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按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双曲柄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韩继光 王贵成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34-35,共2页
定义了双曲柄机构的速度变化系数 ,提出了按照速度变化系数和最小传动角设计双曲柄机构的设计方法 ,得到了最佳传动双曲柄机构的设计公式 。
关键词 机构综合 速度变化系数 双曲柄机构 最佳传动机构
下载PDF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比赛中的速度变化与战术运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倩 马楠 《辽宁体育科技》 2005年第5期37-37,48,共2页
采用速度变化系数来分析2004年全国竞走锦标赛各项目前三名运动员在比赛中的速度变化和战术安排情况。结果表明,在长距离竞走中,如果战术安排较好,可使运动员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关键词 竞走运动员 速度 速度变化系数 战术
下载PDF
按最佳传动角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查表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廖仁文 何在洲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9-50,共2页
讨论在给出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和摇杆摆角情况下 ,按最佳传动角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查表方法。
关键词 曲柄摇杆机构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传动角 查表法 机械设计
下载PDF
曲柄滑块机构中K值合理范围的确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娄建国 《机械传动》 CSCD 2003年第1期41-42,共2页
针对曲柄滑块机构中的传动质量要求 ,分析了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的合理选取范围。对于曲柄滑块机构设计时K值的选取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曲柄滑块机构 传动角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下载PDF
关于四杆机构急回特性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先安 刘军安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3-54,71,共3页
本文对四杆机构急回特性程度的范围进行了探讨,并据此对目前各种资料中所列的“极位夹角”的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
关键词 急回特性 极位夹角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下载PDF
平面连杆机构极位夹角定义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辽军 申燚 《现代机械》 2004年第2期39-40,共2页
文献[1][2]对传统极位夹角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重新定义,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了运动角和运动系数的概念,用其计算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和判别急回行程方向更加清晰明了和方便。而且同文献[1][2]的极位夹角定义... 文献[1][2]对传统极位夹角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重新定义,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了运动角和运动系数的概念,用其计算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和判别急回行程方向更加清晰明了和方便。而且同文献[1][2]的极位夹角定义均无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连杆机构 极位夹角 运动角 运动系数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急回行程
下载PDF
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丁伟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6-107,127,共3页
在传统图解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1]中的设计原理,推导出在满足给定的滑块行程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的条件下,使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最小传动角达到最大(最佳传动角)的优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 滑块行程S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最小传动角 辅助参数角
下载PDF
机械原理重难点提示和典型例题分析(一)
8
作者 申永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6年第2期67-72,共6页
第一章机构的结构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学们应结合电视教学中的实例,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应能读懂教材中各种... 第一章机构的结构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同学们应结合电视教学中的实例,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应能读懂教材中各种机构的简图。机构自由度计算。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计算是本章的重点内容,熟练运用教材中的公式(1-1)来计算一般的平面运动链的自由度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例题分析 重难点 构件 机构运动简图 机构自由度计算 工作阻力 转动副 向量多边形 平面运动链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下载PDF
用相对极点法设计曲柄摇杆机构
9
作者 娄建国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1年第8期58-60,共3页
针对曲柄摇杆机构中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又有极限位置传动角要求的问题,提出了用相对极点法来设计的方法.
