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科场“通榜”之风与古文运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建华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唐代进士为天下士林所企羡。当时,科举试卷尚未"糊名",知贡举者选人有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当权者对举子的印象远比考试本身更为重要,他们的喜好往往决定了举子的命运。科场之外互相援引,形成唐代科场"通榜"之风,... 唐代进士为天下士林所企羡。当时,科举试卷尚未"糊名",知贡举者选人有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当权者对举子的印象远比考试本身更为重要,他们的喜好往往决定了举子的命运。科场之外互相援引,形成唐代科场"通榜"之风,一些在文坛有名望的古文家利用进士试推荐志同道合者,影响知贡举者对人才的选拔,带来了中唐古文运动的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科 通榜 古文运动
下载PDF
从进士科看唐代科举制的流弊 被引量:2
2
作者 韩宾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31-35,共5页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为封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担由于封建统治者自身的腐败,造成贿赂成风,考场黑暗,主考者为一己私利而泯灭人才;考生则为进身而卑躬屈膝.从而造成科举制...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它为封建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担由于封建统治者自身的腐败,造成贿赂成风,考场黑暗,主考者为一己私利而泯灭人才;考生则为进身而卑躬屈膝.从而造成科举制的消极作用,并最终使之走向反面.本文以唐代进士科为例,具体分析了唐代科举制度的流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科 唐代科举 封建统治者 知举 通榜 科举考试 一己私利 选拔人才 诗赋 齐梁
下载PDF
唐代科举的“行卷”“温卷”和“省卷”
3
作者 赵志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87,共3页
介绍唐代科举考试中的行卷、温卷、省卷,谈纳卷现象的利弊得失,说明唐代科举和后世的不同,同时证明唐代的科举考试,仍然是以考试成绩来决定去取的。
关键词 行卷 温卷 省卷 通榜
下载PDF
说唐代科举的荐引之风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范弟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84-89,共6页
唐代选拔政治人才的制度,继承前代而趋于完善,为后代所沿用,这就是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①为特征的科举制度.一般而论,这个制度比起以往的选才制度来,其进步、合理性就表现在它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从而改变了以往凭门第选人的弊端.... 唐代选拔政治人才的制度,继承前代而趋于完善,为后代所沿用,这就是以“一切以程文为去留”①为特征的科举制度.一般而论,这个制度比起以往的选才制度来,其进步、合理性就表现在它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从而改变了以往凭门第选人的弊端.然而,如果认为唐代科举已完全决定于考试,这也不是事实.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科举 明经 取解 公荐 唐代社会 政治人才 通榜 选拔人才 选才 选人
下载PDF
对中国考试制度的反思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丽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7-62,共6页
中国现今的考试制度虽然相较于古代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考试内容脱离生活、考试形式僵化与毕业生实习培养虚置等问题。唐制中的"公卷制",明清进士、"翰林之制"中的"实习培养"方式,对中国... 中国现今的考试制度虽然相较于古代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但依然存在着考试内容脱离生活、考试形式僵化与毕业生实习培养虚置等问题。唐制中的"公卷制",明清进士、"翰林之制"中的"实习培养"方式,对中国当代的教育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卷制 通榜 进士 翰林之制
下载PDF
试谈唐代科举中的“公荐”
6
作者 杨洁琛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公荐之所以是唐代科举的特色现象 ,是由于唐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及社会风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公荐也导致了其他现象如行卷的出现。总的来说 ,公荐对社会强势群体有利 ,在其特别盛行的中晚唐 ,公荐已成为把持科举的工具。
关键词 公荐 不糊名 通榜 行卷
下载PDF
论唐代贡举中的“荐举”形式
7
作者 侯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8年第4期72-77,共6页
唐代贡举体系中的荐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荐举的一般形式,即在政府行为规范下乡贡和馆监举送科举人才的形式。“公荐”作为荐举的另一种形式,是官员(也包括少数布衣名士)个人推荐举子的行为方式。对唐代贡举中“荐举”的评价,... 唐代贡举体系中的荐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荐举的一般形式,即在政府行为规范下乡贡和馆监举送科举人才的形式。“公荐”作为荐举的另一种形式,是官员(也包括少数布衣名士)个人推荐举子的行为方式。对唐代贡举中“荐举”的评价,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从“荐举”各类形式的运作过程和举荐标准来看,唐代贡举仍是一种以考为主,以举为辅的选才制度,仍未脱离科举制时代取士的规范要求,考试并非徒具形式。取士不公和不实只能从局部和阶段的角度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贡举 荐举 投牒自进 公荐 通榜
下载PDF
古代科场答题阅卷趣闻
8
作者 陶易 《寻根》 2016年第2期13-16,共4页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命题阅卷基本都是由主考(知贡举)一人包揽,但"通榜"的推荐有时也起重要作用。由于唐代科举不全凭试卷定取舍,考试多是走过场,因此主考是否认真阅卷也就很难说,有时竟全由通榜来决定录取名单,如郑颢大中十年(856...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命题阅卷基本都是由主考(知贡举)一人包揽,但"通榜"的推荐有时也起重要作用。由于唐代科举不全凭试卷定取舍,考试多是走过场,因此主考是否认真阅卷也就很难说,有时竟全由通榜来决定录取名单,如郑颢大中十年(856年)知贡举时,榜单就是崔雍所定(《唐摭言》卷八)。唐代甚至还发生过考生代替主考阅卷的怪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贡举 通榜 崔雍 唐代科举 唐摭言 科举考试 童试 刘几 庄昶 赵秉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