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学诚思想研究典范之作——评陈其泰教授解读《文史通义》
1
作者 张淑一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陈其泰教授解读《文史通义》一书系统阐发了章学诚重构经史关系和发展史书编纂体例的贡献,阐释了章学诚对“道”的探索、重经世贯通的学风和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史学理论领域自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意义,为章学诚思想研究的... 陈其泰教授解读《文史通义》一书系统阐发了章学诚重构经史关系和发展史书编纂体例的贡献,阐释了章学诚对“道”的探索、重经世贯通的学风和独特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史学理论领域自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重要意义,为章学诚思想研究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义》 作品诠释
下载PDF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寻宝之旅”——《文史通义》的六大学术特色及其启示意义
2
作者 陈其泰 张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在举国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条件下,研究者要勇于解放思想、提高理论水平,《文史通义》作为传统学术在理论领域树立的一座丰碑,回答了时代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出乾嘉时期的时代智慧。在研究方法上,章学诚贯彻“知人论世”和洞察... 在举国高度重视文化传承的时代条件下,研究者要勇于解放思想、提高理论水平,《文史通义》作为传统学术在理论领域树立的一座丰碑,回答了时代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出乾嘉时期的时代智慧。在研究方法上,章学诚贯彻“知人论世”和洞察其思想渊源的原则,《文史通义》体现出六大学术特色,即针砭繁琐考证,预示学风转变;探索历史哲学,阐发深邃哲理;改革历史编纂,影响后世;以“性”“情”言教育,倡导独立思考;彰显审美情趣,学术美文翘楚;辩证分析高手,直抵事物本质。《文史通义》凸显了章学诚独树一帜的治学风格和历经坎坷凿“千年未凿之窦”的使命担当精神,因此,非常有必要将体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章学诚学术推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文史义》 经世致用 乾嘉考证学风 历史编纂 文化传承 文化自信
下载PDF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探析
3
作者 唐哲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有三:一为注重字训考据,在注经风气较为随意的明代,《老子通义》是一部难得的字训与义理并重的老学著作;二为以自然为宗,朱氏以“自然”作为《老子》思想之核心,认为万事万物皆不能外于“自然”,展现出不... 朱得之《老子通义》之诠释特色有三:一为注重字训考据,在注经风气较为随意的明代,《老子通义》是一部难得的字训与义理并重的老学著作;二为以自然为宗,朱氏以“自然”作为《老子》思想之核心,认为万事万物皆不能外于“自然”,展现出不同以往的诠释路径;三为会通儒道,朱得之为阳明之弟子,受王学“三教合一”思想之影响,其在《老子通义》中也力图突破儒道对立论,从而会通儒道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得之 《老子义》 自然
下载PDF
“与老杜歌诗同其沉郁”——《文史通义解读》撰著感言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其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72-479,540,共9页
章学诚的学术,回答了时代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的智慧。首先是章学诚对“道”的探索,以特具的睿智论证了“道”是不断发展演变、圣人学于众人、“约六经之旨随时撰述以究大道”等重要命题,标志着历史哲学领域的新开拓。其... 章学诚的学术,回答了时代的需要,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时代的智慧。首先是章学诚对“道”的探索,以特具的睿智论证了“道”是不断发展演变、圣人学于众人、“约六经之旨随时撰述以究大道”等重要命题,标志着历史哲学领域的新开拓。其哲学成就是时代的光辉,是乾嘉时期学术思想的优秀成果。其次,他对烦琐考证学风的针砭,引导了后面像龚自珍、魏源等人更激烈的批判,推动了经世致用在清代出现第二次高峰。再次,章学诚提出了历史编纂改革的方向,给予近代以来著名学者梁启超、章太炎、白寿彝等人以宝贵的启示。第四,他提出以“性”和“情”为基础的教育思想,主张独立思考,反对墨守教条、人云亦云,鼓励勇于创造,这些主张都闪射着近代光芒。站在当今时代高度,总结章学诚学说的精华,阐释其中所闪耀的中国智慧,科学地评价他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义》 “道”的探索 考证学风 历史编纂 教育思想 启蒙意义
下载PDF
走近真实的章学诚——陈其泰先生《文史通义选读》书后
5
作者 屈宁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608-613,648,共7页
陈其泰先生近来选读的《文史通义》,是继叶瑛先生校注本之后又一部成体系的经典导读之作,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以“章氏遗书本”为底本,选篇精当,在版本和篇目上突破了以往注本多囿于“大梁本”的局限,且名为选读,实则所论远超篇目所及,... 陈其泰先生近来选读的《文史通义》,是继叶瑛先生校注本之后又一部成体系的经典导读之作,其特点主要有三:一是以“章氏遗书本”为底本,选篇精当,在版本和篇目上突破了以往注本多囿于“大梁本”的局限,且名为选读,实则所论远超篇目所及,体现出对章氏学术体系的贯通性思考。二是以历史、纵贯的眼光审视章氏的思想,将其学术主张严格置于乾嘉学术史和古代史学史的双重背景下加以考察,对于章氏思想的生成和意义作深刻揭示。三是从方法论的高度总结章氏治学经验,对于章氏勇于立言的精神、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突出的辩证思维等,作了深刻阐释。此三项,不唯有助于深化对章学诚思想及其时代的认识,对于加强史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亦有重要的范式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义》 乾嘉时期 历史考证学
