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通约性——范式视域下中西医科学哲学分析
1
作者 刘蓉 陈楚淘 《中国科技术语》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根据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有关范式和科学革命的理论,中医与西医之间内蕴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完全不同,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库恩认为不同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新出现的理论会推翻和取代... 根据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有关范式和科学革命的理论,中医与西医之间内蕴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完全不同,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库恩认为不同范式之间存在着“不可通约性”,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新出现的理论会推翻和取代旧理论。文章从真理一元性和多样性的理论观点出发,认为对于同一研究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但真理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中西医是对于人类健康和疾病认识的不同呈现,研究对象的同一性奠定了中西医可通约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我国在探索中西医结合课程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从实践中证实了中西医之间存在显著的可通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通约 范式
下载PDF
国际传播通约性议题的建构:以气候变化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强 《对外传播》 CSSCI 2024年第2期58-61,共4页
基于历史惯性和现实权力因素,国际传播场域在当前依然被美西方国家所主导,“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人权”等成为主导性议题。寻求把握国际传播的通约性议题,是后发国家摆脱发达国家设置的话语陷阱,达致国际传播效能目标的现实路径所... 基于历史惯性和现实权力因素,国际传播场域在当前依然被美西方国家所主导,“西方中心主义”视角下的“人权”等成为主导性议题。寻求把握国际传播的通约性议题,是后发国家摆脱发达国家设置的话语陷阱,达致国际传播效能目标的现实路径所在。本文以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气候变化议题为研究对象,以建构国际传播通约性议题为目的,将作为非传统安全的气候变化问题与国际传播相关联,探求气候变化议题在国际传播当中所具备的公共性、专业性、去政治性,以期为中国国际传播提供实践维度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非传统安全 国际传播 通约 话语陷阱
下载PDF
中国特色公安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通约性视角
3
作者 李辉 李宇晨 《公安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03-122,124,共21页
中国特色公安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支撑公安管理学发展的“三大体系”。科学哲学的通约性为公安管理学“三大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协调处理学科融通性和独立性,捍卫学科合法性和彰显中国特色的有益视角。通约性视角下公安... 中国特色公安管理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支撑公安管理学发展的“三大体系”。科学哲学的通约性为公安管理学“三大体系”的建构提供了协调处理学科融通性和独立性,捍卫学科合法性和彰显中国特色的有益视角。通约性视角下公安管理学科体系建构,应当凸显学科知识体系政治内核,厘清与亲缘学科的关系,注重学科内部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完善学科知识承载体系;通约性视角下公安管理学术体系建构,应当遵循“中体西用,化外兴中”的研究范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公安管理实践问题土壤,融汇亲缘学科理论方法,注重跨界前沿学科旁通创新;通约性视角下公安管理话语体系建构,应当在内化原创中增强自信自觉,在时代实践下彰显社会价值,在利益表达中坚持人民立场,在国际视野下激发世界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管理学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通约
下载PDF
“不可通约性”视阈下的新闻传播方式变革研究
4
作者 苏诗越 《新闻文化建设》 2024年第20期28-30,共3页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不可通约性”是一个探讨信息与意义如何在不同文化或解释框架中保持其特有性和独立性的理论。本文通过探讨“不可通约性”的理论框架,分析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详细考察了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化媒介... 在新闻传播学领域,“不可通约性”是一个探讨信息与意义如何在不同文化或解释框架中保持其特有性和独立性的理论。本文通过探讨“不可通约性”的理论框架,分析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详细考察了新闻传播方式从传统媒体到数字化媒介的演变过程,最终聚焦于“不可通约性”视阈下多元化传播渠道的出现、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以及个性化和定制化新闻服务的发展,从而揭示这些变革如何重新塑造我们理解和消费新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通约性” 新闻传播 传统媒体 变革
下载PDF
Paradigm:语言通约之基石 被引量:3
5
作者 丰国欣 《理论月刊》 2004年第7期63-65,共3页
本文对语言通约性作了哲学界定,论述了Paradigm的作用原理,并且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认为不同的Paradigms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语言的不可通约性之中存在着可通约性,Paradigms之间的转移是一个带有创新意义的、缓慢的诠释和接... 本文对语言通约性作了哲学界定,论述了Paradigm的作用原理,并且在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认为不同的Paradigms之间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语言的不可通约性之中存在着可通约性,Paradigms之间的转移是一个带有创新意义的、缓慢的诠释和接受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digms 通约 不可通约 硬核属性
