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语方言字与方块壮字的用/造字理据比较
1
作者 韦亮节 《贺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粤语方言字是记录粤语方言的汉字,方块壮字是借用汉字字型或结构而创造的记录壮语的文字。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二者的用/造字理据存在诸多对应细则。通过横向比较可知,在用字层面上,二者中的借音字、训读字(借义字)理据相同,而古本字... 粤语方言字是记录粤语方言的汉字,方块壮字是借用汉字字型或结构而创造的记录壮语的文字。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二者的用/造字理据存在诸多对应细则。通过横向比较可知,在用字层面上,二者中的借音字、训读字(借义字)理据相同,而古本字、音义兼借字各自独有;在造字层面上,二者中的添减笔画字(指事字)、形声字、会意字、含“口”字理据相同,而方块壮字独有自造符号字、含自造符号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语方言字 方块壮字 用/造字理据
下载PDF
基于造字理据的汉字设计重构与运用
2
作者 刘凤云 《湖南包装》 2023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通过剖析汉字设计中的过度设计现象,提出在汉字设计中要遵循汉字的造字理据,即汉字的起源、单字的形体构造、合体字的组构原则、汉民族用字的心理和习惯等。通过分析汉字造字理据“六书”中的象形字,提出在汉字设计时要符合汉字的理据性... 通过剖析汉字设计中的过度设计现象,提出在汉字设计中要遵循汉字的造字理据,即汉字的起源、单字的形体构造、合体字的组构原则、汉民族用字的心理和习惯等。通过分析汉字造字理据“六书”中的象形字,提出在汉字设计时要符合汉字的理据性,根据汉字字体演变及背后的逻辑性在汉字设计时进行重构与运用,挖掘汉字文化源流,在继承中创新,将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来进行文化和艺术的跨界融合,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设计 造字理据 象形字 矫正策略
下载PDF
汉字的造字理据与字形构造模式 被引量:6
3
作者 庄义友 《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第7期71-75,共5页
借鉴现代符号发生学和符号阐释学的理论 ,从汉字字形生成过程中总结出字形直接象物表意、字形直接象事表意和字形直接象意、间接谐声三种造字模式 ,并从中揭示出汉字寓意于形的符号象征性这一基本特征。
关键词 汉字 造字理据 象物 象事 象意 谐声 字形构造模式
下载PDF
谈俗字“■”(钱)的造字理据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通海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177-178,共2页
近读张涌泉先生力作《汉语俗字研究》(岳麓书社,1995年。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皆是出自该书,不再一一注明),略有想法,试对其中一个俗字“ ”的造字理据作出阐释,肯请方家指正。
关键词 俗字研究 造字理据 岳麓书社 张涌泉
下载PDF
甲文“女”的造字理据
5
作者 喻述君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7年第1期122-122,121,共2页
研究古文字的学者谁都不否认这样一个方法:那就是古文字的研究必须紧紧联系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生活状况,否则对文字形义的解释就是空中楼阁。
关键词 造字理据 “女” 古文字 古代社会 生活状况 形义
下载PDF
造字理据影响下的甲骨文字体创新设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贾婷婷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0年第11期63-65,共3页
作为记录和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甲骨文具有丰富的字体形态。随着现代设计观念逐渐多元化,甲骨文传递着一代人的造字思维和审美观念,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的研究渐渐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甲骨文的字体显现出人们感知万物的独... 作为记录和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甲骨文具有丰富的字体形态。随着现代设计观念逐渐多元化,甲骨文传递着一代人的造字思维和审美观念,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文化的研究渐渐得到了更多学者的重视。甲骨文的字体显现出人们感知万物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方式。甲骨文多为象形字,但又脱离了象形文字的具体形态,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着重突出文字内涵的关键特征。从汉字造字理据角度对甲骨文字体的设计创新思路进行探讨,尝试用现代化的手法对甲骨文字体进行普及化的应用研究。通过寓教于乐的方法应用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以阐明汉字寓意于形的特性,从而为传统汉字文化的普及和传承做出一些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字理据 甲骨文创新 字体设计
下载PDF
“危”的古文字形体及造字理据演变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骥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0,103,共6页
