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莹 阮宏华 +2 位作者 黄亮亮 冯育青 齐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13-918,共6页
围湖造田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出现的与水争地的人类干扰活动。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试验地,测定分析了该围湖造田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围湖造田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出现的与水争地的人类干扰活动。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试验地,测定分析了该围湖造田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和农田4种不同典型土地利用方式35年后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含量的差异,以及土壤易氧化碳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表层(0~1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林地显著高于农田,阔叶林高于针叶林。土壤易氧化碳含量随季节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而变化,香樟林与毛竹林春夏季节大于冬季,水杉林与农田季节波动较平缓。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均随土层增加含量递减。与围湖地区内的溪流底泥相比,林地与农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与旱地发育的植被土壤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易氧化碳含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差。围湖造田作为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干扰方式,显著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因此在研究全球碳循环中,围湖造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应该给予充分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有机碳 土壤易氧化碳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莹 阮宏华 +2 位作者 黄亮亮 冯育青 齐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114,共6页
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代表,测定分析了肖甸湖围湖造田区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4种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40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并且在不... 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代表,测定分析了肖甸湖围湖造田区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4种典型的不同土地利用方式0~40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并且在不同土层表现不同。0~10cm土层农田中的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比3种林地的小,针叶林中的比阔叶林的大;而10~20cm与20~40cm土层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变化与之相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林地土壤自上而下呈下降趋势;除12月冬闲期外,农田各土层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由大到小依次为10~20、20~40、0~10cm。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秋冬季节大于春夏季节。与旱地发育的植被土壤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较高,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与干湿交替的平原湿地相比,围湖后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较低,土壤有机碳稳定性较强。围湖造田作为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干扰方式,显著改变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围湖造田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季节动态
下载PDF
围海造田水稻土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 被引量:5
3
作者 刘辉 刘忠珍 +2 位作者 杨少海 胡正义 赵言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7-202,共6页
沿海农田N、P排放是沿海湿地和近海水质污染源之一。研究围海造田土壤P化学行为对评价其水质污染风险,制定兼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P肥管理措施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3个代表性时期(宋代,明代,现代)围海造田水稻田土壤为研... 沿海农田N、P排放是沿海湿地和近海水质污染源之一。研究围海造田土壤P化学行为对评价其水质污染风险,制定兼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P肥管理措施具有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慈溪市3个代表性时期(宋代,明代,现代)围海造田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温度条件下(15℃,25℃,35℃)土壤P吸附动力学,并获得了其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①水稻土的P吸附动力学曲线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拟合,而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最高;水稻土壤P吸附热(△H0)分别为4.39,11.40,15.97 kJ/mol,对照前人的研究结果,推测围海造田土壤P吸附作用力是氢键力和偶极间力为主。②土壤最大吸附量(Qm)依次为:宋代>明代>现代土壤,说明,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土壤保持P容量增加,土壤固P能力增强。土壤最大吸附量(Qm)与有机质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0.01),因此,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增强土壤P吸附能力。随着温度的上升,土壤最大吸附量逐渐增大,建议选择高温季节使用P肥,可有利于P吸附,降低农田土壤P排放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造田 吸附动力学 热力学参数 水稻土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新造田培肥熟化高产技术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谢英荷 洪坚平 +1 位作者 周淑琴 常会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26-128,共3页
