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元代江南文人画家逸隐心态考察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刘中玉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1-30,共10页
-
文摘
把元代江南文人的高蹈情怀或放逸情结细分为三个类型:遗民派、失意派和高蹈派,元代江南文人画家所处的社会生态环境以及他们的精神状貌是促生元代绘画风格变化的人文积淀和个性因素,而元末能形成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鼎盛局面,决非偶然。
-
关键词
元代
文人画家
逸隐心态
遗民派
失意派
高蹈派
-
Keywords
Yuan dynasty
bookmen and painters
secluded intention
followers of the former emperor
people with unfulfilled willing
those who were very proud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元末明初胡奎隐逸心态探微
- 2
-
-
作者
吕亚蓓
-
机构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23年第17期10-13,共4页
-
文摘
元末明初诗人胡奎的诗歌隐逸倾向突出,具体表现为追寻闲适生活、仰慕高人隐士、流露参禅抱道旨趣等三大主题。元末的战乱、明初的高压政治、友人的不幸遭遇以及隐逸风尚的盛行都对胡奎隐逸心态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胡奎诗歌中的隐逸想象正是他在乱世中寻求心理平衡时无意识的情感表露,为他开辟了相对适意的心灵空间,有助于平衡他现实中的仕隐矛盾心态。
-
关键词
元末明初
胡奎
隐逸心态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唐代园林与文人隐逸心态的转变
被引量:8
- 3
-
-
作者
李红霞
-
机构
深圳大学留学生教学部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20-122,共3页
-
基金
深圳大学中青年科研启动基金
-
-
关键词
园林
隐逸心态
吏隐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中国古代知识者的隐逸心态
被引量:3
- 4
-
-
作者
周相录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文人的心态,是人类古代文化史上一道比较独特的"风景"。这一独特的心理生态,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异性密切相关。文学史上林林总总的现象或文学作品,都是文人心态的显性呈现。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古代文人展现给后人的,又是怎样的一道心灵的"生态景观",这一组关于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短文,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解析。《从小说作品考察中晚唐士子的文化心态》,从多层面对中晚唐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人心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梳;《文体概念演进的心理依据及意义》,从创作主体的意识心理角度探讨诗歌文体概念的发生与诗歌文体诞生后创作主体的心理状态;《遁归心灵宁静的港湾》,在肯定隐逸文化正面作用的同时,着重探究了它存在的负面影响;《初元与晚明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之异同比较》,关注的是两个特定历史时期戏曲家个性解放思想的异同;《谈谈中国古代文人的侠义情结》,深入探讨了文人对侠的爱与惧兼备的复杂心理;《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从女性的视角对隐逸心态进行了别一种探索。对中国古代文人心态的探讨,不仅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内心活动凝定的文化产品,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自己当下的文化心态,以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心态创造未来的新生活。
-
关键词
隐逸心态
中国古代
知识
港湾
宁静
心灵
政治秩序
诸子百家
《庄子》
《人间世》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南渡词人的隐逸心态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曹秀兰
吕华亮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11期73-75,共3页
-
文摘
南渡词人的隐居心态是复杂的、动态的。他们焦虑于乱世,却无力去拯救。他们心仪东坡的超脱,却无法学着去安放心灵。另外,“客居”的独特身份和情感体验赋予他们敏感多思的性格特点。漂泊无依的孤独感也促使他们寻求心灵的归宿。最终他们选择了陶渊明,以渊明精神为力量化解自己的矛盾与痛苦。
-
关键词
南渡词人
隐逸心态
“客居”心理
渊明精神
-
Keywords
Nandu Ci - authors
mood of hermitage
opinion of“keren”
Yuanming spirit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清易代时期的士人立场:李渔的隐逸心态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王委艳
-
机构
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
出处
《唐都学刊》
2020年第6期50-54,共5页
-
基金
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古代白话小说‘东京(汴梁)叙事’的变迁研究”(2018BWX019)阶段性成果
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
-
文摘
明清易代对于明代士人来说,既是一场政治鼎革,也是一场内心挣扎,摆在这些旧朝士人面前的道路并不多。隐逸、出仕、殉节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方式。李渔作为在明朝没有出仕的读书人,其在易代之际的选择耐人寻味,他既没有选择殉节,也没有选择出仕,而他选择的隐逸之路也别具一格:不合作、不抵抗,同时又不得不依附新朝权贵为稻粱谋。在其小说《连城璧》《十二楼》中集中体现了李渔的这种隐逸心态,这也是一种独特的隐逸方式。
