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5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玉庸教授运用通肾络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 被引量:14
1
作者 檀金川 段慧杰 白亚玲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赵玉庸 通肾络 慢性小球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通肾络1号对高糖状态下大鼠肾系膜细胞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物2mRNA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昭明 杨素琴 吴以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肾络1号对在高糖刺激下大鼠肾系膜细胞MMP-2、TIMP-2mRNA转录水平及其对细胞培养上清产物FN、ColⅣ的影响。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高糖、高糖+ET-1、高糖+ANGⅡ培养下,给予通肾络1号、缬沙坦刺激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目的:探讨通肾络1号对在高糖刺激下大鼠肾系膜细胞MMP-2、TIMP-2mRNA转录水平及其对细胞培养上清产物FN、ColⅣ的影响。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在高糖、高糖+ET-1、高糖+ANGⅡ培养下,给予通肾络1号、缬沙坦刺激后,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及ELISA方法检测MMP-2、TIMP-2mRNA转录水平及细胞培养上清产物FN、ColⅣ的含量。结果:通肾络1号能提高高糖刺激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MP-2mRNA转录水平(P<0.05),降低TIMP-2mRNA水平(P<0.05),以及提高MMP2/TIMP2(P<0.05)比值,降低细胞上清FN(P<0.05)、ColⅣ含量(P<0.05)。结论:通肾络1号降低细胞上清FN、ColⅣ含量是通过提高高糖刺激下系膜细胞MMP-2mRNA转录水平,降低TIMP-2mRNA水平,达到提高MMP2/TIMP2比值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 通肾络1号
下载PDF
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外基质成分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3 位作者 王宏涛 贾振华 高怀林 袁国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脏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及代谢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模型、缬沙坦、糖...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脏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及代谢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模型、缬沙坦、糖适平及通肾络胶囊组,每组10只。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Alb),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测定影响ECM代谢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通肾络胶囊可降低DN大鼠FBG、HbA1c、24hmAlb的水平(P<0.05或P<0.01),减轻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程度,减少ECM成分,降低TGF-β1、TIMP-2的表达,升高MMP-2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通肾络胶囊可能通过减少ECM成分表达、调节ECM代谢,从而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通肾络胶囊 细胞外基质 成分 代谢
下载PDF
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蛋白激酶C通路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魏聪 吴以岭 +3 位作者 贾振华 袁国强 高怀林 吴相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l(GLUT-l)、蛋白激酶C(PKC)、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l(GLUT-l)、蛋白激酶C(PKC)、细胞外基质(ECM)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LB),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 lAc)、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GLUT-l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KC、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通肾络胶囊可降低DN大鼠FBG、Hb lAc、24h mALB(P<0.05或P<0.01)的水平,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程度,降低GLUT-l的表达,降低PKC的表达(P<0.01,P<0.05),减少ECM成分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通肾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GLUT-1的表达,抑制PKC通路激活,减少ECM成分的表达从而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通肾络胶囊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蛋白激酶C 细胞外基质成分
下载PDF
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3 位作者 梁俊清 王宏涛 张会欣 贾振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754-175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 目的: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mALB),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lAc)、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Ⅳ型胶原(Ⅳ-C)、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结果:通肾络胶囊可降低DN大鼠FBG、HblAc、24hmALB(P<0.05或P<0.01)的水平,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程度,降低GLUT-1的表达,降低TGF-β1、TβRⅡ的表达(P<0.05或P<0.01),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通肾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GLUT-1、TGF-β1和TβRⅡ的表达,直接和间接地减少了ECM成分的表达从而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通肾络胶囊 葡萄糖转运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 细胞外基质成分
下载PDF
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其Ⅱ型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以岭 魏聪 +2 位作者 王宏涛 梁俊清 张会欣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 目的:观察中药通肾络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βRⅡ)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肾络胶囊对DN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脏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复制DN大鼠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缬沙坦组、糖适平组、通肾络胶囊组,每组10只。动态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24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LB),末次给药后测定大鼠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lAc),计算肌酐清除率(Ccr),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超微结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图像采集分析系统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和TβRⅡ的表达。结果:通肾络胶囊可显著降低DN大鼠FBG、HblAc、24h mALB的水平,延缓Ccr的下降,减轻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程度,降低TGF-β1、TβRⅡ的表达。结论:通肾络胶囊可能通过降低TGF-β1、TβRⅡ的表达调节ECM代谢从而发挥对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通肾络胶囊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 SD大鼠 雄性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
