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造影剂智能跟踪血管摄影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董继伟 张兆琪 范占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与分段采集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评价Bolus chase技术(造影剂智能跟踪血管摄影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双下肢血管造影,20例采用Bolus chase技术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2... 目的:与分段采集下肢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评价Bolus chase技术(造影剂智能跟踪血管摄影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疑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行双下肢血管造影,20例采用Bolus chase技术进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29例行分段采集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对影像资料的图像质量、造影剂用量和检查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下肢动脉正常5例(10.2%),管壁不规则13例(27.5%),单侧或双侧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31例(63.3%)。Bolus chase技术与分段采集下肢动脉DSA技术,2者的图像质量分级分别为Ⅰ级12例和16例(P>0.05);Ⅱ级8例和12例(P>0.05)。前者造影剂平均注射剂量为(43.0±5.7)mL,后者造影剂平均注射剂量为(92.0±5.3)mL,前者平均总造影时间为(9.3±1.3)min,后者平均总造影时间为(15.3±3.3)min,造影剂平均注射剂量与平均总造影时间的P值均<0.05。结论:Bolus chase在获得大范围高质量下肢动脉全景图像质量上与传统的DSA方法相当,但减低了对比剂用量和缩短检查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智能跟踪血管摄影技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刘畅 左晨 +3 位作者 许水妹 王晓阳 陈振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6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成像中对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80例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以下3组:采用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且监测位置设于肺动脉的肺动脉组(30例,对比剂优维显370 mgI/ml,用量为40 ml)、监测位置设于上腔静脉的上腔静脉组(24例,对比剂用量为40 ml)和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的测试技术组(26例,小剂量测试团注对比剂15 ml,注射对比剂25 ml),3组其他扫描参数均相同。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对所得的CTPA影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主观评分,对比3组横断面图像测量的肺动脉干、肺静脉及上腔静脉的CT值。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患者肺动脉干及>3级肺动脉分支均显影,静脉污染在可接受水平,达到诊断要求。3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16,P<0.05)。3组肺动脉干平均CT值均>250 HU,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组和测试技术组的肺静脉平均CT值均低于肺动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75,t=12.687;P<0.05);测试技术组的上腔静脉平均CT值低于肺动脉组和上腔静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394,t=20.290;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相对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可精确获得对比剂在肺动脉的峰值时间,所得到的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 肺栓塞 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技术 对比剂团注智能跟踪触发技术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预防MS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渗漏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祝红线 李相生 +2 位作者 王萍 樊红霞 张红莉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12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外渗探测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334例CT增强扫描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832例和实验组12502例,对照组常规采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实验组在采用静脉套管针的基础上均应用血管外渗探测技术,... 目的:探讨血管外渗探测技术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334例CT增强扫描患者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832例和实验组12502例,对照组常规采用静脉套管针穿刺,实验组在采用静脉套管针的基础上均应用血管外渗探测技术,比较2组患者造影剂渗漏情况。结果:对照组轻度渗漏5例,重度3例;实验组轻度渗漏25例。2组患者局部渗漏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72,P<0.01)。结论:应用血管外渗探测技术能有效减少造影剂渗漏的发生及减轻渗漏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渗探测技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造影剂 渗漏
下载PDF
