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翻译中的词义引申 被引量:5
1
作者 徐昌和 《中国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引申法是英语译成汉语时常用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探讨引申法的概念以及逻辑引申、语用引申、修辞引申和文化引申等四种具体方法,针对每种方法辅以例句进行阐述,以期对翻译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引申 逻辑引申 语用引申 修辞引申 文化引申
下载PDF
论英汉翻译中的引申手法
2
作者 侯红娟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6期175-175,共1页
翻译既要努力做到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风格及思想感情,又要保证译文的自然流畅、优美,因此,引申手法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方法之一。本文对翻译中采用的引申手法进行了释义和阐述,包括逻辑引申、词义引申、意境引申和修辞引申。
关键词 逻辑引申 词义引申 意境引申 修辞引申
下载PDF
翻译中的引申手法及其层次
3
作者 侯红娟 《职大学报》 2002年第1期47-,85,共2页
一种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因此,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引申手法。本文介绍了引申手法的几种类型及引申层次。
关键词 逻辑引申 语义引申 意境引申 修辞引申 引申层次
下载PDF
从《说文》“一曰”义探词义运动规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孝纯 《辞书研究》 CSSCI 1998年第6期53-59,共7页
《说文》中“一曰”述语有多种用途,除少数用于释形、注音、解释“一名”外,多数主要用于词义的引申。有时,一个单音词的“一曰”义甚至有五六个之多。这些词义是通过什么途径引而申之的呢?古人在这个问题上还只停留在具体词义的只... 《说文》中“一曰”述语有多种用途,除少数用于释形、注音、解释“一名”外,多数主要用于词义的引申。有时,一个单音词的“一曰”义甚至有五六个之多。这些词义是通过什么途径引而申之的呢?古人在这个问题上还只停留在具体词义的只言片语上。本文就《说文》中有“一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词义运动 本义 段玉裁 义符 汉语词义 引申规律 词义引申 具体事物 逻辑引申
下载PDF
引申的手法与范围层次
5
作者 冯树鉴 《当代外语研究》 1995年第11期3-4,共2页
在翻译中由于语言上的原因,在一种语言有某种强制性或或惯用性的语法范畴,而另一种语言却没有相应的强制性或惯用性的语法范畴时,就常常会遇到很难逾越的障碍,但如能灵活运用引申手法,则往往有可能迎刃而解。下面谈谈逻辑引申、语川学... 在翻译中由于语言上的原因,在一种语言有某种强制性或或惯用性的语法范畴,而另一种语言却没有相应的强制性或惯用性的语法范畴时,就常常会遇到很难逾越的障碍,但如能灵活运用引申手法,则往往有可能迎刃而解。下面谈谈逻辑引申、语川学引申和修辞引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范畴 逻辑引申 引申手法 翻译单位 修辞引申 弦外之音 强制性 语用学 符合汉语习惯 影影绰绰
原文传递
第六讲 失于此而得于彼
6
作者 戎刿 《当代外语研究》 1996年第6期29-34,共6页
言及翻译,雨果有一著名譬喻。他说:“翻译如以宽颈瓶中水灌注狭颈瓶中,傍倾而流失者必多。”上两讲〈翻译必有“失”〉讲的就是“傍倾而流失者”。然而,我国的当代文豪钱钟书曾指出:翻译必有“失”,但失于此可以得于彼。本讲的标题由此... 言及翻译,雨果有一著名譬喻。他说:“翻译如以宽颈瓶中水灌注狭颈瓶中,傍倾而流失者必多。”上两讲〈翻译必有“失”〉讲的就是“傍倾而流失者”。然而,我国的当代文豪钱钟书曾指出:翻译必有“失”,但失于此可以得于彼。本讲的标题由此借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 “得” “失” 钱钟书 逻辑引申 感情上的需要 意合 转换生成语法 四字结构 形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