7
作者 周士杰 李沐哲 +7 位作者 员浬 张天驰 牛园园 朱弈桦 周勤峰 郭杨 马勇 王礼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背景:骨骼依赖血管与骨细胞之间的密切连接来维持完整性,骨骼处在生理低氧环境中,因此在低氧环境下研究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在低氧环境下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及... 背景:骨骼依赖血管与骨细胞之间的密切连接来维持完整性,骨骼处在生理低氧环境中,因此在低氧环境下研究血管生成与骨生成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在低氧环境下温肾通络止痛方对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体系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运用酶消化法及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小鼠H型血管特异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应用骨髓贴壁法分离获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以及缺氧培养工作站建立两种细胞低氧共培养体系,使用50,100μg/m L质量浓度温肾通络止痛方冻干粉进行干预;通过划痕迁移实验与管形成实验评估共培养体系内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成血管功能;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与茜素红染色评估共培养体系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使用Western Blotting与q-PCR检测共培养体系内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常氧组相比,低氧组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迁移率及新生血管长度均显著升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增强(P<0.05);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mRNA表达升高(P<0.05);(2)与低氧组相比,经不同质量浓度温肾通络止痛方干预后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划痕迁移率及新生血管长度进一步提高(P<0.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更强(P<0.05),PDGF/PI3K/AKT信号轴相关分子的蛋白、mRNA表达也进一步升高(P<0.05)。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H型血管生成及骨生成可能与PDGF/PI3K/AKT信号轴有关,而温肾通络止痛方可能通过激活PDGF/PI3K/AKT信号轴促进“H型血管生成-骨生成”作用从而防治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止痛方 H型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低氧 血管生成 骨生成
下载PDF
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探讨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屹 樊利杰 +3 位作者 任淼 李萍 吕改琴 郭亚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 目的探析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促增殖、血管生成和迁移作用,及对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购自武汉大学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的12份HUVECs,给予50 ng/mL VEGF处理后,分别实施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处理。比较补肾通络方对子宫内膜损伤后,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HUVECs增殖、迁移、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比较20%、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后24 h的HUVECs活性和24 h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48 h、72 h的HUVECs活性、细胞生长检测所得OD值及VEGF表达量、HUVECs细胞迁移数均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优于10%、5%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和无补肾通络方血清,无补肾通络方血清干预组的血管网状结构完整度最差,补肾通络方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促进HUVECs的血管形成。结论将补肾通络方应用到子宫内膜损伤中,可逆转VEGF抑制细胞活性的趋势,增强HUVECs的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增殖、迁移,促进血管新生,促进内皮细胞网络结构的重建,利于促进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利于子宫内膜功能的恢复,且与补肾通络方含药血清浓度呈一定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损伤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基于“寒主收引”理论探讨温肾通络法对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
9
作者 苗金钰 文华 +1 位作者 刘艳 姚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01-1409,共9页
【目的】基于“寒主收引”理论探讨温肾通络法对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6例肾阳虚型D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 【目的】基于“寒主收引”理论探讨温肾通络法对肾阳虚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6例肾阳虚型D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肾通络方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 h血糖(2hPG)]、肾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III)、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值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83%(55/58),对照组为75.86%(44/58),组间比较(χ^(2)检验),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腰膝酸冷、肢体浮肿、神疲畏寒、夜尿增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血糖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FPG、HbA1c、2hP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肾纤维化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Ⅳ-C、PCⅢ、HA、LN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5)血清炎性因子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6)肾功能指标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Scr、BUN水平和24h Upro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7)安全性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45%(2/58),对照组为8.62%(5/5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寒主收引”理论的自拟方温肾通络方可有效缓解肾阳虚型DN患者腰膝酸冷等症状,改善肾纤维化及肾功能,降低血糖值,减轻炎症反应,且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主收引” 阳虚型 糖尿病 纤维化 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益肾祛痹通络方对肾虚寒湿痹阻型CIA大鼠miR-150-5p/SOCS1轴的调控作用
10
