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药师佛造像图式的融通性
- 1
-
-
作者
王忠林
-
机构
盐城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科技》
2013年第11期443-444,共2页
-
文摘
药师佛造像的图式并不在于其托钵和持锡杖的独特性,而是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融通性。本文从药师佛造像与释迦造像、弥陀造像、弥勒造像等三方面关系出发,论述了药师佛造像与诸佛像图式的融通性。
-
关键词
药师佛
造像图式
融通性
释迦造像
弥陀造像
弥勒造像
-
分类号
J0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唐卡造像量度图式传习:身体记忆与体化实践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冬梅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6-167,218,219,共14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西藏明清时期嘎玛嘎赤派绘画遗存调查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9VJX1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文章从体化实践的视角出发,考察唐卡造像量度图式传习的“六步法”:一是通过坐姿与手势对身体进行控制与规训;二是以反复临摹创建视知觉模式与基本图式记忆;三是经由刻意训练和心性磨练克服身体惯习;四是以类型化训练的形式扩展图式记忆系统;五是通过精微描绘与概括提炼的训练达到眼、手、心的契合;六是以体知合一的方式实现创造性构思与自由表达。分别讨论了处于不同阶段的唐卡学徒随着图式记忆、造型能力、艺术构思的创建与拓展,其身体感知与心性发生的变化,以及在与老师、同门互动中身心被重新塑造的过程。体化实践的身体记忆属性,揭示了唐卡技艺训练是对固有身体惯习的超越,是身心达到的一种状态,而非一劳永逸的知识原理。这一专业领域的、精微化的传习体系既是个人学习、知识的社会传递乃至开创新的文化图景的重要方式,也是与唐卡相关的感知模式、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内容,促使学徒挑战技艺的极限,并不断追求人格的完善。文章认为,造像量度图式传习的六步法体现唐卡学徒获得艺术创造力的过程是建立在大量前人成果之上循序渐进式的突破。因此,这种创造性属于集体实践的区域而非个体成就。在这个意义上,唐卡传承人的职责便是以内化的身体记忆守住文化之脉。
-
关键词
造像量度图式
体化实践
西藏唐卡
身体记忆
-
Keywords
Thangka iconometry
Incorporating
Tibetan Thangka
Body memory
-
分类号
J196.21
[艺术—艺术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