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联合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
1
作者 莫云海 杜涛明 范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4-0137,共4页
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使用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联合MRI的价值。方法 以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为研究时间,将上述时间内在本院进行诊治列腺癌疑似患者53例纳入研究对象,对其全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金标准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 分析前列腺癌诊断中使用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联合MRI的价值。方法 以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为研究时间,将上述时间内在本院进行诊治列腺癌疑似患者53例纳入研究对象,对其全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诊断金标准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且患者均开展了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MRI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在53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中,穿刺活检显示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分别为37例和16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中上皮内瘤变前列腺增生伴前列腺炎、单纯增生分别为2例、4例、10例。直肠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结果显示,34例前列腺癌、19例前列腺良性增生;MRI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增生分别有35例和18例;两种检查方式联合应用的检查结果中,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分别为38例、15例。直肠超声造影成像联合MRI诊断的诊断效能较好,均高于单独使用两种诊断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结论 前列腺癌应用MRI联合应用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的诊断效能较好,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 前列腺癌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苏天嵩 王道清 张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9期3601-360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危险分层分为中低危组、中高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危险分层分为中低危组、中高危组、高危组,分别为77、64、44例。统计3组一般资料,比较3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影像学表现及造影成像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参数单独及联合诊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结果中高危组、高危组累及肺动脉、累及肺叶动脉患者占比高于中低危组(P<0.05);高危组累及肺段动脉占比高于中高危组和中低危组,中高危组高于中低危组(P<0.05)。高危组主肺动脉(PA)/胸主动脉(AO)、上腔静脉直径(SVC)、右心室短轴直径(RVD)/左心室短轴直径(LVD)高于中高危组和中低危组,中高危组高于中低危组(P<0.05)。PA/AO、SVC、RVD/LVD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PA/AO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SVC、RVD/LVD,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于PA/AO(P<0.05);SVC、RVD/LVD及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高于PA/AO(P<0.05)。结论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影像学表现及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PA/AO、SVC、RVD/LVD具有明显差异,PA/AO、SVC、RVD/LVD联合对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 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动脉造影成像 危险分层 评估价值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成像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探究
3
作者 刘颖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84-0187,共4页
探究CT血管造影成像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血管造影... 探究CT血管造影成像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实时三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的诊断效能更好(P<0.05),并且左心耳血栓存在与否会在诊断结果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成像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成像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左心耳血栓 准确率
下载PDF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宋耀堂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51-0054,共4页
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收集本院2022-2023年之间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给予观察组头颈部CTA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对照组... 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方法 收集本院2022-2023年之间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20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给予观察组头颈部CTA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对照组的检查准确率和观察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测lCH患者后续血肿扩大与CTA斑点征存具有相关性(F=2.293,P<0.05)。结论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在自发性脑出血病因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成像 自发性脑出血 病因 诊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超声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增殖凋亡基因编码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回亚男 郝桂纯 +1 位作者 杨静 史艺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灶超声造影参数、病灶组织增殖凋亡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53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子宫肌瘤组。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记录病灶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P)和...