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与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理性思考
1
作者 黄兆凡 张美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1期52-53,共2页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在审视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道与器"的观点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事物本质和外在表现的关系。因此,即便是在新...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观点在审视当今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道与器"的观点是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也是事物本质和外在表现的关系。因此,即便是在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尝试使用"道与器"的关系来检视工作。并且在社会事业的各项改革工作中,坚持"道"的眼光来审视工作,就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代使命的实践;坚持"器"的方法来工作,就是对工作脚踏实地狠抓实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与器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品牌的道与器
2
作者 程虹 《声屏世界》 2021年第S01期1-1,共1页
2022年的新年期间,跟很多业界、学界的老朋友相互问候和聊天,得到了一些讯息,也有些感触。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品牌有着发自心底的崇敬感,在我看来,品牌所属的企业方和品牌的缔造者都是汇聚了能力、智慧、精神于一身的强者,... 2022年的新年期间,跟很多业界、学界的老朋友相互问候和聊天,得到了一些讯息,也有些感触。在年轻的时候,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品牌有着发自心底的崇敬感,在我看来,品牌所属的企业方和品牌的缔造者都是汇聚了能力、智慧、精神于一身的强者,有些品牌称其伟大也并不过分。品牌不应该是营销的层面,应将其定位于文化层面,品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改变企业发展进程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发展进程 品牌 道与器 文化层面 营销 缔造者
下载PDF
器以载道——从“开光”形制的形成看装饰的从属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蔡花菲 宁钢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4-108,共5页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陶瓷"开光"以其"器"的形态,诠释对"道"的感悟和探索,"有形"器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都根源于其"见象"的装饰之"道"... 《周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陶瓷"开光"以其"器"的形态,诠释对"道"的感悟和探索,"有形"器物的丰富性与多样性都根源于其"见象"的装饰之"道"。"开光"形制的形成过程中,装饰从属于适用和造型的规律之下的,是社会功能和时代审美、多元文化等深层因素的影响。开光跨越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至现代陶艺的时间维度和东西方文化的地域空间,是传统装饰之道在当代的传承,可为相关领域提供典范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与器 陶瓷艺术 装饰 开光形制
下载PDF
察器求道 转识成智:质性教育研究五年述评与学术共同体的使命展望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霜叶 王奕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6-77,共22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引入质性研究方法以来,教育研究中的质性研究越来越多。自2015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起的“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进一步推动了质性研究以及包含质性部分的混合研究的发展。本文先以“...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引入质性研究方法以来,教育研究中的质性研究越来越多。自2015年至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发起的“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进一步推动了质性研究以及包含质性部分的混合研究的发展。本文先以“道”与“器”为比喻,区分了学术共同体的科学精神追求与质性研究的形制特征,建议在学术共同体层面重新理解“科学化”与中国学术研究的使命。然后,我们以2015—2019年在教育学CSSCI期刊上发表的质性研究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从研究设计、抽样方式、质性数据获取、质性数据分析、研究信效度与研究伦理等形制特征,在纵向上与2000—2014年发表的教育学CSSCI期刊论文、在横向上与2015—2019年英国、美国及欧洲大陆的四本教育学综合期刊论文进行比较,揭示了自“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开办五年来国内质性教育研究的发展特征与趋势。最后,我们希望推动国内学术共同体凝聚“察器求道,转识成智”的共识,推进中国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中国化与多样化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性研究 混合研究 道与器 学术共同体 研究综述
下载PDF
论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道德关怀
5
作者 邓清明 《艺术探索》 2007年第4期60-60,62,共2页
在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商业大潮的影响,寄寓人们精神道德的艺术作品,已经出现严重的重器轻道、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而缺少道器并重、内容与形式都完美的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创作理当在完成审美功能的基础上,也履行它... 在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受商业大潮的影响,寄寓人们精神道德的艺术作品,已经出现严重的重器轻道、哗众取宠的形式主义而缺少道器并重、内容与形式都完美的艺术作品。当代艺术创作理当在完成审美功能的基础上,也履行它的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 精神 道与器 审美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欧阳修音乐思想的道艺观
