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退热及免疫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亚娟 张思超 +1 位作者 王晓君 秦小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的退热效应及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埃希氏大肠杆菌小脑延髓池注射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的退热效应及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埃希氏大肠杆菌小脑延髓池注射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观察各组用药后的退热效果,同时检测血浆中IFN?γ、IL-4的含量变化,及组织、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大承气汤和醒脑静注射液及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均能有效治疗脑膜炎发热,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解热效果(P<0.05),能降低血浆中IFN?γ(P<0.01)、IL-4(P<0.05)水平,下调IFN?γ/IL-4的比值(P<0.05),并且能降低发热大鼠P物质含量(P<0.05)。结论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有较好的解热效果,这可能与其通过脑肠轴元件生物介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脑-肠轴 脑膜炎发 退效应 免疫调控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龙祯 张晖 孔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620-1624,共5页
“通腑泄热法”属于中医中下法的范畴,为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治法;是依据中医理论中“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思想,其本质为通腑泻下,引邪下行,以清除里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胆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以其气行热清,通则不痛、祛邪扶... “通腑泄热法”属于中医中下法的范畴,为治疗胆胰疾病的重要治法;是依据中医理论中“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思想,其本质为通腑泻下,引邪下行,以清除里热,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胆胰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以其气行热清,通则不痛、祛邪扶正之效,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其代表方剂如大承气汤、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现探讨其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以其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疾病 通腑泄热法 代表方剂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中医通腑泄热法预防出血后脑积水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钟波 刘艳红 《光明中医》 2014年第2期292-293,共2页
目的 分析中医通腑泄热法用于预防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2012年全年内科收治并确诊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50例病人为探讨的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组的形式将50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西药组,一组为中药组,各25例.前者仅给予西... 目的 分析中医通腑泄热法用于预防脑出血并发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以本院2012年全年内科收治并确诊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的50例病人为探讨的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分组的形式将50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西药组,一组为中药组,各25例.前者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给予病人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通腑泄热法,分析对比两组病人出现脑积水的情况.结果 经分析及对比Graeb评分,中药组在5~9分的病例脑积水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即P<0.05.结论 临床采取中医通腑泄热法治疗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可有效降低脑积水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通腑泄热法 脑出血 脑积水 中医药疗
下载PDF
薛芳教授运用通腑泄热法经验举隅
4
作者 刘惠聪 周爱民 《河北中医药学报》 1999年第2期25-26,共2页
吾师薛芳教授、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德技双馨,临床善用通腑泄热法治疗诸多疑难杂症,通变相宜,屡起沉疴。笔者随师侍诊,所获颇多,现撷录验案四则,以窥一斑。1咳喘案李某,男,44岁,工人。199... 吾师薛芳教授、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德技双馨,临床善用通腑泄热法治疗诸多疑难杂症,通变相宜,屡起沉疴。笔者随师侍诊,所获颇多,现撷录验案四则,以窥一斑。1咳喘案李某,男,44岁,工人。1997年3月31日初诊。主诉咳嗽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咳喘 痢疾 阴痒 口疮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在急症中的运用
5
作者 周宁 《实用中医药杂志》 1999年第9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急症 中医药疗 通腑泄热法 肺炎 肾盂肾炎
下载PDF
西医联合通腑泄热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晴晴 段军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15-116,共2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该病通常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变化多端,具有治疗时间长,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和饮食方式的改变,SA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西医多采用禁食、肠胃减...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该病通常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变化多端,具有治疗时间长,病死率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生活和饮食方式的改变,SAP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目前,,西医多采用禁食、肠胃减压、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措施,对控制症状具有一定的效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对症处理 饮食方式 通腑泄热法 急腹症 西医 营养支持 SAP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在急腹症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阳 陈忠秋 郑芳 《中国中医急症》 2013年第6期1011-1012,共2页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法促进急腹症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快速康复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通腑泄热法中药,每隔30 min听诊肠鸣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记录首次排... 