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在支气管动脉CTA扫描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晓彬 邹晓凤 丁波永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9期56-58,共3页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CT造影成像(CTA)扫描中开展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开展支气管动脉CTA扫描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投掷骰子单双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55例... 目的分析支气管动脉CT造影成像(CTA)扫描中开展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2月—2020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开展支气管动脉CTA扫描检查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随机投掷骰子单双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55例)及观察组(55例)。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扫描时采用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常规组患者仅单纯实施支气管动脉CTA扫描。对比两组患者造影剂强化效果情况及图像质量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造影剂强化失败率3.64%低于常规组,造影效果优异率38.18%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5.841,P<0.05)。观察组患者图像质量分级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CTA扫描中开展造影剂团注跟踪技术,能够提升造影剂强化成功率,获得良好的造影效果以及图像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 团注跟踪技术 造影剂 图像质量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新技术在血管造影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佩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1998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血管造影系统 最佳角度定位 造影剂跟踪摄影
下载PDF
照相减影技术在普通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砚文 黄九金 +1 位作者 张金山 梁丽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10-110,共1页
关键词 减影技术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造影 电视摄影 医院放射科 数字信号 造影剂 减影图像 X线机
下载PDF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在改善肺动脉
7
作者 李昌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0期205-208,共4页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PTDC)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BT)在改善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效果。方法 收集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若干例,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10月-2022年5月)对其进行选取(60例),均行CTPA检查,按照随机... 探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PTDC)与智能跟踪触发技术(BT)在改善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质量的效果。方法 收集到我院就诊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若干例,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10月-2022年5月)对其进行选取(60例),均行CTPA检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30例)。其中30例选择BT,作为对照组,另30例选择PTDC,作为观察组,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成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静脉、上腔静脉增强后C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BT改善CTPA效果相比,采用PTDC可获得对比剂在肺动脉更为精确获的峰值时间,提高肺动脉成像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 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PTDC) 智能跟踪触发技术(BT) 增强CT值
下载PDF
256层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肺动脉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玉兰 黄军荣 +5 位作者 郑晓林 邹玉坚 赖清媚 张坤林 邱珊 李建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对比观察256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CTP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法,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两组... 目的对比观察256层螺旋CT小剂量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CTPA成像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进行肺动脉CTPA检查且体质量指数BMI≤25.0kg/m^2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5例,A组采用智能跟踪触发法,B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两组其余扫描参数一致:管电压120kV,管电流250mAs,对比剂浓度350mgI/ml,对比剂剂量1.0ml/kg。以统一标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包括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两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价结果的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各区域肺动脉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256层CT小剂量团注测试与智能跟踪触发两种成像方法的CTPA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智能跟踪触发扫描操作上相对更简便,更适宜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智能跟踪触发 小剂量测试
下载PDF
