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小功率汽轮机三维通流计算及分析优化
1
作者 钱冬杰 任洋 +1 位作者 刘全 陈乾林 《东方汽轮机》 2024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章主要采用CFD手段,对某小功率汽轮机进行了三维通流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机组质量流量、焓降分配、反动度、汽封漏汽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机组进行了优化设计。
关键词 CFD 汽轮机 通流计算
下载PDF
变循环发动机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的通流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宝杰 贾少锋 于贤君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89-1698,共10页
为了实现变循环涡扇发动机压缩系统的快速一体化气动设计,研究了变循环特征部件在一体化通流计算中的实现途径,针对其中的关键部件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前VABI),结合其工作机理和流线曲率法通流计算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流模拟的思... 为了实现变循环涡扇发动机压缩系统的快速一体化气动设计,研究了变循环特征部件在一体化通流计算中的实现途径,针对其中的关键部件前可调面积涵道引射器(前VABI),结合其工作机理和流线曲率法通流计算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通流模拟的思路,发展了不同应用条件下的计算方法,并基于汇流环管流动模型对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了校验。计算结果显示,在不发生流动堵塞的情况下,前VABI的轴向调节和俯仰调节方式对变循环压缩系统中第一、二外涵道匹配工作特性的影响较小,匹配流量的最大误差小于0.2%,在计算中采用俯仰调节可以准确地模拟轴向调节时的真实特性。在通流计算中,当第一外涵道气流总压高于第二外涵道较多(核心机驱动风扇级增压比大)时,前VABI尾缘的通流计算站应该合理设置,以避免计算模型对流通能力的附加限制。前VABI的通流计算方法对第一、二外涵道流量匹配特性的计算误差小于1%(与CFD结果相比),能够满足变循环压缩系统初始方案设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VABI 通流计算 流线曲率法 变循环 一体化设计
下载PDF
两种紊流模型在通流计算中的应用研究
3
作者 祝赖盛 张硕 葛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23-1234,共12页
为验证紊流模型在基于周向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通流计算中的适用性,给出了周向平均形式的Spalart-Allmaras紊流模型,并选择Baldwin-Lomax模型作为对比。通过两个经典简单算例以及两个典型叶轮机械算例对采用了上述两种紊流模型的通... 为验证紊流模型在基于周向平均Navier-Stokes方程的通流计算中的适用性,给出了周向平均形式的Spalart-Allmaras紊流模型,并选择Baldwin-Lomax模型作为对比。通过两个经典简单算例以及两个典型叶轮机械算例对采用了上述两种紊流模型的通流模型进行验证与对比。两个经典简单算例结果表明,上述两种紊流模型在无叶片的通流模型中均能够准确预测附面层发展,捕获激波,预测分离流动。两个典型叶轮机械算例结果表明,两种紊流模型对轴流式叶轮机械的子午流面气动布局以及总体气动性能具备一定的预测能力。在单转子算例中,S-A模型的计算结果略优于B-L模型的计算结果;在双级高压涡轮算例中两种紊流模型对总体性能参数以及气流角的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且S-A模型计算的马赫数比B-L模型的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流模型 周向平均 通流计算 跨声速压气机 高压涡轮
下载PDF
轴流压气机通流计算中代理模型的应用
4
作者 巫骁雄 刘波 陈紫京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3-138,共16页
在轴流压气机初始设计阶段,二维通流计算方法可以快速评估压气机的性能,其准确性高度依赖于经验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压气机超出经验模型适用范围时会增大模型的预测误差。为提高预测精度,研究了在通流计算中采用代理模型取代传统经验模... 在轴流压气机初始设计阶段,二维通流计算方法可以快速评估压气机的性能,其准确性高度依赖于经验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压气机超出经验模型适用范围时会增大模型的预测误差。为提高预测精度,研究了在通流计算中采用代理模型取代传统经验模型的可行性。以双级跨声轴流速压气机的几何参数和气动实验数据作为代理模型的训练样本库,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确定最重要的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高斯过程回归(GPR)两种监督学习方法构建代理模型,并在模型训练中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寻找模型最佳超参组合。将代理模型集成到基于流线曲率法(SLC)的通流程序中,对该压气机特性进行评估,并与传统经验模型计算结果相对比。对比显示,相较于传统经验模型,SVR和GPR两种代理模型分别降低了62.2%与55.2%的总压特性平均预测误差以及48.4%与50.1%的绝热效率特性平均预测误差。对比结果表明,当超出传统经验模型适用范围时,代理模型不失为一种可靠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模型 通流计算 轴流压气机 经验模型 支持向量机 高斯过程
下载PDF
基于周向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涡轮通流计算与分析
5
作者 滕攀 舒杰 +1 位作者 杨荣菲 葛宁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9年第5期88-92,共5页
基于时间推进有限体积法求解周向平均Navier-Stokes通流控制方程,开发涡轮通流计算程序。结合对涡轮内部流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加入B-L端壁紊流模型和涡轮落后角模型,对GE-E3双级高压涡轮和GE-E3五级低压涡轮进行通流性能预测分析,验证了... 基于时间推进有限体积法求解周向平均Navier-Stokes通流控制方程,开发涡轮通流计算程序。结合对涡轮内部流动规律的深刻认识,加入B-L端壁紊流模型和涡轮落后角模型,对GE-E3双级高压涡轮和GE-E3五级低压涡轮进行通流性能预测分析,验证了本通流程序的可靠性;并将通流程序应用于某航改地面燃机一体化设计涡轮系统性能预测和分析,对于研究涡轮部件之间性能匹配和气动布局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向平均 通流计算 涡轮 航空发动机 性能预测
下载PDF
损失模型对离心压气机通流计算的影响
6
作者 李舒婷 葛宁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28-31,共4页
