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腑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缺血性脑中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1
作者 李晓 李金成 +1 位作者 苏业军 梁霜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4期126-128,共3页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抗凝剂,早期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48例通腑化浊方(生大...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6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抗凝剂,早期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组48例通腑化浊方(生大黄6~10g,菖蒲20g,郁金15g,胆南星制、丹参各15g,地龙15g,桃仁、天麻各12g,黄芪、瓜萎各30g,全蝎粉冲服1g,水蛭粉冲服1g,三七粉冲服3g),1剂/d,水煎200m 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FMI评分、NIHSS评分、Ashworth评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6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23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4例,有效10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3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指标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腑化浊方联合西药治疗早期缺血性脑中风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缺血性脑中风 通腑化浊方 FMA评分 NIHSS评分 Ashworth评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通腑化浊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秀丽 廖迎春 符小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33-336,共4页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给予西医生命支持、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并采用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包括推拿、针灸、药浴等。观察组加用通...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随机按住院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给予西医生命支持、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常规治疗,并采用中医康复综合治疗,包括推拿、针灸、药浴等。观察组加用通腑化浊方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I)评估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评价肢体痉挛程度,采用修订Rankin量表(MRS)评价致残率/病死率,测量血清S100B蛋白含量。结果:治疗第7,14,28天,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4,28天,观察组FMI,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14,28天,观察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第3,7,14天观察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综合康复方案中,通腑化浊方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增强生活活动能力,降低血清S100B蛋白含量,降低致残率/病死率,在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早期康复 综合 通腑化浊方 血清SIOOB蛋白
原文传递
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洋 邵欣欣 +7 位作者 徐泉 田桢 周琴 左文焕 李泉旺 胡凯文 解亦斌 田艳涛 《中国医药》 2018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行腹部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58例,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目的探讨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方法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行腹部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58例,完全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9例)和中药外敷组(29例),常规治疗组和中药外敷组研究期间分别自动退出2例和1例,最终分别纳入27例和28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中药外敷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联合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观察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药外敷组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排气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6±5)d比(15±8)d、(5±5)d比(13±8)d、(6±5)d比(14±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行气通腑化浊外敷方联合常规西医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安全有效,且较单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行气外敷
下载PDF
通腑化浊凉血方对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硫酸吲哚酚清除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蔡燕杰 孙晓光 +3 位作者 桑小普 马重阳 翟昌明 程发峰 《中医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凉血方对于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硫酸吲哚酚清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腑化浊凉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尿毒清组。运用5/6肾切除法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3个月对大鼠血肌酐...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凉血方对于慢性肾衰竭模型大鼠硫酸吲哚酚清除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通腑化浊凉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尿毒清组。运用5/6肾切除法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在造模成功后3个月对大鼠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含量、血液中硫酸吲哚酚含量进行检测,观察大鼠肾脏生化指标以及血清中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吲哚酚含量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腑化浊凉血方中、高剂量均可以降低模型大鼠血清BUN水平,明显降低SCr水平,三个剂量通腑化浊凉血方组大鼠24 h尿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IS水平较空白组明显上升。结论:通腑化浊凉血方可降低大鼠血清中硫酸吲哚酚含量,表明此方对此类蛋白结合型尿毒症毒素的清除具有一定优势,从而达到延缓肾损害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肠-肾轴 硫酸吲哚酚 凉血
下载PDF
葛来安应用化瘀通腑泄浊方治疗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1则
5
作者 黄雪云 葛来安 《江西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25-26,共2页
葛来安认为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是由于湿热内生,瘀毒内蕴,使腑气不通,不通则痛,发为腹痛,湿热为因,与脾胃关系密切。治疗上以通腑泄浊,理气止痛,活血解毒为法,采用化瘀通腑泄浊方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经验
下载PDF
通腑化浊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4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周玉珠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3-47,共5页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通腑化浊开窍方治... 目的观察通腑化浊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通腑化浊开窍方治疗,2组均治疗3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1天的血肿大小,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以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2组治疗各时间段血肿大小均明显减小,血清IL-6、IL-8、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各时间段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第14,21天血肿大小均明显减小,各时间段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第7天血清IL-8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各时间段GCS评分均明显升高、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组治疗第14,21天GCS及NIHSS评分改善作用更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化浊开窍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可明显减小患者血肿大小,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期 开窍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