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生一”“道始於一”“道立於一”合解
1
作者 赵宗乙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1-64,共4页
《老子》“道生一”的“生一”,一般都习惯理解为“道生了一”或“道生出一”,即把“生 一”看作是动宾关系。通过考证,应为“道生为一”的意思,“道生”与“一”表现为一种判断关系。
关键词 生一 於一 立於一
下载PDF
“道原为始”本义与回文诗体源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斯斌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36,共6页
对于回文诗体起源问题,许多研究以回文修辞格的特点为其溯源根据,这混淆了回文修辞格与回文诗体之间的差异。回文体实与离合体一样,源于图谶一类。早期回文体是一种效法天地运行的图式化文字排列方式,而后随着大量文人化创作兴起,带动... 对于回文诗体起源问题,许多研究以回文修辞格的特点为其溯源根据,这混淆了回文修辞格与回文诗体之间的差异。回文体实与离合体一样,源于图谶一类。早期回文体是一种效法天地运行的图式化文字排列方式,而后随着大量文人化创作兴起,带动了回文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原为 回文诗体 源起
下载PDF
由情入道:读黄意明《道始于情—先秦儒家情感论》
3
作者 杨赛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黄意明教授《道始于情——先秦儒家情感论》以情与道为线索,将孔子、郭店楚简、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文献中关于情感的论述搜罗殆尽,又对文献中所涉范畴条分缕细地加了辨析,使我们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进一步探讨分... 黄意明教授《道始于情——先秦儒家情感论》以情与道为线索,将孔子、郭店楚简、孟子、荀子等先秦儒家文献中关于情感的论述搜罗殆尽,又对文献中所涉范畴条分缕细地加了辨析,使我们对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又有了新的认识。在进一步探讨分析儒家、墨家、道家情感论的异同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可以见出儒家的乐是人乐,讲究平和、安静,重视乐调节情感的作用,最终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而道家的乐是天乐,讲究与天地万物同一,体悟生生不息,动静相兼,对立统一的大道,是要与整个自然环境相谐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意明 始于情——先秦儒家情感论》
下载PDF
诚明合而道始见——论苏轼的中庸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勇 《唐都学刊》 2019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在复兴儒学、改造世道人心的宋学思潮中,儒学的“中庸”思想深刻影响了苏轼的文化创造。苏轼通过《中庸》篇的诠释,发挥了“明体达用”的中庸思想;他扣住“诚明”“终始”两端的“中庸”辩证原则,批判了性命形上学在儒学诠释中的偏颇。... 在复兴儒学、改造世道人心的宋学思潮中,儒学的“中庸”思想深刻影响了苏轼的文化创造。苏轼通过《中庸》篇的诠释,发挥了“明体达用”的中庸思想;他扣住“诚明”“终始”两端的“中庸”辩证原则,批判了性命形上学在儒学诠释中的偏颇。在儒学史的研究中,苏轼运用“中庸”思想,发挥出性情不离、情礼相融说的儒学观点,呼应了宋学的历史任务,并取得了比较圆融的理论与人格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中庸思想 诚明合 明体达用 性情不离 情礼相融
下载PDF
由“道生一”到“道曰规始于一” --《淮南子·天文训》对《老子》生成论的发挥与思想转向 被引量:2
5
作者 宋霞 《管子学刊》 2021年第3期82-93,共12页
《淮南子·天文训》承接《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的生成论表述,提出“道曰规始于一”。《老子》“道生一”与《淮南子》“道曰规始于一”,皆通过辨正“道”与“一”的关系,各自表达出对“道生物”过程的理解:《老子》“道生一... 《淮南子·天文训》承接《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的生成论表述,提出“道曰规始于一”。《老子》“道生一”与《淮南子》“道曰规始于一”,皆通过辨正“道”与“一”的关系,各自表达出对“道生物”过程的理解:《老子》“道生一”通过数理推论建构起万物生成的形式框架;《淮南子》“道曰规始于一”在对万物生成做出结构上规定的同时,进一步充实了“气化流行”的材质意象。此外,“曰规”二字的出现将《淮南子》的本源之“道”,内在嵌入了对本体之“道”的确证。《淮南子》“道曰规始于一”是关于“道”的本体和生成、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发明,是对《老子》“道生一”生成思想的理论发挥,反映出汉代道家由玄思到务实的思维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生一 《淮南子》 曰规始于一 气流行
下载PDF
《淮南子》“以道观物”的生态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欣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6-31,共6页
《淮南子》"以道观物"的认知世界方式是建立在发现人与世界初步疏离的基础上,并认为这一切是由于人带着顽固的人的视角来审视万物,是建立在摆脱这种对外物加以审视的外在视野的期待之上。"以道观物"正是用"道&... 《淮南子》"以道观物"的认知世界方式是建立在发现人与世界初步疏离的基础上,并认为这一切是由于人带着顽固的人的视角来审视万物,是建立在摆脱这种对外物加以审视的外在视野的期待之上。"以道观物"正是用"道"的普遍性弱化人的视野的狭隘,用"道"的生成性弱化人的视野的僵化。于是在《淮南子》的这一论述视野中可以看到诸如整体的观念、平等的观念、发展制衡的观念,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观物 道始于一 我亦物 顺天遵时