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病灶超声造影参数、病灶组织增殖凋亡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子宫内膜癌组,53例子宫肌瘤患者为子宫肌瘤组。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记录病灶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TP)和造影剂平均渡越时间(MMT)。均行子宫切除术,留取病灶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算两组病灶组织Survivin、Bcl-2、Bax、Beclin1、CDK4、CDK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病灶Peak、MTT、TTP均高于子宫肌瘤组病灶(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病灶组织Survivin、Bcl-2、CDK4、CDK6表达量高于子宫肌瘤组(P均<0.05),Bax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低于子宫肌瘤组(P均<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Peak与病灶组织Survivin、Bcl-2、CDK4、CDK6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04、0.692、0.737、0.730,P均<0.05),与Bax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87、-0.709,P均<0.05);MTT与病灶组织Survivin、Bcl-2、CDK4、CDK6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9、0.731、0.725、0.694,P均<0.05),与Bax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4、-0.698,P均<0.05);TTP与病灶组织Survivin、Bcl-2、CDK4、CDK6表达量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06、-0.725、-0.723、-0.701,P均<0.05),与Bax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96、-0.719,P均<0.05)。结论与子宫肌瘤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超声造影参数Peak、MTT、TTP较高,病灶组织Survivin、Bcl-2、CDK4、CDK6表达量较高,Bax、Beclin1表达量较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Peak、MTT、TTP与病灶组织增殖、凋亡蛋白Survivin、Bcl-2、Bax、Beclin1、CDK4、CDK6表达量有关。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成像 细胞凋亡 增殖凋亡基因 子宫内膜癌
下载PDF
超声造影成像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评估 被引量:5
6
作者 俞飞虹 许迪 +2 位作者 王剑翔 李明霞 敬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94-997,共4页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强化特征。方法:选择42例确诊为重度OSAS的患者为试验组,再选取33例无OSAS疾病史但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 目的:利用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强化特征。方法:选择42例确诊为重度OSAS的患者为试验组,再选取33例无OSAS疾病史但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测量造影后颈动脉斑块的最大厚度,并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强化特征进行分级。用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PSG)测得OSAS患者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mal pulse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mini Sp O2)等血氧饱和度相关指标,并与斑块内新生血管强度(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IPN)之间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通过超声造影IPN定性分析发现,OSAS组颈动脉斑块以Ⅱ型(47.6%)为主,对照组以Ⅰ型(63.6%)为主,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患者颈动脉斑块IPN与斑块边界呈正相关(r=0.395,P<0.05),与mini Sp O2呈负相关(r=-0.448,P<0.01)。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中斑块边界、mini Sp O2是IPN(R2=0.340,F=10.024,P<0.001)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通过超声造影发现重度OSAS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初步评估斑块的稳定性提供相关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超声造影成像
下载PDF
相干对比造影成像观察兔肝VX2肿瘤血管影像的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翔 杜文华 +2 位作者 杨未晓 李陶 熊秀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 探讨相干对比造影成像技术 (CCI)检测肿瘤特征性血供的价值。方法 选用肝VX2肿瘤模型兔 8只 ,利用Sequoia5 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以相干对比成像模式观察自制声学造影剂注射后肿瘤血管影像的动态增强变化。同时 ,利用血管铸型方... 目的 探讨相干对比造影成像技术 (CCI)检测肿瘤特征性血供的价值。方法 选用肝VX2肿瘤模型兔 8只 ,利用Sequoia5 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以相干对比成像模式观察自制声学造影剂注射后肿瘤血管影像的动态增强变化。同时 ,利用血管铸型方法 ,建立兔肝VX2肿瘤血管三维构筑模型。结果 肝脏VX2肿瘤声学造影大致可分为 3个时相 ,即动脉相、门静脉相、肝实质相。其中 7只肿瘤兔在动脉相出现了特异性的肿瘤血管增强 ,肿瘤区见强回声网络状血管结构显影。血管铸型可清晰显示肿瘤周边的滋养动脉包绕并伴有分支伸入肿瘤内 ,肿瘤内密集、紊乱、吻合丰富的动脉网也显示清晰。结论 通过血管铸型技术可为超声造影所见的特征性图像提供解剖形态学依据 ;CCI技术可观察到特征性的肿瘤血管增强影像 ,提高诊断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对比造影成像 肝VX2肿瘤 血管铸型
下载PDF
颈横动脉64排能谱CT血管造影成像的初步应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雪松 缪飞 +4 位作者 董海鹏 林晓珠 徐学勤 黄娟 严福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造影对于颈横动脉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疑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男3例,女7例,61岁~84岁,平均年龄73.8岁),进行64排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同时获得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运用GSI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最... 目的:探讨能谱CT血管造影对于颈横动脉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疑颈动脉血管病变的患者(男3例,女7例,61岁~84岁,平均年龄73.8岁),进行64排能谱CT血管造影检查,同时获得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运用GSI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最佳单能量图像;测量颈横动脉起始部锁骨下动脉、同层斜方肌的CT值,及同层图像的背景噪声值,计算血管的对比噪声比(CNR)。对颈横动脉血管显示的清晰程度进行分级评价。根据上述参数比较混合能量图像及单能量图像质量。结果:45keV的单能量图像是颈横动显示的最佳单能量图像,其血管强化程度明显高于混合能量图像(P<0.05),其噪声强度及对比噪声比均高于混合能量图像。在血管显示方面单能量图像较混合能量图像略清晰,两者主观评分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能谱CT血管造影能提高颈横动脉等颈部小血管的显示,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血管造影成像 颈横动脉
