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近远期效果观察
1
作者 倪建平 周国柱 +3 位作者 顾军 黄亮 包文龙 魏斐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9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2年1月我院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对比2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伤椎后凸Cobb角均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后缘高度均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ODI、Harris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VAS评分降低,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ODI评分降低,Harris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皮微创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能得到有效保障,对于促进患者腰椎指标及功能改善、缓解疼痛程度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脊柱后路系统固定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2期46-47,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目的比较分析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复位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术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椎体前后缘高度以及术后Cobb角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便于操作、固定强度高、并发症少的技术优势,且恢复胸腰椎高度和生理曲度效果满意,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高效、安全的理想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内固定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椎弓根螺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枢椎支点螺钉在寰枢椎钉棒固定中复位能力的生物力学测试
3
作者 陈树金 马向阳 +4 位作者 邹小宝 廖英强 漆海如 刘宝 曾宪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16-3120,共5页
背景:目前,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提拉复位,术中常通过增大连接棒的弯曲度进而增加寰椎和枢椎间的落差来提升复位效果,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枢椎支点螺钉直接增加了寰椎和枢椎间的复位落差,但... 背景:目前,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主要采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进行提拉复位,术中常通过增大连接棒的弯曲度进而增加寰椎和枢椎间的落差来提升复位效果,但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枢椎支点螺钉直接增加了寰椎和枢椎间的复位落差,但其增加复位能力的程度尚不清楚。目的:测试枢椎支点螺钉的复位能力,并与普通螺钉进行对比。方法:选取6具新鲜人体颅颈标本,切除双侧侧块关节囊、寰齿关节囊及横韧带制成寰枢椎失稳模型,每具标本枢椎双侧均依次进行3种内固定:植入单轴枢椎支点螺钉(A组)、多轴枢椎支点螺钉(B组)及普通螺钉(C组),将柔性超薄式薄膜压力传感器置于寰齿前间隙,置入2根相同曲度连接棒,模拟提拉复位,获取寰齿前间隙压力,3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①A-C组标本寰齿前间隙压力分别为(97.59±8.58),(60.43±5.09),(22.74±0.81)N,3组间寰齿前间隙压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251.603,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②结果显示相较于普通颈椎后路螺钉,枢椎支点螺钉应用于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可提升复位能力,且单轴枢椎支点螺钉相较于多轴枢椎支点螺钉提升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系统的复位能力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支点螺 寰枢椎内固定系统 寰枢椎脱位 复位能力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脊柱通用钉棒系统在骶骨肿瘤切除重建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颉强 王臻 +3 位作者 王岭 郭征 刘继中 戴先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采用脊柱通用系统 (USS)钉棒系统重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 采用 USS钉棒系统 ,临床应用于 9例骶骨肿瘤。切除骶骨肿瘤 ,在脊髓减压范围的上一椎弓根(L3或 L4 或 L5)按常规方法... 目的 探讨采用脊柱通用系统 (USS)钉棒系统重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可行性。 方法 采用 USS钉棒系统 ,临床应用于 9例骶骨肿瘤。切除骶骨肿瘤 ,在脊髓减压范围的上一椎弓根(L3或 L4 或 L5)按常规方法置入椎弓根螺钉 ,将远端螺钉固定于髂骨翼部 ,置金属棒 ,植骨及安放横向连接器。 结果 术后 9例经 7~ 17个月随访 ,MRI检查无 1例肿瘤复发。术前腰骶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 ,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无一例出现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 X线片检查未发现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 (L5下沉 )。 结论 采用 USS钉棒系统重建骶骨肿瘤切除后腰骶关节稳定性的手术方法简便 ,创伤小 ,并发症少 ,且固定确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通用系统 骶骨肿瘤 骶骨肿瘤切除术 脊柱重建 腰骶关节稳定性 适应证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伦保国 梁学 +2 位作者 陈长青 魏爱英 贾玉俊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23-25,F0003,共4页
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 目的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对42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采用GSS内固定选择性结合椎板减压、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术后伤椎形态及楔变角明显改善。经过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断钉等并发症,不完全性脊髓损伤、马尾神经及神经根损伤者感觉、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采用GSS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充分纠正脊柱畸形,固定牢靠,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涛 杨述华 +1 位作者 刘国辉 叶树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 [目的]探讨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2004年9月对58例脊柱结核伴不同程度截瘫病人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男32例,女26例;年龄28~68岁,平均38.5岁。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结核全身症状并局部疼痛,叩压痛,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1~2个椎体破坏塌陷42例,≥3个椎体16例,均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s角18°~50°,平均36°。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侧前路彻底切除病灶,撑开矫正后凸畸形,行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续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1年。[结果]58例截瘫患者随访20~48个月,平均28个月。症状完全缓解34例,治愈率58.62%;部分改善19例。好转率32.76%,合计恢复率为91.38%。所有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30.4°,最终一次随访后凸角度平均矫正28.4。,后凸角度平均丢失2°。[结论]钛网植骨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既能彻底切除病灶防止复发,又能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支撑功能,防止晚发神经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结核 侧前路病灶清除 钛网植骨 系统内固定
