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通降和胃法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半夏-枳实-黄连干预慢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亚莉 邱金清 +2 位作者 韩立柱 纪明睿 姜华东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7期31-38,共8页
目的:总结沈舒文教授通降和胃法辨治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经验,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探讨半夏-枳实-黄连角药治疗CG平调寒热,升降气机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ETCM、BATMAN等数据库筛选半夏-枳实-黄连... 目的:总结沈舒文教授通降和胃法辨治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的经验,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探讨半夏-枳实-黄连角药治疗CG平调寒热,升降气机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ETCM、BATMAN等数据库筛选半夏-枳实-黄连相关靶点,建立药物靶点数据库;通过CTD、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筛选CG潜在靶点;利用Venny 2.1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映射,通过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PPI网络;运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包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0构建“药物-潜在靶标-信号通路”网络关系图;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核心药效物质和受体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沈舒文教授应用半夏-枳实-黄连角药通过寒热平调通降法辨治CG寒热互结、胃失和降证,效果良好。筛选得到药物靶点黄连165个,半夏84个,枳实114个,CG潜在靶点324个。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诱导型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G)和B淋巴细胞瘤(B-cell lymphoma-2,Bcl-2)等80个靶点发挥作用;靶点主要通过对氧化合物反应、对脂质反应和活性氧代谢正调控等方面参与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等信号通路。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结论:半夏-枳实-黄连角药中柚皮苷、β-谷甾醇、豆甾醇、异橙黄酮等活性成分通过PTGS2、PPARG和BCL-2等靶点作用于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AGE-RAGE和IL-17等信号通路,通过多组分、多靶标、多通路发挥治疗CG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通降和胃法 半夏 枳实 黄连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丁氏通降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理论探讨及临证体会
2
作者 王珺 晏飞 +2 位作者 刘畅 徐维娜 丁林宝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7期27-29,共3页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本文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慢性胃炎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提出"通降和胃"是临证关键,治疗应以"通""和"为主。丁先生根据前辈的学术思想,以通为用,以通疏滞导降,复胃之受...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本文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慢性胃炎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提出"通降和胃"是临证关键,治疗应以"通""和"为主。丁先生根据前辈的学术思想,以通为用,以通疏滞导降,复胃之受纳降和之性可轻快地缓解、消除胃炎临床症状,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通降和胃法 理论
下载PDF
通降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7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莉萍 《浙江中医杂志》 2013年第12期884-884,共1页
胆汁反流性胃炎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上常见有上腹部疼痛、痞胀、灼热感、咽苦、VI苦、纳呆、嗳气、心烦等症。笔者采用通降和胃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7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导如下。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 通降和胃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通降和胃法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被引量:1
4
作者 何聪 许高凡 +7 位作者 汤瑾 王轶 徐亭亭 刘宇洋 王晓素 方盛泉 朱生樑 周秉舵 《中医学报》 2024年第1期30-33,共4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热郁、寒湿、痰饮等多种邪气阻滞胃中,影响气机升降调畅,胃失和降,循经犯肺,肺失宣肃,气逆作咳的结果。临床表现虽以咳嗽为主,但病程是以胃食管反流为核心病理基础。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以胃失和降,肺气上逆,气机失调为发病基础,采用通降和胃法论治,不仅符合“胃宜降则和”的生理特性,也顺应“从胃治咳”以达养胃治肺的效果。在审证求因,明晰人体生理病理的情况下,恢复胃腑通和之性,调畅肺脏肃降之能,以平为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反流性咳嗽 治咳 相关 通降和胃法
下载PDF
和胃通降穴位贴敷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2
5
作者 陈润清 黄洁明 +1 位作者 陈君懿 李娜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23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和胃通降穴位贴敷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和胃通降穴位贴敷法治疗。... 目的:观察和胃通降穴位贴敷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和胃通降穴位贴敷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指标恢复时间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胃肠道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LT和GAS含量均升高(P<0.05),VIP含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胃肠道激素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采用和胃通降穴位贴敷法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调节胃肠道激素水平,快速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术 和胃穴位贴敷 术后肠功能 肠道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