基于离心压气机的设计需求,利用流线曲率法对某型离心压气机进行通流计算,加入几种常用的离心叶轮损失模型,验证计算方法的正确性。重点研究通流计算中选取的几种损失模型对于计算结果的影响,并经过对比分析,得出研究结果。
关键词 离心压气机 通流计算 损失模型
下载PDF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的通流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想 顾春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907-1911,共5页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复杂,气动性能预测难度大。本文介绍了作者开发的一套适用于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性能预测的通流计算程序。程序采用流线曲率法,基于对压气机内部流动规律的深刻认识,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建立了对于损失、落后角等的...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内部流动复杂,气动性能预测难度大。本文介绍了作者开发的一套适用于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性能预测的通流计算程序。程序采用流线曲率法,基于对压气机内部流动规律的深刻认识,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建立了对于损失、落后角等的预测模型,以及失速和掺混模型。通过对NASA的跨音转子Rotor 1B、P&W三级机组3S1、GE公司E^3机组等多台有代表性机组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本通流程序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本程序是高负荷轴流压气机性能分析预测的有效工具,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负荷轴流压气机 通流计算 流线曲率法 损失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0D/2D耦合的涡扇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研究
8
作者 李燕 葛宁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7,共6页
针对双轴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首先利用T-MATS平台搭建其核心机、混合器以及喷管的0D模型;然后采用Denton叶轮机设计方法,基于S1流面初步设计低压压气机和低压涡轮叶片,进而建立0D/2D耦合的仿真模型;最后将T-MATS的0D计算和基于周向平均... 针对双轴混合排气涡扇发动机,首先利用T-MATS平台搭建其核心机、混合器以及喷管的0D模型;然后采用Denton叶轮机设计方法,基于S1流面初步设计低压压气机和低压涡轮叶片,进而建立0D/2D耦合的仿真模型;最后将T-MATS的0D计算和基于周向平均N-S方程的通流计算耦合,进行涡扇发动机整机性能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由于求解过程考虑了粘性效应以及流动损失对总体性能的影响,该方法可提高涡扇发动机总体性能预估的精度,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低压压气机 低压涡轮 总体性能 通流计算 0D/2D耦合
下载PDF
AP1000核电发–变组短路阻抗法通流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炳晨 刘春雨 吴航宇 《智能电网》 2015年第8期737-743,共7页
针对发变组系统短路阻抗较大,变压器存在接线组别,变压器套管和封闭母线(简称封母)中安装多组CT,CT设计变比大,上述多种因素导致通流试验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通流参数计算复杂,且单元机组厂用系统受电后,长时间处于空载/轻载运行工况,无... 针对发变组系统短路阻抗较大,变压器存在接线组别,变压器套管和封闭母线(简称封母)中安装多组CT,CT设计变比大,上述多种因素导致通流试验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通流参数计算复杂,且单元机组厂用系统受电后,长时间处于空载/轻载运行工况,无法进行带负荷试验,影响保护的安全可靠投入。本文针对AP1000机组主发电系统,探讨设置多个试验短路点,分析计算短路阻抗和试验电流,研究提出可供实施的试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路阻抗 差动保护 通流计算 CT极性 电流方向
下载PDF
220 kV主变一次通流检测差动保护方案探讨
10
作者 史春旻 徐陪栋 刘志仁 《机电信息》 2021年第8期5-7,共3页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型主变压器不断投入系统运行,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220 kV主变差动保护的正确性,以保证主变的顺利投运。传统做法是确定好主变各侧流变的极性、变比,并对差动保护进行校验,对二次回路的接线进...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快速扩大,大型主变压器不断投入系统运行,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220 kV主变差动保护的正确性,以保证主变的顺利投运。传统做法是确定好主变各侧流变的极性、变比,并对差动保护进行校验,对二次回路的接线进行检查,但这些方法并不直观,容易出现错误。而利用一次通流的方法来观察差动保护的差流情况以判断差动保护是否正常,在主变外部模拟三相短路(区外故障),就可以保证差动保护正确投运。鉴于此,结合现场实际建立了主变一次通流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确定从中压侧通流为最佳方案,经现场实际试验论证,该方法简单、可靠、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流试验计算 一次通流方案 主变差动保护
下载PDF
汽轮机总装时转子与汽缸分离状态下测量通流间隙的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文凯 孙永戈 《机械工程师》 2011年第10期137-138,共2页
为避免汽轮机各部套在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挠度及原始测量方案对测量结果精度的影响,文中介绍一种转子与汽缸分离状态下测量通流间隙的方法。测量方案中,通过新设计工装配合高精度测量仪器形成一套测量系统,实现转子与汽缸分离测量,从而... 为避免汽轮机各部套在安装过程中所产生的挠度及原始测量方案对测量结果精度的影响,文中介绍一种转子与汽缸分离状态下测量通流间隙的方法。测量方案中,通过新设计工装配合高精度测量仪器形成一套测量系统,实现转子与汽缸分离测量,从而提高通流间隙值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测量系统装置 测量方案 通流间隙的计算
下载PDF
A hybrid ventilation scheme applied to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
