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唐至辽宋禅宗对悉昙文字及汉语言文字研究之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谭世宝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一、慧能创立的南禅宗学说既超越北宗而且包容北宗。由于中唐以后的禅宗已经是南宗的天下,没有南宗与北宗的分门别派的对立斗争。故在中唐以后南禅的高僧兼传北宗的学说是正常的。因此,禅宗既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 一、慧能创立的南禅宗学说既超越北宗而且包容北宗。由于中唐以后的禅宗已经是南宗的天下,没有南宗与北宗的分门别派的对立斗争。故在中唐以后南禅的高僧兼传北宗的学说是正常的。因此,禅宗既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这类新颖的思想语言行为,也同时有继续发展传统的悉昙文字及汉语言文字音韵学之研究和贡献。因而才会有"祖师禅"与"文字禅"两种并行不悖的流行传教方式,以及有教外之儒家大师郑樵所作的"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之总结性说法流行于当时与后世。二、辽宋时期的中国佛教,仍然是不分南北宗派的禅宗天下。其对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视与贡献之例,可以辽地北方僧人行均的《龙龛手镜》为首要。据燕台悯忠寺(今北京法源寺)僧人智光在《龙龛手镜》之序文说:"释氏之教,演于印度;译布支那,转梵从唐。虽匪差于性相,披教悟理,而必正于名言。名言不正,则性相之义差,则修断之路阻矣。故只园高士,探学海洪源,准的先儒,导引后进,挥之宝烛,启以《随函》……",既表明当时中国佛教界对语言文字问题的重视,亦表明中国佛教高僧在语言文字方面是一直坚持兼通梵汉与佛儒的经典文献,其贡献影响也是惠及佛教内外。三、以往有很多学者诸如罗振玉、潘重规等人都误以为《龙龛手镜》只是为教内之人阅读佛经而编写的。有人甚至把它说成是专门为阅读敦煌写本佛典而编写的字典。影响至今,演变为各种大同小异的流行误说。本文对此作较为全面的商榷厘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立文字 不离文字 禅门悉谈章 龙龛手镜 通音为小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