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石窟寺的造像思想初探 被引量:5
1
作者 于向东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4,共8页
陇东地区的南北石窟寺,是六世纪早期营造的两个重要石窟,两窟规模较大,都以过去七佛造像作为主尊,造像题材与造型等主要源于云冈石窟;南北石窟寺中没有出现北朝时期常见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其中的造像与法华三昧禅法可能没有直接的关... 陇东地区的南北石窟寺,是六世纪早期营造的两个重要石窟,两窟规模较大,都以过去七佛造像作为主尊,造像题材与造型等主要源于云冈石窟;南北石窟寺中没有出现北朝时期常见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其中的造像与法华三昧禅法可能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窟内空间、造像体量等方面来看,南北石窟寺的过去七佛等造像,主要可能是作为礼拜忏悔的所缘对象;两窟造像的总体设计,可能体现了藉助于修习礼忏等相关法门,以便往生弥勒净土的思想;在两窟中,僧人们可以进行每半月的集体诵戒活动,平时也可以在佛像前礼拜,或诵持七佛等所说陀罗尼,由此可以忏悔业障,护持净戒,从而更好配合禅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石窟寺 过去七佛 礼忏 造像思想
下载PDF
泾川王母宫石窟造像思想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赖文英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9,共10页
泾川王母宫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为一大型中心柱窟。透过对石窟整体造像内容与结构之分析,本文认为王母宫石窟将北凉石塔的法身意义引入石窟中,以"十方三世"思想来架构其整体造像内涵,并结合当时代表法身不生不灭的释迦、多宝... 泾川王母宫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为一大型中心柱窟。透过对石窟整体造像内容与结构之分析,本文认为王母宫石窟将北凉石塔的法身意义引入石窟中,以"十方三世"思想来架构其整体造像内涵,并结合当时代表法身不生不灭的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来诠释涅槃法身之实相义。其所反映的造像思想有对于北凉涅槃学的承袭,也有揉合其它大乘思想的新意,对于中国佛教涅槃学的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母宫石窟 造像思想 涅槃 法身
下载PDF
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思想简论
3
作者 李红霞 《美成在久》 2022年第6期43-53,共11页
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素有“北敦煌,南大足”之说。以宝顶山石刻为代表的大足石刻群堪称中国乃至世界石窟艺术的最后一座丰碑,是中国唯一一处融汇儒、释、道三教而成一体的神来之作,见证了佛教的“中国化”和“世俗化”。
关键词 大足石刻 石窟艺术 造像思想 大足宝顶山石刻 艺术史 世俗化 中国化
原文传递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造像壁画思想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项一峰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103,共14页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出现众多经变壁画,题材内容丰富,篇幅绘画场面宏大,其中《西方净土变》等,是国内石窟寺中同一题材出现最早的经变相之一。它对我们研究中国石窟寺,不论是图像艺术,还是佛教思想弘传,都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麦积山石窟第127窟出现众多经变壁画,题材内容丰富,篇幅绘画场面宏大,其中《西方净土变》等,是国内石窟寺中同一题材出现最早的经变相之一。它对我们研究中国石窟寺,不论是图像艺术,还是佛教思想弘传,都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佛教像教弘传重在思想教化,此文首次就这一方面对此窟造像壁画作了全面系统的综合研究,探析其像教佛教思想的如是教化,具有一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积山石窟 第127窟 经变像造像壁画思想
下载PDF
大同云冈第5、6窟图像构成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友奎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31,共15页
云冈石窟第5窟造像大体存在统一规划。主体三世佛造像外,侧壁佛龛多为释迦佛、释迦多宝佛、弥勒菩萨等尊像的排列组合,这一组合源于第7、8窟主室北壁,在第二期洞窟中成为填充壁面空间的流行元素。第6窟中两种思想主题并存,其北壁下层龛... 云冈石窟第5窟造像大体存在统一规划。主体三世佛造像外,侧壁佛龛多为释迦佛、释迦多宝佛、弥勒菩萨等尊像的排列组合,这一组合源于第7、8窟主室北壁,在第二期洞窟中成为填充壁面空间的流行元素。第6窟中两种思想主题并存,其北壁下层龛内三佛像表述三世佛思想,而中心柱下层四面佛龛则以大乘成佛思想统摄周壁图像。与此相适应,上层15尊立佛像可能表述供养、值遇诸佛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冈第5、6窟 造像思想 大乘成佛 《法华经》 弥勒信仰
下载PDF
石窟艺术笔记——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 被引量:1
6
作者 久野美树 贺小萍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140,共8页
本文探讨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造像的思想背景,列举了基于"一即多,多即一"法则的"诸佛"概念、"本迹思想"作用的事实。尽管初唐莫高窟出现了大幅式的阿弥陀净土变,但正壁多为释迦系造像,信仰中心仍然以法... 本文探讨敦煌莫高窟与龙门石窟造像的思想背景,列举了基于"一即多,多即一"法则的"诸佛"概念、"本迹思想"作用的事实。尽管初唐莫高窟出现了大幅式的阿弥陀净土变,但正壁多为释迦系造像,信仰中心仍然以法身与释迦为主。初盛唐时期莫高窟与龙门石窟的造像主题、形式迥然不同,是由于两处石窟的功能、作用异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莫高窟 龙门石窟 隋唐时期 造像思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