下载PDF
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鹰飞 赵宙 杨艳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4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 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与脊柱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随机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各4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内固定治疗,后路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Cobb角测定值及丢失情况,椎管狭窄程度恢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均显著的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Cobb角测定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Cobb角丢失度显著的低于后路组患者(P<0.05)。术后1周、1年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较治疗前均显著好转(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前路组的前后径、横断面积值显著的优于后路组(P<0.05)。治疗前、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间的ASIA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均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较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脊柱前路内固定器系统固定治疗的手术时间等术中情况复杂一些,但是术后Cobb角丢失度小,椎管狭窄程度小,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酌情选择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爆裂性骨折 前路内固定系统 后路椎弓根系统 内固定
下载PDF
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9
8
作者 唐俊 黄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28期3111-31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列入对照组,采用4钉内固定术治疗,选取2010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列入研究组,采用6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附加伤椎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5例列入对照组,采用4钉内固定术治疗,选取2010年1—12月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列入研究组,采用6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术前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变化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2组患者术前Cobb角、伤椎前缘、后缘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附加伤椎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6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能提高系统稳定性,且有利于长期维持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技术 椎弓根系统 伤椎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近中期随访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培楠 杨新明 薛广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659-663,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80)和联合组(n=76)。实验组给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实验组(n=80)和联合组(n=76)。实验组给予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联合组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均少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36个月后两组VAS评分、ODI指数、Cobb角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但同一时点两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36个月后两组治疗优良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病灶复发,横突间植骨均愈合且钉棒系统固定良好。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横突间植骨、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疗效明显,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 病灶清除 横突间植骨 系统固定 疗效
下载PDF
脊柱胸腰段钉棒系统后外侧前后一体内固定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建良 许科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0期6531-6535,共5页
背景:目前脊柱胸腰段内固定方法均有优缺点,希望探索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案,使脊柱有效固定的同时,可更安全、方便的进行其他操作。目的:建立脊柱胸腰段(T12-L2)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钉棒系统后外侧前后一体内固定对胸腰段稳定性的影响。方... 背景:目前脊柱胸腰段内固定方法均有优缺点,希望探索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案,使脊柱有效固定的同时,可更安全、方便的进行其他操作。目的:建立脊柱胸腰段(T12-L2)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钉棒系统后外侧前后一体内固定对胸腰段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人正常T12-L2节段的CT扫描数据,利用Geomagic 11.0、Ug 7.0、Hypermesh 10.0、Abaqus6.9.1软件建立T12-L2节段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钉棒系统后路固定、前路固定、后外侧前后一体内固定模型,在T12上表面施加500 N预载荷,再施加7.5 N·m的力矩,模拟胸腰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转等生理活动,观察不同工况下内固定节段的平均刚度。结果与结论:3种内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平均刚度均较正常模型的平均刚度高。在前屈、左右侧屈、左右扭转等不同工况下,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固定的平均刚度均高于单纯后路固定,平均刚度分别较后路固定高13%,28%,11%,17%和9%,后伸时平均刚度低于后路固定,比后路固定低6%。但与前路相比,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在前屈、左右侧弯3种工况下的平均刚度低于前路固定,平均刚度分别比固定低15%,10%和14%,而在后伸、左右扭转情况下平均刚度高于前路固定,分别比前路固定高5%,12%和2%。提示后外侧钉棒系统前后一体内固定能够明显提高固定节段的稳定性,在抗后伸及左右扭转方面的稳定性略好于前路固定,而在抗前屈、左右侧弯、左右扭转方面略好于后路固定,因此可作为一种可选的内固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系统 胸腰段 有限元模型 前后一体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宁江 林明侠 +3 位作者 林庆彪 符波 王广积 陈建 《实用骨科杂志》 2008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或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All Fix或GSS-Ⅱ)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45例。结果19例完全复位,26例部分复位。术... 目的探讨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或保留棘突的全椎板切除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All Fix或GSS-Ⅱ)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45例。结果19例完全复位,26例部分复位。术后随访39例,随访时间平均3.5年,优良率84.6%。结论国产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坚固,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明显提高脊椎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 内固定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GSS-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2