对比剂智能跟踪与预试验肺动脉MSCT成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建新 刘剑 +1 位作者 王霄英 唐光健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2期1380-1382,共3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BT)和预实验时间-密度曲线(PTDC)技术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疑诊为肺动脉栓塞而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中,筛选出CTPA结果阴性的患者38例,其中采用BT法者20例、PTDC法者18例。BT法的兴趣... 目的:探讨对比剂智能跟踪技术(BT)和预实验时间-密度曲线(PTDC)技术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疑诊为肺动脉栓塞而行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中,筛选出CTPA结果阴性的患者38例,其中采用BT法者20例、PTDC法者18例。BT法的兴趣区选在取主动脉弓上1cm水平的头臂静脉内,阈值设为100HU,触发后延迟3.2s开始增强扫描;PTDC法的兴趣区选在支气管隆突水平肺动脉主干内。采用双盲法对两种技术所得CTPA影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双上肺动脉与肺静脉、下肺动脉与肺静脉的密度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T组图像质量评分优于PTD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右上肺前叶和右肺下叶的肺动、静脉密度差在两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左上肺前叶和左下肺下叶肺动、静脉密度差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和0.019)。结论:选择头臂静脉BT法CTPA检查较PTDC扫描减少了对比剂剂量和患者受照剂量,而且图像质量好于PTDC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智能跟踪技术 肺动脉 触发 对比剂
下载PDF
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技术对腹部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吕婷婷 刘爱连 +3 位作者 汪禾青 田士峰 刘静红 刘义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0-263,共4页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ASIR)技术对腹部动脉血管成像(CTA)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行全腹动态增强检查、体重指数(BMI)<22 kg/m2的患者,将其分为A组78例(管电压80 k Vp+50%ASIR,对比剂碘...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结合适应性统计迭代(ASIR)技术对腹部动脉血管成像(CTA)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139例行全腹动态增强检查、体重指数(BMI)<22 kg/m2的患者,将其分为A组78例(管电压80 k Vp+50%ASIR,对比剂碘浓度270 mg I/ml)及B组61例(管电压120 k Vp,对比剂碘浓度350 mg I/ml)。评价两组右肾动脉的主观质量评分,对两组评分进行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组图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腹主动脉主干及分支、右侧竖脊肌CT值,血管对比噪声比(CNR),右侧竖脊肌图像噪声(SD)及总碘量。结果两组图像的主观评分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0),A、B组图像右肾动脉评分分别为(4.60±0.51)分和(3.81±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86,P<0.01)。A、B组CTDIvol分别为(5.56±4.21)m Gy、(7.11±1.54)m 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P<0.01);两组各动脉CT值均大于400 HU,A组腹主动脉主干及分支的CT值、CNR均高于B组(P<0.05);两组图像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总碘量分别为270 mg、350 mg,A组较B组每位患者总碘量降低了22.86%。结论对于BMI<22 kg/m2的患者,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结合ASIR技术能够提高腹部CTA图像质量,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碘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肾动脉 脾动脉 肝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造影剂 辐射剂量
下载PDF
心率及心律对冠状动脉CTA扫描中智能期相技术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疆红 钟朝辉 +3 位作者 原媛 王振常 张婷婷 张景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76-879,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智能期相技术(smart phase)选取最佳期相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心率(HR)和心律的12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B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C组4...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律对智能期相技术(smart phase)选取最佳期相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不同心率(HR)和心律的12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的患者分为3组:A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B组40例,HR>80次/分钟且心律齐;C组40例,心律不齐。将智能期相技术选取的最佳期相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和主观评分。只要有一支冠状动脉的主观评分无法满足诊断要求即判定为智能期相技术不准确,则人工重新选取最佳期相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由两位具有五年以上冠脉CTA诊断经验的医师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两者间的评分一致性。结果:自动期相技术在A组中的准确率为95%(38/40),在B组中的准确率87.5%(35/40),在C组中的准确率为75%(30/40)。三组间智能期相技术准确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智能期相技术选择不准确时,经人工重新选取期相后,所有图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各组间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两位阅片者间的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结论:高心率及心律不齐会降低冠脉CTA检查中智能期相技术的准确性,配合人工选取法可以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智能期相技术 心率 心律 图像质量
下载PDF
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对比分析
12
作者 张磊 赵阳 韦延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82-185,共4页
