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感在文学创作中的妙用
1
作者 王晓虹 《写作》 2004年第4期15-16,共2页
文学力求生动形象,切忌死板单调,如此才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那么怎样才能使文字“立起来”,使文学语言生动形象呢?我以为通感的... 文学力求生动形象,切忌死板单调,如此才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道:“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那么怎样才能使文字“立起来”,使文学语言生动形象呢?我以为通感的运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审美意识 联想通感 比喻通感 主观通感
下载PDF
汉日味觉词“甜”、「甘あまい」的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静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48,共6页
味觉词汇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感觉,在描述基本味觉时,各民族的味觉词汇几乎是可以直接互译的。而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当这些词汇发生隐喻转义时,常常会出现民族语言间词义转移时的相异或空缺现象,并由此导致误译、误用。本文试通... 味觉词汇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感觉,在描述基本味觉时,各民族的味觉词汇几乎是可以直接互译的。而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当这些词汇发生隐喻转义时,常常会出现民族语言间词义转移时的相异或空缺现象,并由此导致误译、误用。本文试通过对取自金山词霸软件、《中日对译语料库》等的真实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就汉日味觉形容词"甜"、「甘い」的隐喻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比对分析,就其在词义转移时因中日民族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相异或空缺现象进行探讨,并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信息,以避免在实际语用过程中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误译、误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形容词 隐喻 转义 通感联想
下载PDF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绘画”
3
作者 苟银霞 《好日子》 2019年第25期110-110,共1页
音乐欣赏教学运用艺术“通感”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更能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与艺术鉴赏。
关键词 通感 通感联想 绘画 思维想象
下载PDF
汉日基本味觉形容词的隐喻现象对比研究——以汉日甜味词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静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年第1期49-56,共8页
味觉词汇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感觉,在描述基本味觉时,各民族的味觉词汇几乎是可以互译使用的。而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当这些词汇发生隐喻转义时,常常会出现民族语言间词义转移时的相异或空缺现象,并由此导致误译、误用。本文试通... 味觉词汇来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感觉,在描述基本味觉时,各民族的味觉词汇几乎是可以互译使用的。而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当这些词汇发生隐喻转义时,常常会出现民族语言间词义转移时的相异或空缺现象,并由此导致误译、误用。本文试通过对取自金山词霸软件、《中日对译语料库》等真实语料进行定量分析,就汉日味觉形容词"甜"、「甘い」的隐喻现象进行归纳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就其在词义转移时,因中日民族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相异或空缺现象进行比对分析,以寻找更好的翻译策略,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信息,避免在实际语用过程中因母语负迁移而造成的误译、误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觉形容词 隐喻 转义 通感联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