作者 邱明亮 李润洲 +5 位作者 肖晨晓 周鑫珠 朱国双 莫丽莎 刘秋萍 朱卫娜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究益肾祛痹通络方对肾虚寒湿痹阻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miR-150-5p、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 1)的影响。方法20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另外14只构建肾虚寒湿... 目的探究益肾祛痹通络方对肾虚寒湿痹阻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miR-150-5p、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 1)的影响。方法20只SPF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为正常对照组,另外14只构建肾虚寒湿痹阻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成功1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各5只。治疗组予益肾祛痹通络方(0.2g/ml)灌胃治疗,每日1次,共2周。模型组及对照组均予生理盐水灌胃处理。HE染色观察踝关节软骨组织病变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踝关节中vimentin的表达水平;qPCR检测踝关节组织中的miR-150-5p、SOCS1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P<0.05),HE染色表明踝关节明显狭窄,软骨损伤明显,滑膜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踝关节中vimentin、miR-150-5p水平升高(P<0.05),SOCS1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中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关节炎指数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表明关节腔未见明显狭窄,滑膜组织增生现象减少,软骨表面光滑,炎症细胞浸润降低,踝关节损伤明显改善。踝关节vimentin、miR-150-5p水平明显降低(P<0.05),SOCS1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肾祛痹通络方可能通过调控miR-150-5p/SOCS1通路,抑制细胞因子表达,改善关节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 虚寒湿痹阻证 祛痹 miR-150-5p 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1
下载PDF
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凤依 史晓 +3 位作者 季思勤 施丹 鲍晓敏 周永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老年衰弱综合征患者共计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结合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观察各组数据: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及Fried表型衰弱量表(frailty phenotype,FP)评分变化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变化、握力变化及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变化、5次坐立试验(five-times-sit-to-stand test,FTSST)变化、步速变化、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变化及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变化、简易精神状态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变化、匹兹堡睡眠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变化、微型营养评估(mini nutritionaal assessment,MNA)评分变化、患者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96.08%(49/51)vs84.31%(43/51)],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FP评分、IL-6、hs-CRP水平、握力、TUG测试结果及FTSST测试结果、步速、BMI、ASMI、MMSE评分、PSQI评分、ADL评分、MN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04%(50/51)vs84.31%(43/5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均较低,且可自行缓解,P>0.05。结论补肾健脾通络方治疗老年衰弱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能缓解衰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增加肌肉质量,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衰弱综合征 健脾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及动物实验对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新宝 庞欣欣 +4 位作者 彭紫凝 商海涛 朱清 郑威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2,共8页
目的:探讨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基因数据库(DisGeNET)、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查找芪黄固肾通络方的活性成... 目的:探讨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治疗靶点数据库(TT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和突变基因数据库(DisGeNET)、综合性药物数据库(DrugBank)等数据库查找芪黄固肾通络方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DKD相关的靶点。将药物目标点与病变靶点进行映射,将所获得的交集目标点构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与活性组分-联合目标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对网络药理学结果中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核心靶点中富集节点较多的前3靶点进行验证。选取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链脲佐菌素(STZ)连续2次腹腔注射制备动物模型,8周后测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芪黄固肾通络方组,干预8周后,测胰岛素、C肽、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肾脏CTNNB1、JUN、NCOA1表达。结果:GO与KEGG富集分析显示芪黄固肾通络方治疗DKD的有效靶点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交互作用等;动物实验表明,芪黄固肾通络方能够降低DKD小鼠肾组织中连环蛋白β1(CTNNB1)、JUN、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OA1)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及蛋白表达,改善肾脏损伤。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芪黄固肾通络方可能通过降低CTNNB1、JUN、NCOA1蛋白的表达水平干预AGE-RAGE等通路治疗DK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黄固 糖尿病 药理学 动物实验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连环蛋白β JUN 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
下载PDF
保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影响
13
作者 崔方强 江心灿 +3 位作者 王悦芬 孟元 蔡朕 赵文景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8期1011-1015,1025,共6页
目的:观察保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选用KK-Ay小鼠作为DN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保肾通络方组及缬沙坦组,正常对照组小鼠选用C57BL/6J小鼠。保肾通络方组小鼠给予保... 目的:观察保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DN)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及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选用KK-Ay小鼠作为DN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保肾通络方组及缬沙坦组,正常对照组小鼠选用C57BL/6J小鼠。保肾通络方组小鼠给予保肾通络方灌胃治疗,缬沙坦组小鼠给予缬沙坦灌胃治疗,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小鼠给予剂量相同的蒸馏水灌胃治疗;灌胃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HE、PAS、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同时进行细胞外基质蛋白CollagenⅠ、FN及肾小管EMT标志蛋白α-SMA、E-cadherin表达检测。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保肾通络方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小管出现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及上皮细胞脱落、空泡变性,而保肾通络方组及缬沙坦组小鼠上述病理改变均明显减轻。模型组小鼠肾小管CollagenⅠ、FN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上调(均P<0.05),保肾通络方组及缬沙坦组小鼠肾小管CollagenⅠ、FN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保肾通络方组及缬沙坦组小鼠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下调,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均P<0.05)。结论:保肾通络方能够改善DN小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减轻肾小管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活血 小管上皮细胞 间充质转分化 间质纤维化
