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情与反叛——现代文学表现主义的反逻辑叙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许剑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0-254,共5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主义传入中国,其鲜明的艺术震撼力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表现主义所特有的,历来为人们议论、评价最多的反逻辑叙述方法主要有梦幻、变形和怪诞。这三种艺术手法在中国现代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中都得... 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主义传入中国,其鲜明的艺术震撼力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表现主义所特有的,历来为人们议论、评价最多的反逻辑叙述方法主要有梦幻、变形和怪诞。这三种艺术手法在中国现代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中都得到了运用和发挥,但究其实质中国现代文学并不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的特质,它们更多的是体现作家个性的主观激情的爆发和对写实主义创作的反叛。反逻辑叙述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拓了现代文学的艺术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表现主义 逻辑叙述
原文传递
历史的叙述逻辑:一种交流叙述学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委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79,共7页
叙述是人类建构经验的基本方式,因此用叙述的方式书写历史是非常自然之事,自海登·怀特新历史主义开始,叙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的保存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实物方式,其二是符号方式。对于历史来说,后者是一种常用方... 叙述是人类建构经验的基本方式,因此用叙述的方式书写历史是非常自然之事,自海登·怀特新历史主义开始,叙述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的保存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实物方式,其二是符号方式。对于历史来说,后者是一种常用方式。用符号表意意味着必须遵循符号的选择性,按照一定的逻辑对符号进行选择,并组织成逻辑统一的叙述文本是历史叙述的基本方法,因此任何历史叙述总逃不脱"当代史"命运。历史叙述进入交流链条后,存在两种交流层次:底本1和底本2。普通接受者关心的是底本1,即历史事实(材料),而对于历史学者而言,除了关注底本1,更重要的是关注底本2,即关注基于相同的历史事实下的叙述文本组织方式对于意义生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述 叙述经验 叙述选择 叙述逻辑 交流叙述
下载PDF
在社群主义的叙述逻辑及问题意识背景中的“自我”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喜 《求索》 CSSCI 2002年第1期75-79,共5页
社群主义者诉诸“互主体的自我观”、“叙述观点的自我”的叙述逻辑 ,批评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自我观”。但是 ,社群主义视域中的“社群”不同于基于经验的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理念 ,因而 ,与它的“自我”观念一样 ,仍... 社群主义者诉诸“互主体的自我观”、“叙述观点的自我”的叙述逻辑 ,批评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自我观”。但是 ,社群主义视域中的“社群”不同于基于经验的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理念 ,因而 ,与它的“自我”观念一样 ,仍是一个形而上学的理念。自由的价值总只能兑现于具体的历史处境中 ,建立在个人选择上的自由不是绝对的 ,而且非常可能导向它的反面。就此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群主义 自我 叙述逻辑 问题意识 荣誉伦理
下载PDF
革命至上与民族本位——《第二次握手》中的两种叙述逻辑
4
作者 杨亿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85-90,共6页
"爱情"和"科学"是张扬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是依靠"革命至上"与"民族本位"两种叙述逻辑完成自我建构的。这两种叙事逻辑有着二元对立的逻辑结构。以"旧社会"... "爱情"和"科学"是张扬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是依靠"革命至上"与"民族本位"两种叙述逻辑完成自我建构的。这两种叙事逻辑有着二元对立的逻辑结构。以"旧社会"为对立面,"革命至上"将"革命与爱情""革命与科学""革命与知识分子"三个方面的相关情节缝合在一起。以"外国"负面印象为对立面,小说试图证明中国人的智慧与正义性。"革命至上"与"民族本位"是一对同构的观念,在小说中,它们互相建构,完成"革命、民族、科学"的循环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扬 《第二次握手》 革命至上 民族本位 叙述逻辑
下载PDF
辩证的界限与历史的叙述:《资本论》对二重化概念的扬弃
5
作者 陈珂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立足于价值实体向价值形式转化的运动,辨析出价值运动规律同黑格尔的概念二重化运动之间的相似性。黑格尔所揭示的概念二重化运动也由此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叙述方式。然而,这...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立足于价值实体向价值形式转化的运动,辨析出价值运动规律同黑格尔的概念二重化运动之间的相似性。黑格尔所揭示的概念二重化运动也由此成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透视资本主义社会物化现象的叙述方式。然而,这种“近黑格尔”的逻辑叙事并非《资本论》的唯一视角,马克思还在其中注入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性视野。通过对无产阶级成为革命主体的历史叙述,马克思澄清了资本与价值运动之同一性逻辑的历史前提与历史界限。在无产阶级“在场”的历史性视野下,《资本论》对黑格尔二重化概念的超越才得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二重化 逻辑叙述 历史叙述 无产阶级