作者 谈国明 金荣忠 +1 位作者 吴一雄 陆佳俊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GSS-Ⅱ型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脊柱损伤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 持续硬膜外麻醉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斌 李荣祝 +1 位作者 韦建勋 韦敏克 《广西医学》 CAS 2004年第5期704-705,共2页
关键词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临床应用 腰椎骨折 截瘫 腰椎滑脱 手术方法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明鑫 邹菁 +1 位作者 张志文 王晓峰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GSS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GSS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效果、神经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明显比术前高,术后Cobb角也显著比术前低,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见断针、断棒及复位后椎体回缩现象。结论 GSS不仅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复位力大、复位效果好和固定牢靠等优点,还能重建脊柱生理弯曲之优点,是目前治疗胸腰椎骨折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椎弓根螺固定系统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洪亮 黎佩珍 +1 位作者 赖晓敏 翁阳华 《吉林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研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 目的:研究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AF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伤椎各项参数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Cobb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93 2,P=0.021 8)。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胸腰椎骨折 神经功能 疗效
下载PDF
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强 胡仲云 +1 位作者 赵建军 张义万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6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3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椎弓根钉... 目的:研究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3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7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AF系统固定治疗,治疗组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钉棒系统固定并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获得较佳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系统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骨折
下载PDF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下腰椎骨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红卫 赵品益 +1 位作者 赵胜春 赵钢生 《中医正骨》 2010年第1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骨折 骨折固定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纪阴心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11期85-86,共2页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对4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21例患者... 目的:探究整体护理在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对42例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21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整体组21例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研究比较两组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整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8.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整体护理干预,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系统 内固定 围手术期 整体护理
下载PDF
钛网植骨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菊英 姚中艳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8期49-51,共3页
目的总结88例行钛网植骨与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心理护理,卧硬板床休息制动,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和营养不良,常规术前摄X线胸片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 目的总结88例行钛网植骨与侧前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截瘫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心理护理,卧硬板床休息制动,加强营养支持治疗以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和营养不良,常规术前摄X线胸片排除活动性肺结核,术前抗结核治疗2~4周,清洁灌肠,呼吸功能训练。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切口引流情况;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主要是脑脊液漏、脊髓受损、水肿、大血管损伤出血。术后康复指导包括床上功能锻炼及下床活动、出院服药指导。结果88例患者随访20~48个月,平均(28±4)月。症状完全缓解50例,治愈率为58.62%;部分改善29例,好转率为32.76%;合计恢复率为91.38%。术后X线片示所有患者的后凸畸形都得到部分矫正,术后2~3个月钛网周围有骨痂生长,平均6个月完全愈合。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愈合,钛网位置未见移位,钉棒系统无折断、松动及脱出。经精心治疗和护理,无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本组患者的康复程度与护士科学精心的护理密切相关,其中术前术后心理护理、饮食营养指导、呼吸功能训练、肢体功能康复指导及督促患者严格按疗程规范服用抗结核药物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网植骨 侧前路 系统内固定 脊柱结核 截瘫 护理
下载PDF
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想 贺海怿 +3 位作者 朱文辉 聂富祥 张鹏飞 张凯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身体一...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患者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身体一般状况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硬膜外脊髓压迫症,疗效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感,改善其身体一般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系统内固定 脊柱转移瘤 硬膜外脊髓压迫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