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铁耗占比的混合励磁电机速度分区损耗最小控制策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杜怿 康柯柯 +4 位作者 肖凤 朱孝勇 姚新元 张超 全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5730-5739,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运行效率,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铁耗占比的速度分区损耗最小控制新方法,通过电枢和励磁电流的协调控制实现电机损耗最小运行。首先运用有限元仿真计算铁耗与电枢电流、励磁电流和转速之间的响应关系,其次采...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励磁同步电机运行效率,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铁耗占比的速度分区损耗最小控制新方法,通过电枢和励磁电流的协调控制实现电机损耗最小运行。首先运用有限元仿真计算铁耗与电枢电流、励磁电流和转速之间的响应关系,其次采用逐步回归法得到铁耗的三元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引入铁耗占比概念,提出一种新的速度分区方案。接着基于自抗扰控制思想对转矩进行观测,通过转速估算所需电磁转矩,为电流分配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最后对电机不同工况下损耗最小优化模型分析并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混合励磁电机控制方法相比,所设计的基于速度分区的损耗最小控制新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电机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励磁 速度分区 损耗最小 序列二次规划 自抗扰
下载PDF
基于速度分区与多信息利用的数据关联算法
2
作者 于晓涵 黄勇 +1 位作者 周伟 柳超 《电光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32,67,共5页
针对海面目标密集且类型多样、杂波虚警点多导致跟踪过程中错误关联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速度分区与多信息利用的海面目标关联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所关心的目标按其速度大小分成3类,分别对应不同的速度区间;在每个速度区间内,设置不... 针对海面目标密集且类型多样、杂波虚警点多导致跟踪过程中错误关联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速度分区与多信息利用的海面目标关联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所关心的目标按其速度大小分成3类,分别对应不同的速度区间;在每个速度区间内,设置不同的距离和速度波门,并结合目标的形状大小、幅度、紧凑程度等特征信息分别采取不同的关联规则,然后对海面目标航迹进行滤波处理;实测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良好的跟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 数据关联 速度分区 多特征信息
下载PDF
转盘反应器表面黏性流体液膜速度分区特性
3
作者 孙程 王东祥 金海安 《轻工机械》 CAS 2022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了探究在不同的介质物性和操作参数下转盘反应器表面液膜径向速度分区特性,课题组设计并搭建了转盘反应器的实验装置;并且以甘油-水溶液为实验介质,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转盘表面液膜的径向速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和... 为了探究在不同的介质物性和操作参数下转盘反应器表面液膜径向速度分区特性,课题组设计并搭建了转盘反应器的实验装置;并且以甘油-水溶液为实验介质,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转盘表面液膜的径向速度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和运动黏度的增加,同步区逐渐扩展到转盘中心,浇注区和加速区收缩;体积流量增加,3个分区逐渐向外迁移,浇注区和加速区扩大,同步区收缩;浇注管半径增大,浇注区在逐渐缩小,加速区逐渐扩大,但同步区不变。说明转速和运动黏度对液膜速度的分区影响大致相同,而体积流量和浇注半径的影响则不相同。课题组根据量纲分析法建立了同步区半径的预测关联式。本研究的结果可为转盘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盘反应器 液膜 速度分区 同步半径 量纲分析法
下载PDF
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
4
作者 余松 吴建超 +1 位作者 胡庆 杨钢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3-509,共7页
