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空间的产生与生产:从南京大屠杀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张生
|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
2019 |
5
|
|
2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全纪录 |
孙宅巍
|
《日本侵华史研究》
|
2013 |
3
|
|
3
|
简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雕塑群说明文字的英译 |
居祖纯
|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解说词误译问题探究 |
牛菁菁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
1
|
|
5
|
探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陈列展示空间氛围营造技巧 |
季晨
|
《艺术科技》
|
2013 |
0 |
|
6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万人坑遗址"环境调查及其对遗骸的影响 |
吴剑峰
徐飞高
高士祥
|
《日本侵华史研究》
|
2010 |
1
|
|
7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部分遇难同胞姓名录 |
米士龙
孙荣鑫
黄丽辉
|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8
|
从“回应”到“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筹建及功能扩展 |
张建军
|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CSSCI
|
2020 |
2
|
|
9
|
浅谈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的地标意义 |
宋江涛
刘宇波
晏忠
|
《华中建筑》
|
2008 |
0 |
|
10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陈列与记忆 |
金志勋
廉松心(译)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1
|
悼念仪式中的记忆重塑——以“12·13”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为例 |
杨扬
|
《日本侵华史研究》
|
2012 |
0 |
|
12
|
纪念馆游客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
刘佳雪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
2012 |
2
|
|
13
|
国家公祭:为南京大屠杀300000遇难同胞 |
许凤
|
《消费导刊》
|
2008 |
0 |
|
14
|
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建构过程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
郑春晖
王祎
钱莉莉
|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5
|
我们懂得骄傲,也懂得悲伤——痛悼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
|
《北方音乐》
|
2008 |
0 |
|
16
|
缅怀遇难同胞 祈愿国际和平 旅加南京同乡会率团回乡参加公祭活动 |
宗和
|
《华人时刊》
|
2020 |
0 |
|
17
|
生命礼赞——献给““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 |
乌兰察夫
|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
|
2008 |
0 |
|
18
|
南京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新设“中国远征军缅甸仁安羌大捷”专栏 |
苏兵
|
《东南亚之窗》
|
2010 |
0 |
|
19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戳 |
杨长松
|
《上海集邮》
|
1997 |
0 |
|
20
|
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深切哀悼遇难同胞 |
|
《杭州》
|
201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