下载PDF
章学诚的《史记》观——以陈其泰重新解读《文史通义》为中心
6
作者 刘永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5-400,432,共7页
章学诚关于《史记》的评论散见于《文史通义》各篇,乍看不成体系,实际最能抓住《史记》的撰述宗旨和精神,评价也甚为恰切,与同时期考证学家的学术取向迥异其趣。陈其泰重新解读《文史通义》,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揭示出章学诚《史记》观的... 章学诚关于《史记》的评论散见于《文史通义》各篇,乍看不成体系,实际最能抓住《史记》的撰述宗旨和精神,评价也甚为恰切,与同时期考证学家的学术取向迥异其趣。陈其泰重新解读《文史通义》,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揭示出章学诚《史记》观的三大核心问题:准确把握《史记》的宗旨和成就;驳斥无识者加在司马迁身上的诬妄之词;中肯指出纪传体的重大缺陷及改革方向。这些新的解读,让章学诚和司马迁之间的学术关联清晰地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义》 《史记》 司马迁
下载PDF
《风俗通义》中东汉祭祀文化研究
7
作者 何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80-85,共6页
《风俗通义》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东汉时期的祭祀文化,祭祀是当时普遍流行的民俗,祭祀对象有山川河泽、风雨雷电以及大量动植物等。祭祀盛行的原因是民众希望通过祭祀的方式摆脱现实的苦难,达到精神的解脱。纯粹的巧合、夸大的宣传等因素... 《风俗通义》用大量篇幅记载了东汉时期的祭祀文化,祭祀是当时普遍流行的民俗,祭祀对象有山川河泽、风雨雷电以及大量动植物等。祭祀盛行的原因是民众希望通过祭祀的方式摆脱现实的苦难,达到精神的解脱。纯粹的巧合、夸大的宣传等因素导致祭祀之风在东汉盛行。祭祀尽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民众还是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敬神、娱神活动。此外,民众还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辟邪物以防止鬼怪的侵扰,从中反映出东汉百姓敬神侍鬼、祛灾求吉的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义》 祭祀 文化心理
下载PDF
冲破传统还是封建的枷锁——从《文史通义》部分篇目浅析章学诚妇女观
8
作者 傅炀 《时代人物》 2023年第20期77-79,共3页
在章学诚所著的《文史通义》中,《妇学》篇、《<妇学>篇书后》篇与《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篇都体现出他的妇女观念,他能够突破长久以来封建社会对妇女的狭隘偏见,破除对妇女能力、才华和地位的贬低,展现出一定的进步性。但同时... 在章学诚所著的《文史通义》中,《妇学》篇、《<妇学>篇书后》篇与《永清县志列女列传序例》篇都体现出他的妇女观念,他能够突破长久以来封建社会对妇女的狭隘偏见,破除对妇女能力、才华和地位的贬低,展现出一定的进步性。但同时,由于其时代背景以及其经学背景,即受程朱理学等的影响较大,仍旧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这种矛盾使章学诚的妇女观呈现出复杂不一,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义》 妇女观
下载PDF
钱基博骈文批评对刘勰文学批评的继承与发展
9
作者 于景祥 张力仁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1,共7页
钱基博在文学批评方面对刘勰特别推崇,其《骈文通义》一书就是明证。该书一方面继承刘勰《文心雕龙》中“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总体批评方法,对骈文产生的原因、流变过程、典型作家与作品,以及骈文与散文之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释;... 钱基博在文学批评方面对刘勰特别推崇,其《骈文通义》一书就是明证。该书一方面继承刘勰《文心雕龙》中“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的总体批评方法,对骈文产生的原因、流变过程、典型作家与作品,以及骈文与散文之关系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释;另一方面又取法刘勰《文心雕龙》中“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的文体批评方法,深入辨析骈体文。同时,在继承的基础上,他又自出机杼,进一步发展创新:一方面,将“骈文话”引入书中,并且加以改造,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文体批评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在论证体制上将《文心雕龙》文体论中各个步骤都由原来的语段状态发展成专题论文,形成完整的议论体系,在当时和以后的骈文批评中都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骈文义》 《文心雕龙》 继承 发展
下载PDF
从《教学通义》看康有为早年思想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开国 唐赤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34,共14页
《教学通义》是康有为早年思想的重要反映。但此书不是讨论经学的书籍,也不是对教学问题的诉说,而是借所谓周公教学之法来论说王者经世之法的政治学著作。其基本内容是礼教伦理与事物制作并重,官师合一,六官皆学,公学与私学并立,虚实兼... 《教学通义》是康有为早年思想的重要反映。但此书不是讨论经学的书籍,也不是对教学问题的诉说,而是借所谓周公教学之法来论说王者经世之法的政治学著作。其基本内容是礼教伦理与事物制作并重,官师合一,六官皆学,公学与私学并立,虚实兼有,道器皆备,以实现王者经世、治国安民的目的。康有为据此认为,从孔子到清代汉学的儒家经学,皆为务虚不务实、离器言道的空疏之学,失落了王者经世之法,是造成中国二千余年的学术衰败与国民不治的根源所在。所以,康有为后来的思想并不是梁启超说的尽弃旧说,而是与早年的基本思想合逻辑的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义》 康有为 批判经学