-
关键词
明清易代时期
李渔
隐逸心态
《连城璧》《十二楼》
-
Keyword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ing Dynasty to the Qing Dynasty
Li Yu
reclusive mentality
Lian Cheng Bi
Shi Er Lou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闲居赋》看潘岳的隐逸心态
被引量:1
- 7
-
-
作者
王芬涛
-
机构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
出处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1-74,共4页
-
基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院级科研项目
项目编号:11xyyr15
-
文摘
隐逸之风盛行的魏晋时期,出现了大量的隐逸赋,潘岳的《闲居赋》就是其中的翘楚之作。《闲居赋》所描绘的隐逸生活以及潘岳对自己隐逸动机的阐述集中反映了潘岳的隐逸心态,历史、文化背景和潘岳性格也是潘岳隐逸心态形成的原因。
-
关键词
闲居赋
隐逸生活
隐逸动机
隐逸心态
-
Keywords
stays fu
hermit life
hermit motivation
hermit mentality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士大夫的隐逸心态对北宋书风的影响
被引量:3
- 8
-
-
作者
吕铁元
-
机构
河北省沧州师专美术系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9年第8期60-62,共3页
-
文摘
书法作为一种表现性的艺术,直通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如刘熙载所言:"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宋代的尚意书法更是如此,其笔墨之间充盈流淌着的是艺术家鲜明的主观意识和个体情怀。而宋代书法独特的审美风貌的形成和高峰尽在北宋一朝,
-
关键词
隐逸心态
北宋
士大夫
书风
艺术家
心灵世界
主观意识
审美风貌
-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沈辽的隐逸心态与池州地域文化之关系
- 9
-
-
作者
林阳华
-
机构
三明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出处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
基金
三明学院科研骨干基金项目(A201202/G)
-
文摘
归隐于池州之后,沈辽先前贬谪于永州的悲剧心态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池州与永州地域文化的差异关系甚大,可以说沈辽心态由沉郁转向旷达,池州特有的地域文化起到了甚为关键的角色。他以选择隐逸池州为乐,而池州的九华山、秋浦、齐山,以及池州的地域文化带给了他潇洒自得的心态。他又仿效李白、杜牧等人,开凿了池州的左、右二山,不仅为池州的地域文化涂上了浓厚的一笔,而且使它们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抹去的痕迹。
-
关键词
沈辽
隐逸心态
池州地域文化
李白
杜牧
张祜
-
Keywords
Sheng Liao
Seclusion
Chizhou Regional Culture
Li Bai
Du Mu
Zhang Hu
-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周作人隐逸心态再思考
- 10
-
-
作者
许江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励耘学刊》
2010年第1期261-271,共11页
-
文摘
隐逸文化源远流长,周作人便是一位现代隐士,一位道德型、学者型、懒散放诞型的"中隐";所谓"两个鬼"的说法不准确,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话语策略,与周作人的实际人生不符。周作人造就了一种现代隐士的模型,传递了隐逸文化的悠久传统,其隐逸心态的独特性体现了现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化的复杂态度。
-
关键词
周作人
隐逸心态
现代隐士
两个鬼
-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归隐之路与不隐之心——浅析陶渊明的隐逸心态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刘卫莉
-
机构
河北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08-109,共2页
-
文摘
陶渊明并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隐逸诗人。陶渊明在隐逸身形的背后,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的隐逸是其从政到从文的转志。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隐逸特征及诗文内容,来探讨其隐逸心态的实质。
-
关键词
陶渊明
归隐
隐逸心态
-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两宋文人渔父词创作及其隐逸心态研究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王岩
-
机构
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
-
出处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08-115,共8页
-
文摘
极具特色的文人渔父词,是中国词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中国隐逸文化一个突出的"热点"。中唐词人张志和5首《渔父》开渔父词创作先河后,渔父词便倍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代代吟唱,绵绵不绝,并在两宋时期达到了高潮。文章以两宋文人渔父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其生成、勃兴的原因,并通过这些渔父词及其渔父形象,透视在两宋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文人士大夫立身处世行为和各种各样的隐逸心态。
-
关键词
两宋
文人渔父词
隐逸心态
-
Keywords
Song dynasty
scholars " Old fishermen's verse"
