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诠释
1
作者 解丹 汪萌 《古建园林技术》 2024年第5期73-76,87,共5页
屯兵堡是金代长城军事聚落中规模中等的军堡,因其凸显女真民族特征的复合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异同。结果表明:东北路屯兵堡扼守山谷、控制交通,平原腹地、河堡相依;临潢路... 屯兵堡是金代长城军事聚落中规模中等的军堡,因其凸显女真民族特征的复合功能,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东北路、临潢路、西北路和西南路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异同。结果表明:东北路屯兵堡扼守山谷、控制交通,平原腹地、河堡相依;临潢路屯兵堡以谷中盆地、倚山临水,沙漠荒原、城壕相互为主要选址特征;西北路居于山谷、控制交通,沙漠丘陵、据守河口;西南路以丘陵盆地、堡立河边,平原腹地,双向防守为特色。受自然环境、民族分布、防御重心的影响,四路屯兵堡的选址空间与布局空间表现出相似性与异质性。通过诠释金代长城屯兵堡的选址空间逻辑,探究其背后的影响机制,进而为金代长城遗产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长城 屯兵堡 选址空间 逻辑诠释
下载PDF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逻辑诠释·体系架构·规律解读
2
作者 鄢虎 《理论观察》 2023年第10期80-83,共4页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与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担负着新的时代使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需要着眼于政治、组织、领导班子、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坚持“系统谋划...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全面乡村振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与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担负着新的时代使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需要着眼于政治、组织、领导班子、考核体系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坚持“系统谋划”与“基层首创”有机统一,“科学结构”与“系统功能”互动耦合,“主体功能优化”与“深化改革”同频共振,“因村制宜”与“联动协同”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 标准化建设 逻辑诠释 体系架构 规律解读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的逻辑诠释和意义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杜一民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6期9-13,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是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价值源泉、以平衡协调全覆盖的发展为核心标识、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前提保障;其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历史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践逻辑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论述是以中华优秀文化为价值源泉、以平衡协调全覆盖的发展为核心标识、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前提保障;其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历史逻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实践逻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转变;这一重要论述在彰显社会主义制度巨大的优越性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理性两大维度上具有深远的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全面小康社会 逻辑诠释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对“知道”“应当知道”“明知”及其关联概念的法逻辑诠释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继成 《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33,共14页
对“知道”“应当知道”“明知”等概念完整内涵的诠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语义角度看,“知道”是主体对事实或真理的承认、识别、分辨、熟悉、了解或理解;其中能否说出事实p“就是如此这般的情形”是检验是否真正知道的形... 对“知道”“应当知道”“明知”等概念完整内涵的诠释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从语义角度看,“知道”是主体对事实或真理的承认、识别、分辨、熟悉、了解或理解;其中能否说出事实p“就是如此这般的情形”是检验是否真正知道的形式标准,知道命题能否被证实是检验主体是否理性知道的实质标准。从语用角度看,“应当知道”有三种含义:“必须知道”“能够知道”和“推定知道”。“明知”中的“明”,既是对“知”的事实判断,又是对“知”的价值判断,既是“确切的知道”,又是存在主观过错的恶意知道;对危害行为和结果进行因果价值评价是判断行为人是否“明知”的逻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道 应当知道 明知 逻辑诠释
原文传递
文化诠释、意义生成、文化发展:教材理解的文化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罗英 徐文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2-162,共11页
