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何以赋能侯官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基于逻辑共契、推进困囿与纾解方略
1
作者 胡良艳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3-79,共7页
以新质生产力为关键赋能为侯官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驱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侯官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共契、推进困囿与纾解方略。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与侯官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共契在于以人... 以新质生产力为关键赋能为侯官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驱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侯官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共契、推进困囿与纾解方略。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与侯官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共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创新创造驱动为关键路径、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协同之道。其推进困囿在于侯官文化发展的主体素质较低、精品内容缺乏、载体平台受限、产业发展受阻等方面。据此提出以新质生产力创新赋能,激活新质侯官文化主体,以民众之愿夯实共识底色;打造新质侯官文化内容,以活态传承焕活历史原色;运用新质侯官文化载体,以数智融合吹响时代音色;建设新质侯官文化产业,以创意发展彰显品牌亮色,为推进侯官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侯官文化 逻辑共契 推进困囿 纾解方略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润疆的内在逻辑与推进路径
2
作者 李红兵 《广西民族研究》 2024年第4期147-155,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在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赋能文化润疆的方法手段与技术路径,而文化润疆的实践也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核心在于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助于赋能文化润疆的方法手段与技术路径,而文化润疆的实践也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文化润疆工程在战略目标、发展动力、社会实践以及社会治理方面具有逻辑共契性。推进新质生产力赋能文化润疆,需要促进科技与文化的交叉融合、培养提升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而增强文化润疆的发展动能、壮大文化润疆的主体力量、激活文化润疆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文化润疆 科技赋能 逻辑共契 新型生产关系
下载PDF
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价值与路径
3
作者 陈林 李佳林 《政治经济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历史主动精神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上,有着天然的逻辑契合,历史主动精神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支撑、经验总结和必然选择。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历史主动精神在理论、历史和实践三个维度上,有着天然的逻辑契合,历史主动精神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支撑、经验总结和必然选择。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能够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有助于科学擘画中国式现代化方略;能够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不断开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能够主动承担历史使命,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能够科学扬弃历史模式,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守正创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增强历史主动,必须认识到:掌握科学理论是增强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坚持人民至上是坚守历史主动的价值旨归,勇于自我革命是赢得历史主动的重要法宝,坚持独立自主是发扬历史主动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主动精神 逻辑共契 时代价值 实践路向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视阈下北大荒精神的内涵探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彦彦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45,158,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核心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话语范式。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思想观念、精神意志、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站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围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价值核心问题,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话语范式。北大荒精神是几代北大荒人思想观念、精神意志、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诉求,其中蕴含的艰苦奋斗的主体精神、勇于开拓的实践理性、顾全大局的国家意识、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特定实践场域的现实形态和具体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北大荒精神 逻辑共契 基本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