰性德《通志堂集》所含西学知识窥见一斑。《通志堂集》为清初学者徐乾学于纳兰逝后所编,其中有若干内容涉及西学知识,包括天文历法、科技制作、医药学、宗教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纳兰西学知识的来源,其中对... 清初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可由纳兰性德《通志堂集》所含西学知识窥见一斑。《通志堂集》为清初学者徐乾学于纳兰逝后所编,其中有若干内容涉及西学知识,包括天文历法、科技制作、医药学、宗教及语言文字等方面。纳兰西学知识的来源,其中对自鸣钟的了解,来自于直接接触实物,其他则主要依赖阅读与传闻。纳兰直接阅读过的西学书籍至少有《七克》和《西儒耳目资》,很可能还包括《泰西水法》,但他未必通读过李之藻编的《天学初函》。纳兰对西方实用的科技制作以及天文历法持赞叹与肯定态度,而对天主教为传播教义攻击佛道的做法则有所不满。纳兰的西学知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学于清初在东方传播、影响的广度和深度,而他对“西学东渐”的态度在清初一般士人中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通志堂集》 西学东渐
下载PDF
纳兰丛考(续)
19
作者 张一民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6-91,共6页
本文继续对纳兰性德这位著名词人进行考证推究 ,这对于理解纳兰生平及为人有重要补充作用 ,从而有助于研究纳兰性德的诗词作品。
关键词 纳兰性德 饮水诗词 通志堂
下载PDF
纳兰性德在康熙统治时期的作用
20
作者 雷建平 《社科纵横》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我国清初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他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通志堂经解》,这是一部共计一千七百九...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我国清初著名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一位有一定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他短暂的生涯中,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通志堂经解》,这是一部共计一千七百九十二卷,包括宋元以来一百四十余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统治时期 知识分子 通志堂 徐乾学 儒家经典 汉族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地主阶级 汉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