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逼尿肌活动低下与膀胱出口梗阻的尿动力学诊断列线图的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斌 姜少军 +4 位作者 汤平 韦兴华 杨文俊 伍穗珊 谢克基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27-1831,共5页
目的 构建能综合评价膀胱出口梗阻情况及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尿动力学诊断列线图,以期区分逼尿肌活动低下(DU)、膀胱出口梗阻(BOO)及DU合并BOO,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行压力-流率测定(PFS)的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 目的 构建能综合评价膀胱出口梗阻情况及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尿动力学诊断列线图,以期区分逼尿肌活动低下(DU)、膀胱出口梗阻(BOO)及DU合并BOO,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在行压力-流率测定(PFS)的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通过数据挖掘与统计分析,寻找研究人群PFS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差异,并构建诊断列线图。列线图制作由MATLAB软件完成,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结果 1 278例患者纳入统计。根据数学模型将患者分组比较:〈10%分位数组与10%-25%分位数组患者大部分PFS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分位数组与25%-50%分位数组患者大部分PFS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膀胱剩余尿量(86.4 m L vs.61.4 m L)、膀胱测压容量(275.9 m L vs.241.9 m L)、膀胱排空率(40.3%vs.75.4%)可能与DU相关。故以25%分位数为界限区分DU,从而得到诊断列线图。结论 基于临床尿动力学数据构建的评价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列线图,有助于区分诊断DU、BOO及DU合并BOO的男性LUTS患者,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出口梗阻 逼尿肌活动低下 诊断 列线图
下载PDF
外源性干细胞因子对逼尿肌活动低下大鼠Cajal间质细胞数及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封建立 刘元丰 +6 位作者 高瑾 钟渝 舒勇 蒙明森 颜加强 孙道冬 孙丹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924-1928,共5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活动低下逼尿肌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数及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e,DU)组以及DU+SCF组。采用E... 目的探讨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对活动低下逼尿肌中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数及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e,DU)组以及DU+SCF组。采用ELISA检测血清SCF水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ICCs细胞数目,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c-kit以及SCF的组织水平表达;体外肌条实验检测逼尿肌收缩能力。结果活动低下逼尿肌组织中ICCs数显著减少(P<0.05),SCF及c-kit表达显著降低(P<0.05),逼尿肌收缩频率及收缩幅度显著下降(P<0.05);外源性SCF可以显著增加活动低下逼尿肌组织中ICCs数(P<0.05),增加SCF及c-kit的表达(P<0.05),显著提升逼尿肌收缩幅度和收缩频率(P<0.05)。结论外源性SCF可以影响活动低下逼尿肌组织中ICCs数,进而改变逼尿肌收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功能障碍 逼尿肌活动低下 干细胞因子 间质细胞 膀胱出口梗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在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俞江 王锡智 +5 位作者 罗斐埜 王博 王翌 季晋东 顾擎 彭立信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2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47例BPH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通过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尿动力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后分为两组。A组:合...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中的临床运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47例BPH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通过经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尿动力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后分为两组。A组: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组;B组:不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组。比较两组患者TURP手术前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IPSS储尿期及排尿期亚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月时的IPSS、储尿期及排尿期评分、QOL、Qmax、残余尿量均较术前改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Qmax手术前后的改善差值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IPSS、储尿期及排尿期评分、QOL、残余尿量改善差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经选择的合并神经源性因素的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TURP能解除泌尿道梗阻,短期内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下载PDF
中药敷脐配合无菌间歇导尿治疗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35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琦 邵亚敏 +1 位作者 舒彦 任黎刚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第7期503-503,共1页
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导致正常排尿时间段内膀胱排空延迟或不能完全排空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目前,关于DU的治疗尚未形成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尚无确切有效的口服药物,临床上现阶... 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导致正常排尿时间段内膀胱排空延迟或不能完全排空的一种临床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目前,关于DU的治疗尚未形成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尚无确切有效的口服药物,临床上现阶段采用的毒蕈碱受体激动药及胆碱酯酶抑制药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笔者采用中药敷脐配合无菌间歇导尿的方法治疗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敷脐 间歇导尿 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
