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性思维:理性突围中的逻辑断裂与思维秩序再构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敬威 苏慧丽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18-124,共7页
理性与非理性、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组对立概念的辩证关系是分析创造性思维概念的重要视角。从创造性思维的所在精神层次分析,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了创造性思维可触及的三个层次,理性的突围决定了创造性思维的宏观指向;... 理性与非理性、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组对立概念的辩证关系是分析创造性思维概念的重要视角。从创造性思维的所在精神层次分析,理性与非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了创造性思维可触及的三个层次,理性的突围决定了创造性思维的宏观指向;从创造性思维的发生阶段分析,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主导形式构成了创造的发生阶段,非逻辑的跃迁决定了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具指。由此,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可归结为:创造性思维是理性突围中的逻辑断裂与思维秩序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理性突围 逻辑断裂 思维秩序
下载PDF
环节缺失与逻辑断裂:对“十七年”时期古代戏曲作家作品“政治认证”程序的省察
2
作者 黄静枫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61,共14页
"十七年"时期,戏曲史学人集体尝试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评法,考察古代戏曲作家、作品的政治意蕴,对它们进行"政治认证",完成价值评估。这一"以今逆古"学术实践的具体操作主要有三种:联系... "十七年"时期,戏曲史学人集体尝试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评法,考察古代戏曲作家、作品的政治意蕴,对它们进行"政治认证",完成价值评估。这一"以今逆古"学术实践的具体操作主要有三种:联系作家阶级属性阐发作品政治意图;揭示作品所寄托的作家政治动机;基于"反映论"肯定作品的客观"暴露"意义。遗憾的是,很多讨论缺少必备的论证环节、逻辑断裂,为历史研究抹上了浓厚的世俗色彩。唯政治标准指导下的上述操作虽然不甚可取,但尝试本身也为戏曲史学带来了"新意"。它使得动机、立场和思想的考察出现在研究中。相比民国,作家基本信息的钩沉广泛转变为主体内在的探索,而作品声律辨析和风格鉴赏则基本被政治意蕴发掘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戏曲史学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批评法 政治认证 逻辑断裂
原文传递
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师行为关系逻辑“断裂”研究
3
作者 兰翔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83-187,共5页
体育教学观念是人们对体育教学行为以及体育教学效果的思想认识、看法。为了探讨当前我国变革中的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师行为逻辑关系的实然"断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从不断变革中的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师行为应... 体育教学观念是人们对体育教学行为以及体育教学效果的思想认识、看法。为了探讨当前我国变革中的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师行为逻辑关系的实然"断裂",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从不断变革中的体育教学观念与教师行为应然与实然关系以及两者关系逻辑"断裂"中教师的行动根由、变革中的体育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体育教学观念不是决定体育教师行为,而是引导行为,在体育教学观念变革中,两者关系出现逻辑"断裂";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偏低、绩效评价执行不力、教师惯习思维下的顾虑与踯躅、教师对新观念理解偏颇等是造成两者关系"断裂"的行动根由。最后提出了体育教师培训行动化、体育教学行为监督专业化与常态化、体育教师职业地位等同化等转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观念 教师行为 逻辑断裂
下载PDF
融合与断裂——对美国波士顿“在家教育”学习网络的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尚文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3-159,共7页
美国波士顿的'在家教育'网络营造了自由教育的学习氛围。在以自由为指归的教育理念下,在家教育对'学习'与'社会化'进行重新反思和定义,并据此重新安排孩子的教育,挑战了学校—家庭二元对立系统。父母以家庭为核... 美国波士顿的'在家教育'网络营造了自由教育的学习氛围。在以自由为指归的教育理念下,在家教育对'学习'与'社会化'进行重新反思和定义,并据此重新安排孩子的教育,挑战了学校—家庭二元对立系统。父母以家庭为核心,连接并整合私领域和公领域资源,为孩子创建弹性而又绵密的学习网络,与我们这个社会的流动性逻辑相契合。但其在面对商业资本介入时表现出一定的含糊性,似乎正在陷入新的标准化和逻辑断裂,导致这一群体内部的分化。在家教育实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是:现代社会存在包括学校在内的多种中间组织,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更大程度地使孩子成长为社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教育 美国 在家教育 弹性学习网络 逻辑断裂
下载PDF
哲学史研究是本真的哲学研究吗? 被引量:2
5
作者 崔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54,共8页
用哲学史研究掩盖或搪塞对世界进行原创分析这一哲学研究义务,此类错误做法终止了哲学与存在的对话,使哲学丧失对好奇精神的刺激能力,最终招致社会对哲学的普遍轻视。面对这种尴尬,人们把黑格尔关于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言论"提炼&qu... 用哲学史研究掩盖或搪塞对世界进行原创分析这一哲学研究义务,此类错误做法终止了哲学与存在的对话,使哲学丧失对好奇精神的刺激能力,最终招致社会对哲学的普遍轻视。面对这种尴尬,人们把黑格尔关于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言论"提炼"为哲学史就是哲学。用以回避检讨中国哲学的责任。其实,这只不过是模糊"史""论"差别的中国学术传统,背离黑格尔文本的严格内在意义而作了迎合自己习惯的模糊解读。黑格尔没有也无意混同哲学史研究与哲学研究。深入分析哲学史研究和哲学研究,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具有根本的存在差异,不可能互相"客串",并且从哲学史研究也不能逻辑地必然生成某种哲学研究或产生某种等效于哲学研究的结果。直言之,不论在任何意义上,哲学史研究都不是本真的哲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史研究 哲学研究 本体差别 逻辑断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