于省吾将甲骨卜辞中表方国名和地名的鉽训释为危字,但有研究者发现此字与后世古文字在字形上缺乏清晰的演变轨迹,因此对于说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我们发现,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危在形体和造字理据上发生了复杂而深度的讹变。"讹... 于省吾将甲骨卜辞中表方国名和地名的鉽训释为危字,但有研究者发现此字与后世古文字在字形上缺乏清晰的演变轨迹,因此对于说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我们发现,从甲骨文到战国文字,危在形体和造字理据上发生了复杂而深度的讹变。"讹变说"能清晰重建危字的古文字形体及造字理据整个演变轨迹,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古文字危字一脉相承,于说无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字形体 造字理据 演变
原文传递
十二生肖造字理据与认知视点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邬丽娟 《汉字文化》 2018年第16期142-145,共4页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观察十二生肖的早期字形,可以看出人们在认知事物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视点。从造字理据上看,它们多为象形字,字形着重突出各自的关键特征;从认知视点上看,它们多是从侧视的角... 十二生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观察十二生肖的早期字形,可以看出人们在认知事物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视点。从造字理据上看,它们多为象形字,字形着重突出各自的关键特征;从认知视点上看,它们多是从侧视的角度来观察的,也有从正视和俯视的视角来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生肖 造字理据 认知视点
原文传递
从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看汉字“上”的造字理据
9
作者 徐上 《汉字文化》 2020年第9期161-162,共2页
"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立象尽意"是汉民族认知客观世界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汉文化深层的心态文化的重要表现。汉字是汉民族思维的工具,是汉民族心态的一面镜子。汉民族在创制汉字"上"时所凭依... "观物取象""取象比类""立象尽意"是汉民族认知客观世界的传统思维方式,也是汉文化深层的心态文化的重要表现。汉字是汉民族思维的工具,是汉民族心态的一面镜子。汉民族在创制汉字"上"时所凭依的理据"据物构形""依类象形""以形表意"便是以上三种深层心态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具体反映和生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 造字理据
原文传递
“玄”字造字理据的考察与《老子》中“玄”的内涵
10
作者 吴文文 《中国文字学报》 2019年第1期-,共9页
将"玄"组同源字"幺、玄、■、幽、玆、茲"和另一组汉字"糸、丝、索、係"的古汉字字形进行比较,认为两组字所属的意义范畴相近,但它们的造字理据存在差异。通过对相关古文字字形的考察和辨析得出,"玄... 将"玄"组同源字"幺、玄、■、幽、玆、茲"和另一组汉字"糸、丝、索、係"的古汉字字形进行比较,认为两组字所属的意义范畴相近,但它们的造字理据存在差异。通过对相关古文字字形的考察和辨析得出,"玄"组同源字的造字理据源自上古中国人从蚕茧抽取细丝这一客观意象;"糸"组字字形所具有的两股或三股的"分叉形"特征表明其造字理据和棉麻等纤维编成的细绳或织品有关。"玄"组古文字字形所体现的蚕丝意象具有"细微""不易觉察"的特点,《老子》一书中多次出现的"玄"字亦具有类似内涵,两者可以相互印证。"玄"组字造字理据的考察,亦可对一些古文字字形的释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字理据 蚕丝 同源字 《老子》
原文传递
“仁”之造字新论——兼论“孝弟为仁之本”
11
作者 高旭 谢柯 《今古文创》 2023年第4期105-107,共3页
“仁”可谓儒学的核心思想。“仁”字在上古文献中写法众多,其造字理据至今尚有争议,通过对比分析五种“仁”的字形、语音、释义,提出了“仁”字造字与怀孕有关的观点。从文字学的角度出发,解释了“孝弟为仁之本”的原因。
关键词 造字理据 孝弟为仁之本
下载PDF
汉字的书写理据及汉字理据的二层划分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山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8-122,共5页
汉字书写理论是汉字在书写层面体现出来的形变依据、视觉感知特征和形体演化规律等。书写理据指向汉字的外部形态,重现和诠释符号化程度较高而造字理据不明的俗字、讹字、记号字等形体的成形依据,沟通这些字与所对应正字的字际关系,从... 汉字书写理论是汉字在书写层面体现出来的形变依据、视觉感知特征和形体演化规律等。书写理据指向汉字的外部形态,重现和诠释符号化程度较高而造字理据不明的俗字、讹字、记号字等形体的成形依据,沟通这些字与所对应正字的字际关系,从而回归其应有的形义对应和字词关系。汉字产生及发展过程中,既存在体现字形构意、反映造字意图、彰显字形与字义(词义)之间内在联系的造字理据,又存在从书写层面体现出来的形体构造、演化和视觉感知等方面的书写理据。造字理据和书写理据组成汉字理据的两翼,体现出汉字理据的复杂性、层次性和连续性。正是在"一体两翼"的共同作用下,汉字大家族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确切的归属,始终保持严密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理据 造字理据 书写理据 汉字史
下载PDF
依序据理,尊重思维——谈小学识字教学策略 被引量:2
13
作者 潘红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Z期11-14,共4页