教材理解的文化逻辑对于剖析教材文化要素,缩减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距离具有重要意义。教材文本理解的文化诠释逻辑关注于“如何理解”的问题,体现出融入文化要素,缩减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距离;遵循诠释规则,追寻教材本身确定的文本意... 教材理解的文化逻辑对于剖析教材文化要素,缩减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距离具有重要意义。教材文本理解的文化诠释逻辑关注于“如何理解”的问题,体现出融入文化要素,缩减知识逻辑与认知逻辑的距离;遵循诠释规则,追寻教材本身确定的文本意义;聚焦文化诠释,寻求教材文本实体的静态客观解读。教材本体理解的意义生成逻辑转向于“理解何为”的问题,即从知识视域转向文化视域,从文本意义追寻转向文化意蕴生成,从静态客观解读转变为动态互动的过程。教材应用理解的文化发展逻辑聚焦于“何以理解”的问题,确立“不变内核”,以立德为核心规约教材意义生成的价值指向;把握“时之变者”,以行动反思为途径实现教材文本的创造性解读。鉴于此,教材理解需要发挥理解者的创造性,即形成求真、求善、求美三重向度的教材理解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理解 文化诠释逻辑 意义生成逻辑 文化发展逻辑
下载PDF
习近平劳动观的逻辑诠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善喜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77-81,共5页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劳动观涵盖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劳动素质观和劳动权益观,从逻辑上看四部分内容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劳动价值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基石;劳动道德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核心;劳动素质观...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习近平劳动观涵盖劳动价值观、劳动道德观、劳动素质观和劳动权益观,从逻辑上看四部分内容内在关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劳动价值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基石;劳动道德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核心;劳动素质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关键;劳动权益观是习近平劳动观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价值观 劳动道德观 劳动素质观 劳动权益观 逻辑诠释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逻辑诠释、测度与机制框架 被引量:29
7
作者 张圆刚 张宏梅 +1 位作者 何杨媚 季磊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240,共8页
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当前,在“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与新冠疫情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基于此,文章从逻辑诠释、量化测度... 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当前,在“十四五”规划新时代与新冠疫情挑战的复杂背景下,以高质量文旅融合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基于此,文章从逻辑诠释、量化测度、机制框架等层面对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及其需求进行提炼与探索。①研究厘清了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基本概念、宏观逻辑和“人本”逻辑。②研究明确了现有文旅融合和社会福祉测量方式及其不足,提出文旅融合推进社会福祉的测度创新,构建的测量模型既包含传统文旅产业耦合测度,也包括广义文化与全域旅游融合度,并涵盖旅游者与居民的双主体测度。③研究提出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机制,涉及宏、中和微观层面,包括文旅融合多维度发展对宏观经济社会福祉的推动机制、文旅融合区域协同对目的地集体福祉的推动机制以及文旅融合体验优化对主客主观福祉的提升机制。研究提出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社会福祉的挑战与契机,为政府治理和目的地管理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社会福祉 逻辑诠释 测度 机制 旅游者 旅游目的地
原文传递
《老子》“圣人之治”政治观的双重诠释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洋 路永照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0-43,共4页
本文从《老子》中两处"圣人之治"的明确主张谈起,分列"表相"及"根本"的双重诠释逻辑,深入分析《老子》文本中的"圣人之治"政治观,逐层呈现《老子》立意于根本道论之上的政治理想。以体、相、... 本文从《老子》中两处"圣人之治"的明确主张谈起,分列"表相"及"根本"的双重诠释逻辑,深入分析《老子》文本中的"圣人之治"政治观,逐层呈现《老子》立意于根本道论之上的政治理想。以体、相、用为线索,分析"圣人之治"政治观的"体"——"圣人之治"根本逻辑的核心在"民";讨论圣人辅民治政之"相"——"无为"、"贵柔"、"防微杜渐"等等;最后达到"圣人之治"双重逻辑下的任运之"用"——因任"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圣人之治”政治观 双重诠释逻辑
下载PDF
中国法治评估逻辑的类型识别与关系建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朝 《法治论坛》 CSSCI 2017年第2期240-256,共17页
近年法治评估研究成果斐然,但少有人对评估逻辑作出归纳并进行检讨。以法治评估项目为分析样本,从中提炼出法治理想、法治制度、法治现实三项逻辑要素。借助不同项目中逻辑要素之间的运作关系可识别出科学评估逻辑与诠释评估逻辑两种类... 近年法治评估研究成果斐然,但少有人对评估逻辑作出归纳并进行检讨。以法治评估项目为分析样本,从中提炼出法治理想、法治制度、法治现实三项逻辑要素。借助不同项目中逻辑要素之间的运作关系可识别出科学评估逻辑与诠释评估逻辑两种类型。其中,占主流地位的科学逻辑的法治评估具有鲜明的计划性特征,保证评估有明确的价值指引、完整的制度边界及测量的可控性,但也存有评估标准滞后、忽视法治异质性等缺陷。而诠释逻辑展开的法治评估直面经验,可有效弥合科学主义法治评估的不足,避免项目外干预并有效汲取民间法治资源,但亦有无法大范围推广、总体描述法治全局及评估失控的风险。为此,中国应创制法治评估逻辑的“科学环”,建构出分属法治供给侧和法治需求侧的逻辑模型,并建立不同法治评估逻辑的协同合作关系,才可使评估工具更有效服务地方法治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评估逻辑 科学逻辑 诠释逻辑 科学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