以第一次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为依据,计算并分析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湖北省域宏观场地类别数据,计算得到湖北省域在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场地峰值加速度... 以第一次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成果为依据,计算并分析湖北省域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峰值加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湖北省域宏观场地类别数据,计算得到湖北省域在多遇地震、基本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场地峰值加速度比例关系:在0.05 g加速度分区中,湖北省域场地50 a超越概率63%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63)/R_(10))均值为0.31,超越概率2%与10%的峰值加速度比例(R_(2)/R_(10))均值为1.81;在0.10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30,R_(2)/R_(10)均值为1.80;在0.15 g加速度分区中,R_(63)/R_(10)均值为0.17,R_(2)/R_(10)均值为1.98。在此基础上,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中要求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湖北省域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取值对建筑物进行抗震作用计算,所考虑的地震作用是保守且安全的。同时,在湖北省高烈度区(如竹山、竹溪)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工作时,多遇地震下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宜按不低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1/3进行调整。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湖北省地震风险普查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风险普查 超越概率 峰值加速度 比例关系 速度分区
下载PDF
双层百叶风口数值模拟的速度分区模型
5
作者 李凯军 宋林烨 +3 位作者 王琪 徐伟 张兴惠 姚舜华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76-284,共9页
在对室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时,入流边界条件的描述直接影响室内气流结果的准确性。关于风口模型的描述有很多,但这些模型绝大部分没有体现实际风口出流速分布不均匀性对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为了得到1个简单而又能满足实际工程需... 在对室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时,入流边界条件的描述直接影响室内气流结果的准确性。关于风口模型的描述有很多,但这些模型绝大部分没有体现实际风口出流速分布不均匀性对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为了得到1个简单而又能满足实际工程需求的风口模型,本文根据实验测量的送风口风速,以风速分布为依据,建立速度分区风口模型。使用此模型对不同出流条件的方形和矩形双层百叶风口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出流速度的不均匀性对长宽比较大的送风口有很大影响。证明了速度分区模型可以准确描述实际复杂风口空气射流特性,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室内空气流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分区模型 双层百叶 送风射流 入口边界条件 数值模拟 CFD
原文传递
新疆全区和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6
6
作者 陈向军 上官文明 +4 位作者 宋秀青 王俊 刘双庆 缪发军 朱元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87,共10页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 首先分析了新疆地震台网长期使用的“3400走时表”,并拟合得到了符合该走时表的速度结构模型.然后对新疆地区2009年1月~2013年12月间记录的所有地震震相数据进行了速度拟合,并对速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提出了根据地震密集区域划分和建立分区地壳速度模型的概念.采用以2014年新疆于田MS7.3地震为中心、半径为1°范围内、自2009年1月以来所有地震事件的震相数据,拟合了适合于于田的地壳速度模型,该模型在于田MS7.3地震的精定位和地震序列的震源深度确定中得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00走时表 分区地壳速度模型 于田MS7.3地震
下载PDF
内蒙古分区地壳一维速度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3
7
作者 贾昕晔 王鑫 +8 位作者 王树波 翟浩 杨智升 刘永梅 王旭东 张小艳 徐岩 苏相达 刘芳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752,共15页
基于“2015模型”和分区模型对比的方法,开展折合走时、典型地震、爆破和塌陷以及PTD震源深度测定4个方面的模型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分区模型时,随机抽取事件均位于折合走时理论线中间;典型事件、爆破和塌陷使用分区模型得到... 基于“2015模型”和分区模型对比的方法,开展折合走时、典型地震、爆破和塌陷以及PTD震源深度测定4个方面的模型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采用分区模型时,随机抽取事件均位于折合走时理论线中间;典型事件、爆破和塌陷使用分区模型得到的定位残差较“2015模型”明显减小,且使用“3个区域与编目”获得的震中差较“2015—编目”有明显降低。使用分区模型进行PTD震源深度测定,更符合内蒙古分区地壳厚度分布特征。分区模型与全球地壳模型crust 1.0、crust 2.0和使用接收函数得到的Moho面厚度分布结果基本一致。综合认为,内蒙古西部、中部、东部一维地壳速度模型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分区速度模型 “2015模型”
下载PDF