12
作者 YANG Wei-chao WANG Jian +3 位作者 DENG E LIU Yi-kang LUO Lu-sen YANG Ji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3187-3205,共19页
The breakage and bending of ducts result in a difficulty to cope with ventilation issues in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 using a single ventilation method based on ducts.To discuss the h... The breakage and bending of ducts result in a difficulty to cope with ventilation issues in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 using a single ventilation method based on ducts.To discuss the hybrid ventilation system applied in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 long inclined shaft,this study has established a full-scal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based on field tests,the Poly-Hexcore method,and the sliding mesh technique.The distribution of wind speed,temperature field,and CO in the tunnel are taken as indices to compare the ventilation efficiency of three ventilation systems(duct,duct-ventilation shaft,duct–ventilated shaft-axial fa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brid ventilation scheme based on duct-ventilation shaft–axial fan performs the best among the three ventilation systems.Compared to the duct,the wind speed and cooling rate in the tunnel are enhanced by 7.5%–30.6%and 14.1%–17.7%,respectively,for the duct-vent shaft-axial fan condition,and the volume fractions of CO are reduced by 26.9%–73.9%.This contributes to the effective design of combined ventilation for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s with an inclined shaft,ultimately improving the air quality within the tunn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directional excavation tunnel inclined shaft hybrid ventilation schem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ventilation efficiency
下载PDF
流线曲率法在多级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特性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巫骁雄 刘波 唐天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35-2245,共11页
为研究多级跨声速压气机的分析问题,以通流理论为基础,采用了一系列适用于跨声速压气机的攻角、落后角和损失等经验模型,发展了一套基于流线曲率法的通流计算程序来预测跨声速压气机流场及其工作特性。为提高经验模型的预测精度,考虑到... 为研究多级跨声速压气机的分析问题,以通流理论为基础,采用了一系列适用于跨声速压气机的攻角、落后角和损失等经验模型,发展了一套基于流线曲率法的通流计算程序来预测跨声速压气机流场及其工作特性。为提高经验模型的预测精度,考虑到真实压气机中复杂的三维流动效应,针对部分早期模型进行了合理改进,包括改进了落后角模型使其适用于更大弯度范围叶型,以及采用一种更为合理的可变结构激波损失预测模型。针对两台跨声速压气机算例进行了计算校验,并将校验结果与实验值和三维数值计算进行对比。对比表明,设计工况下总压比最大计算误差为4.1%,效率误差为1.1%,在非设计工况特性预测和展向流场参数计算中也能得到和实验值相符的变化趋势,该通流计算方法可为现代跨声速轴流多级压气机特性分析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流计算 流线曲率法 跨声速压气机 损失与落后角模型 特性预测
下载PDF
基于四象限法的跨声速压气机非设计点损失分析
14
作者 徐玺 羌晓青 滕金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6-1421,共6页
基于流线曲率法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跨声速压气机性能预测的高精度模型,对最小损失攻角及非设计点损失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非设计点损失分析方法——四象限法,结合该方法对跨声速压气机的损失构成进行了重新定义,对不同工况的损... 基于流线曲率法发展了一种适用于跨声速压气机性能预测的高精度模型,对最小损失攻角及非设计点损失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一种非设计点损失分析方法——四象限法,结合该方法对跨声速压气机的损失构成进行了重新定义,对不同工况的损失特点开展了深入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跨声速压气机的损失分布和增长规律.采用新发展的模型对某高负荷跨声速转子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展的性能预测模型和损失分析方法能够较为可靠地预测全流量工况下跨声速转子的总体性能与气动参数沿展向的分布,为跨声速压气机的特性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声速压气机 通流计算 非设计点损失 最小损失攻角
下载PDF
超临界350 MW机组低压缸切缸技术冷却蒸汽热力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永辉 包伟伟 +4 位作者 张敏 李继宏 张晓辉 袁建丽 周勇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3-138,共6页