下载PDF
“情”“道”分合与明诗的整体困境——以王夫之《明诗评选》为中心
7
作者 董宇宇 《船山学刊》 2013年第3期35-40,共6页
文化心理决定了审美机制,所谓"一代之文学"必能反映某种"道始于情"的核心价值。明代市民阶层的壮大,提出了新的"发乎情,达乎道"诗歌要求。整体考察明诗文本的情感性质,可归为"台阁"、"格... 文化心理决定了审美机制,所谓"一代之文学"必能反映某种"道始于情"的核心价值。明代市民阶层的壮大,提出了新的"发乎情,达乎道"诗歌要求。整体考察明诗文本的情感性质,可归为"台阁"、"格调"、"性灵"三派。明诗之所以陷入整体困境,正因未能承担上述使命:台阁派表现的"天理本体",已蜕变为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与"情"形成了疏离与冲突;格调派追求的汉唐"对政治本体的乐感",在当时久成绝响,很难"情以发之";性灵派代表的市民兴趣与浪漫思潮,"主体意识的觉醒"导致对世俗生活情节的兴趣,却未能突破古典诗歌的表现能力、审美传统(更深层是文化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于 天理本体 政治本体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证券报道有深远意义
8
作者 楚宏 马正红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4-45,共2页
几十年的新闻事业前进步伐是很大的,但与经济领域白驹过隙般的速度相比,就显出了差距,传播媒介真正旋风般卷进市场漩涡,从而转换自身机能、机制,自证券报道始。专家评论,这是一条可能培养出李普曼式专栏评论家的现代新闻之路。证券报道... 几十年的新闻事业前进步伐是很大的,但与经济领域白驹过隙般的速度相比,就显出了差距,传播媒介真正旋风般卷进市场漩涡,从而转换自身机能、机制,自证券报道始。专家评论,这是一条可能培养出李普曼式专栏评论家的现代新闻之路。证券报道担负指导人们投资、保护股民利益的重任,对股市的评析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指导性,同时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这就迫使多家报纸都开足马力聘请专家执笔,写行情分析。几十年来报纸评论这样具有可读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权威性,有这么多读者一字一句细品慢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普曼 新闻事业 行情分析 现代新闻 传播媒体 热点新闻 十年 办报宗旨 统一口径
下载PDF
老子道学思想探微——以老子的“四大”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得福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5-8,共4页
老子所言的"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的"四大"思想中,不仅有着积极的工夫论思想,而且预设了完备的体道路径,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观《道德经》所言的道之含义,老子层次递进的"四大&... 老子所言的"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的"四大"思想中,不仅有着积极的工夫论思想,而且预设了完备的体道路径,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观《道德经》所言的道之含义,老子层次递进的"四大"思想应该是自人始道终,至"法自然"最终兼摄的四个层次,其中蕴含的功夫论和境界论也是对现实的人的理想性规定与激励。整体言之,"四大"思想也集中体现了《道德经》所蕴含的宇宙论之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学思想 法自然 兼摄
下载PDF
古纤道的类型及构造
10
作者 梁志明 《古建园林技术》 1992年第4期59-59,20,共2页
纤道是古代水乡地区为发展水道航运业,加快航速,方便行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项可背纤行舟,躲避风浪的石构建筑。绍兴古纤道始成于东汉顺帝永和年间(公元136—141年)。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太守马臻在会稽山险故水道和故陆道... 纤道是古代水乡地区为发展水道航运业,加快航速,方便行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项可背纤行舟,躲避风浪的石构建筑。绍兴古纤道始成于东汉顺帝永和年间(公元136—141年)。会稽郡(今浙江绍兴)太守马臻在会稽山险故水道和故陆道这些山会平原原有基础上,纳稽北丘陵三十六源之水、筑堤百余里而成鉴湖,历经两晋、唐、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鉴 会稽 汉顺帝 浙江绍兴 行舟 三十六 宝带桥 明代中期 里长
下载PDF
启动孩子生命学习的转轮——谈高中语文起始教学
11
作者 傅思阳 《消费导刊》 2008年第13期245-245,247,共2页
我们的孩子,需要具备独立发展生命品质的能力,让孩子及早学会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透过每一事件的发生与经历,以真实的态度面对自已。知道自己怎么了,愿意对自己负责。决定改变是自己的责任,用行动达成,让生... 我们的孩子,需要具备独立发展生命品质的能力,让孩子及早学会发现自己的内在世界。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透过每一事件的发生与经历,以真实的态度面对自已。知道自己怎么了,愿意对自己负责。决定改变是自己的责任,用行动达成,让生命成长,而得到自己对自己的肯定与接受,如此带领生命前进,这是人生一切学习的基础。整个教育的努力就是为了启动孩子生命学习的转轮。让我们孩子的人生,尽早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开胃口 发现自己 始于