三维地震速度场建立技术——以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易远元 叶辉 +3 位作者 邓爱居 黄志佳 李其瑞 田建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0-826,共7页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 在复杂构造地区,由于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仅存在各种各样的特殊地质体,还存在大量低幅度构造,其速度在纵向和横向上变化也很大。用传统的Dix公式变速成图方法所用的地震叠加速度不准确,不适合于高陡倾角地层的速度转换,构造图的精度也较低。模型层析法变速空校成图方法是一种解决高陡构造速度计算的方法,其能够消除地表结构复杂、地下地层倾角大、层速度纵横变化大等因素对构造形态及构造高点的影响,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解释数据来建立初始速度模型的,解释层位不足以描述全区构造变化特征时,建立初始模型的效果较差,会造成速度运算错误。因此,单一使用一种方法无法较好解决全区构造成图问题。针对饶阳凹陷河间南地区地质条件特殊的情况,采用Dix公式法和模型层析法分区建立速度场变速成图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提高了速度场建立和变速成图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速度 复杂构造区 模型层析法 Dix公式法 分区建立速度 高陡构造 构造高点
下载PDF
弹体高速侵彻钢筋混凝土靶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可慧 周刚 +8 位作者 李明 邹慧辉 吴海军 耿宝刚 段建 戴湘晖 沈子楷 李鹏杰 古仁红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6,共8页
为研究结构弹体对钢筋混凝土靶的高速侵彻破坏效应,利用口径35 mm弹道炮开展了1030~1520 m/s速度范围内的高速侵彻试验,获得了弹体的撞击速度、破坏形态、剩余长度、剩余质量和靶体中的侵彻深度及成坑尺寸等试验数据,分析了侵彻深度和... 为研究结构弹体对钢筋混凝土靶的高速侵彻破坏效应,利用口径35 mm弹道炮开展了1030~1520 m/s速度范围内的高速侵彻试验,获得了弹体的撞击速度、破坏形态、剩余长度、剩余质量和靶体中的侵彻深度及成坑尺寸等试验数据,分析了侵彻深度和侵彻机理随速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1030~1390 m/s的速度范围内,弹体头部磨蚀,磨蚀程度随侵彻速度增加而加剧,侵彻深度随撞击速度近似线性增大;撞击速度在1390~1480 m/s范围内,弹体头部严重磨蚀,侵彻深度随撞击速度增加而减小;撞击速度大于1480 m/s后,弹体严重破碎,侵彻深度急剧下降。针对结构弹体高速侵彻过程中的破坏特点,将侵彻速度划分为刚体侵彻区、准刚体侵彻区、侵蚀体侵彻区和破碎体侵彻区,可为钻地弹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弹体 高速侵彻 钢筋混凝土 结构响应 速度分区
下载PDF
基于反应谱衰减关系和理想化反应谱模型的我国规范谱长周期段研究
10
作者 聂利英 冯江江 +2 位作者 林浩然 王康 汪基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1-162,共12页
相对于我国各行业抗震规范反应谱下降段呈现的多样性,欧美规范谱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其长周期下降段的规定形式统一,且由第二特征周期TD确定。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TD的确定与位移谱形态、“结构所需周期范围”等概念相关。基于我国... 相对于我国各行业抗震规范反应谱下降段呈现的多样性,欧美规范谱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其长周期下降段的规定形式统一,且由第二特征周期TD确定。基于理想化反应谱模型,TD的确定与位移谱形态、“结构所需周期范围”等概念相关。基于我国区划图研究中大量采用NGA数据库的地震动记录及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表达地震强度的现状,以理想化反应谱模型为我国规范谱模型,以NGA数据库BSSA 14公式为工具,对TD建议值等进行研究。首先通过理想化反应谱模型与TD计算公式的阐述,明确欧美规范谱长周期下降段的衰减指数1、2是由理想化反应谱模型定义决定的确定性参数,此时长周期下降段函数由TD唯一确定;其次,在NGA数据库提供的地震动衰减关系中,比选出与我国规范考虑因素吻合性最好的BSSA 14公式,并以其作为基于地震动记录统计的反应谱公式,分析位移谱曲线形态类型及由于位移谱谱值截取周期Tcut不同而引起的位移谱曲线形态类型随震级、距离、场地类别的分布变化;最后,基于BSSA 14,考虑“结构所需周期范围”,给出以我国规范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值为参照的TD建议值。此研究可为我国抗震规范谱长周期下降段的研究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化反应谱模型 第二特征周期TD 地震动反应谱衰减关系 结构所需周期范围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前发震断裂带地震活动特征研究
11
作者 魏娅玲 蔡一川 +1 位作者 苏金蓉 吴微微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3年第5期7-12,共6页
设定两个不同研究区域,分别就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至少在2008年5月11日之前的38年时间中,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出现M 5.0以上地震空段,汶川巨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空段;②第一研究区域强震释放能量出现阶段... 设定两个不同研究区域,分别就汶川8.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至少在2008年5月11日之前的38年时间中,龙门山断裂带中段出现M 5.0以上地震空段,汶川巨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空段;②第一研究区域强震释放能量出现阶段性梯次减少现象;③至2008年初,估算出第一研究区域地应力积累量已达5.0136×10^(16)J,相当于一次M 7.9强震所能释放的能量;④第二研究区域中小地震在龙门山断裂带中段的南端形成了几乎垂直相交的两条地震带,小震活动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分区速度模型 双差定位法