下载PDF
微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脑动脉检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程 徐金锋 +2 位作者 魏章洪 罗慧 刘慧玉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16期2423-2425,共3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造影成像(microvascular imaging,MVI)技术在实时经颅血管造影(Transcranial ultrasound angiography,TUSA)中显示正常人脑动脉的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检查的患者40例。受检者均在1周内分别进... 目的评价微血管造影成像(microvascular imaging,MVI)技术在实时经颅血管造影(Transcranial ultrasound angiography,TUSA)中显示正常人脑动脉的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需进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MRA)检查的患者40例。受检者均在1周内分别进行MRA检查,对颅血管造影中对两侧脑动脉各节段的MVI情况进行实时观察。计算MVI对脑动脉的显示率,并将结果与MR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VI与MRA对脑动脉各节段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经颅超声血管造影应用于MVI对正常脑动脉有较高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超声显像 颅内动脉 超声造影 微血管造影成像
下载PDF
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亚光 罗佳雄 +4 位作者 韩定安 熊红莲 王雪花 钟俊平 王茗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2-619,共8页
我们提出一种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HDOA)方法来实现活体生物样本血管造影成像.该方法通过设置高动态范围曝光时间,依据动态积分效应和吸收效应以实现高动态积分时间调制.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同时获得各级血管清晰的造影图像,还能消... 我们提出一种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HDOA)方法来实现活体生物样本血管造影成像.该方法通过设置高动态范围曝光时间,依据动态积分效应和吸收效应以实现高动态积分时间调制.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同时获得各级血管清晰的造影图像,还能消除样品厚度不均、吸收系数不同对成像造成的影响.论文以仿体和活体金鱼为样品,通过实验验证了HDOA方法根据动态积分调制效应和吸收效应,能有效实现各级血管同时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动态光学血管造影成像 高动态积分时间调制 吸收效应
下载PDF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丽君 陈斌 徐琪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伴有颈动脉粥样软斑块73例患者按照临床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非脑梗死组(41例),对其颈动脉粥样软斑块行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检查,按统一...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伴有颈动脉粥样软斑块73例患者按照临床有无脑梗死分为脑梗死组(32例)和非脑梗死组(41例),对其颈动脉粥样软斑块行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检查,按统一标准测量并记录各斑块体积及斑块内新生血管指数(VI),作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软斑块的血管指数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23),而两组患者斑块体积、最大厚度及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可对颈动脉粥样软斑块内的新生血管行定量检测,为研究斑块内的微血管灌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脑梗死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下载PDF
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CT血管造影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晓萍 《当代医学》 2017年第29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CT血管造影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灌入输液管,置入成年人男性仿真人模型的胸部,模拟胸部血管,采用螺旋CT机对不同管电压和迭代重建等级进行扫描,记录辐射剂...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CT血管造影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灌入输液管,置入成年人男性仿真人模型的胸部,模拟胸部血管,采用螺旋CT机对不同管电压和迭代重建等级进行扫描,记录辐射剂量,比较不同方案下测量的输液管CT、纵膈CT、SD、SNR和CNR参数。结果管电压越低,辐射剂量越低,而且在忽略迭代重建算法的基础下,不同管电压的输液管CT、SD、SNR和CNR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忽略管电压的条件下,SD、SNR和CNR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80 k V低管电压以及标准的迭代重建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胸部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减少辐射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迭代重建算法 胸部CT 血管造影成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维国 《黑龙江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85-187,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常规超声检出的54例(61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特征分为软斑组(n=29)、硬斑组(n=...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在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行常规超声检出的54例(61个斑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二维超声特征分为软斑组(n=29)、硬斑组(n=18)、混合斑组(n=14),对各组进行超声造影成像检查,观察造影后斑块显影情况,并进行定量分析对比。结果:软斑组的新生血管分级高于硬斑组和混合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组Imax高于硬斑组和混合斑组,m TT、TTP低于硬斑组和混合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可通过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实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造影成像技术用于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恒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9期91-93,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脑梗死症状的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成像技术定量检测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观察组,52例无脑梗死症状的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颈动脉超声获取软斑形态及声像学特征,并通过三维造影成像技术对软斑造影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超声三维造影增强后,观察组中Ⅲ、Ⅳ型新生血管居多,对照组中Ⅰ、Ⅱ型新生血管居多,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的软斑体积、斑块最大厚度及横截面积狭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能检测并定量分析颈动脉粥样软斑块新生血管,对于评价斑块稳定性,早期诊断及预测脑血管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三维造影成像技术 颈动脉粥样软斑块 新生血管
