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CPI八大类子成分通胀持续性研究——基于傅里叶变换的SURKSS面板单位根检验
1
作者 刘志杰 谭小玉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6-131,共6页
传统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普遍存在检验功效偏低的问题,SURADF检验虽然能够兼顾截面异质性和相关性特征,但不适用于变量序列存在非线性趋势的情形。笔者利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SURKSS面板单位根检验法,研究了中国CPI八大类子成分的通胀持续性... 传统的面板单位根检验普遍存在检验功效偏低的问题,SURADF检验虽然能够兼顾截面异质性和相关性特征,但不适用于变量序列存在非线性趋势的情形。笔者利用基于傅里叶变换的SURKSS面板单位根检验法,研究了中国CPI八大类子成分的通胀持续性问题。结果表明,这八大类子成分通胀率序列均存在"均值回复"特征,外部冲击只能使其暂时偏离长期均衡水平,各子成分通胀率的自身动态传导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持续性 分解CPI SURKSS面板单位根检验 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我国通胀持续性及通胀影响因素时变特性研究——基于时变参数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隋占林 咸金坤 陈磊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8,共9页
基于TVP-SV-AR模型研究2002—2015年我国总体CPI及其构成成分的通胀持续性时变特征。结果发现,我国总体CPI及其分类价格指数的持续性水平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分类价格指数持续性表现出异质性特征。这表明通胀对政策调整的反应... 基于TVP-SV-AR模型研究2002—2015年我国总体CPI及其构成成分的通胀持续性时变特征。结果发现,我国总体CPI及其分类价格指数的持续性水平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分类价格指数持续性表现出异质性特征。这表明通胀对政策调整的反应仍然较慢,但不同分类价格指数的反应速度具有显著差异。另外,利用TVP-SV-VAR模型对CPI与GDP增速及M2增速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作用机制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持续性 总体CPI CPI分类价格指数 货币政策
下载PDF
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非对称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功 左妍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15-318,共4页
通胀持续性是通货膨胀重要的隐含特征,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决定反通胀成本。本文使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的UC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特征,识别通胀持续性的变化,并通过隐含脉冲响应函数给出通胀持续... 通胀持续性是通货膨胀重要的隐含特征,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决定反通胀成本。本文使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的UC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特征,识别通胀持续性的变化,并通过隐含脉冲响应函数给出通胀持续性的直观描述。结果显示,在1990’s中期,通胀持续性经历了由高到低的机制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持续性 UC模型 马尔科夫过程
下载PDF
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研究:1994~2011——基于总体CPI及其八大类构成成分视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9
4
作者 孔丹凤 张成祥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6-59,共14页
本文利用"格点"自助法、未知断点的结构检验和动态因子模型分析法对1994~2011年期间中国总体CPI及其八大类构成成分的通胀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总体水平还是从分解水平来看,中国的通胀持续性都具有... 本文利用"格点"自助法、未知断点的结构检验和动态因子模型分析法对1994~2011年期间中国总体CPI及其八大类构成成分的通胀持续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总体水平还是从分解水平来看,中国的通胀持续性都具有较高的水平。基于滚动回归分析的2000年前后通胀持续性估计结果表明中国的通胀持续性确实经历了一个缓慢下降的过程。因子模型分析还发现中国分解水平通胀的高持续性主要由总供求决定的宏观经济波动公共因子所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胀持续性 分解CPI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论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汇率变动与贸易增长 被引量:2
5
作者 贺力平 马伟 《金融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共1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长呈现出三大特点:经济增速较快,贸易部门扩张较快以及持续的较高通货膨胀。毋庸赘言,贸易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贸易较快的增长如何能够出现在相对严重的持续性通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经济增长呈现出三大特点:经济增速较快,贸易部门扩张较快以及持续的较高通货膨胀。毋庸赘言,贸易扩大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是贸易较快的增长如何能够出现在相对严重的持续性通货膨胀条件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扩展的货币替代模型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在加入了对于物价水平的适应性预期之后,货币替代模型得出一个结论,货币政策扩张(由通货膨胀上升来表示)使得国内居民部门对外汇的资产偏好加强,并由此推动本币持续贬值;不仅是名义贬值,而且还会有实际贬值;进而,实际汇率贬值改善贸易部门的相对价格条件,促使贸易部门获得"额外"的增长动力。对24个重要发展中经济体1980-2015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的结果表明,多数国家的实际汇率贬值程度与国内通货膨胀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三个贸易指标的变动与实际汇率贬值程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是,本文并不认为持续性实际汇率贬值是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三十多年中较快贸易增长乃至经济增长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发展中经济体在追求持续经济增长的进程中需要更加重视非汇率和非货币政策的领域,而不能刻意追求实际汇率贬值甚至刻意制造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扩张 持续性通胀 实际汇率 货币替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