针对黄土丘陵区新修梯田和新垫滩地土壤肥力瘠薄、生物活性低、土壤板结、物理性质差等特点 ,通过实施秋深耕、增施多菌种的微生物有机复合肥、地膜沟植垄盖等综合技术措施 ,结果表明 :这些技术措施有利于新造田各类微生物菌群的增殖和... 针对黄土丘陵区新修梯田和新垫滩地土壤肥力瘠薄、生物活性低、土壤板结、物理性质差等特点 ,通过实施秋深耕、增施多菌种的微生物有机复合肥、地膜沟植垄盖等综合技术措施 ,结果表明 :这些技术措施有利于新造田各类微生物菌群的增殖和生物活性的提高 ,促进土体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促进土壤微结构的形成 ,加速生土的熟化 ,使新造田微生物数量和有机质、氮磷钾含量当年就达到和接近于当地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 ,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当年比常规培肥田增产 4 0 %以上 ,达到了高产水平 ,为新造田的当年培肥熟化高产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田 培肥熟化 微生物有机复合肥 沟植垄盖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明清珠江三角洲的围海造田与生态环境的变迁 被引量:10
5
作者 冼剑民 王丽娃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明清时期,广东农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大量土地被开垦,其中与海争地、围海造田是珠江三角洲劳动人民的重要成果,它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生存危机。然而,在充分利用滩涂造田的过程中,也使珠江三角洲乃... 明清时期,广东农业得到迅猛发展,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大量土地被开垦,其中与海争地、围海造田是珠江三角洲劳动人民的重要成果,它解决了人多地少的生存危机。然而,在充分利用滩涂造田的过程中,也使珠江三角洲乃至广东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带来了严重的水患,影响了水利灌溉、渔业生产和海产养殖,对物种的繁衍造成不利影响,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珠江三角洲 围海造田 沙田 生态环境
下载PDF
煤矿塌陷区造田复土中粉煤灰含量对高羊茅生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成仓 李清芳 高玉葆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5-298,共4页
以小区试验进行了粉煤灰复土造田种植高羊茅的试验 .对高羊茅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矿质积累的研究结果表明 :含 30 %以下粉煤灰复合土能提高高羊茅植株光合作用和氮素利用能力 ,促进植株生长 ,不会对植株产生伤害 ;当复合土中粉煤灰含量... 以小区试验进行了粉煤灰复土造田种植高羊茅的试验 .对高羊茅生长发育、生理功能和矿质积累的研究结果表明 :含 30 %以下粉煤灰复合土能提高高羊茅植株光合作用和氮素利用能力 ,促进植株生长 ,不会对植株产生伤害 ;当复合土中粉煤灰含量达 4 0 %时 ,高羊茅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氮素利用能力降低 ,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 ,膜透性增大 ,SOD、POD和CAT活性降低 ,植株生长被抑制 ;随着复合土中粉煤灰含量的升高高羊茅植株Mn、Zn、Ca、Mg的质量分数升高 ,Cu的质量分数无显著变化 .研究建议粉煤灰复土造田以 30 %粉煤灰复合土为宜 .图 3表 6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复土造田 高羊茅 植株生长 生理功能 矿质积累
下载PDF
围海造田长期耕种稻田和旱地土壤氮矿化速率及供氮潜力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卢佳 胡正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70,共9页
围海造田是沿海地区拓展土地面积的主要途径。土壤氮矿化参数是揭示围海造田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氮供应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沿海造田土壤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杭州湾南岸海积平原上慈溪市1000年和520年筑塘造田区为对象,选择4个... 围海造田是沿海地区拓展土地面积的主要途径。土壤氮矿化参数是揭示围海造田土壤肥力演变和土壤氮供应的重要指标,但是我国沿海造田土壤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杭州湾南岸海积平原上慈溪市1000年和520年筑塘造田区为对象,选择4个代表性采样点,每个点从低洼稻田采集1个表层混合水稻土,在其相邻高地采集1个表层混合旱地土壤,共8个样品。采用间隙淋洗法研究了土壤样品氮矿化动力学特征。结果如下:119d培养试验证实水稻土和旱地土壤有机氮矿化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Nt=N0(1-e-kt);水稻土有机氮矿化势(N0)为82.7-161.9mg/kg(平均114mg/kg),占有机氮的7.3%,旱地土壤N0为63.9-104.4mg/kg(平均83.4mg/kg),占有机氮的7.3%;水稻土有机氮矿化速率(k)为0.033-0.114/d(平均0.064/d),旱地土壤k为0.007-0.023/d(平均0.020/d)。土壤综合供氮指标(N0×k),水稻土为3.84-18.46mg/(kg.d)[平均8.0mg/(kg.d)],旱地土壤为0.54-2.66mg/(kg.d)[平均1.6mg/(kg.d)]。水稻土总氮含量为1.4-2.0g/kg(平均1.6g/kg),旱地为0.87-2.0g/kg(平均1.3g/kg)。可见,水稻土氮库、供氮潜力和速率均大于相邻旱地土壤。因此,从土壤氮肥力来讲,相对于旱地,围海形成的水稻田更具有可持续利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海造田 氮矿化 矿化势 矿化速率 水田 旱地 土地利用
下载PDF
铁矿剥岩土造田营建核桃园技术 被引量:4
8
作者 郭江 刘金柱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铁矿资源 核桃园 岩土 造田 技术 营建 土壤理化性状 土地资源
下载PDF
围湖造田不同利用类型下土壤微生物量碳的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亮亮 阮宏华 +2 位作者 王莹 冯育青 齐艳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4期64-67,共4页