下载PDF
大学:中西通识与古今通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建中 朱晓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67,共7页
大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元关键词,其义有三:经典义(《礼记》篇名)、学校义(相对于"小学"而言)和方法义(教人之法)。当"大学"与"university"对译之时,其三项原生义在中西通识的层面依次衍为三项再生义:... 大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元关键词,其义有三:经典义(《礼记》篇名)、学校义(相对于"小学"而言)和方法义(教人之法)。当"大学"与"university"对译之时,其三项原生义在中西通识的层面依次衍为三项再生义:元典精神、博雅精神和会通精神。"大学"从原生义到再生义的通变,铸成中国通识教育的古今通义:一是制度层面的"书院模式",二是目标层面的"君子人格"。诠解"大学"的中西通识及古今通义,不仅可以揭示"大学"观念的"大道"之达、"大人"之旨及"大纲"之要,亦可发现"大学"实践在通识教育领域如何"通天下之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下载PDF
从风俗批评到审美批评——应劭《风俗通义》新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济喜 宋亚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0-135,2,共6页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历来归为子部杂家,研究者较少从审美批评和风俗批评的角度进行探讨。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既沉潜在精英文化中,又浸润在感性可观的社会风尚中,后者容易为研究者忽视。《风俗通义》中的采风观俗意识,以及在士林士...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历来归为子部杂家,研究者较少从审美批评和风俗批评的角度进行探讨。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既沉潜在精英文化中,又浸润在感性可观的社会风尚中,后者容易为研究者忽视。《风俗通义》中的采风观俗意识,以及在士林士风、人物品鉴、审美风尚、音乐歌谣等方面所体现的批评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风俗批评与审美批评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俗 风俗批评 审美批评 审美风尚
下载PDF
王夫之“古今之通义”的深刻内涵与价值建构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泽应 《船山学刊》 2015年第3期8-16,共9页
"古今之通义"是王夫之道义论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和命题,它与"一人之正义"与"一时之大义"一起构成王夫之义范畴的有机体系并在其中起着引领、规范和宰制"一人之正义"与"一时之大义"... "古今之通义"是王夫之道义论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和命题,它与"一人之正义"与"一时之大义"一起构成王夫之义范畴的有机体系并在其中起着引领、规范和宰制"一人之正义"与"一时之大义"的独特作用而成为最高层级的义范畴和义判断。"古今之通义"聚焦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挺立的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道统精神,构成中华民族的道德慧根、价值基点,因而是属于至善和粹然而善的根本性价值或终极价值。它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渗透在中华民族的伦理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伦理基因和价值动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古今之 价值建构
下载PDF
文道关系与文辞义例——《文史通义·诗教》意旨辨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元 张静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篇中,并不从传统的以风俗教化和温柔敦厚为主要内容的诗教观进行论述,而是从文辞义例方面来梳理诗教在文辞流变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章学诚在治学上敢于、善于跳出前人成见和时代风气,而用探索文史的源...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诗教》篇中,并不从传统的以风俗教化和温柔敦厚为主要内容的诗教观进行论述,而是从文辞义例方面来梳理诗教在文辞流变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章学诚在治学上敢于、善于跳出前人成见和时代风气,而用探索文史的源流义例的方式来明道的追求的具体表现。在《诗教》上下两篇的论述过程中,章学诚从"离文而见道,奉道而折文"的原则出发,从古今文辞著述的具体事理上揭示出诗、战国之文与后世之文"承其流而代变其体制"的关系,明辨由诗教起源而流变于后世的文辞义例,将对文道关系的分析与对文章流变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并且论证了义例与形貌的区别。《诗教》篇的论述意旨和论述方式,值得仔细分析,这对理解中国的文体发展和诗文传统,以及章学诚在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都具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 诗教 文体 义例
下载PDF