关键词 曲柄摇杆机构 相对极点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传动角
下载PDF
按K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解析法
10
作者 娄建国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58-59,共2页
给出了一种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解析法,该方法可解决根据机构的结构条件预先确定曲柄、连杆或机架三者尺寸之一来确定其余尺寸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 解析法 曲柄摇杆机构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 解析方程
下载PDF
对心椭圆曲柄滑块机构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继光 何贞志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7,共6页
椭圆曲柄是能够生成椭圆曲线的行星机构,用椭圆曲柄作为曲柄滑块机构的驱动曲柄,相当于一个具有变化的长度和速度沿着椭圆曲线运动的曲柄,从而改变了滑块的运动特性。文中研究了对心椭圆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特性,给出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 椭圆曲柄是能够生成椭圆曲线的行星机构,用椭圆曲柄作为曲柄滑块机构的驱动曲柄,相当于一个具有变化的长度和速度沿着椭圆曲线运动的曲柄,从而改变了滑块的运动特性。文中研究了对心椭圆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特性,给出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最小传动角、滑块极限位置、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等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按位移特性对椭圆曲柄滑块机构进行类型划分的分型方法,给出了各类型机构的存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机构 曲柄滑块 椭圆曲柄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下载PDF
双曲柄机构设计新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佩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1-344,共4页
介绍了一种具有最佳传动角的双曲柄机构的新设计方法,并提供了设计参考线图.文中还提出了双曲柄机构速度变化系数的概念。
关键词 双曲柄机构 最佳传动角 速度变化系数 曲柄
下载PDF
平面四杆机构急回特性的讨论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引正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13年第6期154-155,158,共3页
急回特性是平面四杆机构的一个重要特性,主要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分析了平面四杆机构急回运动特性。合理选择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极位夹角θ,对提高工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平面四杆机构 急回特性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应用
下载PDF
用数学分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14
作者 高英敏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47-49,共3页
机构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面四杆机构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构,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机械和仪表中。所以机构的分析和设计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平面连杆机构的常用设计方法有:图解法、讲析法、实验法。图解法比较... 机构是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面四杆机构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机构,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机械和仪表中。所以机构的分析和设计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平面连杆机构的常用设计方法有:图解法、讲析法、实验法。图解法比较简单易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四杆机构 数学分析法 平面连杆机构 双曲线标准方程 图解法 初等数学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曲柄摇杆机构 解析法设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按给定的K设计曲柄摇杆机构的一种图解法
15
作者 薛立新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3年第Z2期26-28,共3页
本文针对在给定附加条件为己知曲柄长度的情况下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设计曲柄摇杆机构,提出了一种图解法,该方法具有作图准确,简捷的特点。
关键词 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曲柄摇杆机构 图解法
下载PDF
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建锋 陈洪星 《交通与运输》 2009年第H12期28-31,共4页
交通仿真技术已经渗透到交通工程领域的方方面面。鉴于此,根据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研究,选用等效最小安全距离和速度标准差的变化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仿真的道路安全评价方法。
关键词 交通仿真 道路安全评价 等效最小安全距离 速度标准差变化系数
下载PDF
Pseudo-dynamic analysis of overturning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奎华 马少俊 吴文兵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6期2085-2090,共6页
A new method was presente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factor of wall stability against overturning based on pseudo-dynamic approach. In this time-dependent method, the actual dynamic effect with variation of time and pro... A new method was presented to determine the safety factor of wall stability against overturning based on pseudo-dynamic approach. In this time-dependent method, the actual dynamic effect with variation of time and propagation of shear and primary wave velocities through the backfills was considered. Planar failure surface was considered behind the retaining wall.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Mononobe-Okabe theory. It is found that there is a higher value of safety factor by the present dynamic analysis. The effects of wall inclination, wall friction angle, soil friction angle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coefficients on the overturning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 were investigated. The parametric study shows that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eismic accelerations have decreasing effect on the overturning stability of retaining w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ic active force pseudo-dynamic method EARTHQUAKE stability against overturning retaining wall
下载PDF
Precise Measurement of Subsurface Seismic Velocity Variation by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
18
作者 Xia Yu Wang Baoshan +1 位作者 Ge Hongkui Chen Yo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8年第4期366-373,共8页
A file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continuously for three days,and the velocity vari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The measurement error i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0-4,which coincides well with the th... A file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continuously for three days,and the velocity variation was measured using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The measurement error is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0-4,which coincides well with the theoretical error.The velocity vari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is up to 10-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locity variation and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barometric pressure and solid earth tide was analyzed with linear least square fitting.The velocity has no dependence on air temperature,but displayed change of the order of 10-6~10-7 when the barometer or earth tide changed one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a wave interferometry Media property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elocity variation
下载PDF
Direct Power Control of Variable Wind Speed Based on the Doubly Fed Asynchronous Machine
19
作者 Abdelhafidh Moualdia Lazhari Nezli Mohand Oulhadj Mahmoudi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2年第6期1005-1011,共7页
In this work, the authors propose the study of a wind speed variable based on the DFAM (double fed asynchronous machine). The model of the turbine is drawn from the classical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operation of a ... In this work, the authors propose the study of a wind speed variable based on the DFAM (double fed asynchronous machine). The model of the turbine is drawn from the classical equations describing the operation of a variable wind speed. The torque generated by the turbine is applied to the DFAM directly connected on the network side and the stator via a bidirectional converter side rotor. This configuration allows velocity variations of ±30% around the synchronous speed and the converter is then sized to one third of the rated power of the machine. The DFAM is controlled by a control vect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wind turbine power coefficient max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AM (double fed asynchronous machine) variable wind speed direct power control energy qua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