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道路通行概率的战时油料前送最优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强 李横 +1 位作者 崔子庆 高诤 《物流科技》 2013年第3期85-87,共3页
在战时,为应对作战部队油料保障的实际需求,油料运输分队从后方油库通过公路运输的方式向野战油库运送补给油料。油料运输分队要安全及时地完成对战役野战油库的油料前送任务,就必须考虑战时各种道路受敌破坏的程度。为了更好完成战时... 在战时,为应对作战部队油料保障的实际需求,油料运输分队从后方油库通过公路运输的方式向野战油库运送补给油料。油料运输分队要安全及时地完成对战役野战油库的油料前送任务,就必须考虑战时各种道路受敌破坏的程度。为了更好完成战时油料前送任务,文章立足于道路战时的损毁情况,建立道路通行概率模型,结合D算法找出一条油料前送通行概率最大、且前送时间最短的最优路径。对战时油料保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料保障 模型 通行概率
下载PDF
弱全局信息下月面超远距离保通行性移动规划 被引量:5
2
作者 郭继峰 于晓强 +2 位作者 王平 余欢 赵毓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20,共13页
针对月面超远距离移动规划任务因缺乏精确全局信息而导致的规划路径可通行性不足问题,提出了月面道路拓扑网的构建设想及相应路径规划技术,凭借复杂道路网络的连通能力确保巡视器超远距离规划路径的可通行性。首先进行月面道路拓扑网的... 针对月面超远距离移动规划任务因缺乏精确全局信息而导致的规划路径可通行性不足问题,提出了月面道路拓扑网的构建设想及相应路径规划技术,凭借复杂道路网络的连通能力确保巡视器超远距离规划路径的可通行性。首先进行月面道路拓扑网的设计方法研究,分别提出了基于滑动最优泊松采样算法的网络节点设计方法和基于均匀领邻网络拓扑模型网络结构设计方法,使月面道路网网络节点分布均匀、密度适中且覆盖完整,网络连接合理且各路径尽量远离障碍区域。然后进行基于月面道路拓扑网的超远距离移动规划研究,分析了基于月面道路拓扑网路径规划技术的概率完备性和整体可通行概率,并提出了基于月面道路拓扑网的K优路径规划方法,通过道路网的连通性来提高超远距离移动探测任务的整体可通行概率。最后以阿波罗两次登月任务的着陆点之间进行超远距离转移任务为仿真场景,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 路径规划 月面道路拓扑网 通行概率
下载PDF
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理论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永义 周正华 +1 位作者 蒋知之 刘金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2-106,共5页
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理论模型是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技术的重要基础。对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理论模型;利用生命线地震工程和交通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分析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对于... 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理论模型是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技术的重要基础。对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理论模型;利用生命线地震工程和交通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分析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对于震后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重要性,介绍了震后公路交通易损性,定义了震后公路的震害度及平均震害指数临界区间,研究了震后公路的实际通行能力影响因素,推导出震后公路的通行概率,定义了地震对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进而建立了震后公路实际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 通行能力 震害指数 通行概率 修正系数
下载PDF
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理论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蒋知之 李永义 +1 位作者 孙庆峰 范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31,共6页
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是其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技术的重要基础。阐述了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对于震后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重要性,在分析震后公路桥梁的交通功能损失的基础上,定义了震后公路桥梁的震害度,修正了震后公路桥梁的震... 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是其通行能力快速评估技术的重要基础。阐述了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对于震后应急救援决策工作的重要性,在分析震后公路桥梁的交通功能损失的基础上,定义了震后公路桥梁的震害度,修正了震后公路桥梁的震害指数;从交通工程学的角度,研究了公路桥梁理论通行能力,分析了震后公路桥梁实际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推导出震后公路桥梁的通行概率,定义了地震对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进而建立了震后公路桥梁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桥梁 通行能力 震害指数 通行概率 修正系数
下载PDF
震后道路通行能力随机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栗志杰 王嘉莹 董方 《交通标准化》 2010年第23期131-133,共3页
从震后道路系统交通供需矛盾特性分析出发,借鉴概率论理论,进行震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通行能力及连通性分析预测,可为抗震加固及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地震 震害预测 通行概率 瓦砾堆积
下载PDF
考虑地震动空间变化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可靠性研究
6
作者 高颖 韩松旭 曹泽林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61,共11页
