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1月31日遂宁5.0级地震波形特征及其成因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久 龙锋 苏金蓉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记录资料将2010年1月31日遂宁MS5.0地震和2008年10月10日自贡ML4.8地震与2007年12月20日银川爆破波形进行比较,并针对遂宁地震近台面波发育、与相似构造条件下的地震波形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爆破地震波形特征的情况进... 利用四川地震台网记录资料将2010年1月31日遂宁MS5.0地震和2008年10月10日自贡ML4.8地震与2007年12月20日银川爆破波形进行比较,并针对遂宁地震近台面波发育、与相似构造条件下的地震波形存在差异、具有一定的爆破地震波形特征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遂宁地震不是"气爆"地震,而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后,四川盆地及附近地区应力场增强的背景下,发生在磨西气田区的一次浅源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地震 面波 爆破 磨西气田 浅源地震
下载PDF
一个发生在沉积盖层里的破坏性地震:2010年1月31日四川遂宁-重庆潼南地震 被引量:27
2
作者 罗艳 倪四道 +3 位作者 曾祥方 谢军 陈颙 龙锋 《科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 一般而言只有结晶基底才有足够的强度积累大量的应变能然后突然释放形成破坏性地震,而沉积盖层则由于富含孔隙、流体因此较软弱而不能积累足够的能量形成大的地震.而2010年1月31日在遂宁-潼南交界处一次M5.0破坏性地震,多数台站记录短周期面波(Rg)发育,显示出浅震的特征.通过拟合短周期面波和较长周期面波的相对幅度,拟合远震深度震相pP,sP波形,确定该地震深度约为(2±1.5)km,因此该地震发生在厚达6km的沉积盖层之内.虽然文献中有古生代沉积岩中发生4级地震的报道,但是中生代沉积盖层中发生高达5级地震的案例尚无报道.此次地震给破坏性地震的孕育机理研究提供了罕见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潼南地震 沉积盖层 破坏性地震
原文传递
基于地震波和InSAR资料的2010年遂宁M5.0地震发震断层与机理研究
3
作者 谷旺旺 倪四道 +9 位作者 王烁帆 张宝龙 雷兴林 储日升 郭爱智 沈强 汪汉胜 江利明 盛敏汉 崇加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844-1858,共15页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青藏高原以东,属于稳定的地质块体,盆地内部历史地震活动性低.然而2010年1月31日四川省遂宁市发生的M5.0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此次地震的震源特征及发震机理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遂宁地震深度很...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克拉通西部青藏高原以东,属于稳定的地质块体,盆地内部历史地震活动性低.然而2010年1月31日四川省遂宁市发生的M5.0地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此次地震的震源特征及发震机理引起了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表明遂宁地震深度很浅,有可能发生在沉积盖层中,其震源机制解以逆冲为主且含有一定的走滑分量,但是该地震的发震断层面尚未得到严格约束.本文基于震中距离300km以内的宽频带地震波形数据以及ALOS PALSAR卫星升轨SAR数据,进一步研究此次地震的深度、发震面震源信息,探索发震机理.InSAR同震形变场显示震中区东南部以抬升为主,最大视线向位移约为13.6cm,远大于正常深度(10km左右)5级的地表位移,表明震源深度很浅.通过地震波形和InSAR资料联合反演,得到此次地震的矩震级约为M_(W)4.5,其发震断层面走向17°/倾角66°/滑动角90°,质心深度浅于1km,表明此次地震发生于倾向为南东东的高倾角逆冲断层的浅部.综合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该地震可能由下部储层高压流体向上部扩散过程所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宁地震 发震断层 震源深度 INSAR 地震波形 联合反演
原文传递
Tectonic Mechanism of the Suining(Ms5.0) Earthquake,Center of Sichuan Basin,China 被引量:1
4
作者 ZHOU Rong-jun LI Yong +11 位作者 Laurence SVIRCHEV ZHANG Yong-jiu HE Deng-fa HE Yu-lin ZHAO Pei-lin WANG Zan-jun LONG Feng SU Jin-rong WANG Shi-yuan LIANG Ming-jian LIU Yu-fa KANG Chuan-chu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3年第1期84-94,共11页
On Jan.31 of 2010,the Suining earthquake occurred at Suining City whch is located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It is unusual for the strong earthquake to occur at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 with a stable geotectonic e... On Jan.31 of 2010,the Suining earthquake occurred at Suining City whch is located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It is unusual for the strong earthquake to occur at the center of Sichuan Basin with a stable geo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a low-level historical seismicity.The macro-epicenter of the earthquake is located at Moxi town of Suining city,Sichuan province,China.The earthquake intensity of the epicenter area is degree VII,and the long axis of the isoseismal line trends in NE orientation.The Suining earthquake caused the collapse or destruction of 460 family houses.The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records of the near-field seismographic stations showed the earthquake occurred at the reverse fault at a depth 34 km.Based on the waveform and focal mechanism,we consider the Suning earthquake is triggered by the reverse fault and not by the gravitational collapse or man-made explosive sources.Basing on seismic refraction profile and borehole,we consider that the earthquake is triggered by the backthrust fault of Moxi anticline rooted in detachments at a depth 3-4 km.Furthermore,we infer that tectonic mechanism of the Suining(Ms5.0) Earthquake is driven by the horizontal crustal shortening and stress adjustment on a shallow detachment after the Wenchuan(Ms 8.0)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ining(Ms5.0) earthquake Disaster Tectonic mechanism Horizontal crustal shortening Backthrust fault Shallow detachment Sichuan Bas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