下载PDF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林丹妮 王坤雄 白志明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79-783,共5页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IDU)是尿流动力学范围中归于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尿流动力学特征,其病因学的研究较多,但仍无定论。近年来发现有关前列腺素家族系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的是前列腺素E2分子,本文结合相关...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IDU)是尿流动力学范围中归于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尿流动力学特征,其病因学的研究较多,但仍无定论。近年来发现有关前列腺素家族系分子在其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其中研究比较深入的是前列腺素E2分子,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就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定义和流行病学、IDU的病因分型、尿液前列腺素E2(PGE2)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活动低下 特发性逼尿肌活动低下 前列腺素E2 前列腺素受体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洋洋 郑宝辉 +4 位作者 吕凯凯 常骁 逄瑷博 袁清 宋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1648-1653,共6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合并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我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444例。根据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中的膀胱收缩指数(BCI),将患者分为DU组(BC...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合并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5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我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444例。根据患者尿动力学检查结果中的膀胱收缩指数(BCI),将患者分为DU组(BCI<100,n=150)和非DU组(BCI≥100,n=294)。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与DU相关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BPH患者合并D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变量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龄、较低的尿不尽症状评分、较低的尿急症状评分、较小的前列腺体积(PV)和较低的最大尿流率(Qmax)为BPH患者合并D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这5个变量组成的DU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AUC=0.77),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6和0.65。结论高龄、较低的尿不尽症状评分、较低的尿急症状评分、较小的PV和较低的Qmax为BPH患者合并DU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付思远 王思成 +2 位作者 陈浩龙 李旭鹏 樊体武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397-400,共4页
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ity,DU)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目前对其认识和研究较少。DU会出现一系列储尿、排尿、排尿后下尿路相关症状,也与其他下尿路功能障碍并存。因此,在泌尿外科日常诊疗中需要排除下尿路症状患者合... 逼尿肌活动低下(detrusor underactivity,DU)是一种常见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目前对其认识和研究较少。DU会出现一系列储尿、排尿、排尿后下尿路相关症状,也与其他下尿路功能障碍并存。因此,在泌尿外科日常诊疗中需要排除下尿路症状患者合并DU的情况。由于目前缺乏非侵入性诊断技术,DU的确切患病率尚不清楚。大多数DU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病理过程的不同可分为特发性、神经源性和肌源性DU。目前诊断DU的方法大多依赖于逼尿肌强度的测量,而有创性尿动力学评估仅限于专家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功能不全 尿路症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无创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洋洋 杨国荣 宋涛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1763-1766,共4页
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导致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原因。尽管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DU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的复杂性和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亟需找到一种简便、准确且无创的DU诊断方法。本文对DU... 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导致老年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的常见原因。尽管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DU的“金标准”,但是该检查的复杂性和有创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亟需找到一种简便、准确且无创的DU诊断方法。本文对DU的无创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 前列腺增生 膀胱出口梗阻 无创诊断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合并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手术疗效分析
9
作者 栾家妍 宋楚翘 +2 位作者 朱依萍 王小海 韩邦旻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32-337,共6页
目的:研究经尿动力学检查(UDS)评估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22年2月诊断为BPH伴或不伴DU,并接受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或药物治疗的114例患者,分为DU(+)手术组、DU(+)药... 目的:研究经尿动力学检查(UDS)评估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的手术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22年2月诊断为BPH伴或不伴DU,并接受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或药物治疗的114例患者,分为DU(+)手术组、DU(+)药物组、DU(-)手术组、DU(-)药物组。术前均进行UDS,膀胱收缩指数(BCI)<100诊断为DU。比较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相较基线减少≥50%为症状改善。结果:患者随访时长中位数为50(22)个月。所有术后患者症状改善较药物治疗组更显著,且长期维持。DU患者手术治疗的OR值为3.297(P=0.029),非DU患者OR则为9.641(P=0.036)。结论:经UDS证实为DU且合并BPH的患者可从手术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活动低下 良性前列腺增生 尿动力学检查 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沈建武 张鹏 +5 位作者 牟艳嫣 郑卫军 杨小琴 孟军 丁家森 高瞻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35期144-147,共4页