区域公路网是社会交通大动脉和地震灾害救援生命线,连通可靠性反映了地震灾害发生后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地震动受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对公路网的震后破坏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以邯郸地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 区域公路网是社会交通大动脉和地震灾害救援生命线,连通可靠性反映了地震灾害发生后公路网的通行能力,地震动受震源位置及震中距的影响而具有显著的空间变化,对公路网的震后破坏状态具有重要影响。以邯郸地区公路网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震源位置与震级,研究地震动空间变化影响下的区域公路网连通可靠性。首先,设定邯郸市1830年磁县大地震及一个虚拟地震为地震情景,分别设置震级为M6.0、6.5、7.0和7.5,基于地震动衰减关系表达地震动空间变化,得到公路单元对应的PGA。然后,结合地震易损性模型分析公路单元震后通行概率。最后,针对区域公路网空间范围大的典型特征,优化城市道路所用的最大可能状态算法,对邯郸地区公路网进行连通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下公路网络单元和节点数量多、空间展布复杂,其抗震连通可靠性与既有公路分布、区域城市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地震动空间变化显著影响公路单元的震后破坏状态和通行概率,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尺度公路网地震灾害评估及抗震韧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公路网 连通可靠性 地震动空间变化 震后通行概率
下载PDF
山地城市交通系统震害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英民 王丽萍 刘立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6,共6页
为了对山地城市交通系统震害进行合理预测,在改进现有震害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地城市交通系统震害预测模型.改进主要依据山地城市道路、地形、建筑物的特点,将路段视为路段单元、桥梁单元、边坡单元和隧道单元串联而成,并考虑了这... 为了对山地城市交通系统震害进行合理预测,在改进现有震害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山地城市交通系统震害预测模型.改进主要依据山地城市道路、地形、建筑物的特点,将路段视为路段单元、桥梁单元、边坡单元和隧道单元串联而成,并考虑了这4种单元之间的失效相关性,修正了路段单元中建筑物倒塌瓦砾量预测模型.用该模型对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系统进行了震害预测,给出了不同地震烈度下重庆市主城区路网的连通可靠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系统 震害预测模型 通行概率 连通可靠性
下载PDF
城市公路交通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毅恒 刘文方 +1 位作者 赵超 郑婉婷 《公路交通技术》 2016年第1期118-121,共4页
城市公路交通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旦遭到破坏,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城市公路交通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抗震可靠度。采用震害指数和通行概率作为抗震可靠度指标,对其进行评价。首先,对被选... 城市公路交通系统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一旦遭到破坏,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城市公路交通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抗震可靠度。采用震害指数和通行概率作为抗震可靠度指标,对其进行评价。首先,对被选择的城市主要道路的震害指数进行计算;然后,对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的通行概率进行计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作为整个城市交通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的依据,并将其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直观地从城市地形图中划分出城市公路交通系统的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系统 通行概率 抗震可靠性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城市交通系统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
9
作者 张雪梅 杜鹏 李洪泉 《山西建筑》 2006年第13期254-256,共3页
通过考虑道路本身的破坏、路段上的桥梁以及路边建筑倒塌带来的瓦砾堆积三个因素对震后城市交通系统通行概率的影响,建立了路段通行概率计算模型,对交通网路实例进行了分析,表明结果较可靠,说明这一方法是合理的。
关键词 交通系统 连通可靠性 通行概率
下载PDF
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抗灾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明文 孙小年 王海燕 《公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5-159,共5页
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的抗灾能力进行评价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确立了从路段到路径,从路径到路网的公路网抗灾能力评价思路,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抗灾能力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生命线布局思路,研究成果... 对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的抗灾能力进行评价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确立了从路段到路径,从路径到路网的公路网抗灾能力评价思路,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抗灾能力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烈度地震区公路网生命线布局思路,研究成果为高烈度地震区的公路网规划建设、公路系统的抗震加固以及防灾对策提供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烈度地震区 公路网 抗灾能力 通行概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