下载PDF
文本叙述逻辑下新闻游戏的存在性探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宋凌宇 黄文虎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35-36,共2页
新闻游戏概念的商榷与探究新闻游戏是新闻边界延展的表现形式,从历史追溯上来看,在计算机与网络出现以前,就有新闻游戏的模型,如新闻填图、猜谜等新闻游戏。从符号学视域来看,“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划分不是等量齐观而有主次之分,对... 新闻游戏概念的商榷与探究新闻游戏是新闻边界延展的表现形式,从历史追溯上来看,在计算机与网络出现以前,就有新闻游戏的模型,如新闻填图、猜谜等新闻游戏。从符号学视域来看,“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划分不是等量齐观而有主次之分,对立项之间的不平等应被视作一个普遍规律。新闻游戏从二元划分来说,是以“新闻”为基本内核,而游戏只是依附新闻存在的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 游戏 叙述逻辑 文本 二元划分 “形式” 计算机 符号学
下载PDF
《庄子》虚幻时空的叙述逻辑
7
作者 何建朝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85-188,共4页
《庄子》中有大量"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虚幻事件的描写,在这些虚幻事件背后蕴藏的是其存在的时空性表现,即一种虚幻时空视界,同时这一表现又可概括为极大、极小、极美、极怪和极静五个视界。通过对这五者的分析,以期找到其... 《庄子》中有大量"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虚幻事件的描写,在这些虚幻事件背后蕴藏的是其存在的时空性表现,即一种虚幻时空视界,同时这一表现又可概括为极大、极小、极美、极怪和极静五个视界。通过对这五者的分析,以期找到其中某些深层的叙述逻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虚幻 视界 时空 叙述逻辑
下载PDF
风貌类视听新闻的叙述逻辑——以《岩松看日本》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晓锳 《新闻世界》 2014年第7期82-83,共2页
风貌类新闻作品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它记录着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然而,如何更好的运用自身特点摒弃此类节目千篇一律的呈现方式,《岩松看日本》系列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本。本文从新闻价值、叙事逻... 风貌类新闻作品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它记录着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然而,如何更好的运用自身特点摒弃此类节目千篇一律的呈现方式,《岩松看日本》系列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本。本文从新闻价值、叙事逻辑、镜头视角和深度挖掘的角度出发,以《岩松看日本》为例,对风貌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述逻辑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逻辑 深度挖掘 镜头视角
下载PDF
论杨帆的无逻辑叙述
9
作者 贺绍俊 《创作评谭》 2018年第1期35-36,共2页
杨帆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家,特别在于她的感觉非常丰富和敏锐。她的特别也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但是没有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这可能有整个批评界跟着时尚跑的原因。杨帆的感性思维特别强,这就带来她叙述的色彩特别丰富,也善于进... 杨帆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家,特别在于她的感觉非常丰富和敏锐。她的特别也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但是没有得到更多人的重视,这可能有整个批评界跟着时尚跑的原因。杨帆的感性思维特别强,这就带来她叙述的色彩特别丰富,也善于进行情感性表达,可以说她有时将感性思维发挥到极致,以至于你都找不到她的叙述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逻辑 杨帆 感性思维 情感性 维特
原文传递
《黄金时代》开放式叙述逻辑浅析
10
作者 赵雯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Z期59-60,共2页
《黄金时代》是我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其情节叙述遵循纯否定性的开放式逻辑。小说前半部分情节的逻辑接近于佛家的'四句破',主要讲述了王二与陈清扬之间的情感过往;后半部分主要写了二人因'搞破鞋'罪名而... 《黄金时代》是我国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其情节叙述遵循纯否定性的开放式逻辑。小说前半部分情节的逻辑接近于佛家的'四句破',主要讲述了王二与陈清扬之间的情感过往;后半部分主要写了二人因'搞破鞋'罪名而受到批判以及交代'罪行'的经过。本文主要解读小说的叙述方法,浅析小说中的开放式叙述逻辑。一、小说的主题意蕴《黄金时代》以男主人公王二自述的方式展开全部情节,他是在云南乡下的生产队接受'再教育'的知青,女主人公陈清扬是下放到当地的医生。陈清扬虽然已经结婚,但由于丈夫在狱中服刑,独居已久。村里人的无赖无事生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逻辑 王小波 四句破 故事情节 《黄金时代》 开放式
下载PDF
论《地藏经》的叙述逻辑及叙述方式
11