下载PDF
不可通约性与科学合理性——库恩科学合理性理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周超 朱志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将科学合理性原则看成科学假说检验的逻辑规则,力图建立普遍的、超越历史和文化的科学合理性标准。库恩用科学史的大量材料论证,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转变,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将科学合理性原则看成科学假说检验的逻辑规则,力图建立普遍的、超越历史和文化的科学合理性标准。库恩用科学史的大量材料论证,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转变,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在这个基础上,库恩建立了一种历史的或局部的合理性理论,揭示了科学合理性与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方式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了合理性观念的根本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通约 科学合理性 范式
下载PDF
论演化与博弈的不可通约性——对演化经济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少安 黄凯南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共4页
在新近语言哲学和范式不可通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语言分类结构的视角对演化与博弈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比较,尝试揭示两者的差异,并进而解答是否存在第三种诸如演化博弈的理论语言能够促成演化与博弈的有效交流。我们认为演化与... 在新近语言哲学和范式不可通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语言分类结构的视角对演化与博弈各自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比较,尝试揭示两者的差异,并进而解答是否存在第三种诸如演化博弈的理论语言能够促成演化与博弈的有效交流。我们认为演化与博弈是在不同层面上对经济进行描述,两者具有不可通约性,演化博弈是传统博弈论的拓展而与演化经济学的发展无关。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演化与博弈是共生的,经济分析必须能够包括对这种共生现象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博弈 不可通约 语言分类结构
下载PDF
权利何以通约--华盖公司作品维权的标本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谢晓尧 林良倩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3-49,159,共7页
知识产权事前许可的谈判成本过高,导致了作品侵权和放任侵权的普遍存在,这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侵权的治理不在于阻止侵权使用作品的行为,而必须寻求有效的权利再配置方式,实现不同权利的通约。以市场交易为基点,允许责任规则下的私人意... 知识产权事前许可的谈判成本过高,导致了作品侵权和放任侵权的普遍存在,这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侵权的治理不在于阻止侵权使用作品的行为,而必须寻求有效的权利再配置方式,实现不同权利的通约。以市场交易为基点,允许责任规则下的私人意思自治具有成本优势,损害赔偿向"合同对价"转化而具合理性。在知识产品的市场定价困难时,法院居于权威定价中心,在诉讼中的调解兼具市场优势和组织优势,并确认权利的二次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侵权 权利通约 财产规则和责任规则 损害赔偿
下载PDF
试析两种科学共同体理论的不可通约性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彦君 吴永忠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3,共4页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说明 ,默顿理论和库恩理论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关系是开展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认识前提。本文在对理论不可通约性的简要阐释基础上 ,从科学共同体的规范、动力和结构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关... 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说明 ,默顿理论和库恩理论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关系是开展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认识前提。本文在对理论不可通约性的简要阐释基础上 ,从科学共同体的规范、动力和结构等三个方面比较、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共同体理论 比较 不可通约 科学社会学 默顿理论 库思理论 规范 动力 结构
下载PDF
发展国家体育软实力的思考——基于文化交集和通约的视角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林林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共6页
以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文化交集和通约的视角,以体育话语权为中间变量,构建了体育与国家软实力的结构模型,旨在探讨国家体育软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国家体育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 以文献研究、逻辑分析和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基于文化交集和通约的视角,以体育话语权为中间变量,构建了体育与国家软实力的结构模型,旨在探讨国家体育软实力与国家软实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国家体育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物态层面、行为层面的国家体育软实力是可通约的;制度层面、心态层面的国家体育软实力在一般情况下没有文化交集和不可通约,因此,将其不可通约转化为可通约是提升国家体育软实力的关键,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体育软实力 文化交集 通约 体育话语权 国际体育组织
下载PDF