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9例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 目的评价补中益气汤对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逼尿肌收缩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9年10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49例膀胱活动低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2例)。留置导尿管后,对照组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周期为1~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初感尿意量(VFD)、正常尿意量(VND)、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Pdet.Qmax)、残余尿量(RV)水平。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Qmax、Pdet.max、Pdet.Qmax水平均高于治疗前,RV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VFD、VN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max、Pdet.max、Pdet.Qma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两组VFD、VND、R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膀胱活动低下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逼尿肌活动低下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 膀胱活动低下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流动力学检查 最大尿流率 最大尿流率时尿
下载PDF
逼尿肌活动低下在下尿路症状中的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查振雷 屈峰 +4 位作者 张古田 甘卫东 李笑弓 兰厚金 郭宏骞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4年第11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在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现状、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 019例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及解剖结构异常的LUTS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及随访资料,探讨DU在LUTS中的流行病学及临床... 目的:探讨逼尿肌活动低下(DU)在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中的流行病学现状、临床特征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 019例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及解剖结构异常的LUTS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及随访资料,探讨DU在LUTS中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特点,并对106例DU患者治疗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在就诊患者中,储尿期症状最为多见,在男性患者中,排尿期症状稍多于储尿期症状,而女性患者储尿期症状明显多于排尿期症状。男性患者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患者为57.9%,而女性患者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达到了43.3%。27.4%男性及23.2%女性诊断为DU,男性及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U患者与非DU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差异,均以LUTS为主要表现。DU可能合并有逼尿肌过度活动或BOO。DU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106例DU患者经治疗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发现逼尿肌收缩力有一定提高,治疗前后逼尿肌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U是LUTS患者的常见病因,并有可能同时合并有逼尿肌过度活动或BOO。目前针对DU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路症状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逼尿肌活动低下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封建立 孙道冬 +5 位作者 蒙明森 颜加强 刘元丰 康元上 髙谨 孙丹宁 《人民军医》 2014年第6期690-692,共3页
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又称逼尿肌无力,是临床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的定义[1],本病是指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或收缩持续时间缩短,导致正常排尿时间段内膀胱排空延迟或不能完全排空。
关键词 逼尿肌活动低下 膀胱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13
作者 张艳 张瑞莉 +6 位作者 孟令峰 张艳平 王庆伟 贾亮花 张耀光 窦启锋 文建国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86-889,共4页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排尿功能障碍行尿动力学测定的60岁以上男性573例.根据尿动力学参数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按照以下分组标准将患... 目的分析60岁以上老年男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尿动力学参数和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因排尿功能障碍行尿动力学测定的60岁以上男性573例.根据尿动力学参数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和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按照以下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逼尿肌活动低下不伴膀胱出口梗阻组(DU):BCI<100和BOOI<20;膀胱出口梗阻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BOO):BCI≥100和BOOI≥40;和既不伴膀胱出口梗阻又不伴逼尿肌活动低下组(NDB):BCI≥100和BOOI<20.对比分析三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和主要临床资料.结果共323例患者符合以上分组标准:DU组75例,BOO组207例和NDB组41例.DU组和BOO组年龄大于NDB组(P<0.05).DU组较NDB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偏大[(279±80)ml和(238±72)ml],尿不尽(41%和17%),尿线中断(39%和15%)和尿潴留(26%和7%)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110±41)%]偏低(均P<0.05).DU组初始排尿感容量和最大膀胱测压容量较BOO组偏大[(279±80)ml和(353±113)ml和(206±67)ml和(281±94)ml],尿线中断(39%和22%),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6%和6%)和尿潴留(26%和14%)比例偏高,而膀胱排空率[(61±32)%和(78±37)%],逼尿肌不稳定(41%和77%),尿急(26%和43%)和夜尿增多(23%和39%)比例偏低(均P<0.05).结论膀胱感觉和膀胱排空率降低、尿线中断、尿潴留和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史是老年男性DU患者主要尿动力学和临床表现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DU和BOO患者比例随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动力学
