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思政课”的逻辑意蕴、理据审视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艾楚君 刘玉立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 “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举措,体现了本体论与方法论、讲理论与重现实、“小课堂”与“大社会”、历史观与时代性内在统一的逻辑意蕴。“大思政课”契合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指向,锚定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回应了制约提升思政课效果的难点问题。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要深刻把握“善用”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体现“大思政课”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平台、大课堂、大师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思政课建设 “大思政课” 逻辑意蕴 理据审视 路径优化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逻辑意蕴及践行路径探析
2
作者 贺东建 齐圆华 陈子慧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6期103-105,108,共4页
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论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种逻辑,即历史逻辑:中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理论逻辑:党中... 新时代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要求。论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三种逻辑,即历史逻辑:中国自古以来就高度重视德育工作;理论逻辑:党中央提出的关于高校思政工作改革的新思想、新理论;现实逻辑: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应对转型社会多元价值观念冲击、构筑育人共同体及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等。并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践行路径:筑牢意识形态阵地话语权;提升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厚度;增强专业课教师综合素养能力;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及创新协同育人制度体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逻辑意蕴 践行路径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逻辑意蕴、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
3
作者 吴飞燕 吴军其 +2 位作者 文思娇 徐慧 龚蕾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2,共9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新质生产力呼唤新质人才,如何培养新质人才是新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数智技术革新传统教育体系中知识、教学、学习、管理和评价等各要素出发,挖掘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的逻辑意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新质生产力呼唤新质人才,如何培养新质人才是新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本文从数智技术革新传统教育体系中知识、教学、学习、管理和评价等各要素出发,挖掘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的逻辑意蕴,并从中探讨数智技术在赋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数字替代、技术殖民、素养缺失和治理滞后等挑战,进而尝试从理念再造、环境重塑、平台搭建、素养提升、路径创生和机制保障等方面,构建“应对—转变—落实—提升—创新—保障”的数智技术赋能新质教育的实践路径,助力传统教育向新质教育快速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教育 数智技术 逻辑意蕴
下载PDF
长征精神与文化自信的四重逻辑意蕴探析
4
作者 李晓敏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6-20,108,共6页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自豪感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包括了主体自信、精神自信、能力自信和行为自信,而这四个方面的自信也深深蕴含在长征精神中,即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长征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象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自豪感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包括了主体自信、精神自信、能力自信和行为自信,而这四个方面的自信也深深蕴含在长征精神中,即对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对革命精神的自信、对长征精神不断发展创新的自信和对勇往直前革命行为的自信。正是有了这四重自信,长征精神才能代代相传、永不干涸,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精神 文化自信 逻辑意蕴
下载PDF
“三个务必”的逻辑意蕴
5
作者 匡存玖 彭红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6,84,共7页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针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出的动员令,蕴含了深厚的理论、历史和现实逻辑意蕴。理论逻辑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实践观、矛盾论的坚持和创新;历史逻辑体现为对毛泽东“两个务必”、中国历史治乱规律和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历史传承;现实逻辑体现为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统筹“两个大局”和党的自我革命的战略意识与实践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务必” 逻辑意蕴 党的二十大
下载PDF
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蕴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袁凤琴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24,共9页
乡土课程开发不仅是传承和保护乡土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乡土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厘清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分析乡土课程开... 乡土课程开发不仅是传承和保护乡土知识的重要方式,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乡土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厘清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意蕴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分析乡土课程开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起点。明确乡土课程开发的“兼农”价值定位以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根”人,构建“美美与共”的乡土课程内容体系以铸牢“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践行乡土课程的多元实施方式以顺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情感和意动的心理过程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课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逻辑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契合·结合·融通——“两个结合”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生成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2
7
作者 万希平 《求知》 2023年第10期26-29,共4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下简称“两个结合”),在面向中国问题的时代回答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造的伟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创新与实践 始终坚持 时代化 逻辑意蕴 视域下 追求真理
下载PDF
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逻辑意蕴与实现路径
8
