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汉译佛经的造词模式看语言接触和文化交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烨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5年第4期103-107,共5页
汉译佛经是一种"佛教混合汉语",具有中介语的特征。东汉时期的佛经文献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接触的产物。本文以东汉支谶译经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探究译经中新兴的造词材料和造词方式,另一方面考察译经对汉语原有... 汉译佛经是一种"佛教混合汉语",具有中介语的特征。东汉时期的佛经文献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接触的产物。本文以东汉支谶译经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探究译经中新兴的造词材料和造词方式,另一方面考察译经对汉语原有造词模式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无论是语言借入还是语言干扰,归根结底都是以语言接触和文化交融为动因。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在语言上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词模式 佛经翻译 语言接触 文化交融 演变
原文传递
基于认知的“X球”类复合名词造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宗保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99,共9页
"x球"类复合名词的认知造词模式包括静态识解模式和动态识解模式,静态识解模式为本体属性模式和邻接模式。动态识解模式包括"场景-角色互动"模式、行为角色模式、行为界性模式和动感取像模式。该类词造词的三大原... "x球"类复合名词的认知造词模式包括静态识解模式和动态识解模式,静态识解模式为本体属性模式和邻接模式。动态识解模式包括"场景-角色互动"模式、行为角色模式、行为界性模式和动感取像模式。该类词造词的三大原则为指类原则、指别原则和可及性原则。"球"的物性结构为造词提供了特征识解的认知基础,而心理打包机制则为主体用语言形式表征命名结果提供了现实的心理基础。汉语中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倾向于自指范畴化,而英语倾向于转指范畴化。非球类运动类词的造词在汉、英语中的认知模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词 “X球”类复合名词 认知造词模式 造词原则 认知机制
下载PDF
试析新词“下头”与汉语反义造词
3
作者 张一雄 《现代语文》 2022年第12期61-66,共6页
在形式和语义方面,网络新词“下头”及其反义共素同位词“上头”具有一定关联,“下头”是表示酒后状态的“上头”通过反义造词的方式而产生的。反义造词的形成动因是社会需求、语言的经济性与可识解性,语言使用者的类推心理和语言系统... 在形式和语义方面,网络新词“下头”及其反义共素同位词“上头”具有一定关联,“下头”是表示酒后状态的“上头”通过反义造词的方式而产生的。反义造词的形成动因是社会需求、语言的经济性与可识解性,语言使用者的类推心理和语言系统内部的聚合关系则为反义造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从反义造词的类型来看,可以分为两种:部分替换型和全部替换型。它是汉语现阶段的一种能产的造词方法,具有造词简便、成词较快、易于形成新的造词模式等特点,但所造新词的存续能否长久,尚需进一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头” “上头” 反义造词 类推 造词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