针对超临界350 MW机组低压缸切缸技术冷却蒸汽的设计问题,基于汽轮机的热力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冷却条件工况下以及正常运行工况下低压缸通流各级叶片出口温度分布进行详细的计算及分析,得到其与冷却蒸汽量和蒸汽温度的关系。结果表... 针对超临界350 MW机组低压缸切缸技术冷却蒸汽的设计问题,基于汽轮机的热力设计计算方法,通过对不同冷却条件工况下以及正常运行工况下低压缸通流各级叶片出口温度分布进行详细的计算及分析,得到其与冷却蒸汽量和蒸汽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切缸运行工况下,末级叶片处于鼓风状态,此时低压缸排汽温度基本与冷却蒸汽流量和冷却蒸汽温度呈线性变化趋势,与冷却蒸汽流量负相关,与冷却蒸汽温度正相关,因此合理设置冷却蒸汽流量和温度可以有效控制末两级叶片的出口温度。本文从理论分析角度为机组切缸后低压缸冷却蒸汽的设计提供依据,为机组切缸提供相应的安全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低压缸 灵活性 切缸技术 通流计算 冷却蒸汽 热力分析
下载PDF
大级间引气对轴流压气机级间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张军 周成华 +3 位作者 田小红 黄磊 蒋志军 桂幸民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3年第3期43-50,共8页
级间引气能够显著改变压气机的级间性能匹配,是压气机设计中常用的性能调试方法。通过对一台9级压气机开展引气结构设计、大级间引气试验测量和基于试验测量数据的子午流面参数计算,研究了大级间引气对轴流压气机级间性能的影响。研究... 级间引气能够显著改变压气机的级间性能匹配,是压气机设计中常用的性能调试方法。通过对一台9级压气机开展引气结构设计、大级间引气试验测量和基于试验测量数据的子午流面参数计算,研究了大级间引气对轴流压气机级间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级间引气量从13%变化到24%时,压气机堵塞流量变化较小,喘振裕度减小;过大的引气量会导致引气位置后面级出现较大的流动分离和效率降低,级间匹配变差,从而使得压气机总压比降低,喘振裕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轴流压气机 大级间引气 级间性能匹配 级间试验 通流计算
下载PDF
Direct computing methods for turn flows in traffic assignment
17
作者 任刚 王炜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2期225-228,共4页
Two methods based on a slight modification of the regular traffic assignment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directly compute turn flows instead of estimating them from link flows orobtaining them by expanding the networks.... Two methods based on a slight modification of the regular traffic assignment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directly compute turn flows instead of estimating them from link flows orobtaining them by expanding the networks. The first one is designed on the path-turn incidencerelationship, and it is similar to the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of link flows. It applies to thetraffic assignment algorithms that can provide detailed path structures. The second utilizes thelink-turn incidence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flow on links, a law deriving from thisrelationship. It is actually an improved version of Dial's logit assignment algorithm. The proposedapproaches can avoid the shortcomings both of the estimation methods, e. g. Furness's model andFrator's model, and of the network-expanding method in precision, stability and computation scale.Finally, they are validat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 flow traffic assignment Dial's algorithm directly computing method
下载PDF
Cellular automata modeling of pedestrian's crossing dynamics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晋 王慧 李平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CSCD 2004年第7期835-840,共6页
Cellular automata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traffic flow were used to derive the 2-dimensional model presented here for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s crossing dynamics. A conception of “stop... Cellular automata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xed traffic flow were used to derive the 2-dimensional model presented here for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s crossing dynamics. A conception of “stop point” is introduced to deal with traffic obstacles and resolve conflicts among pedestrians or between pedestrians and the other vehicles on the crosswalk. The model can be easily extended, is very efficient for simulation of pedestrian’s crossing dy- namic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raffic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has been proved feasible b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ar automata modeling Pedestrian’s crossing dynamics Traffic simulation
