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逼尿肌漏尿点压及膀胱安全容量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0
1
作者 申红梅 王莹 +3 位作者 张平 宋朝霞 张国胜 沙可夫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评估逼尿肌漏尿点压(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及膀胱安全容量(safety bladder capacity,SBC)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接受间歇导尿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 目的:评估逼尿肌漏尿点压(detrusor leak point pressure,DLPP)及膀胱安全容量(safety bladder capacity,SBC)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间歇性导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接受间歇导尿的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间歇导尿,根据残余尿量确定间歇导尿次数。观察组患者抽血查肾功能并行泌尿系B超及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明确患者的上尿路情况,同时测量其DLPP及SBC,进行间歇导尿时,依据饮水计划及排尿日记找到排尿规律,在接近SBC的时间测量膀胱内的尿量,严格在SBC内实施间歇导尿。40例患者均有漏尿,均进行床旁盆底肌训练。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干预1年时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包括DLPP、SBC、残余尿量(residual urine volume,RUV)]、肾功能检查(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分别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包括饮食、精神、睡眠及心理4个维度)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每组患者干预1年时的DLPP、SBC、RUV、血尿素氮和肌酐、SAS和SDS评分及饮食、精神、睡眠、心理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干预前,上述各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1年时,观察组患者的DLPP、RU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BC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素氮、肌酐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饮食、精神、睡眠、心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依据DLPP及SBC进行个性化的间歇导尿,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促进其肾功能的恢复,同时消除患者心理不良情绪,且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漏尿点压 膀胱安全容量 间歇导尿
下载PDF
对接受床旁盆底肌训练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DLPP和SBC进行间歇导尿的效果探究
2
作者 沈建芳 蔡萍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0期230-231,共2页
目的:探讨对接受床旁盆底肌训练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和安全膀胱容量(SBC)进行间歇导尿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进行常... 目的:探讨对接受床旁盆底肌训练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逼尿肌漏尿点压(DLPP)和安全膀胱容量(SBC)进行间歇导尿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7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A组和B组.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间歇导尿,根据DLPP和SBC对B组进行间歇导尿.然后,对比接受间歇导尿前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肾功能指标、尿动力学指标及其健康调查简表(SF-36)的评分.结果:接受间歇导尿前,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CREA、Urea、SBC、DLPP、残余尿量(RUV)的水平及其SF-36的评分相比,P>0.05.与接受间歇导尿前相比,接受间歇导尿后,两组患者CREA、Urea、DLPP和RUV的水平均较低,其SBC的水平较高,P<0.05.接受间歇导尿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CREA、Urea、DLPP、RUV的水平均较低,其SBC的水平及SF-36的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对接受床旁盆底肌训练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DLPP和SBC进行间歇导尿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各项肾功能指标及尿动力学指标,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间歇导尿 逼尿肌漏尿点压 安全膀胱容量 床旁盆底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