作者 谭绍江 《南方论刊》 2023年第10期92-94,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论断,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提供新的指引。我们既要充分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何以必要、何以可能的逻辑意蕴,也要探索其何以实现的有效路径。其必要性在于,人们生活生存需要“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新论断,为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提供新的指引。我们既要充分理解“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何以必要、何以可能的逻辑意蕴,也要探索其何以实现的有效路径。其必要性在于,人们生活生存需要“道理”、思政课是“讲道理”的主体方式以及思政课“讲道理”需要努力才能讲好。其可能性在于,思政课具备充足的“道理”资源、具有坚实的实践依据和可靠的保障依托。同时,实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有效路径主要从“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师生合力用心和“心”“智”“志”相融合多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本质 讲道理 逻辑意蕴 实现路径
下载PDF
数字文明新形态的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6
9
作者 闫铭 孙迎联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30,共10页
数字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的融合互构,是马克思“生产力增长决定文明进步”思想的当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科技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自觉追求,是应对数字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现实需要,是在中国语境下建构“中国... 数字文明新形态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与数字文明的融合互构,是马克思“生产力增长决定文明进步”思想的当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对科技发展与文明进步的自觉追求,是应对数字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现实需要,是在中国语境下建构“中国式数字文明”的必然选择。相较于数字资本主义因无法克服自身矛盾而引致数字异化、数字霸权、数字社会危机等问题,数字文明新形态将人的数字化全面发展视为根本立场,坚持以制度优势消解资本控制的隐患和数字化衰退,倡导以全球数字共同体超越技术民族主义,为世界数字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当前数字文明新形态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迫切需要数字文明进一步蜕变,一是要以党的领导贯穿数字发展全过程,坚持中国特色;二是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文明深度融创,彰显中国风格;三是以数字文明建设的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聚焦中国问题;四是要倡导全球数字治理共建共商共享,展现中国气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逻辑意蕴 实践路向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逻辑意蕴及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常艳 李杨 +2 位作者 王紫霏 熊世雯 刘存才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2-56,共5页
为解决当前劳动教育课程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结合不紧密、劳动价值观淡薄导致大学生就业动力不足、劳动技能缺乏影响大学生的求职信心等问题,从劳动意识、劳动认同和劳动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逻辑意蕴。提... 为解决当前劳动教育课程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结合不紧密、劳动价值观淡薄导致大学生就业动力不足、劳动技能缺乏影响大学生的求职信心等问题,从劳动意识、劳动认同和劳动实践三个维度分析了将劳动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逻辑意蕴。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三重路径,即重视课程劳育,廓清大学生就业认知;加强思政劳育,激发大学生的就业动力;强化实践劳育,在劳动锻炼中融入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就业指导 逻辑意蕴 路径
下载PDF
“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意蕴与困境破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文斌 洪刘生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
“丝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支撑,理应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其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多... “丝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支撑,理应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其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多元文化视野,增进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学生的底气骨气志气。当前“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未能重视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融入内容未能把握整体进行统筹协调、融入手段未能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融入方式未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学习需求、构建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教学内容逻辑耦合关系,推动课堂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激发主体效能、创新师生认同的教学融入方式等实施路径,实现“丝路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精神 高职思政课 逻辑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应用型高校学术共同体构建的逻辑意蕴与价值旨归
12
作者 朱芮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大学不仅是学校,究其本质更是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教育领域一个高频的词汇。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厘清学术共同体的概念、与科学共同体的辨析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应用型高校学术共同体构建的逻辑意蕴,分析应用型高校学术共... 大学不仅是学校,究其本质更是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教育领域一个高频的词汇。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厘清学术共同体的概念、与科学共同体的辨析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应用型高校学术共同体构建的逻辑意蕴,分析应用型高校学术共同体构建的价值旨归,对于提升应用型高校学术理念、完善学术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学术共同体 概念厘定 逻辑意蕴 价值旨归
下载PDF
归根到底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三重逻辑意蕴
13
作者 刘倩 《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 2023年第5期58-61,共4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旗帜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旗帜和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这一重要论断,是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得出的历史性结论,是对过去“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的一脉相承和新的延展,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指导思想 党的旗帜 奋斗历程 中国化 兴党兴国 逻辑意蕴 时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组织员制度与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洪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49,共3页
