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脐血干/祖细胞的造血潜能和淋巴细胞免疫特性的研究
1
作者 祝怀平 孙自敏 +4 位作者 汪健 何晓东 戴海明 吴竞生 翟志敏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1-251,共1页
关键词 脐血 干/祖细胞 造血潜能 淋巴细胞免疫特性 脐血移植
原文传递
小鼠肌肉组织来源细胞的造血潜能
2
作者 高春记 赵华 段秋华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4-175,179,共3页
目的 :探索肌肉来源的细胞是否能分化为造血细胞 ,为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的新观点寻找依据。方法 :通过体外造血集落培养 ,对比观察肌肉来源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的CFU_GM ,CFU_GEMM和BFU_E的形成率 ;利用小鼠细胞移植模型 ,以及流式细... 目的 :探索肌肉来源的细胞是否能分化为造血细胞 ,为成体干细胞具有可塑性的新观点寻找依据。方法 :通过体外造血集落培养 ,对比观察肌肉来源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的CFU_GM ,CFU_GEMM和BFU_E的形成率 ;利用小鼠细胞移植模型 ,以及流式细胞仪细胞纯化技术 ,长期观察未纯化的、Ly5 .2 + 和Ly5 .2 _肌肉来源细胞的造血潜能。结果 :体外培养 ,骨髓有核细胞的CFU_GM ,CFU_GEMM和BFU_E的形成率分别为 (1 6 0 .3± 1 7.5 ) / 1 0 5,(8.5±1 .8) / 1 0 5和 (1 8.8± 2 .5 ) / 1 0 5,而肌肉来源细胞的CFU_GM的形成率为 (1 0 8.3± 4 2 .5 ) / 1 0 5,未见CFU_GEMM和BFU_E集落形成。体内实验 ,在未纯化的肌肉来源细胞组 ,肌肉来源细胞的造血能力低于造血细胞的 1 0 % ,而且此能力观察 1 2个月无下降 ;分选后 ,无论来源于新鲜的 (未培养 )或培养后的肌肉来源细胞 ,在Ly5 .2 + 细胞组 ,同样可检测到其造血潜能 ,而在Ly5 .2 _细胞组未检测到。结论 :小鼠肌肉来源的细胞具有造血潜能 ,具有此功能的干细胞为髓源性的 ,而非肌肉干细胞横向分化所致 ;是否存在有既能分化为肌肉细胞 ,又能分化为造血细胞的多潜能干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肌肉 造血潜能 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原文传递
TET2突变相关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与卒中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瓮佳旭 仇鑫 李子孝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4期413-417,共5页
与年龄相关的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能通过激活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作为最常见的CHIP相关突变的表观遗传调控基因之一,甲基胞嘧啶双... 与年龄相关的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能通过激活炎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作为最常见的CHIP相关突变的表观遗传调控基因之一,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n-eleven translocation-2,TET2)基因突变可通过组蛋白去乙酰化作用增加巨噬细胞中IL-1β等促炎因子的转录,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并与卒中风险增加及预后不良有关。未来通过靶向TET2基因及其相关机制通路可能有助于发现降低卒中风险或改善卒中预后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基因 卒中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下载PDF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彤 郭宏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传统的危险因素已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发展,最新研究表明,造血系统的体细胞突变与CVD之间存在以前未被认识到的联系。炎症反应是CV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动物模型显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的相关突变放大了炎症反应... 传统的危险因素已不能完全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发展,最新研究表明,造血系统的体细胞突变与CVD之间存在以前未被认识到的联系。炎症反应是CV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而动物模型显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的相关突变放大了炎症反应,同时CHIP患者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增加了CVD风险。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CHIP患者的管理已成为一个迅速兴起的热点,因此深入探讨CHIP致CVD的机制有重要临床意义,也为今后寻找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 心血管疾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低温冻存对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潜能的影响
5
作者 朱美玲 伍新尧 +2 位作者 陈汝光 黄玲惠 胡燕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胎血 造血干细胞 低温保存 体外扩增 细胞增殖 脐血造血细胞增殖潜能
下载PDF
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关于衰老、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认识
6
作者 颜红兵 陈润真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5-358,共4页
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是一种由年龄相关体细胞突变所致、致病潜能未定的造血干细胞扩增。新近研究显示,CHIP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HIP相关突变(如DNMT3A、TET2、J... 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clonal hematopoiesis of indeterminate potential,CHIP)是一种由年龄相关体细胞突变所致、致病潜能未定的造血干细胞扩增。新近研究显示,CHIP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CHIP相关突变(如DNMT3A、TET2、JAK2等)可激活炎症相关信号通路(如NLRP3、AIM2炎症小体等),诱发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抗炎药物的开发与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流行病学、分子机制和临床意义3个方面,探讨CHIP与衰老、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能未定的克隆性造血 动脉粥样硬化 衰老 炎症
