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被引量:116
1
作者 邓晋福 刘厚祥 +3 位作者 赵海玲 罗照华 郭正府 李玉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37-148,共12页
通过与安第斯、青藏北缘、大陆裂谷带火成岩的比较,阐述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具活动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的构造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母岩浆(玄武质、粗面质与花岗质)以及它们的混合作用是制约以壳幔混合型为主、组成谱系宽的火成... 通过与安第斯、青藏北缘、大陆裂谷带火成岩的比较,阐述了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具活动大陆边缘靠内陆一侧的构造属性。提出了三种可能的母岩浆(玄武质、粗面质与花岗质)以及它们的混合作用是制约以壳幔混合型为主、组成谱系宽的火成岩的主要机制。基于实验岩石学成果,论述了无负Eu异常的中酸性火成岩类(正长岩、二长岩、石英闪长岩类)形成于加厚陆壳底部(或山根带)。主要基于岩石学成果,讨论了燕山期本区陆壳厚约60~70km,岩石圈厚约100~150km。通过与印支期岩石圈(厚约150~200km)的对比,提出了造山岩石圈的拆沉-去根作用,使岩石圈减薄了约50km。由此,提出了一个大洋俯冲与岩石圈拆沉相结合的造山模型,称为华北式(或燕辽式)造山带模型。这一模型不但可以满意地解释为什么弧火成岩属性的岩浆活动可深入远离海沟达一千多公里的内陆地区以及挤压与拉伸交替的反转构造的发育,而且还可以比较满意地解释为什么火成岩组成极性极不明显,伴随岩浆活动的陆壳不断抬升等,并指出燕山期地幔岩石圈减薄,山根仍存在,所以造山后A型花岗岩(指碱性正长岩类)仍保持无负Eu异常,而本区新生代处于大陆裂谷发育环境,地幔岩石圈与陆壳均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华北 模型 燕辽地区
下载PDF
海南岛后地台造山-造盆模型:火成岩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1
2
作者 邹和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7-123,共7页
海南岛自海西运动晚幕之后进入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并经历了晚海西-印支期挤压(碰撞)造山、地壳隆起和燕山期以来的块断型造山-造盆作用的过程。火成岩研究资料表明,海南岛地区在晚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曾形成一个具有加厚陆壳的后... 海南岛自海西运动晚幕之后进入后地台活化或地洼阶段,并经历了晚海西-印支期挤压(碰撞)造山、地壳隆起和燕山期以来的块断型造山-造盆作用的过程。火成岩研究资料表明,海南岛地区在晚海西-印支运动期间曾形成一个具有加厚陆壳的后地台造山带;燕山晚期开始出现的裂陷作用是在仍有山根(约60km厚的陆壳)存在的条件下造山带拉伸塌陷阶段的产物;岩石圈底层剥离与地壳山根的去除并最终导致了海南及其邻区从大陆型壳体向陆缘扩张带型壳体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地球化学 地岩 造山模型 模型
下载PDF
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克信 冯庆来 +6 位作者 宋博文 张智勇 王永和 潘桂棠 陆松年 赵小明 邢光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7,共12页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 造山带一般都经历了多期板块裂解与拼合的复杂演化过程。造山带地层体在造山带洋盆会聚、俯冲消亡和陆内造山阶段,发生过强烈的构造搬运和构造混杂。俯冲带在消减板块下潜过程中,盆地中先前在重力机制下形成的原始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基质)、同沉积滑塌岩块,与先前在热力机制下形成的蛇绿岩和火山弧,与早先裂解的陆壳碎片等最终一并带入俯冲带内遭受剪切,发生构造混杂,由这种混杂作用形成的地层体通常由经强烈构造剪切作用的基质(浊积岩和远洋沉积)和混入的多种外来岩片(块)构成,是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的主体。对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要针对基质和外来岩片(块)分别进行划分、对比研究。特别对基质中的外来岩片(块),要进行物态、时态,相态、位态、变形和变质历程的精细解剖与研究。通过造山带非史密斯地层研究,建立造山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恢复造山带形成和演化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 非史密斯地层 带地层系统理论模型
下载PDF
当前造山带研究的一些进展与启示
4
作者 杨金忠 张兴洲 邱海峻 《国外前寒武纪地质》 1996年第4期21-27,共7页
八十年代以来.造山带研究领域内不断发现新的构造类型,造山带的成因机制复杂多样.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予以阐明。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动态性质,随着造山过程的进行而不断演化.当前正处于新一代地质理论诞生... 八十年代以来.造山带研究领域内不断发现新的构造类型,造山带的成因机制复杂多样.很难用一种模式、一种机制予以阐明。造山带的深部结构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动态性质,随着造山过程的进行而不断演化.当前正处于新一代地质理论诞生的前夜.我国地质工作者应立足于中国独特的地质构造,从系统的角度、演化的角度,以多学科联合的方式,探索并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模型 深部结构 地质构
下载PDF
RATIONAL CHOICE OF TECHNICAL REFORM SCHEMES OF MINE NO.1,PINGDINGSHAN MINING BUREAU
5
作者 韩可琪 王玉浚 张先尘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1990年第1期31-41,共11页
Seven schemes for the developing extension, four schemes for the mining of the whole field and five schemes for the parameter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o rational choice of technical reform schemes of Mine No.1. ... Seven schemes for the developing extension, four schemes for the mining of the whole field and five schemes for the parameter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to rational choice of technical reform schemes of Mine No.1. Pingdingshan Mining Bureau.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echnical analysis, an optimum economy-mathmetical model of the developing preparatory schemes is worked out and a synthetic optimum is carried o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technical reform optimum model FEASIBI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