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售期权、通胀幻觉与中国股市泡沫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9
1
作者 陈国进 张贻军 王景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117,共12页
泡沫意味着股价偏离了其真实价值,而真实价值由其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决定。再售期权与通胀幻觉两因素分别从投资者对股票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估计的偏差的角度解释股价泡沫的形成和膨胀。本文以1997—2007年我国A股上市... 泡沫意味着股价偏离了其真实价值,而真实价值由其未来现金流和贴现率决定。再售期权与通胀幻觉两因素分别从投资者对股票未来现金流分布的信念差异和对贴现率估计的偏差的角度解释股价泡沫的形成和膨胀。本文以1997—200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动态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估计我国股市的基本价值进而估计股市泡沫水平和波动性;在此基础上,检验再售期权和通胀幻觉对我国股市泡沫的解释作用。本文发现,再售期权和通胀幻觉都是影响我国股市泡沫的重要因素,但是再售期权具有更强解释作用。这一结论与我国股市存在严重异质信念和严格禁止卖空的特征相吻合,也为有效监控我国股市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市泡沫 再售期权 通胀幻觉
原文传递
通胀幻觉、预期偏差和股市估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宗新 朱伟骅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32,共17页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异像",通胀幻觉是投资者采用名义利率对实际现金流进行贴现从而导致资产价值低估。传统通胀幻觉理论对资产定价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已实现通胀率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扭曲,而未关注通胀预期对资产定价行为的影... 作为金融市场的一种"异像",通胀幻觉是投资者采用名义利率对实际现金流进行贴现从而导致资产价值低估。传统通胀幻觉理论对资产定价机制的分析,揭示了已实现通胀率对股票内在价值的扭曲,而未关注通胀预期对资产定价行为的影响。本文正是基于预期通胀的前提,分析通胀预期造成投资者行为预期的"双重偏差":通胀预期造成股利贴现偏差和投资者行为预期偏差。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基于通胀预期对投资者行为和资产估值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通胀幻觉效应同样存在中国股票市场,在通胀预期条件下投资者情绪和主观风险溢价对资产定价产生影响,导致股票价格偏离红利现金流贴现,从而引发市场过度投机和资产价格非理性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幻觉 风险溢价 预期偏差 股市估值
原文传递
通货膨胀预期与企业并购重组:协同效应还是市值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培杰 朱思源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4,共14页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在全球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抬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受通胀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中国2007—2021年通胀预期变化与A股非金融公司并购重组行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通胀...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在全球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抬升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并购重组受通胀的影响值得关注。基于中国2007—2021年通胀预期变化与A股非金融公司并购重组行为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通胀预期上升时,企业股权价值因为投资者受通胀幻觉的影响被低估,促使企业发起并购交易以修复估值;第二,通胀预期抬升时,企业发起的并购交易主要是非产业并购,在并购交易发起频数增多的同时,并购达成的概率却降低,并购交易后,市场绩效有所提升,但经营绩效下跌,且更可能在三年内计提商誉减值,这意味着企业主要出于市值管理而非追求协同效应发起并购交易;第三,对于沪港通企业和融券余额更高的企业,管理层机会主义得到遏制,投资者通胀幻觉得以改善,企业出于市值管理动机发起并购交易的倾向减弱。因此,推动企业并购重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优化预期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序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完善卖空机制,通过监管引导并购重组瞄准产业升级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预期 并购重组 通胀幻觉 市值管理
原文传递
弱通缩幻觉、CPI偏误与核心通货膨胀 被引量:3
4
作者 刘达禹 李清 王金明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1,共9页
现有关于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多聚焦于估值方法的拓展,但却逐渐偏离了提出核心通货膨胀概念的初衷。实际上,构建核心通货膨胀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标题通货膨胀的计量偏差,使公众感知真实的通胀状态。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动态因子模... 现有关于核心通货膨胀的研究多聚焦于估值方法的拓展,但却逐渐偏离了提出核心通货膨胀概念的初衷。实际上,构建核心通货膨胀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标题通货膨胀的计量偏差,使公众感知真实的通胀状态。鉴于此,本文首先采用动态因子模型估计出中国核心通货膨胀的走势,随后利用CPI的分布滞后模型对核心通货膨胀进行倒逼拟合,主要得出如下三个推论:第一,中国历次通胀和紧缩多是由部门局部变化所引致的,导致以CPI度量的通货膨胀产生了过度反应,引发了公众的感知幻觉;第二,CPI的分布滞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核心通货膨胀的走势,可以作为修正通胀预期的有效手段;第三,受近期粮食部门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以CPI度量的通货膨胀再度诱发了公众的弱通缩幻觉。这对货币当局的预期管理和通货膨胀盯住机制的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通货膨胀 CPI计量偏差 通胀感知幻觉 预期修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