作者 李慧 《神州》 2014年第14期36-36,共1页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拔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的叙述有着与中国本土叙述迥然不同的特点:... 从宗教的角度来说,《地藏经》是一部记载着万物众生其生、老、病、死的过程,及如何让人自己改变命运以起死回生的方法,并能够超拔过去世的冤亲债主令其究竟解脱的因果经。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的叙述有着与中国本土叙述迥然不同的特点:其叙述逻辑主要是围绕着因果报应的逻辑展开的;其叙述方式又包含了第一人称全知视角这种独特的叙述方式、程式化叙述以及譬喻叙述等三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地藏经》的叙述逻辑叙述方式
下载PDF
论交流叙述元语言
12
作者 王委艳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91-100,共10页
交流叙述学主要研究以叙述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机制问题。在交流叙述中,任何叙述文本都会为理解提供一种方向,这是叙述文本的“自携元语言”,叙述逻辑作为经验的构成方式,蕴含了叙述文本语言、情节、时空、因果等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各... 交流叙述学主要研究以叙述的方式进行交流的机制问题。在交流叙述中,任何叙述文本都会为理解提供一种方向,这是叙述文本的“自携元语言”,叙述逻辑作为经验的构成方式,蕴含了叙述文本语言、情节、时空、因果等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并以各种方式提供给接受者;任何叙述都是一种选择行为,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倾向性,选择投射在叙述文本中的轨迹是叙述文本留给接受者的一种解读工具,是文本自携的元语言。叙述文本的多层次结构决定了叙述交流的多层次性,叙述文本各种叙述选择方式构成作者密码,提示给接受者并影响其对叙述文本的意义建构。换句话说,叙述文本元语言与接受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建构了叙述文本的意义,这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的且普遍的意义建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叙述 元语言 叙述逻辑 叙述选择 作者密码
下载PDF
多元·质朴·双重:元结《系乐府十二首》叙述特色刍议
13
作者 罗佳祺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72-75,共4页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元结的诗歌创作已具现实主义倾向,他的《系乐府十二首》可谓新乐府之先声。其叙述视角包括主观视角、客观视角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视角。叙述语言方面,整体而言较为平实质朴,少专雕饰;细论之,又呈现出不同的情感... 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先驱者,元结的诗歌创作已具现实主义倾向,他的《系乐府十二首》可谓新乐府之先声。其叙述视角包括主观视角、客观视角以及主客观相结合的视角。叙述语言方面,整体而言较为平实质朴,少专雕饰;细论之,又呈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和功效。叙述逻辑方面,整组诗表现出由总序进行整体统筹的逻辑关系,每首诗又存在“由他言今”和“直言当世”的叙述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乐府十二首》 叙述视角 叙述语言 叙述逻辑
下载PDF
设计的三重逻辑——推演逻辑、建构逻辑与叙述逻辑
14
作者 沈洁 高俊如 +1 位作者 林云杉 章明 《园林》 2024年第12期4-14,共11页
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设计需要定义并解决问题。从定义到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决策的合理化论证,无不依赖于设计逻辑的引导与支撑。在充分理解设计过程中概念提出、方案生成、设计表达三个阶段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与此相应的推演、建... 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设计需要定义并解决问题。从定义到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决策的合理化论证,无不依赖于设计逻辑的引导与支撑。在充分理解设计过程中概念提出、方案生成、设计表达三个阶段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与此相应的推演、建构与叙述三重逻辑。推演逻辑明确了从问题到策略的基本路径,对场地的功能需求与概念特质作出回应,并产生模糊的空间结构;建构逻辑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化,进一步落实具体的形式;叙述逻辑作为设计表达的手段,回扣前序对设计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的系列论证,实现对信息的重构和高效传递。在此基础上通过4个设计方案展开示例,验证设计逻辑体系的普适性,以期提升其在专业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过程 设计逻辑 推演逻辑 建构逻辑 叙述逻辑
下载PDF
好故事依然是微短剧的“硬通货” 被引量:1
15
作者 闫伟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2期3-3,共1页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小体量、快节奏的网络视听作品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微短剧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微短剧浪潮,让这一新生文艺样态成为业界和学界最热门话题之一。透过众声喧哗的种种观点、见解,微短剧说到底是...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小体量、快节奏的网络视听作品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微短剧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微短剧浪潮,让这一新生文艺样态成为业界和学界最热门话题之一。透过众声喧哗的种种观点、见解,微短剧说到底是一种“剧”。这从基因和种属上注定了其与生俱来的故事本性,好故事是其流通和传播的“硬通货”。从此角度而言,微短剧与影视剧有着内在的同构性。但叙事体量和节奏的显著差异,毕竟会让微短剧在叙述逻辑、人物建构以及视听语言等方面有别于传统。那么,如何通过讲好这种新样态故事,开辟出一条网络视听内容创作的新渠道?这需要从把握微短剧的创作规律与生产范式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视听 创作规律 移动互联网 视听语言 同构性 叙事体 叙述逻辑 生产范式