下载PDF
保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脏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4
作者 崔方强 孟元 +3 位作者 王悦芬 蔡朕 江心灿 赵文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40-1846,共7页
目的观察保肾通络方对于糖尿病肾脏病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0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 目的观察保肾通络方对于糖尿病肾脏病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患者的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的80例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服保肾通络方,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MCP-1、TGF-β1、CRP、IL-6、TNF-α,同时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的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降低DKD患者24 h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降低DK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CP-1、TGF-β1、CRP、IL-6、TNF-a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保肾通络方可以降低DKD患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脏病 气阴两虚兼血瘀 炎症因子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温肾通络止痛方抑制巨噬细胞衰老改善BMSC成骨分化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丢失的研究
15
作者 张天驰 李沐哲 +6 位作者 牛园园 郭杨 王礼宁 田霖坤 王遇珩 王泉荃 马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 目的探讨温肾通络止痛方调控巨噬细胞衰老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enile osteoporosis,SOP)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过氧化氢制备衰老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以及qPCR、Western blot检测衰老指标p21和p53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衰老的影响。使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巨噬细胞线粒体功能。qPCR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CD206、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精氨酸酶(Arginase,ARG1)和iNOS的蛋白表达,评估含药血清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qPCR检测成骨相关指标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Ⅰα1,Col1a1)、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mRNA水平以及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评估含药血清处理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的影响。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温肾通络止痛方低剂量组、温肾通络止痛方高剂量组,D-半乳糖制备SOP小鼠模型。Micro-CT分析小鼠股骨微结构,HE染色检测小鼠股骨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和成骨相关指标OCN、Runx2蛋白表达水平,qPCR检测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分子p21、p53 mRNA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分子IL-6、iNOS、CD206、IL-10 mRNA的表达水平,评估温肾通络止痛方对小鼠SOP模型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络止痛方含药血清干预后,衰老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21和p53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此外,含药血清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巨噬细胞ROS的产生(P<0.05,P<0.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含药血清处理后,巨噬细胞M1相关基因iNOS的mRNA表达下调(P<0.01),M2相关基因CD163和CD206 mRNA表达上调(P<0.05),iNOS荧光强度显著降低(P<0.01),ARG1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P<0.05)。含药血清处理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可增加ALP阳性细胞数(P<0.01,P<0.001)、茜素红阳性面积(P<0.05),以及升高成骨相关基因Runx2、Col1a1和OCN mRNA表达(P<0.05,P<0.01)。Micro-C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温肾通络止痛方组小鼠股骨BMD、BV/TV、Tb.N显著增加(P<0.05,P<0.01,P<0.001),Tb.Sp显著降低(P<0.05,P<0.01);HE结果显示,骨小梁明显改善,数量增多变宽。此外,温肾通络止痛方可显著抑制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胫骨衰老相关基因p21和p53 mRNA和蛋白上调(P<0.05,P<0.001,P<0.0001),促进成骨相关指标OCN、Runx2蛋白表达(P<0.01,P<0.0001),促进M1相关基因IL-6和iNOS下调(P<0.05),同时可促进M2相关基因IL-10和CD206表达(P<0.05,P<0.01)。结论温肾通络止痛方可能通过抑制巨噬细胞衰老,促进BMSC成骨分化,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骨质疏松 止痛方 巨噬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下载PDF
补脾益肾通络方治疗G1A2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16
作者 臧春雪 高艺铭 高天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通络方对G1A2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KD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通络方对G1A2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DKD患者共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脾益肾通络方口服,共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尿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albumin/urinary creatinine,UACR)、α1微球蛋白(α1-microglobulin,α1-MG)、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 glucosaminidase,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 P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所有指标均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总有效率82.69%(43/52),优于对照组的68.62%(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UACR、α1-MG、β2-MG、NAG、RBP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UACR、β2-MG、NAG、RBP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bA1c、FBG,2 h PBG水平均下降(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bA1c、FBG水平下调(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LDL-C、HDL-C水平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C、TG水平下降(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脾益肾通络方治疗G1A2期DKD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G1A2期 临床研究 补脾益
下载PDF
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疗效观察
17