析皮克林的新旧高能物理学不可通约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延锋 刘兵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2,共7页
文章分析了当代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能物理学史所作的社会学研究。指出皮克林以七十年代中期作为新旧物理学划分有较充分的依据;对新旧物理学作不可通约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创新和意... 文章分析了当代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高能物理学史所作的社会学研究。指出皮克林以七十年代中期作为新旧物理学划分有较充分的依据;对新旧物理学作不可通约性的理解有一定的创新和意义。他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变化作为不可通约的主要原因,寻求对托马斯.库恩的新旧范式不可通约论作新的更符合现代物理学发展史的解释,是后库恩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鲁·皮克林 高能物理学 不可通约
下载PDF
再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诗学的不可通约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余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18,共3页
只有当我们“在概念(所指)还原的层面上”清除“语词翻译表面(能指)的相似性混乱”,将中国文论还原为中国文论,将西方诗学还原为西方诗学,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 只有当我们“在概念(所指)还原的层面上”清除“语词翻译表面(能指)的相似性混乱”,将中国文论还原为中国文论,将西方诗学还原为西方诗学,两者之间的比较研究才有一个“事实性的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两者在“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概念上的”差异和不可通约性是全球化时代形形色色文化殖民要消灭的东西,不过,它正是后现代精神要维护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西方诗学 不可通约
下载PDF
词汇系统、真理和不可通约性——库恩的“结构之后的路”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宋志润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6-41,共6页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论题,同时也招致相当多的误解和责难。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该论题的阐明和澄清。从视觉格式塔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变化,到局部不可通约性,再到词汇系统或者分类学范...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论题,同时也招致相当多的误解和责难。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发表之后就一直致力于该论题的阐明和澄清。从视觉格式塔和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意义变化,到局部不可通约性,再到词汇系统或者分类学范畴,库恩联系知识进化与生物进化的共时性类比等问题,对于不可通约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对真理符合论的批评,提出一种新的真理观。“结构之后的路”实际上就是库恩努力澄清不可通约性论题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恩 不可通约 词汇系统 真理
下载PDF
不可通约与文化多元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牛秋业 张桂娥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3-27,共5页
不可通约的理论由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提出之后,在哲学界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不可通约要消解的是基础主义和理性霸权,只有消解了理性霸权,也只有消解了西方文化中心论,才有文化的多元论。文化多元论并不排斥那一... 不可通约的理论由库恩和费耶阿本德提出之后,在哲学界曾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不可通约要消解的是基础主义和理性霸权,只有消解了理性霸权,也只有消解了西方文化中心论,才有文化的多元论。文化多元论并不排斥那一种文化,它要提倡的是各种文化的平等性。文化多元论也不是固步自封,文化之间也需要互相学习,只是反对用一种文化去支配和统治另一种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通约 理性中心论 文化多元论
下载PDF
透镜模式:光电子媒介下城市的可通约性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诗岩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文章针对当代视觉传媒的特点,提出光电子媒介下城市传播的"透镜模式",也就是城市的大光学成像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之于人的现身情态如何由直接在场转为远程在场。文章还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正是人们对可通约性的需... 文章针对当代视觉传媒的特点,提出光电子媒介下城市传播的"透镜模式",也就是城市的大光学成像模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之于人的现身情态如何由直接在场转为远程在场。文章还进一步通过案例分析指出:正是人们对可通约性的需求,构成了这种转向的内在动力——它刺激当代图像生产工业制造出通用的城市符号指涉系统,最终使得公共图像超越公共空间成为达成城市通约所必需的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视觉传播 光电子媒介 远程 透镜模式 通约
下载PDF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技术范式不可通约性理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雨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借鉴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范式不可通约性思想,技术范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通约性。技术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技术范式下的技术硬核和保护带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这一原理的启迪意义在于加强我国原始技术范式的创新和理顺与... 借鉴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科学范式不可通约性思想,技术范式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可通约性。技术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技术范式下的技术硬核和保护带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这一原理的启迪意义在于加强我国原始技术范式的创新和理顺与跨国公司主流技术范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范式 不可通约 技术硬核 技术保护带 技术创新