下载PDF
A new approach to quantifying vehicle induced turbulence for complex traffic scenarios 被引量:4
19
作者 Yesul Kim Li Huang +1 位作者 Sunling Gong Charles Q.Jia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1-78,共8页
Traffic-related pollutants adversely affect air quality, especially in regions near major roadways. The vehicleinduced turbulence(VIT)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that controls the initial dilution, dispersion, and ultima... Traffic-related pollutants adversely affect air quality, especially in regions near major roadways. The vehicleinduced turbulence(VIT)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that controls the initial dilution, dispersion, and ultimately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fate of pollutants by altering the conditions in the microenvironment. This study used a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 software FLUENT to model the vehicle-induced turbulence(VIT) generated on roadways, with a focus on impact of vehicle-vehicle interactions, traffic density and vehicle composition on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TKE). We show,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overall TKE from multiple vehicles traveling in series can be estimated by superimposing the TKE of each vehicle,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m while the distance is greater than one vehicle length. This finding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since it enables a new approach to VIT simulations where the overall TKE is calculated as a function of number of vehicles. We found that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vehicles traveling next to each other in adjacent lanes are insignificant,regardless the directions of the traffic flow. Consequently, simulations of different traffic scenarios can be substantially simplified by treating two-way traffic as one-way traffic, with less than 5% difference in the overall volume-averaged TKE. We also developed equations that allow the estimation of the overall volume-averaged TKE as a function of the number and the type of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Vehicle-induced turbulence Road-induced turbulence Mixed traffic
下载PDF
A General Thermal Equilibrium Discharge Flow Model 被引量:3
20
作者 Minfu Zhao Dongxu Zhang Yufeng Lv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6年第7期392-399,共8页
Based on isentropic flow and thermal equilibrium assumptions, a model was derived to calculate discharge flow rate, which unified the rules of room temperature water discharg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water... Based on isentropic flow and thermal equilibrium assumptions, a model was derived to calculate discharge flow rate, which unified the rules of room temperature water discharg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water discharge, two-phase critical flow, saturated steam and superheated steam critical flow, and gave a method to calculate critical condition.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friction, the entropy is increased in the actual discharge process, and the discharge flow rate in thermal equilibrium condition can be obtained by the original model multiplied by an appropriate correction coefficient. The model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 of long nozzle critical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equilibrium critical flow discharge flow rat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