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形成危险因素及预测效能分析
1
作者 李玲民 卢娅利 张雪峰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识别形成SSIH的高危人群,同时为制定更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结直肠癌患者造口部位切口疝(SSIH)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分析预测效能,旨在为早期识别形成SSIH的高危人群,同时为制定更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于鹤壁市人民医院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12个月内是否出现SSIH分为SSIH组(17例)和非SSIH组(7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分析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描绘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独立危险因素,用于SSIH发生风险预测临床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合并造口旁疝情况、肿瘤病灶与肛缘距离、术前白蛋白比值、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造口直径均可能与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有关(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造口旁疝、体重指数>24 kg/m^(2)、合并切口感染及造口最大径>2.5 cm均是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造口旁疝情况、体重指数、合并切口感染情况及造口最大径均可用于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发生风险预测,且以上指标联合预测效能优于单一使用(P<0.05)。结论行预防性造口回纳术结直肠癌患者SSIH形成与合并造口旁疝情况、体重指数、合并切口感染情况及造口最大径等因素有关,而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用于患者SSIH形成风险预测显示出良好临床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预防性造口回纳术 部位切 危险因素 预测
下载PDF
微动力负压敷料应用于造口回纳术后切口感染早期干预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魏惠燕 胡宏鸯 +3 位作者 王达 徐邓勇 白炳君 王瑛 《护理与康复》 2022年第7期68-69,71,共3页
总结微动力负压技术应用于30例造口回纳术后切口感染早期干预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后使用微动力负压敷料确保切口全程保持负压,每日随访患者,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同时做好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30例造口... 总结微动力负压技术应用于30例造口回纳术后切口感染早期干预患者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术后使用微动力负压敷料确保切口全程保持负压,每日随访患者,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同时做好患者围术期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快速康复。30例造口回纳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回纳术 微动力负压敷料 感染 早期干预
下载PDF
缩短造口持续时间和改进切口关闭方式在降低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并发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立欢 吴道宏 祝志开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3期183-185,共3页
目的探讨缩短造口持续时间和改进切口关闭方式在降低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进缝合组和闭合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回纳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 目的探讨缩短造口持续时间和改进切口关闭方式在降低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改进缝合组和闭合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回纳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回纳术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中,改进缝合组患者要低于闭合组(P<0.05),且改进缝合组患者回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闭合组(P<0.05)。结论改进缝合组以缩短造口持续时间和改进切口关闭方式,有效的降低了预防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并发症出现几率,应在临床实践中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时间 改进切 关闭方式 预防性造口回纳术 并发症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回结肠造口回纳术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卞娟 上官涛华 唐雲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回结肠造口回纳术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361例回结肠造口回纳术患者和20名科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1例,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回结肠造口回纳术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361例回结肠造口回纳术患者和20名科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1例,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情况[采用Boston肠道准备评分量表(BBPS)],并评估入院当日、出院前1 d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采用护理工作质量测评量表)。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及BB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前1 d,两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入院当日(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回结肠造口回纳术患者肠道准备的不良反应,改善其肠道清洁度和BBPS评分,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肠造口回纳术 肠道准备 不良反应 肠道清洁度
下载PDF
提肛锻炼在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桃红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7期104-105,共2页
目的通过探究提肛锻炼在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临时回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64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10 d左右开始行提肛锻炼,然后比较两组造口回纳后的排... 目的通过探究提肛锻炼在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临时回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64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10 d左右开始行提肛锻炼,然后比较两组造口回纳后的排便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造口回纳后排便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排便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提肛锻炼的方式对回肠造口回纳术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肛锻炼 造口回纳术 临床价值
下载PDF
“十字”缝合法在肠造口回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6
作者 黄锋明 谢肖俊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8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十字”缝合法在肠造口回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0例行肠造口回纳术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中,观察组采用“十字”缝合法缝合造口处切口,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直接缝合法缝合造口处切口。比较两组的出血... 目的:探讨“十字”缝合法在肠造口回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60例行肠造口回纳术的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中,观察组采用“十字”缝合法缝合造口处切口,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直接缝合法缝合造口处切口。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切口疼痛程度以及患者对造口处切口美观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造口回纳失败者,门诊随访至术后3个月,无失访病例。两组的切口缝合时间、出血量、术后第1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对造口处切口美观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造口回纳术中造口处皮肤采用“十字”缝合法缝合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字”缝合法 造口回纳术 感染 直接缝合法
下载PDF
肠道管理优化护理方案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在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莉 沈薇 +3 位作者 朱明娟 许周美 邓娟 陆照中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9期3457-3461,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管理优化护理方案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在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例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且1~3个月后行肠造口还纳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肠道管理优化护理方案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在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60例行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且1~3个月后行肠造口还纳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肠道管理优化护理方案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均干预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日平均排便次数和夜间排便次数,干预前和干预3、6、9个月后的肛门wexner评分以及干预前、干预9个月后的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量表(FIQL)评分。结果:干预9个月后,观察组日平均排便次数和夜间排便次数、FIQL各方面评分、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管理优化护理方案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在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回纳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肛门失禁情况和排便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管理 盆底功能锻炼 直肠癌 保护性造口回纳术 排便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