作者 孙自学 陈央娣 +5 位作者 陈建设 吕水林 陈翔 李路凯 李鹏超 孙赫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就诊的108例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试验组给予益肾通络方,1剂/d,200 mL/次,分早、晚2次饭后1 h温服;对照组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10 mL/次,2次/d,餐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90 d,并于治疗开始前、30、60、90 d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各随访1次。以精子浓度、精子总数、前向运动(progressive motility,PR)精子百分比、前向及非前向运动(progressive and non-progressive motility,PR+NP)(即总活力)精子百分比及配偶受孕率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精液量、中医证候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观察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均显著改善(P<0.001);试验组精子浓度、精子总数、PR精子百分比、PR+NP精子百分比提升均优于对照组(P<0.001),而配偶受孕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内比较,仅试验组精液量提升、中医证候评分总分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精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次同时期访视在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总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尤其在改善腰膝酸软,小腹、腹股沟或会阴部刺痛,头晕,耳鸣,神疲乏力,舌色紫黯,舌有瘀点或瘀斑,脉沉迟或涩等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44/50)、66.67%(34/5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益肾通络方治疗肾虚络阻型少弱精子症不育,临床疗效确切,症状改善较明显,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下载PDF
保肾通络方对KK-Ay小鼠及高糖培养下足细胞凋亡及p53通路的作用研究
18
作者 郭弋凡 张宁 +6 位作者 刘羽飞 庞彦余 赵婧文 崔方强 刘梦超 王梦迪 赵文景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00-205,I0002,I0003,共8页
目的:探讨保肾通络方对KK-Ay小鼠及高糖培养下足细胞凋亡及p53通路的影响。方法:将KK-Ay小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与保肾通络方组(10只),另设10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将体外... 目的:探讨保肾通络方对KK-Ay小鼠及高糖培养下足细胞凋亡及p53通路的影响。方法:将KK-Ay小鼠高脂饲料喂养建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与保肾通络方组(10只),另设10只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根据培养条件不同将体外小鼠肾小球足细胞(MPC5)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组。测定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24 h-UTP)水平并进行肾组织病理学检查,CCK-8法检测足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caspase3及p53、p-p53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各组足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24 h-UTP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凋亡细胞比例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肾组织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53磷酸化水平增加(P<0.01);保肾通络方干预使KK-Ay小鼠24 h-UTP显著降低(P<0.01),肾脏病理改善,肾小球凋亡细胞比例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P<0.05),Bcl-2、Bax及p-p53表达恢复(P<0.05)。体外研究显示,高糖组足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足细胞凋亡比例及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5);Bcl-2表达减少,Bax和p-p53表达增加(P<0.05);而保肾通络方含药血清能够恢复足细胞活力(P<0.01),抑制细胞凋亡发生并降低高糖诱导的足细胞p-p53的表达(P<0.05)。结论:保肾通络方能够减轻KK-Ay小鼠及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恢复促凋亡与抗凋亡失衡,抑制p53通路的激活,这可能是其发挥足细胞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脏疾病 足细胞 凋亡 p53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益肾通络方治疗男性不育的潜在机制
19
作者 郝高利 孙自学 +2 位作者 樊立鹏 徐磊 秦国政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1-59,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益肾通络方治疗男性不育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查询整理益肾通络方中每味药物的主要活性成...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益肾通络方治疗男性不育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数据库查询整理益肾通络方中每味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使用Genecards数据库、DisGeNET、OMIM等数据库查找、筛选男性不育疾病相关靶点;将益肾通络方药物预测靶点与男性不育疾病靶点取交集,制作Venn图,借助Cytoscape软件构建交集靶点可视化联系,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利用DAVID数据库与R语言“Cluster Profiler”软件包,进行GO功能分析与KEE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益肾通络方主要有效活性成分99个,包含250个靶点;男性不育靶点4397个;通过Venny2.1.0取交集,共获得127个共同作用靶点;Go分析提示主要与RNA聚合酶启动子Ⅱ的转录调控、基因表达的调控、凋亡过程的调控、对雌激素的反应、细胞对缺氧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和功能有关;KEGG分析提示主要显著富集于雌激素信号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初步揭示了益肾通络方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男性不育的多靶点-多途径作用机制,为后期动物、细胞实验验证中药复方益肾通络方治疗男性不育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男性不育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健脾益肾通络汤对IgA肾病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20
作者 唐晨思 向广生 +2 位作者 张翠娜 赵晶晶 路博宇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究健脾益肾通络汤治疗IgA肾病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98例,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为两组。西药组常规西药治疗,49例,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肾通络汤,49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探究健脾益肾通络汤治疗IgA肾病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98例,采用随机掷硬币法分为两组。西药组常规西药治疗,49例,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服用健脾益肾通络汤,49例。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血清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联合组为95.92%,高于西药组的81.63%(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24 h UTP及血清SCr、BUN、IL-6、TNF-α均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B、INF-γ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西药组为10.20%,联合组为1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肾通络汤治疗IgA肾病疗效较好,可以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 健脾益 中医证候积分 功能 炎症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