章学诚的图像传播思想及当代启示——以《文史通义·外篇》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光宗 张蕊晗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外篇》中借鉴古代文史理论的智慧来建构自己的图像传播思想,并对古代方志类作品图像的传播之道、传播的缺陷进行了总结,既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图像传播理论又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并与西方现代的图像传播理...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外篇》中借鉴古代文史理论的智慧来建构自己的图像传播思想,并对古代方志类作品图像的传播之道、传播的缺陷进行了总结,既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图像传播理论又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并与西方现代的图像传播理论互为补充。其博而能约、图文相资、征实致用的思想对于现代图像传播学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而能约 图文相资 见用于时 征于事实 章学诚 《文史义》 文史理论 图像传播学
下载PDF
《版本通义》学术特色浅议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春汛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60,共3页
版本学是钱基博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版本学思想主要在《版本通义》一书中得到体现。《版本通义》是一本有学术特色的书,对版本学的独立有开创之功,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研究甚少。本文兼与《书林清话》相比较,从《版... 版本学是钱基博学术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版本学思想主要在《版本通义》一书中得到体现。《版本通义》是一本有学术特色的书,对版本学的独立有开创之功,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学界研究甚少。本文兼与《书林清话》相比较,从《版本通义》的书名、编撰、思想三个方面解析其学术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基博 《版本义》 《书林清话》 版本源流
下载PDF
出版的性质和出版人的追求——《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后跋和读《文史通义》随记 被引量:2
17
作者 汪家熔 《出版科学》 2004年第2期44-50,共7页
我们见到汪家熔先生的《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后觉得,书中颇有些值得今天出版操作时思考的题目,故请他将近两年间的思考作一介绍,将甲午至今的出版与古代出版作一区别。作者以为,出版者不求丝毫自己的利益,就是甲午至今的出版。
关键词 《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文史义》 出版性质 出版事业史 书评
下载PDF
《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思想成就新探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冬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152,共4页
清人孔广森所著《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是其公羊学代表作。学术界对该书的思想价值存在争议。其实,该书肯定"人情"的价值,呼吁发挥"亲情"的作用;援引《孟子》,提倡民本思想;持有发展进步的历史观,鼓励面对社会危机应... 清人孔广森所著《公羊春秋经传通义》是其公羊学代表作。学术界对该书的思想价值存在争议。其实,该书肯定"人情"的价值,呼吁发挥"亲情"的作用;援引《孟子》,提倡民本思想;持有发展进步的历史观,鼓励面对社会危机应灵活应对,实行"行权";质疑"灾异""祥瑞"学说,在训诂、考据背后包含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应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广森 《公羊春秋经传义》 公羊学
下载PDF
魏源《庸易通义》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雪芳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7,共3页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 《易》与《中庸》是先秦思想文化的重要学术著作,它们既是古代哲人知慧的结晶,也是传统德性实践的箴言。魏源著述《庸易通义》,一方面,以《中庸》为立论观点,引证《易》学观点发挥《中庸》,目的是贯通二书的义理,比较二书立言宗旨并不矛盾,而且"《中庸》则专以《易》道发之",更阐释其一致性足以互通发明。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庸》发挥《易》道之诚",可谓精微广大,曲鬯旁通;籍以"用补苴先哲"。文章认为这种"补苴"过程,恰恰是显微无间,体用俱备地展示出儒学明体达用、利物厚生的经世致用特点。文章试从《庸易通义》的书名考释魏源著作该书的动机、目的,及所采用对比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庸易义》
下载PDF
周振甫是怎么做到编研结合的?——以《文史通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范军 《出版参考》 2021年第1期47-51,共5页
一代编辑大家周振甫先生集“学者型编辑”和“编辑型学者”于一身。在其漫长的编辑生涯和研究历程中,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从就读无锡国专的上世纪30年代学习此书,到80年代编校此书,再到后来展开以“部次条别之法... 一代编辑大家周振甫先生集“学者型编辑”和“编辑型学者”于一身。在其漫长的编辑生涯和研究历程中,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起过很重要的作用。从就读无锡国专的上世纪30年代学习此书,到80年代编校此书,再到后来展开以“部次条别之法”为特点的文史研究,周振甫以一本古代经典为依托,很好地将学习、编辑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对新时代的编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家 学者型编辑 编辑型学者 周振甫 《文史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