下载PDF
smi与超声造影成像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建文 张红雪 +1 位作者 白显树 王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0期4-6,共3页
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是斑块发展的危险因素,会增加不稳定性,若未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控制,会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勃列,造成脑卒中时间的发生。因此,认识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smi与超声造影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是斑块发展的危险因素,会增加不稳定性,若未及时的发现和有效的控制,会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勃列,造成脑卒中时间的发生。因此,认识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smi与超声造影对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的相关性对预防和治疗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I 超声造影成像 颈部动脉斑块新生血管 相关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梁祝红 杜春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6期618-619,共2页
脑动脉瘤是临床上的常见肿瘤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大多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就诊。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该病的诊断... 脑动脉瘤是临床上的常见肿瘤疾病,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患者大多因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就诊。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需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及早的诊断与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用于该病的诊断方法较多,如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但对患者进行诊断方法选择时,需考虑到多方面因素,包括诊断准确率、诊断费用等。近年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造影成像 血管造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 医学技术 肿瘤疾病 早期临床症状 大脑中动脉 颈内动脉 WILLIS
下载PDF
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于卫中 柳尧林 +2 位作者 杨建秀 刘英军 王海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6期486-486,F0003,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造影成像检查成功。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属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作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造影成像检查成功。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属无创性诊断技术,可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狭窄诊断的首选办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颈动脉 血管造影成像
下载PDF
三维彩色能量血管造影成像在中老年动脉性阳痿中的应用
18
作者 姚克纯 李利 胡海翔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8期1078-1079,共2页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能量血管造影成像在中老年阳痿患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彩色能量血管造影成像于注射前列腺素E1前及注药后 5min ,对 3 98例中老年阳痿患者及 15例正常对照者的阴茎动脉进行检查。结果 注射药物后 5min... 目的 探讨三维彩色能量血管造影成像在中老年阳痿患者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彩色能量血管造影成像于注射前列腺素E1前及注药后 5min ,对 3 98例中老年阳痿患者及 15例正常对照者的阴茎动脉进行检查。结果 注射药物后 5min对照组阴茎动脉走行较直 ,空间结构清楚 ;阳痿患者的阴茎动脉走行纡曲 ,增宽 ,呈串珠状 ,且空间结构紊乱。结论 三维彩色能量血管造影成像能较清楚地显示阴茎动脉的走行情况 ,立体反映阴茎动脉分布特点 ,对阳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彩色能量血管造影成像 中老年人 动脉性阳痿 诊断
下载PDF
两期不同的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扫描图像质量的对比观察
19
作者 韦玲群 韦学 韦翠光 《微创医学》 2012年第5期506-507,共2页
目的探讨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的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技术要点,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或椎动脉患者均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18~25 s)两期颈部CTA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 目的探讨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CTA)的最佳的扫描参数和技术要点,提高图像质量。方法对该院收治的50例临床疑似颈动脉或椎动脉患者均采用智能追踪触发扫描和延时扫描(18~25 s)两期颈部CTA检查,并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运用两期不同扫描参数的颈部CTA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示颈动脉和椎动脉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但智能追踪触发扫描阳性率比较高,图像质量优于延时扫描。结论正确掌握好颈部CTA的技术操作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颈部CTA的图像质量及对颈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智能追踪触发扫描 延时扫描 图像质量 颈动脉 椎动脉
下载PDF
聚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棒用于大鼠下颌下腺造影成像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子琦 公柏娟 +5 位作者 王璐 冯婧 王博 闫弘静 李志民 孙宏晨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6-172,共7页
用生物相容性好且毒性低的聚多巴胺对金纳米棒进行表面包覆,利用其造影增强的功能,将聚多巴胺包覆的金纳米棒应用于大鼠下颌下腺导管,实现了下颌下腺造影成像.
关键词 金纳米棒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颌下腺 造影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