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解读构架的突现与理论逻辑异轨——列宁“伯尔尼笔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一兵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4-52,共9页
列宁在"伯尔尼笔记"对黑格尔《逻辑学》阅读中的第三阶段实现了第一次认识转变,彻底更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总体认识和评价的基本看法,而这一思想飞跃恰恰是建立在总体否定原有解读框架的基础上的。列宁终于发现,马克思全部理... 列宁在"伯尔尼笔记"对黑格尔《逻辑学》阅读中的第三阶段实现了第一次认识转变,彻底更新了对黑格尔哲学的总体认识和评价的基本看法,而这一思想飞跃恰恰是建立在总体否定原有解读框架的基础上的。列宁终于发现,马克思全部理论的结构性因素之一是已经被唯物主义改造了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历史辩证法逻辑。一是被重新深刘理解了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逻辑终于第一次真正在场,从而纠正了列宁自己原先的理论误认;二是彻底超越了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被误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物;三是这种理论诠释物直接转变成为列宁的批评对象,这就是甚至不如黑格尔"聪明"的马克思意义上的"旧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和狄慈根);四是列宁发现,非常有必要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加深对康德-马赫主义的批判,这也是他对自己原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空间的重构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伯尔尼笔记” 黑格尔哲学 逻辑矛盾 理论逻辑异轨
原文传递
论列宁“伯尔尼笔记”深层逻辑轨迹的拟现
2
作者 林哲元 《晋阳学刊》 CSSCI 2011年第2期63-66,共4页
张一兵教授新著《回到列宁》分析了"伯尔尼笔记"里列宁思想模式从"他性镜像"向"自主性思想构境"转换的逻辑进程,其中经历两次重大"思想逻辑异轨",最终获得"客观的、现实的实践辩证法"... 张一兵教授新著《回到列宁》分析了"伯尔尼笔记"里列宁思想模式从"他性镜像"向"自主性思想构境"转换的逻辑进程,其中经历两次重大"思想逻辑异轨",最终获得"客观的、现实的实践辩证法"崭新理论视界。作者还分析确认了"伯尔尼笔记"初始理论视界,将非同质性文本解读方法微观化到单一文本,进而拟现出一个动态的思想逻辑轨迹,并以实践辩证法重新标定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位置。虽然在文献考证性、个别解读以及哲学范畴与现实革命行动联系的中介环节仍然存在有待商榷和补充之处,然而这种以"思想构境论"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原创性解读探索,已经为"伯尔尼笔记"研究开辟出崭新的思索辩论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列宁》 “伯尔尼笔记” 逻辑异轨 实践辩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