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道器说”论“经典文献”阅读推广之真义
1
作者 刘红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35-37,共3页
基于道、形、器的意义与关系,明晰"经典文献"中的"通识性"之道为我们继承传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提出系统组织经典文献之"道"的建议。即要体悟、感知经典文献的"至真精神",需要培育对"... 基于道、形、器的意义与关系,明晰"经典文献"中的"通识性"之道为我们继承传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提出系统组织经典文献之"道"的建议。即要体悟、感知经典文献的"至真精神",需要培育对"经典文献"阅读的"崇敬"之意。读者"经过科学与人文精神的熏陶以及自我身心的投入,在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己的科学推理能力与人文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器说 经典文献 阅读推广 诚敬 甄选
下载PDF
韩南塘论道心人心之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谢晓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1-40,共10页
韩国大儒韩南塘持有四端七情同质论,认为四端是兼善恶的。在他看来,道心与人心不只是七情,同时也是四端的表现形态。在概念层面,韩南塘限定了主理主气这两种流行表述,进一步阐释了气用事/不用事这两个命题。他认为,道心人心有从一开始... 韩国大儒韩南塘持有四端七情同质论,认为四端是兼善恶的。在他看来,道心与人心不只是七情,同时也是四端的表现形态。在概念层面,韩南塘限定了主理主气这两种流行表述,进一步阐释了气用事/不用事这两个命题。他认为,道心人心有从一开始就截然一分为二的模式,以及道心人心继而合而为一的模式。在人心之善与道心的关系问题上,南塘不同于李栗谷的两种善的理路,而是善的一本论。南塘还批评道心人心道器说,认为它是一种对人心道心及其关系的错误理解。可以说,韩南塘揭穿了道心人心关系之谜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南塘 心人心关系 道器说 朱子 李栗谷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特征(下) 被引量:9
3
作者 王一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100,共11页
本文尝试探讨中国现代性的特征,认为中国现代性应当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标志即特征,这构成中国现代学的焦点性问题之一。陈独秀对“近代文明之特征”的思考及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有关“现代性”的“动力品质”的分析值得借鉴。中国现代性具... 本文尝试探讨中国现代性的特征,认为中国现代性应当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标志即特征,这构成中国现代学的焦点性问题之一。陈独秀对“近代文明之特征”的思考及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有关“现代性”的“动力品质”的分析值得借鉴。中国现代性具有五个显著特征:(1)地球模式的引进表明中国人的宇宙模式发生巨变:从“天地之中”转到地球之一国;(2)民族协同观的生成显示了中华民族与地球上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从上等民族到世界多民族之一员;(3)制度转型论的实施显示中国从古典文化帝国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并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制度;(4)道器互动说体现了生活价值层级的改变:从以道制器到道与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作用;(5)人权说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人的个体人生体验发生改变:从帝国臣民到国家公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多重选择的困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特征 地球模式 民族协同观 制度转型论 互动 人权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性的特征(上)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一川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50-158,共9页
本文尝试探讨中国现代性的特征,认为中国现代性应当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标志即特征,这构成中国现代学的焦点性问题之一。陈独秀对“近代文明之特征”的思考及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有关“现代性”的“动力品质”的分析值得借鉴。中国现代性具... 本文尝试探讨中国现代性的特征,认为中国现代性应当有属于自身的独特标志即特征,这构成中国现代学的焦点性问题之一。陈独秀对“近代文明之特征”的思考及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有关“现代性”的“动力品质”的分析值得借鉴。中国现代性具有五个显著特征:(1)地球模式的引进表明中国人的宇宙模式发生巨变:从“天地之中”转到地球之一国;(2)民族协同观的生成显示了中华民族与地球上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从上等民族到世界多民族之一员; (3)制度转型论的实施显示中国从古典文化帝国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并建立起相应的社会制度;(4)道器互动说体现了生活价值层级的改变:从以道制器到道与器之间的相互依赖和作用;(5)人权说的形成标志着中国人的个体人生体验发生改变:从帝国臣民到国家公民,以及随之而来的多重选择的困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性 特征 地球模式 民族协同观 制度转型论 互动 人权
下载PDF
苏辙“三教合一”哲学思想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舒大刚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121-127,共7页
“三苏”思想,如果说“老苏”是杂糅先秦各家而以儒学为主的思想的话,那么,“大苏”和“小苏”则是以儒学统释、道而成的“三教合一”思想。在辙与轼二人中,辙又以其沉静寡欲、汪洋淡泊之资,乐于析文玩句,潜心学术;再加上比轼多有许昌... “三苏”思想,如果说“老苏”是杂糅先秦各家而以儒学为主的思想的话,那么,“大苏”和“小苏”则是以儒学统释、道而成的“三教合一”思想。在辙与轼二人中,辙又以其沉静寡欲、汪洋淡泊之资,乐于析文玩句,潜心学术;再加上比轼多有许昌闲居的十余年生活,又使他有时间去作学术的研究工作。因而在究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合一 老苏 道器说 三苏 齐物我 学禅 见惑 内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