下载PDF
论声画在电视新闻中的地位——以《新闻调查》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卜利丹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83,共2页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图文相织,声画并茂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具有丰富的符号形式。语言学者索绪尔从"所指"、"能指"两大系统阐释"意义"与"现实"的关系,并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文字、... 电视新闻作为一种图文相织,声画并茂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具有丰富的符号形式。语言学者索绪尔从"所指"、"能指"两大系统阐释"意义"与"现实"的关系,并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文字、聋哑人的字母、象征仪式、礼节形式、军用信号、习惯等等。①电视新闻就是通过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传播意识形态。其中,声音和画面分别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主要构成要素,它们是否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信息传播效果以及传播质量。本文以《新闻调查》为例,具体分析论述电视新闻中声音与画面的地位、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新闻 声画双主体 逻辑叙述 证实新闻
下载PDF
简论巫术小说的结构方式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晴川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567-571,共5页
巫术是神怪小说情节构建甚至整部作品创作构思的原发点和内在动力 ,它为神怪小说的创作提供了许多神秘的母题和原型。巫术小说的叙述逻辑一般遵循禁忌———禳解和交感巫术原理。
关键词 结构方式 巫术小说 神怪小说 结构形态 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叙述逻辑
下载PDF
“想象的异邦”与本土现代性诉求——《饿乡纪程》《赤都心史》叙事论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陆克寒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84,共5页
瞿秋白苏俄行旅依时间之维的叙述展开,形成《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表层叙述结构;此间包含作者心理之维的叙述展开,即:瞿氏精神漂泊-探寻的心灵历程。《饿》《赤》两著是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叙述个例,交汇着启蒙思想与革命意识,前者向后... 瞿秋白苏俄行旅依时间之维的叙述展开,形成《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表层叙述结构;此间包含作者心理之维的叙述展开,即:瞿氏精神漂泊-探寻的心灵历程。《饿》《赤》两著是中国现代性想象的叙述个例,交汇着启蒙思想与革命意识,前者向后者微妙渐变呈显瞿氏由启蒙走向革命的精神过渡,也是20世纪初中国思想由"启蒙现代性"认同向"革命现代性"认同转化的历史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叙述逻辑 形象建构 现代性 乌托邦形象
下载PDF
于灰色中看到诗意——方如小说创作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奉桥 张波涛 《百家评论》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方如是近几年山东文坛涌现出的一颗耀目的新星。青岛的海风,吹醒了方如丰富、敏感而又通达沉静的心灵,于是,淡雅如清茶般的文字,从她的笔端汩汩流淌,用文字织成灿烂云霞。方如的小说以中短篇为主,特别是近几年的创作,无论是思想还是艺... 方如是近几年山东文坛涌现出的一颗耀目的新星。青岛的海风,吹醒了方如丰富、敏感而又通达沉静的心灵,于是,淡雅如清茶般的文字,从她的笔端汩汩流淌,用文字织成灿烂云霞。方如的小说以中短篇为主,特别是近几年的创作,无论是思想还是艺术而言,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短篇小说《号令一声》《别麟儿》《怨偶》,以及中篇小说《清秋和小寒》《子夜广场》,逐渐展现了其鲜明的艺术个性,标志着方如的创作跃上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主题 广场 麟儿 叙述策略 时空处理 诗意 子夜 叙述逻辑 三代人 全知视角
下载PDF
从“活着”到“活得有尊严”——影片《大兵小将》中的“大”与“小”
20
作者 程刚 李相影 《理论与创作》 CSSCI 2010年第3期93-94,共2页
“兵”与“将”是战争中不同的两个阶层,兵是底层的、最小的战斗员,将则是高层的、最大的指挥员,所以“小兵大将”应是合理之说。然而,一旦来自不同阵营的兵与将单独遭遇之后,这种阵营的对立将让位于生存本能的较量。也就是说不管... “兵”与“将”是战争中不同的两个阶层,兵是底层的、最小的战斗员,将则是高层的、最大的指挥员,所以“小兵大将”应是合理之说。然而,一旦来自不同阵营的兵与将单独遭遇之后,这种阵营的对立将让位于生存本能的较量。也就是说不管阶层高低,谁能够在残酷的战斗中存活下来,处于优势地位,谁就是“大”的一方。在这种“优胜劣汰”的叙述逻辑中,小兵才有可能成为“大兵”,大将才可能沦落为“小将”,即所谓“落难的凤凰不如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 “小” 影片 尊严 活着 生存本能 叙述逻辑 “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