下载PDF
从范式的不可通约性看中西医学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宇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27,341,共3页
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中医与西医应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那么这两种医学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可通约"的问题。不可通约性会引起交流困难并妨... 根据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理论,中医与西医应属于相互竞争的两个不同"范式",有着完全不同的符号系统与价值标准,那么这两种医学间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可通约"的问题。不可通约性会引起交流困难并妨碍理性比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两种医学间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因此,从理论上弥合两种医学差异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由于缺乏哲学基础的支撑,面临很大的困境。然而这却并不妨碍中西医学在各自范式内的发展与积累,甚至可以在坚持自身范式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对方的精华以获得创新的灵感。而中医研究,首先应做好对传统的继承工作,进一步的创新才有可能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式 不可通约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的通约与融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忠麟 崔娜娜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39,共7页
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因其相互影响、相生相长而存在哲学上的通约关系:文化是生态文明制度的内在支撑,影响生态文明制度的起源、演变及实效的发挥;生态文明制度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确认并引导文化观念、体现并衡平多样文化冲突。生态文... 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因其相互影响、相生相长而存在哲学上的通约关系:文化是生态文明制度的内在支撑,影响生态文明制度的起源、演变及实效的发挥;生态文明制度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确认并引导文化观念、体现并衡平多样文化冲突。生态文明制度实效的发挥需要其与文化相融合,而通约性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前提。对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通约性的剖析有助于我们寻求生态文明制度与文化融合的路径,从而提高当前生态文明制度的文化契合性,促使其实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制度 文化 生态环境 通约 融合
下载PDF
中西医的不可通约性与可统一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清 杨金长 常存库 《中医药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既有可通约的内容,又有不可通约的内容。中西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并不否定中西医的可统一性,需要树立大统一观。中西医统一将从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内容上统一,二是不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体系上统一,... 中医学与西医学之间既有可通约的内容,又有不可通约的内容。中西医之间的不可通约性并不否定中西医的可统一性,需要树立大统一观。中西医统一将从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内容上统一,二是不可通约的理论从理论体系上统一,最后统一于一种新的更加完备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统一的基本方式是“四流朝宗”的“A+B+ab+C”模式,即中西医相统一的新的理论体系将由4种理论来源形成,A是中医学不能与西医学通约的理论相对独立地发展而来,B是西医学不能与中医学通约的理论相对独立地发展而来,ab是中西医可通约的理论融合统一发展而来,C是由中西医之外的其他医学贡献的理论和整个医学未来发展贡献的新理论。这种统一不可能在中国一国之内实现,它必将并已经开始是世界性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不可通约 中西医统一模式 理论医学
下载PDF
不可通约性视阈下的王国维译论——《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的现代阐释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向辉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5-167,共3页
在《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中,王国维以哲学家的身份和眼光对辜译进行批评,其批评对象的选择则体现了他对术语问题的一贯关注,其批评的视角表现出了可贵的不可通约性思想的萌芽,其提出的反向格义是通向部分通约的一条可能途径... 在《书辜氏汤生英译〈中庸〉后》一文中,王国维以哲学家的身份和眼光对辜译进行批评,其批评对象的选择则体现了他对术语问题的一贯关注,其批评的视角表现出了可贵的不可通约性思想的萌芽,其提出的反向格义是通向部分通约的一条可能途径。迄今为止,涉及该文的为数不多的论文对此似乎都视而不见。本文将该文放到王国维思想体系的框架里进行考量,从不可通约性的视角对该文进行解读,并对中国传统译论现代转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做一番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中国传统译论 现代转换 不可通约 反向格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