对围湖造田形成的肖甸湖森林公园内的香樟林、毛竹林、水杉林和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围湖造田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 对围湖造田形成的肖甸湖森林公园内的香樟林、毛竹林、水杉林和农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围湖造田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的MBC和qMB显著大于香樟林、毛竹林和水杉林的,水杉林的MBC显著小于毛竹林和香樟林的(p<0.05);MBC与pH、全钾及土壤呼吸速率显著相关;qMB与土壤湿度、总有机碳、全氮、全钾、碳氮比、pH、体积质量、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相关关系。围湖造田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将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 微生物生物量碳 微生物熵
下载PDF
黄金矿山尾矿库复土造田 被引量:9
10
作者 焦绪国 刘学杰 《黄金》 CAS 2004年第1期46-47,共2页
参考实例 ,结合我国黄金矿山的实际情况 ,论述了黄金矿山尾矿库复土造田的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尾矿库 安全 环境 复土造田 种植 管理
下载PDF
13世纪以来洞庭湖围湖造田的文化逻辑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康隆 刘景慧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47-51,共5页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就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就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文化为归宿。仅仅只是洞庭湖区与太湖流域在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使用相同的文化时,使得洞庭湖的围湖造田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并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围湖造田 文化逻辑 汉文化
下载PDF
对围湖造田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建民 《农业考古》 1987年第1期187-197,316,共12页
随着环境、生态和国土整治诸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对以往发生的某些改造自然界的重大活动进行历史地逆向考察成为必要。这是因为,无论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都处于演变之中,只有联系过去的状况,才能对变化进行研究;而要获得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随着环境、生态和国土整治诸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对以往发生的某些改造自然界的重大活动进行历史地逆向考察成为必要。这是因为,无论自然界或者人类社会都处于演变之中,只有联系过去的状况,才能对变化进行研究;而要获得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又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由于人的行为而导致变化产生的各种力量。本文欲以围湖造田这一既有久远历史、又影响重大的活动为例,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进行一些浅略的论述,不妥之处,欢迎指正。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东南地区 围垦 洞庭湖区 湖泊 江汉平原湖区 乾隆 三十年 明清之际 土地
下载PDF
尾矿库复土造田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国斌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43,共4页
本文介绍了尾矿库复土造田技术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应用尾矿库复土造田技术对尾矿库进行复土造田 ,既解决了尾矿库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使尾矿库变成了可耕作的农田或林场 ,通过与农民“以地换地”的永久交换 ,为矿山生产节约了大... 本文介绍了尾矿库复土造田技术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果。应用尾矿库复土造田技术对尾矿库进行复土造田 ,既解决了尾矿库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 ,同时使尾矿库变成了可耕作的农田或林场 ,通过与农民“以地换地”的永久交换 ,为矿山生产节约了大量的征地费用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复土造田 环境保护 矿区 农田 林场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洞庭湖“围湖造田”的文化逻辑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谭卫华 《鄱阳湖学刊》 2010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文化... 对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从元代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这是太湖流域区围湖建构固定圩田的一个翻版,从技术技能、资源利用方式、预期达到的目标都与太湖流域建造圩田别无二致。其实,这也是汉族文化历史逻辑的结果,都是从汉文化出发,又以汉文化为归宿。洞庭湖区与太湖流域由于地理环境存在差异,若使用相同的文化逻辑进行运作,势必使得洞庭湖围湖造田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并呈现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围湖造田 文化逻辑 汉文化
下载PDF
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打造田园综合体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孔祥智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7年第3期41-41,共1页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新... 201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新的提法,是对各地农民合作社多样性、创造性实践的高度概括。具体说来,主要有三大特征。第一,田园综合体不是像产业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体 合作社 农民 载体 造田 农业综合开发 循环农业 乡村建设
下载PDF
围湖造田和退田还湖活动对洞庭湖区近70年土地覆盖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2004年第6期289-293,361,共5页