探讨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下肢动脉供血不良患者13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检查,对照组选用手动... 探讨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下肢动脉供血不良患者13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检查,对照组选用手动启动扫描(采用肘静脉团注造影剂)。结果:观察组CT值获取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100%>77.78,P<0.05);观察组血管CT值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且对比有统计学意义(97.65%>77.78%,P<0.05)。结论: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扫描满意度,还能够提高三维重建影像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自动跟踪扫描技术 多层螺旋CT 下肢动脉血管成像 对比分析
下载PDF
血管跟踪摄影在下肢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13
作者 曾启龙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1期15-16,共2页
下肢动脉病变的术前诊断常需进行下肢动脉血管的DSA成像,影像诊断上也必须有完整的下肢动脉图像。由于照射野及影像增强器尺寸的限制,通常造影时只能对下肢进行分段逐次造影,造影图象质量虽然很好,但是病人接受的X线剂量和使用造影... 下肢动脉病变的术前诊断常需进行下肢动脉血管的DSA成像,影像诊断上也必须有完整的下肢动脉图像。由于照射野及影像增强器尺寸的限制,通常造影时只能对下肢进行分段逐次造影,造影图象质量虽然很好,但是病人接受的X线剂量和使用造影剂量明显增大,同时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延长了造影时间。自我院PHILIPS V-5000数字减影机于1999年投入使用以来,我们应用其几种血管跟踪(Bolus Chase)模式进行6l例下肢动脉造影,效果非常好,下面就对此功能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跟踪摄影 下肢动脉造影 X线检查 造影剂
原文传递
Smart Prep技术在长期化疗患者增强CT中的临床应用
14
作者 徐快乐 吕维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1期174-175,共2页
目的探讨Smart Prep技术在长期化疗患者增强CT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长期化疗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Smart Prep技术扫描,对照组用常规经验法扫描。结果实验组全部成功,对照组失败3例,统计分析两组结果P=0.014。结论Sm... 目的探讨Smart Prep技术在长期化疗患者增强CT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长期化疗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用Smart Prep技术扫描,对照组用常规经验法扫描。结果实验组全部成功,对照组失败3例,统计分析两组结果P=0.014。结论Smart Prep技术在增强扫描中不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增强CT检查的成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跟踪技术 增强 化疗 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大尺寸动态坐标测量与校准技术研究专题概述
15
作者 马骊群 《计测技术》 2018年第5期31-32,共2页
随着工业40概念的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为保证智能制造过程及结果的准确可靠,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计量保障设备和计算方法必须满足使用要求。本专题针对智能制造工业现场所出现的大尺寸动态测量与校准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 随着工业40概念的推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为保证智能制造过程及结果的准确可靠,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计量保障设备和计算方法必须满足使用要求。本专题针对智能制造工业现场所出现的大尺寸动态测量与校准问题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首先概述性地介绍了现有四类大尺寸动态坐标测量设备,并对这四类工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静态及动态校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动态几何量测量系统校准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针对激光跟踪仪和动态工业摄影测量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动态应用和校准方法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接着,介绍了一种测量目标自动引导系统,该系统以机械臂代替人手抓取激光跟踪仪靶球,通过建立被测对象、跟踪仪、机器人及靶球四者之间的位姿关联模型,确定由机器人引导的测量目标路径规划,实现激光跟踪仪自动连续测量。为了解决激光跟踪仪动态定位误差的校准,开展了对转台动态响应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研究,分析了转台系统在速度三角波信号的激励下所能达到的速度控制精度。在动态工业摄影测量方面,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多目标点的快速识别和匹配方法,该方法通过一定比例的降采样改变图像的分辨力,在消除背景噪声干扰的情况下可实现目标点的快速识别;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点自描述向量的多目标点匹配方法,使目标匹配的准确度远优于传统的RANSAC算法。针对工业摄影测量系统所用比例尺的校准开展了关于逆反射标志中心定位方法的研究,分析了校准过程中逆反射标志受光照、放大倍数、成像位置等因素对中心定位结果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技术 坐标测量 大尺寸 专题 智能制造技术 摄影测量系统 激光跟踪 RANSAC算法
下载PDF
不同碘流率对肾动脉CTA图像最佳触发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阚晓婧 郭潆 +3 位作者 卫淑芳 高菲菲 王鹏铭 葛英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利用智能追踪(Smart Prep)技术探讨不同碘流率时肾动脉CTA的最佳触发阈值及其对肾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临床需行肾动脉CTA检查的患者420例,利用Smart Prep技术进行扫描。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入A^D组,碘流率分别为0.90、... 目的利用智能追踪(Smart Prep)技术探讨不同碘流率时肾动脉CTA的最佳触发阈值及其对肾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临床需行肾动脉CTA检查的患者420例,利用Smart Prep技术进行扫描。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入A^D组,碘流率分别为0.90、1.11、1.20和1.48gI/s。每组随机平均分为7个亚组,分别按照不同阈值扫描,各亚组触发阈值分别为140~<150 HU、150~<160 HU、160~<170 HU、170~<180 HU、180~<190 HU、190~<200HU和200~210HU。采用5分制评分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各组的最佳阈值亚组,并进一步比较各最佳阈值亚组的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 A^D组中,最佳触发扫描阈值范围分别为170~<190 HU、160~<190 HU、170~<180 HU和160~<180HU。触发阈值为170~<180HU时能够满足不同碘流率时肾动脉CTA的成像要求。各最佳阈值亚组间肾动脉CTA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碘流率配合最佳扫描触发阈值可获得优良的肾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 智能追踪技术