下载PDF
“情性”、“情实”和“情感”——中国儒家“情本哲学”的基本面向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悦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1,共10页
中国儒家"情本哲学",就是一种以情为本的哲学,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情",英文只能以Qing这个译名为准。因为,此"情"并不仅囿于"情感"之基本义,同时也包含了"情实"的基础义,更有"... 中国儒家"情本哲学",就是一种以情为本的哲学,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是"情",英文只能以Qing这个译名为准。因为,此"情"并不仅囿于"情感"之基本义,同时也包含了"情实"的基础义,更有"情性"的境界义,这构成了中国"情本哲学"的三个基本面向。在情当中,既有形而上之"道"的涵义("情性"),也有形而下之"器"的意义("情实"),还有居中并上下联通的意蕴("情感"),"情性"、"情实"与"情感"恰是三位一体从而构成了三角架构。中国的"情本哲学"以儒家为主干,倡导一种"道始于情"的智慧之路。于是乎,"道始于情"就有了三重哲学意蕴:第一,道始于"情实":道开始于实情、实际和具体的事情;第二,道始于"情感":道开始于感情、情感和感性的人情;第三,道始于"情性":道开始于情之性,而非性之情,亦即(自下而上)性生于情,而非(自上而下)情出于性。由此,建基在"一个世界"的中国世界观基础上,可以来重构一种本土化的"情本儒学"或"情本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本哲学 情本儒学 情性 情实 情感 始于
下载PDF
道始于情与情感的政治——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之重思 被引量:2
13
作者 隋思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6-225,240,共11页
为了领悟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需要回到思想的原初之地重新思考先秦儒家的政治意识与主导性问题。“人道政为大”命题是先秦儒家政治意识的集中体现,表明先秦儒家对政治有最高的期许,将政治视为人的最主要实践活动,期待以政治的方式... 为了领悟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需要回到思想的原初之地重新思考先秦儒家的政治意识与主导性问题。“人道政为大”命题是先秦儒家政治意识的集中体现,表明先秦儒家对政治有最高的期许,将政治视为人的最主要实践活动,期待以政治的方式完成由“凡”而“圣”的生命升华。“道始于情”命题则表明,情感是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主导性问题。基于这两个命题,可以说,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本己形象是“情感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的政治 始于 政为大 先秦儒家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德本还是情本?——关于中国诗学批评一个基本理念的辨析
14
作者 杨松冀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108,285,共8页
情本是笔者针对于德本而提出的一个中国诗学批评观念,建构于道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上的德本诗学观,是传统诗学批评的核心理念。但抒情性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是以德为本还是以情为本,有关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根本体认,关涉新时期诗学... 情本是笔者针对于德本而提出的一个中国诗学批评观念,建构于道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上的德本诗学观,是传统诗学批评的核心理念。但抒情性是中国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歌是以德为本还是以情为本,有关对诗歌本质特征的根本体认,关涉新时期诗学批评的基本理念和研究视角,意义重大。我们认为:诗本根于情性,性情、情志本为一体。原典儒学就有"道始于情"观念,故情实质上是处于一个本根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本 情本 吟咏情性 始于 诗教 人本
下载PDF
老庄与“一”“二”
15
作者 赵纪彬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78-85,共8页
一 與宋尹同屬於所謂道家學派,而影響較宋尹為遠且大者,是老莊。《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莊周著書十餘萬言,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可為定論。老莊對於“一”“二”的理解與態度,從字面看,似有不同,從內容上分... 一 與宋尹同屬於所謂道家學派,而影響較宋尹為遠且大者,是老莊。《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說莊周著書十餘萬言,雖“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可為定論。老莊對於“一”“二”的理解與態度,從字面看,似有不同,從內容上分析則基本相同,而莊詳於老。茲分別述之。先看《老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奈何 天倪 天均 舆言 大者 玄德 孔墨 安之若命 章云
下载PDF
半影月食
16