原文传递
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与前景
7
作者 W.Lange R.Mertelsmann 孙汉英 《德国医学》 CAS 1998年第1期30-31,共2页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地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获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造血潜能细胞。造血潜能细胞可以通过细胞生长因子或/和化疗被动员到外周血中,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比骨髓移植...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地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能获得效果的先决条件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造血潜能细胞。造血潜能细胞可以通过细胞生长因子或/和化疗被动员到外周血中,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比骨髓移植能更迅速地恢复造血细胞,临床上有益于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潜能祖细胞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克隆性造血在淋巴瘤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8
作者 包泽飞 肖志坚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克隆性造血(CH)是指携带一或多个基因突变或嵌合染色体变异(mCA)的造血干细胞(HSC)在阳性选择压力下,随时间不断扩增的过程。CH是多种血液病的发病基础。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H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淋巴瘤患者中,并且影响疾病的进展... 克隆性造血(CH)是指携带一或多个基因突变或嵌合染色体变异(mCA)的造血干细胞(HSC)在阳性选择压力下,随时间不断扩增的过程。CH是多种血液病的发病基础。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CH广泛存在于多种类型淋巴瘤患者中,并且影响疾病的进展、疗效和预后。笔者拟就CH在淋巴瘤发生、演变、治疗和预后中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及相关研究者对淋巴瘤患者CH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性造血 淋巴瘤 治疗 预后 潜能未定克隆性造血
原文传递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童洲杰 兰洪涛 +4 位作者 谈艳敏 谢佳莹 张薇 钟明 王志浩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前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检测突变体细胞比例>2%定义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CHIP相关突变以DNMT3A、TET2、ASXL1、JAK2、TP53为多见,携带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此外,近期研究发现CHIP与心血管疾病... 目前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检测突变体细胞比例>2%定义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CHIP相关突变以DNMT3A、TET2、ASXL1、JAK2、TP53为多见,携带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升高。此外,近期研究发现CHIP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独立相关,CHIP携带者冠状动脉钙化评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升高,且患有主动脉瓣狭窄、慢性心力衰竭的CHIP携带者临床预后更差。该文从CHIP相关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修饰、表型改变及细胞因子机制入手,探讨了CHIP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机制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
原文传递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与衰老 被引量:2
10
作者 兰洪涛 童洲杰 +1 位作者 马瑛 王志浩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30-1534,共5页
近年来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检测突变体细胞比例>2%定义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CHIP可以通过改变DNA损伤应答、改变转录程序、改变表观遗传学等增加恶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升高携带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 近年来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检测突变体细胞比例>2%定义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CHIP可以通过改变DNA损伤应答、改变转录程序、改变表观遗传学等增加恶性疾病的患病风险,显著升高携带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除此之外,CHIP代表了一种与衰老相关的新型危险因素。近期研究显示,CHIP携带者感染、贫血、心力衰竭、血栓事件、血液系统肿瘤等疾病发生率均显著升高。本文从研究CHIP相关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修饰、表型改变及炎症机制入手,讨论CHIP增加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可能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衰老 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 表观遗传修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