下载PDF
智能期相联合SSF技术改善冠状动脉CTA图像运动伪影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庆国 孟捷 +1 位作者 李念云 郑林丰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4期669-672,共4页
目的:评价智能期相选择(Smart phase)和自动追踪冻结(Snap-Shot-Freeze, SSF)技术联合应用在前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改善图像运动伪影中的价值。方法:94例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所有患者... 目的:评价智能期相选择(Smart phase)和自动追踪冻结(Snap-Shot-Freeze, SSF)技术联合应用在前门控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CTA)改善图像运动伪影中的价值。方法:94例疑似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行CCTA检查。所有患者图像均采用smart phase、SSF及smart phase+SSF两种技术联合进行后处理。将原始图像(A组)、smart phase图像(B组)、SSF图像(C组)和smart phase+SSF图像(D组)导入GE AW4.6工作站。对四组患者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右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及左旋支)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5分法)和测量每组图像主动脉根部及前胸壁肌肉CT值和标准差,并计算图像的噪声(Noise,N)、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和比较。结果:经smart phase处理后,A组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图像评分均得到了明显提高(P<0.05)。经SSF矫正的A组和B组冠状动脉三大分支图像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P<0.05)。Smart Phase联合SSF技术得到的图像评分在所有组中评分最高,与其他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Smart phase联合SSF技术可明显改善前门控CCTA图像运动伪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期相选择 自动追踪冻结技术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图像质量
原文传递
肺动脉CT扫描检查优化方案讨论
18
作者 魏林钧 陈思源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75-78,共4页
目的讨论低剂量造影剂、减少图像伪影方法在肺动脉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案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扫描。... 目的讨论低剂量造影剂、减少图像伪影方法在肺动脉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00例,按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方案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采用西门子双源CT扫描。A组:造影剂40ml,监测层面为上腔静脉;B组:造影剂70ml,监测层面为肺动脉主干。两组图像由两位医师进行5分法主观评价,并将图像进行后处理,测量肺动脉主干及亚段、主动脉、肺静脉CT值,进行客观评价。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客观评分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A组图像的肺动脉主干及亚段CT值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监测上腔静脉扫描肺动脉技术减少了受检患者的造影剂剂量,减少图像伪影的干扰,为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X线体层摄影技术 自动跟踪 造影剂剂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中智能触发监测点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35
19
作者 周建军 周康荣 +9 位作者 陈祖望 吴东 陈惠明 陈刚 陈锦 缪熙音 刘豪 陆秀良 许红莲 张利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77-1080,共4页
目的比较4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对多层螺旋CT(MS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合理的智能触发监测点。方法通过排列区分组法随机将120例分入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肺动脉主干4个监... 目的比较4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对多层螺旋CT(MS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合理的智能触发监测点。方法通过排列区分组法随机将120例分入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肺动脉主干4个监测组内,根据120条颈动脉、颈静脉的3段感兴趣区(ROI)强化情况综合评价,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盲法评价,对比4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对成像的影响。结果30例颈总动脉智能触发组中,11例触发失败,19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升部智能触发组中,触发失败7例,23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降部智能触发和30例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组全部触发成功。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和肺动脉主干各组触发成功时分叉水平颈动脉强化值分别为318.1、275.8、301.2、293.9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88.7、147.4、257.5、91.7HU;触发失败时,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强化值分别为279.6、247.4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285.4、74.1HU。结论4组比较,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不仅成功率高,且静脉回流程度最轻,是颈动脉MSCTA的理想触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颈动脉 血管造影 诊断技术和方法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触发点 监测点 智能 合理 主动脉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