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良种沙棘研发中心简介
1
作者 张连翔 惠兴学 《沙棘》 2004年第4期3-3,共1页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辽宁省林业厅,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科学研究的省级科研院所。数十年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极具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更造就了一批林业专家...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辽宁省林业厅,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科学研究的省级科研院所。数十年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极具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更造就了一批林业专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建平县百万亩沙棘人工林的营建,不仅面积之巨堪称世界第一、“三大效益”十分显著,亦系彰显科技支撑效应的成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良种沙棘研发中心 生态环境建设 沙棘 引种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良种沙棘研发中心简介
2
《沙棘》 2004年第3期41-41,共1页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辽宁省林业厅,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科学研究的省级科研院所。数十年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极具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更造就了一批林业专家,为区...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辽宁省林业厅,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科学研究的省级科研院所。数十年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极具推广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更造就了一批林业专家,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建平县百万亩沙棘人工林的营建,不仅面积之巨堪称世界第一、"三大效益"十分显著,亦系彰显科技支撑效应的成功典范。 近年来,全所上下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植被恢复与重建、经济林和生态型经济林的研究与开发、国内外植物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以及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上来,先后与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和朝鲜等国的相关单位和部门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成效显著。尤以与俄罗斯季米里亚泽夫农学院和全俄林业机械化研究所在沙棘引(育)种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合作最具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 良种沙棘研发中心 植被恢复 沙棘 品种选育
下载PDF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研究员级高工宋晓东
3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1期F003-F003,共1页
宋晓东,男,汉族,196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主持国家十五攻关专题“三北地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寄主主导性病害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樟子松衰退病的防治技术推广... 宋晓东,男,汉族,1964年生,中共党员。现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级高工,主持国家十五攻关专题“三北地区主要针叶造林树种寄主主导性病害生态控制技术研究”、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樟子松衰退病的防治技术推广”与“优质抗逆树种一彰武松的开发推广”和国家林业局“沙区优良沙生灌木造林技术试验示范”等4项课题及项目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 宋晓东 科研成果 针叶树 寄主主导性病害 生态控制技术 彰武松 樟子松 衰退病
下载PDF
现代林业育苗技术要点及造林方法研究
4
作者 李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0112-0115,共4页
林业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系统性特征,要求作业人员在具体施工期间应在培育角度进行着手,同时利用合理的管理方式,花费最少时间以及成本培育出高品质的苗木,从而进一步提升森林整体抵抗能力以及水... 林业工程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所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同时也有着一定的系统性特征,要求作业人员在具体施工期间应在培育角度进行着手,同时利用合理的管理方式,花费最少时间以及成本培育出高品质的苗木,从而进一步提升森林整体抵抗能力以及水平;保障苗木在移植以后都可以实现良好存活,并且以最快的速度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此背景下,有关部门在开展林业建设期间,也需要积极的对技术进行创新以及优化,科学合理的运用新型造林技术,这样才可以不断增强造林质量还有水平,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 造林方法研究 育苗技术
下载PDF
容器侧柏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5
作者 邵媛媛 唐珍 《中国林业产业》 2023年第11期120-122,共3页
侧柏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耐旱和生长适应能力的树种,对于我国的荒山绿化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侧柏造林过程中,容器育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本文根据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的地理环境、土壤和气候条件,总结了适合当地的侧柏容器苗培育和造林... 侧柏是一种具有强大的耐旱和生长适应能力的树种,对于我国的荒山绿化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侧柏造林过程中,容器育苗技术已经广泛应用。本文根据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的地理环境、土壤和气候条件,总结了适合当地的侧柏容器苗培育和造林相关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山绿化 容器育苗技术 陕西省铜川市 侧柏容器苗 宜君县 侧柏育苗 地理环境 造林技术研究
下载PDF
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造林方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元青 马博 米建波 《农村实用技术》 2019年第9期88-88,共1页
虽然目前我国四川地区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随着社会各界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非常严重的浪费状况,这就会导致生态环境出现失衡现象。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进行造林,基于此,以下先针对我... 虽然目前我国四川地区的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随着社会各界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非常严重的浪费状况,这就会导致生态环境出现失衡现象。因此,就需要加强对于林业资源的管理力度,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效方法进行造林,基于此,以下先针对我国在林业资源方面的管理现状展开深入分析,进而提出对林业资源展开全面管理的相关对策,最后提出较为有效的造林方法,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资源 管理方法 造林研究
下载PDF
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玉军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04X期123-123,共1页
樟子松是我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该树种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优良,耐贫瘠土壤。但是,由于春季风大、干旱,常规用裸根苗栽植成活率较低。所以,进行了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 樟子松容器 育苗 造林技术研究
下载PDF
朝阳地区干旱造林技术研究
8
作者 郭文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21年第2期57-58,共2页
辽西地区气候土地贫瘠,植被覆盖率十分低,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何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对当地生态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对干旱地区造林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 朝阳地区 干旱 造林技术研究
下载PDF
乔、灌复合造林与覆膜增温及抗旱造林技术研究初报
9
作者 王开国 《甘肃科技》 2011年第23期171-172,共2页
总结了乔、灌复合造林,以较快的速度实现绿化及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和铺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大苗造林,以实现节水、增温、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效地降低造林成本为目的。并阐述了试验地区地理、气候、自然概况以及试验与研究方法,以期... 总结了乔、灌复合造林,以较快的速度实现绿化及提高林分生物多样性和铺覆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大苗造林,以实现节水、增温、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有效地降低造林成本为目的。并阐述了试验地区地理、气候、自然概况以及试验与研究方法,以期在具体的生产和实践活动中能够推广、应用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灌复合 大苗覆膜 增温 抗旱 造林技术研究
下载PDF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微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明阳 《花卉》 2020年第12期171-172,共2页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人工造林的出现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人工造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营林生产,在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贯彻... 近年来,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也越来越重视,人工造林的出现为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其中,人工造林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营林生产,在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和造林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贯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使生态环境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本文就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技术方面做出简单分析,希望能对我国人工造林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林生产 造林规划设计 造林技术研究
下载PDF
湖南丘陵区不同密度杉木人工林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玉荣 张传峰 陈双武 《林业实用技术》 1989年第9期5-9,共5页
杉木人工林的密度,影响到林木个体间的竞争、树冠形状指数和生长空间指数。从综合分析结果看,在湖南丘陵区营造杉木林,初植密度宜大,以在每亩280—300株为宜,但8—10年生时应进行间伐,主伐时每亩株数应在180—220株。
关键词 人工林—造林密度—研究 杉木
下载PDF
川南河谷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探讨
12
作者 胡重金 张显发 谭德仁 《林业实用技术》 1989年第9期15-17,共3页
1982—1987年,我们先后在沱江、濑溪河沿岸对营造河谷水土保持林的原则、常年洪水位线的确定、林带的宽度、树种选择及种植位置、林带结构及苗木质量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已取得了初步效果。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造林技术—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