seclusion psychology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代隐逸心态解析及其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启示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赵立利
王希孟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
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
文摘
隐士是中国古代士阶层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崇高的文化理想和现实政治、精神人格和世俗生活多重矛盾中主动或无奈地选择了归隐之路。其归隐原因和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不同的心理。本文试图对隐逸心态下不同的心理做个解析,并阐明它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启示。
-
关键词
隐士
隐逸心态
精神人格
-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谢灵运的隐逸心态和山水审美意识
- 14
-
-
作者
朱易安
-
出处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2年第1期1-7,共7页
-
文摘
晋宋士人对山水的留连与南渡后的偏安倾向有关;而谢灵运的隐逸心态则与政治上的失意更有联系。他的山水诗中那种专注静态景物的审美角度,超然物外的审美方式,和由此产生的清澄、空灵、宁静、秀美、幽冷的艺术风格,都是出自他那内心孤独和表现自我的需要。
-
关键词
谢灵运
隐逸心态
山水诗
审美意识
-
Keywords
XieLinyun
seclusivestateofmindpoens
mountainsandwaterspoem
aestheticsense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陆龟蒙的隐逸心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 15
-
-
作者
韩云波
-
出处
《枣庄师专学报》
1995年第1期17-20,共4页
-
文摘
唐末诗人兼散文家的陆龟蒙“自以为隐士,别人也称之为隐士”,但他又确以其文学,卓越地表现了对社会的批判和抗争.那么,揭示其隐逸与文学的关系,就将是重要的.
-
关键词
陆龟蒙
隐逸心态
文学创作
唐代
诗人
散文家
庄园经济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觅——李清照隐于闺阁心态试论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王绪霞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86-90,共5页
-
文摘
李清照曾经有过与男性平等交流、发展和拥有美满爱情的梦想,然而男权社会剥夺了女性出仕的机会,也使她们疏离于在中国文化中与政治互为表里的诗、文等文体,在婚姻中她们也处于劣势。在对女性的现实处境深刻体认之后,李清照形成了隐于闺阁、自我完善的“道艺处士”生活模式。“道艺处士”的艺术积累为后来李清照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准备了条件,李清照也证明了女性在“词”这种体裁上的优势。国破家亡使李清照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她走出闺阁,成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完成了否定之否定的精神历程。
-
关键词
李清照
男性本位社会
隐于闺阁
易安居士
道艺处士
隐逸心态
-
Keywords
Li Qing-zhao
man-centered society s secluded life in woman's worlds Yi'an retired scholars versatile Taoist nuns hermits' state of mind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解读刘长卿诗中的隐逸
- 17
-
-
作者
刘万川
-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
出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6-38,共3页
-
-
关键词
刘长卿
唐朝诗人
隐逸心态情越
寄托
归宿
思想变化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代隐逸词中意象、典故的选择与阐释
- 18
-
-
作者
王伟伟
-
机构
山东师大文学院
-
出处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58-60,共3页
-
文摘
隐逸词是隐逸文学发展到宋代蓬勃兴起的一个文学品种 ,它有着自身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通过宋代隐逸词意象典故的选择与阐释 。
-
关键词
隐逸词
意象
典故
选择
阐释
宋代
隐逸文学
隐逸心态
审美心理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西晋诗人的隐逸心态及隐逸诗创作的独特性
- 19
-
-
作者
黄亚卓
-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
出处
《东方丛刊》
2002年第1期247-255,共9页
-
文摘
“隐逸”是中国社会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人文现象,据《庄子》等书记载,尧舜时代已有不少节行超逸的隐士,如许由、支父、善卷等。汉魏六朝时期,隐逸风尚大盛,“隐逸”也大量进入文人的诗歌领域而被歌咏,而且到了西晋,“隐逸”开始被诗人作为一种专门的诗歌题材加以正式审美地创作,形成隐逸诗文创作的一个高峰期。
-
关键词
西晋
诗人
隐逸心态
隐逸诗
诗歌创作
艺术特点
中国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徐枋的心路历程及其诗歌的认识价值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张兵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63-66,70,共5页
-
文摘
清初吴中遗民诗群中 ,徐枋尤以志节闻名于时 ,与嘉兴巢鸣盛、宣城沈寿民有“海内三遗民”之称 ,其心路历程与诗歌创作均有极高的认识价值。从徐枋诗中不仅可以看到吴中遗民诗群的联系与互动情状 。
-
关键词
吴中遗民诗群
心路历程
隐逸心态
-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