人类活动会对区域土地覆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数字化历史时期(1930s和1950s)地形图的土地覆盖信息和解译1978年、1989年和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研究了洞庭湖区近70年(20世纪30年代至1998年)土地覆盖的变化状况。研... 人类活动会对区域土地覆盖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数字化历史时期(1930s和1950s)地形图的土地覆盖信息和解译1978年、1989年和1998年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研究了洞庭湖区近70年(20世纪30年代至1998年)土地覆盖的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围湖造田及其后的退田还湖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洞庭湖区的土地覆盖状况。70年的土地覆盖变化过程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即在围湖造田活动影响下的土地覆盖变化时期(30年代至1978年)和退田还湖影响下的土地覆盖变化时期(1978~1998)。在前一时期,农田面积迅速增加,以其它土地覆盖类型面积的减少为代价,这种土地覆盖的变化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后一时期的退田还湖活动扭转了前一时期土地覆盖的变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退田还湖 洞庭湖区 土地覆盖
下载PDF
围湖造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及其对温度的敏感性
17
作者 王莹 阮宏华 黄亮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633-4635,4646,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围湖造田对碳循环以及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试验地,利用LI-6400-09土壤碳通量观测仪,分析了该处围湖造田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目的]为了研究围湖造田对碳循环以及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试验地,利用LI-6400-09土壤碳通量观测仪,分析了该处围湖造田区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林、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林、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林和农田4种不同典型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与温度敏感性。[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具有一致的显著季节变化,其季节变化主要受土壤温度的控制。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的月平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0.384~3.070、0.603~3.960、0.611~5.850和0.333~4.820μmol/(m2·s),年变异幅度分别为7.99、6.57、9.57和14.47。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的Q10值分别为2.54、2.21、2.82、2.17;林地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大于农田。[结论]与相同气候区旱地森林相比,围湖地区土壤呼吸速率较高,Q10值较大,表明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围湖地区可能比旱地土壤向大气释放更多的CO2。在研究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围湖造田对碳循环的影响应给予充分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湖造田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季节动态
下载PDF
沿海滩涂围垦造田种稻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文渊 《农业科技通讯》 1999年第5期9-9,共1页
80年代末,淮海农场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采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围垦造田种稻获得成功,5~7年收回水利工程投资,做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形成了具有沿海滩涂特色的围垦造田种稻的经验.根据淮海农场滩涂围垦造田种... 80年代末,淮海农场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采取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围垦造田种稻获得成功,5~7年收回水利工程投资,做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形成了具有沿海滩涂特色的围垦造田种稻的经验.根据淮海农场滩涂围垦造田种稻资料:当年洗盐当年种稻是可能的,但要获得产量6000kg/hm^2以上,仍有许多技术问题必须加以研究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 围垦造田 水稻 栽培
下载PDF
围海造田与农耕文明——以广州南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19
作者 柳立子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9-172,共4页
位处珠江口河海交汇点的广州市南沙地区,现存大量海洋文化历史景观,无论是围海造田、以海为田,还是妈祖文化、炮台文化,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农耕文明特征,本文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和诠释。
关键词 围海造田 以海为田 妈祖崇拜 炮台文化 农耕文明
下载PDF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风蚀的一项创举──水力治沙造田
20
作者 焦居仁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4,共4页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风蚀的一项创举──水力治沙造田焦居仁(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一、风蚀防治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其工作对象既包括水力侵...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风蚀的一项创举──水力治沙造田焦居仁(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北京100761)一、风蚀防治是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其工作对象既包括水力侵蚀,又包括风力侵蚀;其工作内容既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综合治理 风蚀 水力治沙造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