目的观察通腑泄热法促进急腹症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快速康复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通腑泄热法中药,每隔30 min听诊肠鸣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肠鸣音出现时间,记录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测定术前及术后第3日的营养状态的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急腹症术后第3日,治疗组营养状态变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恢复。结论通腑泄热法中药方可有效促进急腹症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急腹症术后 快速康复 胃肠功能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治疗消化道急症举隅
8
作者 刘嘉禾 刘晓东 《中国中医急症》 2001年第6期369-369,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疾病 急症 通腑泄热法
下载PDF
运用通腑泄热法治急重症三则 被引量:1
9
作者 蔡康保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7-18,共2页
通腑泄热法,是通泄大便以清除里热的治法。正确运用此法抢救急重症。
关键词 运用通腑泄热法 急重症 治疗 腹痛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治疗急性胰腺炎体会
10
作者 刘嘉禾 《中国中医急症》 2002年第1期71-71,共1页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急性胰腺炎 治疗方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临证应用举隅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灼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第3期35-36,共2页
通腑泄热法具有攻下热结、荡涤肠胃之功效。许多危急重症常因腑实热结使邪无出路而发生。临床运用攻下热结、釜底抽薪之法使邪祛正安,而达救急之效。笔者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遇需用此法救危者众,兹举数例如下。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临证应用 危急重症 临床运用 釜底抽薪
下载PDF
疏肝利胆、通腑泄热法治疗胆石症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富旺 《中医药通报》 2005年第5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胆石症 疏肝利胆 通腑泄热法 临床体会 手术治疗 疏肝利胆 辨证与辨病 肝内胆管 系统发生 反复发作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治疗小儿痄腮一得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芝 刘彩琴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9-60,共2页
据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及小儿的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结合小儿痄腮属风温邪毒 引起的温病范畴,按温热病的传变规律,阐述了本病患儿在后期每有阴津亏损、热结阳明证,宜“釜底抽薪,急 下存阴”,据不同证型分... 据小儿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生理特点及小儿的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点,结合小儿痄腮属风温邪毒 引起的温病范畴,按温热病的传变规律,阐述了本病患儿在后期每有阴津亏损、热结阳明证,宜“釜底抽薪,急 下存阴”,据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滋阴液攻腑实,补气阴攻腑实以及泄小肠之热攻腑实”的不同通腑泄热法,均 收到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痄腮 通腑泄热法 中医药疗 儿童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治疗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例报道
14
作者 薛世坚 《中国民间疗法》 2008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通腑泄热法 治疗 皮质类固醇 现代医学 临床实践 常规疗 过敏性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在胆胰疾病中的运用
15
作者 黄泰生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16-17,共2页
通腑泄热法在胆胰疾病中的运用黄泰生(江西省南昌县中医院330100)关键词胆胰疾病,中医药治疗,通腑泄热法,临床应用胆为奇垣之腑,《灵枢,本辖篇》曰:“胆者,中精之府,”与肝互为表里,相互沟通,功主疏泄,性喜务达,以... 通腑泄热法在胆胰疾病中的运用黄泰生(江西省南昌县中医院330100)关键词胆胰疾病,中医药治疗,通腑泄热法,临床应用胆为奇垣之腑,《灵枢,本辖篇》曰:“胆者,中精之府,”与肝互为表里,相互沟通,功主疏泄,性喜务达,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生理特性为“泻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临床应用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影响
16
作者 刘亚娟 秦小云 +1 位作者 王晓君 张思超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555-2557,共3页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脑延髓池接种埃希氏大肠杆菌混悬液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神经肽类分子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小脑延髓池接种埃希氏大肠杆菌混悬液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检测各组动物用药后脑、脊髓、结肠、肺、胃、肾组织、血浆中CRH、AVP、P物质、NT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腑泄热组中脑肠等组织及血浆中CRH含量降低、AVP含量升高、P物质含量降低、NT含量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其他组相比,变化无显著差异性。结论通过脑-肠轴来调节神经肽类介质的释放,脑肠互动,可能是通腑泄热法治疗脑病发热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脑-肠轴 脑病 神经肽
下载PDF
通腑泄热灌肠法在急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同达 黄烨 +1 位作者 林先毅 杨志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29-1331,共3页
通腑泄热法在临床急症中应用广泛,是"异病同治"的代表性治法。本法可透过肠壁吸收,起效迅速,直捣病灶,也可调畅脏腑气机,给邪气以出路,达到泄热祛邪、恢复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本法在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 通腑泄热法在临床急症中应用广泛,是"异病同治"的代表性治法。本法可透过肠壁吸收,起效迅速,直捣病灶,也可调畅脏腑气机,给邪气以出路,达到泄热祛邪、恢复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本法在肺部感染、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急性肾盂肾炎、急性阑尾炎等急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根据组成药物的不同可发挥通腑泄热、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故以急性肠梗阻、肺部感染和急性胰腺炎3个典型临床验案说明通腑泄热灌肠法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腑泄热法 灌肠 急症 中医治