原文传递
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男性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晖 谢克基 +9 位作者 蒋重和 黄马平 黄天海 汤平 欧汝彪 曾健文 邓向荣 李青青 刘秋玲 杨晓毅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男性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ND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7年10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男性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 目的探讨尿道外括约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男性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NDU)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7年10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男性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年龄≥18岁;有明确神经系统疾病且病情平稳(3个月内神经损伤症状无进行性进展);排尿困难>6个月且符合NDU诊断标准(尿动力学检查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指数<100)。排除标准:急性泌尿系感染、膀胱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尿道憩室、重症肌无力、胃潴留、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对BTX-A或其组成成分过敏者。纳入的患者行尿道膀胱镜下BTX-A尿道外括约肌内注射。将100 U BTX-A溶解于生理盐水4 ml中,经膀胱注射针于尿道外括约肌3、6、9、12点分别注射1 ml。记录患者基线及注射后12周的膀胱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排尿期膀胱逼尿肌最大压力(Pdet.max)、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间歇导尿(IC)患者例数、生活质量(QOL)评分和治疗后不良事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3例患者,58例完成研究,神经系统病变分别为脑瘫2例,脑血管意外19例,脊髓损伤37例。年龄19~42岁,平均28.6岁。体重53~73 kg,平均63.6 kg。病程0.5~21.0年,平均2.2年。所有患者均需行清洁间歇导尿。BTX-A注射术前与术后12周的PVR(280.11 ml与56.68 ml,P<0.001),Qmax(3.28 ml/s与6.74 ml/s,P=0.019),Pdet.max[30.01 cmH2O(1 cmH2O=0.098 kPa)与23.95 cmH2O,P=0.042],MUCP(79.34 cmH2O与48.25 cmH2O,P<0.001),IC患者例数(58例与40例,P<0.001),QOL评分(5.22分与3.63分,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5例出现会阴区疼痛,口服止痛药3~5 d症状消失;16例尿管内短暂出现肉眼血尿,无需特殊处理1周后血尿消失。结论BTX-A尿道外括约肌注射能有效降低尿道阻力,促进排尿和减少PVR,提高NDU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括约 A型肉毒毒素 神经源性逼尿肌活动低下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力搏 李黎娜 +11 位作者 许盛飞 陈江 蔡丹 凌青 张宗彪 曹鹏 徐磊 武宵瑜 袁晓奕 杨为民 陈园 杜广辉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 目的探讨女性逼尿肌活动低下(DU)患者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27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8.0±13.0)岁;症状主要为尿频、尿急、尿不尽感、排尿费力、尿失禁等。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诊断DU 141例,非DU 134例。对两组患者的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进行分型,并分析各型曲线患者自由尿流率、膀胱充盈期测压和压力-流率测定的指标,分析比较DU组和非DU组患者中各型异常曲线的比例。结果DU组141例中无正常钟形尿流曲线,异常曲线形态可分为5种:Ⅰ型(带锯齿的钟形曲线)20例(14.2%),Ⅱ型(类盒子形曲线)34例(24.1%),Ⅲ型(递减三角形曲线)62例(43.9%),Ⅳ型(递增三角形曲线)6例(4.3%),Ⅴ型(潮汐波浪形曲线)19例(13.5%)。DU组Ⅰ型患者的最大尿流率[(28.4±9.7)ml/s]显著大于Ⅱ、Ⅲ、Ⅴ型[分别为(17.0±4.1)、(15.8±5.4)、(12.9±6.4)ml/s,P均<0.05];Ⅲ型和Ⅴ型患者的尿流时间[(43.7±17.2)s和(50.1±28.9)s]显著长于Ⅰ、Ⅱ型[(18.5±7.3)s、(27.2±9.7)s,均P<0.05];在Ⅲ型和Ⅴ型患者中残余尿量>50ml者分别占30.6%(19/62)和36.8%(7/19),明显高于其他类型[Ⅰ型0,Ⅱ型2.9%(1/34),Ⅳ型0];膀胱充盈测压期异常表现主要为膀胱感觉过敏、逼尿肌无抑制收缩和压力性尿失禁;Ⅴ型患者最大流率时逼尿肌压力[(7.4±5.0)cmH2O]显著低于Ⅰ、Ⅱ、Ⅲ型[(11.8±6.7)、(12.0±5.3)、(12.1±5.0)cmH2O,P均<0.05]。非DU组134例中正常钟形曲线19例(14.2%),Ⅰ型曲线88例(65.7%),Ⅱ型4例(2.9%),Ⅲ型15例(11.2%),Ⅳ型1例(0.7%),Ⅴ型7例(5.2%)。DU组Ⅱ、Ⅲ、Ⅴ型曲线的比例显著高于三者在非DU组中的比例(P均<0.05)。结论女性DU患者逼尿肌收缩力降低、收缩持续性不足、膀胱排空延迟或排空不全的特点可以反映在自由尿流率曲线形态上,这些曲线形态的变异,尤其是Ⅱ、Ⅲ、Ⅴ型尿流曲线,有助于女性DU的初步筛选性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动力学 女性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路功能障碍 自由尿流率
原文传递
逼尿肌活动低下病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丹丹 陈敏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第12期1136-1139,共4页
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国际尿控协会将其定义为: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下降或持续时间短,从而导致膀胱排空时间延长或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完全排空。目前关于病理生理、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并无统一的标准,... 逼尿肌活动低下(DU)是引起排尿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国际尿控协会将其定义为:排尿期逼尿肌收缩力下降或持续时间短,从而导致膀胱排空时间延长或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完全排空。目前关于病理生理、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并无统一的标准,为更好的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将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病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病膀胱 神经源性膀胱