汉字字数众多、系统复杂,在构形构意上体现了理性精神,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世界的过程。识字教学要在尊重汉字思维的基础上依理据进行。“理据”有三层意思:一是造字的理据。汉字无论如何演变依旧保持着构形特点,保留着原初造字时的意图,... 汉字字数众多、系统复杂,在构形构意上体现了理性精神,体现了汉民族认识世界的过程。识字教学要在尊重汉字思维的基础上依理据进行。“理据”有三层意思:一是造字的理据。汉字无论如何演变依旧保持着构形特点,保留着原初造字时的意图,这种被人们所公认的意图就是“构意”(也称“造意”),它使汉字具有了可分析性,也就是造字理据。二是汉字构形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字教学 字思维 教学策略 尊重 造字理据 小学 构形理据 性精神
下载PDF
依据字理,优化识字教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燕萍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 2010年第11期13-13,共1页
汉字的规律就是它的造字理据,即构字原理,简称为字理。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是我们的祖先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一个汉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关键词 识字教学 优化 构形理据 造字理据 汉字
下载PDF
浅谈古文字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益处和运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毅 金洁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16-318,共3页
从对外汉字教学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了古文字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运用古文字学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三大益处,并指出了运用古文字学于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汉字 汉字教学 古文字学 六书 造字理据
下载PDF
因形求义论——以郭沫若训诂实践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启明 郭玲 《郭沫若学刊》 2015年第3期62-67,共6页
汉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且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印欧语系文字最大的特点是表音,汉字最突出的特点则在于他的表意性。郭沫若在他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中,通过汉字形体、构件及构件之间的联系探求所记录的词的本义;从形体分析初文、孳乳字本... 汉字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且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印欧语系文字最大的特点是表音,汉字最突出的特点则在于他的表意性。郭沫若在他的语言文字学研究中,通过汉字形体、构件及构件之间的联系探求所记录的词的本义;从形体分析初文、孳乳字本义;通过分析汉字造字理据分析字义;追溯文字形体的发展,校正文献文本;对汉字的用字现象与意义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因形求义 形体构造 造字理据
下载PDF
汉字的自然孳乳与自觉规范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易青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0-33,共4页
汉字的自然孳乳与自觉规范□黄易青汉字规范是权威和行政力量根据语言文字发展规律、文字通行状况和当时政治需要而为词选择、确定书写标准。文字孳乳是在词义引申、词语派生推动下的文字滋生。相对而言,孳乳是汉字本体的发展运动,规... 汉字的自然孳乳与自觉规范□黄易青汉字规范是权威和行政力量根据语言文字发展规律、文字通行状况和当时政治需要而为词选择、确定书写标准。文字孳乳是在词义引申、词语派生推动下的文字滋生。相对而言,孳乳是汉字本体的发展运动,规范则是人为的行为。孳乳与规范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孳乳 汉字的表意性 分化字 《说文》 语言文字 通行性 形声化 造字理据 形声字 《说文释例》
下载PDF
出土文献证《说文》形声字的讹变与误断 被引量:1
18
作者 师玉梅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说文》 出土文献 讹变 形声字 字形分析 文字材料 造字理据 甲骨文
下载PDF
释“弃”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靖华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对"弃"作形体解构和意符分析,推知古代社会曾存在的弃子习俗是"弃"的造字理据。"弃"所描摹、反映的弃子习俗是我国古代婚姻形态从亚血族婚向对偶婚演变中在子嗣、继承权问题上的必然表现。
关键词 “弃” 造字理据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原儒杂俎
20
作者 关长龙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5,共7页
“儒”字的古文正确写法当为“” ,其造字理据为“浸润于天的人” ,意即前人所揭示的“通天地人曰儒”。这与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体悟“中正之心”的“忠恕”之道是完全一致的 ,而宋代道学家们在整合佛老百家学术思想基础上... “儒”字的古文正确写法当为“” ,其造字理据为“浸润于天的人” ,意即前人所揭示的“通天地人曰儒”。这与孔子所说的“吾道一以贯之”的体悟“中正之心”的“忠恕”之道是完全一致的 ,而宋代道学家们在整合佛老百家学术思想基础上所建立的“理”本论思想 ,也正是对作为“心之中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命名理据 造字理据 孔子 字体 考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