下载PDF
对汶川Ms8.0级地震及近三年余震重新定位
12
作者 黄晓萍 蒋科植 《内江科技》 2012年第4期148-148,155,共2页
从汶川大地震后,截止到2011年4月15日9时36分,采用Hypo2000对汶川地震以及震后M≥2.0级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26278个地震。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主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央断裂中段的北川-映秀断裂上,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 从汶川大地震后,截止到2011年4月15日9时36分,采用Hypo2000对汶川地震以及震后M≥2.0级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了26278个地震。重新定位结果显示:主震发生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中央断裂中段的北川-映秀断裂上,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后山断裂带和中央断裂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 分区速度模型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卸压瓦斯抽采的工作面推进速度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村 屠世浩 +1 位作者 袁永 郝定溢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40-1248,共9页
保护层卸压开采过程中,工作面推进速度直接影响着被保护层瓦斯涌出量。为了研究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卸压瓦斯抽采量的相关关系,以淮南矿区某矿的4个工作面的卸压抽采数据为例分析了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卸压瓦斯抽采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保护层卸压开采过程中,工作面推进速度直接影响着被保护层瓦斯涌出量。为了研究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卸压瓦斯抽采量的相关关系,以淮南矿区某矿的4个工作面的卸压抽采数据为例分析了工作面推进速度与卸压瓦斯抽采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着被保护层卸压区范围进而影响着卸压瓦斯抽采量。但由于层间岩体的周期性破断导致被保护层瓦斯涌出量发生波动,降低了卸压瓦斯抽采量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相关关系。将工作面推进速度进行了分区以降低工作面周期来压对拟合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卸压瓦斯抽采量的预测公式。各个抽采方式瓦斯抽采源的不同决定着受保护层工作面推进速度影响程度。同时,根据卸压抽采量与工作面推进速度的拟合公式,提出了卸压抽采工作面推进速度敏感因子用以表征推进速度对瓦斯抽采的影响程度。分析表明工作面推进速度对地面钻井抽采、穿层抽采、大直径水平长钻孔抽采及工作面埋管抽采的影响程度逐渐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压抽采 推进速度 速度分区 周期来压
原文传递
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被引量:181
14
作者 黄媛 吴建平 +1 位作者 张天中 张东宁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42-1249,共8页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汶川M8.0级破坏性地震及其震后的2706个M≥2.0级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2553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为了减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巨大横向差异的影响,东西两侧采用了不同的速度模型.在重定位过程... 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汶川M8.0级破坏性地震及其震后的2706个M≥2.0级余震进行重新定位,获得2553个地震的重定位结果.为了减少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壳和上地幔速度结构巨大横向差异的影响,东西两侧采用了不同的速度模型.在重定位过程中,增加了流动地震台站近台数据,以便更好地控制震源深度.重定位后E-W,N-S和U—D三个方向大致的定位精度分别为0.6,0.7和2.5km.定位结果显示,汶川地震余震震中沿北东.南西向分布,总长度约330km.余震主要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主中央断裂的西侧,但在青川以北余震带明显偏离了地表断裂,并在北端横穿了平武-青川断裂.余震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在5~20km之间,平均震源深度为13.3km,主震震源深度重定位后为16.0km;深度剖面图像显示部分地区余震分布表现出高角度西倾的特点,并且在主震破裂过程中断层南段以逆冲为主,北段具有很强的走滑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重定位 分区速度模型 初至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