组织员制度是党为了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规范,也是党的组织体系框架中的一项重要的队伍保障。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应充分认识和把握组织员制度与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逻辑意蕴,探究组织员制度与党的组织体系二者在... 组织员制度是党为了加强党员发展教育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制度规范,也是党的组织体系框架中的一项重要的队伍保障。在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应充分认识和把握组织员制度与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逻辑意蕴,探究组织员制度与党的组织体系二者在历史、理论和现实中的契合点,即丰富完善组织员制度是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经验,组织员制度是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的系统结构要素,推进组织员制度是加强新时代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级党组织应将组织员制度与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统筹考虑,促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的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员制度 新时代 组织体系 逻辑意蕴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跟进式教育”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萍 薛建飞 浦玉忠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1,共3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了个体、社会与国家内在统一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跟进式教育"之间表现了抽象概念与具体实践之间的逻辑意蕴,反映了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的思维认识过程,体现了价值导引与模式建构的逻辑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了个体、社会与国家内在统一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跟进式教育"之间表现了抽象概念与具体实践之间的逻辑意蕴,反映了抽象概念到具体概念的思维认识过程,体现了价值导引与模式建构的逻辑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跟进式教育 逻辑意蕴
下载PDF
“技道融合”教学主张:逻辑意蕴与实践操作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如俊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3-29,共7页
'技'乃学生生存意义所在,'道'乃学生生命价值所系。职业教育教学的'灵魂'核心在于'技道融合',必须以'融技于道''融道于技'和'技道合一'主张为指导,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的... '技'乃学生生存意义所在,'道'乃学生生命价值所系。职业教育教学的'灵魂'核心在于'技道融合',必须以'融技于道''融道于技'和'技道合一'主张为指导,施行发展个性、触及灵魂的教育。逻辑是对主张认识的规范,从产业、社会、教育三个视角阐述主张的逻辑意蕴;概念是主张的思维工具,从'技''艺'和'道'三个层级界定主张的基本内涵;学理是主张理论上的解释,从哲学、技术、科学三个维度诠释主张的学理要义;模式是主张的实践行动'范型',从导向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实践三个路径总结出主张的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道融合” 教学主张 逻辑意蕴 学理要义 实践操作
下载PDF
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引领社会思潮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玉齐 宋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21-126,共6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不仅表现为逻辑性的学理形态,而且表现为实践性的应用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紧紧抓住"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主题、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思潮的引领,不仅表现为逻辑性的学理形态,而且表现为实践性的应用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紧紧抓住"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主题、时代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圆满回答和成功解决了这一课题,指明了中国前进的方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与生命力,从而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引领 社会思潮 逻辑意蕴
下载PDF
从技术理性批判到社会制度批判——兼论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转换批判主题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希平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7,共4页
生态马克思主义因其以生态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也导致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过多放在对其制度性理论批判的梳理上。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何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批判为主题转向以社会... 生态马克思主义因其以生态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批判而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此也导致学术界把关注的目光过多放在对其制度性理论批判的梳理上。对于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何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批判为主题转向以社会制度批判为主题的深层原因并未论及。由此从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以技术理性对资本主义批判主题确立的缘由及其理论批判缺陷入手,揭示生态马克思主义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而进行转换批判主题的深层原因和目的,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一批判主题转换的逻辑意义在于,生态马克思主义把法兰克福学派以发现问题根源为思维的逻辑起点转换为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思维逻辑新起点。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恰恰突显出生态马克思主义制度性批判主题确立的重要目的性,也彰显出这一社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理性批判 社会制度批判 生态马克思主义 逻辑意蕴
下载PDF
全球化研究的文化转向及逻辑意蕴——论罗伯森的全球文化系统理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贾英健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8-46,共9页
全球化虽然最初发生于经济领域,但是,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的全球化的问题。然而,在罗伯森以前的很长时期,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化约为具体的经济因素的做法来诠释全球化。罗伯森不满意于这种做法,并试图从文化的视... 全球化虽然最初发生于经济领域,但是,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必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的全球化的问题。然而,在罗伯森以前的很长时期,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化约为具体的经济因素的做法来诠释全球化。罗伯森不满意于这种做法,并试图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全球化,实现了全球化研究的文化转向。罗伯森在从文化的视角对全球化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揭示了全球化进程的文化意蕴:他没有因为肯定全球化的文化逻辑进而主张文化上的同质化,相反,却认为全球文化是建立在多样文化共存的基础之上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普遍主义的特殊化和特殊主义的普遍化的互动关系。罗伯森作为当代公认的全球化、文化和宗教研究的世界先驱,他所提出的许多思想都是应当得到我们的肯定的,但是他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无法超越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罗伯森 文化转向 逻辑意蕴 全球文化系统理论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意蕴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治忠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逻辑意蕴,是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涵丰富、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坚持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刻的逻辑意蕴,是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涵丰富、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根本依靠力量和最终价值归宿,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逻辑意蕴 人民群众 党的领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