6
作者 林炫妙 《歌海》 2019年第5期29-35,共7页
作为琴家,欧阳修是具体弹琴的实践者,亦有着丰富的音乐思想与视古琴为"有道器"的琴学观点,但到晚年却又提出了"在人不在器"的观点,而这样的转变受其人生的仕途逆顺、阅历磨练等的深深影响。以欧阳修音乐思想的道艺... 作为琴家,欧阳修是具体弹琴的实践者,亦有着丰富的音乐思想与视古琴为"有道器"的琴学观点,但到晚年却又提出了"在人不在器"的观点,而这样的转变受其人生的仕途逆顺、阅历磨练等的深深影响。以欧阳修音乐思想的道艺观为主题,探究欧阳修音乐思想中"道"与"艺"的关系与人格修养美学的体现,并试着归纳研究对象的生命实践、身心修养和美学品味,可以发现其对于历史进程的参照性与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音乐思想 道与 道与器
下载PDF
“重道轻器”质疑 被引量:4
7
作者 诸葛铠 《装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5,共1页
设计理论界关于《易·系辞》中对道器之间关系阐述的解释众说纷纭。诸葛铠先生此文对“重道轻器”这一设计理论界较为流行的见解表示了质疑,而提出道与器不可分割,“重道”并不等于“轻器”的观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设计思... 设计理论界关于《易·系辞》中对道器之间关系阐述的解释众说纷纭。诸葛铠先生此文对“重道轻器”这一设计理论界较为流行的见解表示了质疑,而提出道与器不可分割,“重道”并不等于“轻器”的观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中的一些问题不无裨益。在原作基础上,本文略有删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与器 易·系辞 形而下 谓之 构精 名号 《系辞》
原文传递
翻译的“道”与“器”——对我国翻译理论构建之建议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智锋 王和平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易经》中讲:"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本文从"道"与"器"的层面,解释什么是"道",分析很多翻译在开始就违背了道,偏离了事物自身的是其所是。本文以《道德经》的翻译、《三字经》的... 《易经》中讲:"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本文从"道"与"器"的层面,解释什么是"道",分析很多翻译在开始就违背了道,偏离了事物自身的是其所是。本文以《道德经》的翻译、《三字经》的翻译及其它一些翻译现象为例,分析了一些译本背离道的原因,探讨如何才能使翻译回归道。反观我们的翻译理论,本文从纯语言与道、信达雅与道、译者风格与道、对等理论与道、二元选择与道、翻译审美与道、译者之道等各方面论述了对翻译的认识,希望有助于本土翻译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哲学 道与器
原文传递
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研究
9
作者 吴平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22,共5页
文章对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关系从三方面予以了分析。道器一体:商务文化奋斗之理想与目标通达之利器的有机统一;器由道出:商务教科书编辑之法与"扶助教育为己任"之道如出一辙;技以载道:商务印书馆在经营方法、技艺... 文章对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关系从三方面予以了分析。道器一体:商务文化奋斗之理想与目标通达之利器的有机统一;器由道出:商务教科书编辑之法与"扶助教育为己任"之道如出一辙;技以载道:商务印书馆在经营方法、技艺上的不懈追求是"与世界进步相适应"信念的最好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印书馆 近代 商务文化 编辑 道与器
原文传递
从中日当代设计比较论公众审美与设计创新
10
作者 廖树 林蓉 《包装世界》 2018年第1期89-92,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植本土文化的设计哲学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变,是当下设计师必须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植本土文化的设计哲学是创新的重要源泉。而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变,是当下设计师必须去思考和尝试的。日本的文化与美学和中国一脉相承。但是在当代,日本却成为了亚洲设计的至高点,在各个领域都用高水准的作品输出到全世界。在其中,设计师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从受众层面来看,公众审美是设计创新的极大推动力量。本文正是从美学与设计历史中寻找中日差异,从公众审美的角度来推动中国当代设计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结构 道与器 公众审美 设计创新
下载PDF
近代中国“道”的转化 被引量:35
11
作者 罗志田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0,160,共17页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基础的"道通为一"。在此三阶段中,"道"从普适于"天下"(即全人类)的大方向,缩小为中西学区分下的区域成分,并有"过时"之嫌,后再重新上升为"世界"通行的模式,然其内涵已面目全非。这一根本性的大转向,是近代这一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非常值得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的普适性 的时空化 道与器 文化竞争
原文传递
传统军事文化视角下的强军文化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剑敏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4-79,94,共7页
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当代中国强军文化之源。大力推进当代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史为鉴,正确处理好义与利、道与器、训与战的关系,激心励气,强化军队战斗精神培育,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赋予传统军事文... 中国传统军事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当代中国强军文化之源。大力推进当代先进军事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史为鉴,正确处理好义与利、道与器、训与战的关系,激心励气,强化军队战斗精神培育,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赋予传统军事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军事文化 强军文化 义与利 道与器 训与战 战斗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