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调头面部经络治疗慢性失眠临床观察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蓉 杨云霜 +4 位作者 李胤 李延晖 邹梦颖 谭德慧 王三强 《中国医药》 2013年第10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观察通调头面部经络法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神经生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以来院就诊ID号末位为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通调头面部经络治疗(每次约15min,1次... 目的观察通调头面部经络法治疗慢性失眠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神经生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符合慢性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以来院就诊ID号末位为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通调头面部经络治疗(每次约15min,1次/d,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乌灵胶囊口服(0.99g/次,3次/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采用睡眠效率值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得分;并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技术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水平,推测本疗法治疗作用机制。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27/30)比83.3%(25/30)](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总分减少[(8±3)分比(14±3)分(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总分低于对照组[(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人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日间活动功能积分明显降低[分别为(0.9±0.7)分比(2.1±0.7)分,(1.2±0.9)分比(2.1±1.1)分,(1.6±0.7)分比(2.4±0.7)分,(1.3±1.0)分比(2.4±0.9)分,(1.6±0.8)分比(1.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改善入睡时间、日间活动功能方面,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通调头部经络法治疗后患者脑内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谷氨酸、5-羟色胺水平改善。治疗后1氨基丁酸、谷氨酸、5-羟色胺含量分别为(69±42)、(38±20)、(228±30)mg/L,高于治疗前的(52±38)、(37±36)、(212±68)mg/L,治疗后多巴胺含量为(74±26)mg/L低于治疗前(82±4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调头面部经络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分泌改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通调头面部经络法 临床疗效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