作者 孙博勋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2016年第9期38-39,共2页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一千年之前,唐代诗人张若虚在中秋佳节面对着月亮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每年的中秋,一轮明月照耀在天空,就会让人们在秋收之后尽情享受观月的乐趣。今年的中秋也是如此,月亮还会像往常...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在一千年之前,唐代诗人张若虚在中秋佳节面对着月亮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每年的中秋,一轮明月照耀在天空,就会让人们在秋收之后尽情享受观月的乐趣。今年的中秋也是如此,月亮还会像往常一样明亮。不过,在中秋后的一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若虚 一轮明月 江月 影区 秃丁 食复 对初 大时
下载PDF
刘悦笛撰文谈“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
17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5年第12期35-35,共1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刘悦笛在2015年10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中撰文谈"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文章指出,在儒家看来,"情"在人性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始一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所谓"始",就是"道始于情",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研究员刘悦笛在2015年10月28日的《光明日报》中撰文谈"儒家‘情理结构'的哲学价值",文章指出,在儒家看来,"情"在人性结构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始一终"的,既是发端又是终端。所谓"始",就是"道始于情",这是人性结构的根基所在。此处之"情",不仅是人类普遍源发的情状,而且也是人类根基共有的情感。所谓"终",则为"孔颜乐处",这是人性结构的境界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哲学价值 科学院哲学所 德形而上学 历史过程 和谐共振 执两用中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治事商鞅开阡陌以尽地力秦以富强后儒诋其废井田变乱古制试论其得失
18
作者 前人 《船山学报》 1937年第1期182-184,共3页
孔子之论百世可知也即三代所因所损益者而知之也马融谓因者三纲五常损益者文质三统斯说也本于礼记之大传大传之言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 孔子之论百世可知也即三代所因所损益者而知之也马融谓因者三纲五常损益者文质三统斯说也本于礼记之大传大传之言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儿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盖立国之道惟三纲五常为维系人心使不沦于禽兽不溺于祸乱之巨防历万古横四海而不可以废且不可移者也若夫法度礼乐弄刑政之属固因势利导因时制宜非一成而不可变者也吾华为数千年之古国而北间以秦为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尽地力 开阡陌 变革者 巨防 立国之 百世可知 正朔 文质 男女有别
下载PDF
儒家“情性”观简释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伯海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1-158,共8页
情性问题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与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紧相关联的。自孔孟原儒起,将社会道德规范建立在人的情感生命的基础之上,并经由情感活动以探求人的本性乃至"天命"所存,构成两千余年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虽... 情性问题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与其"天人合一"的世界观紧相关联的。自孔孟原儒起,将社会道德规范建立在人的情感生命的基础之上,并经由情感活动以探求人的本性乃至"天命"所存,构成两千余年儒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虽亦呈现为不同的形态与争议。这一高扬情感生命及其"形上"追求的取向,与西方主流学术观点存在明显差异。经批判性反思与现代阐释之后,可用以丰富并提升人们对自我精神生活的体认。而由其所开发出来的"致中和"的理念,更可用为协调当今世界各种社会矛盾乃至人与自然生态关系的思想依据,值得重视并予以大力倡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天人合一 情性一体 始于 致中和
原文传递
郭店儒简的重“情”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忠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9-23,共5页
郭店儒简《性自命出》篇的重"情"观,代表了早期原始儒家关于心性思想的一大特色即"道始于情"。通过将郭店儒简"情与文相对待为义"与孔子"文质彬彬"的对照式考察,可以揭示出《性自命出》篇的&qu... 郭店儒简《性自命出》篇的重"情"观,代表了早期原始儒家关于心性思想的一大特色即"道始于情"。通过将郭店儒简"情与文相对待为义"与孔子"文质彬彬"的对照式考察,可以揭示出《性自命出》篇的"情",实际上源自于孔子"尚质"的传统,是孔子"仁"学中侧重于人心内在真性情的流露。这样把握郭店儒简的"情",不仅对深入揭示儒家早期心性思想的起源,而且还对正确解读先秦儒家的诸多原始文献,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