原文传递
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逼尿肌活动低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刚 徐彦钢 +2 位作者 钟钦 林家裕 徐桂彬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615-619,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202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并发DU...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逼尿肌活动低下(DU)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的202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并发DU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年龄≥60岁、糖尿病史、肾积水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高、前列腺体积(PV)大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高是BPH患者并发DU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依此建立预测BPH患者并发DU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07,校正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90(95%CI:0.767~0.831),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BPH并发DU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糖尿病史、肾积水史、IPSS评分高、PV大和PSA水平高,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准确预测BPH患者并发DU的风险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逼尿肌活动低下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针刺加中药敷脐治疗逼尿肌活动低下疗效观察
18
作者 刘为民 胡红燕 肖嵬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6期389-393,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6例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间歇导尿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配合中药...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6例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间歇导尿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膀胱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脱落病例.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P<0.05);干预后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间歇导尿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中药敷脐治疗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穴位贴敷法 神阙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障碍 男性
原文传递
膀胱腔内电刺激结合辅助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
19
作者 李建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腔内电刺激(IVES)结合辅助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NU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NUB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间歇... 目的:探讨膀胱腔内电刺激(IVES)结合辅助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活动低下(NUB)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兴国县中医院收治的66例NUB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清洁导尿和膀胱功能辅助训练,观察组则给予IVES结合膀胱功能辅助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排尿日记,对两组治疗前后尿流动力学指标(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膀胱压、残余尿量)进行比较,评估两组下尿路症状(LUTS)、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单次排尿量明显更高,排尿次数和尿失禁次数均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尿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最大尿流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时膀胱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明显更高,LUTS评分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P<0.05)。结论:IVES结合辅助训练应用于NUB患者的治疗中,有利于改善患者排尿功能和尿流动力学指标,同时能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活动低下 膀胱腔内电刺激 尿流动力学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患者的尿动力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20
作者 邢添瑛 贾春松 欧彤文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05-408,共4页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发的和突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MSA的重要特征,而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eurological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NLUTD)又是自主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之... 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发的和突出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是MSA的重要特征,而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neurological 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NLUTD)又是自主神经损伤的主要表现之一。尿动力学检查是评估NLUTD的可靠方法,不仅能够了解下尿路症状的病理生理机制,也能够发现MSA相对特异的尿动力学表现,在和帕金森病的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将结合MSA自主神经病变的特点对MSA患者尿动力学特点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尿动力学检查 逼尿肌活动低下 尿括约协同失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