下载PDF
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Toll样受体9/微小RNA-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4
18
作者 苑伟 毛本亮 +6 位作者 孙楠楠 严林 黄秀凤 龚家权 郝定盈 裴捷 王百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59-463,共5页
目的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9(TLR9)/微小RNA(miR)-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成通路正常组(NP组)、通路激活组(AP组)、通路正常中... 目的探讨通腑泄热法中药通过线粒体DNA(mtDNA)/Toll样受体9(TLR9)/微小RNA(miR)-223通路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作用。方法随机数字法将80只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分成通路正常组(NP组)、通路激活组(AP组)、通路正常中药组(NPT组)、通路激活中药组(APT组)4组,"通路激活"指在大鼠HIRI建模麻醉后采用TLR9激活剂50μg/只腹腔注射激活mtDNA/TLR9/miR-223通路,"通路正常"则腹腔注射对应剂量生理盐水;"中药"指手术处理前3 d以通腑泄热法中药按照5 ml/只/次剂量,每日2次给大鼠灌胃。每组20只,均建立肝脏HIRI模型,以分组要求施加不同干预后分别于再灌注后24、48 h两个时间点采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并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病理、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均是术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变化的影响因素。通路激活可促进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AP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高于NP组[ALT:(962.34±42.35)U/L比(747.33±40.04)U/L,F=11.446,P<0.05;AST:(1421.58±93.25)U/L比(1041.87±48.60)U/L,F=5.893,P<0.05;LDH:(2312.99±95.77)U/L比(1974.23±75.80)U/L,F=5.019,P<0.05];而中药干预可抑制术后血清中ALT、AST、LDH升高,N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561.31±40.49)U/L比(747.33±40.04)U/L,F=688.807,P<0.05;AST:(792.38±44.03)U/L比(1041.87±48.60)U/L,F=838.255,P<0.05;LDH:(1702.75±62.32)U/L比(1974.23±75.80)U/L,F=514.608,P<0.05];通路激活及中药干预的交互作用呈现出抑制作用,APT组大鼠术后24 h血清ALT、AST、LDH低于NP组[ALT:(437.88±47.88)U/L比(747.33±40.04)U/L,F=156.296,P<0.05;AST:(510.02±55.54)U/L比(1041.87±48.60)U/L,F=272.576,P<0.05;LDH:(1473.69±71.94)U/L比(1974.23±75.80)U/L,F=134.480,P<0.05];且术后48 h,NP组、AP组、NPT组、APT组4组大鼠血清ALT、AST、LDH均较术后24 h降低。术后24 h 4组大鼠肝细胞病理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坏死,以AP组坏死最严重,且术后48 h各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术后24 h轻。术后24 h,各组大鼠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及ICAM1的表达以NP组表达最高,APT组最低,而术后48 h各组NF-κB及ICAM1表达趋势同术后24 h,且各自较术后24 h表达有所下降。术后24 h,相对于NP组,AP组及APT组中miR-223、TLR9的表达明显升高,NPT组的表达明显降低;而NPT组、AP组及APT组中mtD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以APT组降低最显著,术后48 h各组三者表达量均较术后24 h降低,以APT组降低最显著。结论通腑泻热法中药可以通过mtDNA/TLR9/miR-223通路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通腑泄热法
原文传递
通腑泄热法中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伟涛 翟淑萍 +2 位作者 王永亮 苑伟 王百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检测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观察通腑泄热法中药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兔肝缺血再灌注模型30例,随机分为3组,即中药组(n=10例)和假手术组(n=10例),对照组(n=10例),分别按... 目的检测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变化,观察通腑泄热法中药对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兔肝缺血再灌注模型30例,随机分为3组,即中药组(n=10例)和假手术组(n=10例),对照组(n=10例),分别按照于术前、术中和术后5d取各组家兔的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6的含量变化.结果术前、术中和术后5d的TNF-α的含量各组分别为:中药组(203.05±36.52)、(452.56±29.29)、(195.00±35.86) ng/L.对照组(219.18±41.03)、(462.45±62.17)、(322.77±70.19) ng/L.假手术组(203.63±21.32)、(210.77±58.83)、(205.19±60.39) ng/L.术前、术中和术后5d的IL-6的含量各组分别为:中药组(423.56±64.27)、(1 325.55±97.02)、(223.69±62.72) ng/L.对照组(428.08±110.75)、(1 221.99±101.21)、(851.07±58.84) ng/L.假手术组(411.02±57.02)、(377.28±168.33)、(382.92±81.07) ng/L.其中,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术前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NF-α:t=-0.929、-0.044、1.064,P>0.05;IL-6:t=-0.112、0.462、0.433,P>0.05),术中中药组和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t =21.549、19.720,P<0.05;IL-6:t =21.506、18.761,P<0.05),术后5d恢复正常,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69,P<0.05).结论通腑泄热法可明显降低兔肝缺血再灌注术后血清NF-α、IL-6的数值,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的炎性反应,从而保护兔肝缺血再灌注术后的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通腑泄热法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通腑泄热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0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孔令彪 张卫红 +1 位作者 安海英 王和天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7年第1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胰腺炎 中医药疗 通腑泄热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