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质疑
1
作者 马征 李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59-62,共4页
由黑格尔提出的"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观点,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术界和研究者的思想,很少有人对此质疑过。恩格斯是这一观点的第一个追随者,他认为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历史的方法,二... 由黑格尔提出的"逻辑和历史一致"的观点,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学术界和研究者的思想,很少有人对此质疑过。恩格斯是这一观点的第一个追随者,他认为逻辑是"修正过"的历史,逻辑的方法说到底还是历史的方法,二者起点相同,平行前进。而在马克思那里,逻辑和历史的一致是不存在的,只是作为一个没有什么价值的命题被消解或悬搁。马克思关注的首先是揭示历史现象的当代意义,或者说如何把当代眼光引入到对历史现象的阐释之中,从而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获得了厚实的现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和历史一致 马克思 恩格斯 差异
下载PDF
百年党史的叙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2
作者 秦益成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5-27,共13页
对于研究和叙述历史而言,“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研究历史要“论(逻辑)从史出”,叙述历史要“史论结合”,要做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整个人类历史后得出的“论”。毛泽东概括了社会革命... 对于研究和叙述历史而言,“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研究历史要“论(逻辑)从史出”,叙述历史要“史论结合”,要做到逻辑的和历史的相一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整个人类历史后得出的“论”。毛泽东概括了社会革命一般规律,即“首先制造舆论,夺取政权,然后解决所有制问题,再大大发展生产力”,也就是“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生产力”革命。从1919年到2012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正是这样一轮革命。而按照无产阶级革命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第二轮。“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为叙述百年党史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共党史 逻辑和历史的相一致 社会革命一般规律 无产阶级革命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下载PDF
对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的批判性反思——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若干争论为参照 被引量:19
3
作者 孟捷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9,共7页
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看做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叙述和建构原则,是在学术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近年来,这一观点更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例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国家为逻辑起点的主张,就是... 将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看做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叙述和建构原则,是在学术界长期流行的观点。近年来,这一观点更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例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以国家为逻辑起点的主张,就是以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为依据的。此外,为了论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些学者片面地诉诸价值规律,割裂了这一规律与市场经济其他运动规律的联系,这种对待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态度,也是以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为前提的。对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原则的重新反思和批判,不止涉及纯粹方法论层面的问题,而且具有多重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和历史一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 辩证方法
下载PDF
作为“大科学”的人文科学——一种“正位论”的思考 被引量:10
4
作者 邓晓芒 《哲学分析》 2016年第2期111-119,共9页
与英语和法语的science不同,德语的Wissenschaft具有更广泛的"科学"含义,即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小科学)、社会科学(中间科学)和人文科学(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奠基,而是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奠基;人文科学不是自然... 与英语和法语的science不同,德语的Wissenschaft具有更广泛的"科学"含义,即包括数学和自然科学(小科学)、社会科学(中间科学)和人文科学(大科学)。不是自然科学为人文科学奠基,而是人文科学为自然科学奠基;人文科学不是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领域内的运用,相反,自然科学才是人文科学在自然领域中的运用。作为大科学的文、史、哲经常也要用到小科学(数学和自然科学)和中间科学(社会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的方法,但都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它们最终都要归属于人学,即人的哲学,体现为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哲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科学 中间科学 小科学 人学 逻辑和历史一致
下载PDF
确切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精神”——从“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说起
5
作者 杨春华 《历史教学(上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63,共3页
“反侵略、求民主”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从中涌现出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中华儿女,书写了近代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救国篇章。其中,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始终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当然也成为中学历史课程落实“情感目标... “反侵略、求民主”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从中涌现出一系列可歌可泣的中华儿女,书写了近代坚贞不屈、矢志不渝的救国篇章。其中,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始终是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当然也成为中学历史课程落实“情感目标”的重要内容。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事例极多,所谓“爱国”就是忠诚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爱国精神 逻辑和历史一致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