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道床系统钢轨辐射声功率数值计算分析
1
作者 杨巧云 王志强 +2 位作者 靳海葆 樊永欣 蔡斌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6,共5页
高性能减振道床主要由钢轨、减振扣件、预应力道床板、道床隔振垫等组成,通过采用高性能减振扣件和道床隔振垫两级隔振措施,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减振扣件中含有谐振质量,在其设计频率处具有一定吸振效果。普通轨道的钢轨通过普通扣... 高性能减振道床主要由钢轨、减振扣件、预应力道床板、道床隔振垫等组成,通过采用高性能减振扣件和道床隔振垫两级隔振措施,具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减振扣件中含有谐振质量,在其设计频率处具有一定吸振效果。普通轨道的钢轨通过普通扣件直接固定于轨道基础结构上,仅有一级隔振。通过研究高道床系统钢轨辐射声数值计算得到:由于高性能减振道床轨道的钢轨扣件小于普通轨道的钢轨扣件刚度,则在50 Hz以下频段,高性能减振道床轨道的钢轨辐射声功率比普通轨道高约20 d B,在90~300 Hz频段,高性能减振道床轨道的钢轨辐射声功率比普通轨道高约2~5 dB,在300~1000 Hz频段,高性能减振道床轨道的钢轨辐射声功率比普通轨道低约1~2 dB,在10~5000Hz频段高性能减振道床轨道的钢轨总辐射声功率级的不计权和A计权结果比普通轨道低约0.7和0.5 d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高性能道床系统 声功率 隔振 道床隔振垫
下载PDF
地铁钢轨-道床系统参数的频域反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房营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6,共6页
利用频域中的系统参数反演方程和动力测试结果,由FFT技术和最小二乘法给出了地铁钢轨—道床系统参数的反演分析.文中给出一种修正迭代反演算法,示例表明了反演算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和反演效果.
关键词 钢轨-道床系统 频域反演 FFT技术 地下铁道
下载PDF
新型组合式道床系统静动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志强 王安斌 +1 位作者 魏军光 汤玮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4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对于一种新型组合式道床试验系统的结构,进行了静动态试验,研究组合式道床系统在承受大载荷作用下,钢轨以及道床板结构受力变化规律,并将静态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互对比。在负载状态下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锤击试验,验证安装谐振浮... 对于一种新型组合式道床试验系统的结构,进行了静动态试验,研究组合式道床系统在承受大载荷作用下,钢轨以及道床板结构受力变化规律,并将静态试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互对比。在负载状态下对该系统进行了动态锤击试验,验证安装谐振浮轨减振扣件及道床隔振垫组合道床系统的总体减振效果。静态力学特性数据表明:谐振浮轨扣件及道床隔振垫组合式系统理论计算与实际实验值基本一致;动态试验结果得到该组合道床系统在实验室等效轴载14t^16t条件下20Hz^200Hz频率范围,平均减振量可达到2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道床系统 静态特性 减振性能
下载PDF
组合式道床系统减振特性分析及参数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崔越 周信 鲁锦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231-2239,共9页
为研究组合式道床系统的减振特性并进一步优化组合式道床系统的减振效果,建立车辆-组合式道床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组合式道床系统变形情况线路测试验证模型正确性,并对道床垫和扣件刚度进行参数调查,给出组合式道床系统优化思路。... 为研究组合式道床系统的减振特性并进一步优化组合式道床系统的减振效果,建立车辆-组合式道床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组合式道床系统变形情况线路测试验证模型正确性,并对道床垫和扣件刚度进行参数调查,给出组合式道床系统优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降低道床垫刚度能增加组合式道床系统在20~200 Hz频段内的隔振效果,但会增大中低频频段的钢轨振动,由于钢轨振动总值主要由中心频率为630 Hz的高频振动决定,故降低道床垫刚度对钢轨振动总值基本没有影响;降低扣件刚度能增加组合式道床系统在50~200 Hz频段内的隔振效果,但会增大0~2500 Hz全频段内的钢轨振动,因此降低扣件刚度会增大钢轨振动总值;道床垫刚度对组合式道床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大于扣件刚度;组合式道床减振性能优化应遵循以下思路:在符合《浮置板轨道技术规范》钢轨和轨道板变形限制的基础上,首先降低道床垫刚度,再获得扣件刚度最低取值范围;提出道床垫刚度在0.010~0.168 N/mm3范围内,扣件刚度在9~160 kN/mm范围内,组合道床系统在不同道床垫和扣件组合刚度下,钢轨和混凝土基础处的减振量计算公式;给出不同道床垫刚度下,扣件刚度的建议取值范围,为组合式道床系统后续优化和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道床系统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振动加速度 参数调查 振动特性
下载PDF
车速对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振动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善高 崔越 +2 位作者 鲁锦涛 胡若邻 周信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14-220,共7页
为研究地铁车速对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地铁列车平均车速为20 km/h、40km/h和60 km/h工况下,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时域和频域的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对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轨道结构垂向位移影响... 为研究地铁车速对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地铁列车平均车速为20 km/h、40km/h和60 km/h工况下,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时域和频域的现场测试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行车速度对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轨道结构垂向位移影响不大;低轨侧的轨道结构时域振动幅值均大于高轨侧;车速由20 km/h增至60 km/h时,曲线段组合式道床系统低轨侧钢轨、轨道板和隧道壁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幅值分别提升14.7 dB、7.6 dB和8.6 dB,高轨侧幅值分别提升12.2 dB、8 d B和8.4 d B;车速的提高主要增大了轨道结构63 Hz以下和250 Hz以上频段的振动,对80~200 Hz频段的振动影响不大;谐振盖板阻尼谐振器能降低组合道床在20~40 Hz频率范围内的垂向振动;车速为60 km/h时,组合式道床系统结构在1 Hz~25 Hz频段的振动显著增加,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组合式道床系统 曲线地段 行车速度 时-频分析 振动加速度
下载PDF
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高性能减振道床系统减振效果研究
6
作者 张斌 《四川水泥》 2022年第4期206-208,共3页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路面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具有承载力强、高效、环保等多重特点。文章结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振源研究现状,介绍了交通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出本项目的减振措施的变更内容,并用实际情况证明了该减振措施的可行性,减... 城市轨道交通是缓解路面交通压力的重要途径,具有承载力强、高效、环保等多重特点。文章结合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振源研究现状,介绍了交通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引出本项目的减振措施的变更内容,并用实际情况证明了该减振措施的可行性,减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振效果 减振道床系统 轨道交通工程
下载PDF
轨道交通高性能减振道床系统减振效果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元康 王安斌 +2 位作者 张喆玉 王志强 徐宁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6年第3期13-17,共5页
为评估地铁低速行驶时高性能减振道床相对于普通道床的减振效果,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对郑州地铁2号线进行在线测试,对新型组合式道床系统进行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道床,组合道床隔振频率较低,而pinned-pinned频率基本一致... 为评估地铁低速行驶时高性能减振道床相对于普通道床的减振效果,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对郑州地铁2号线进行在线测试,对新型组合式道床系统进行动态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道床,组合道床隔振频率较低,而pinned-pinned频率基本一致;对于道床基础振动,组合道床相对普通道床垂向最大减振16.8 dB,横向最大减振9.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床系统 有限元 pinned-pinned频率 减振性能
原文传递
组合式减振道床系统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忠 罗载荣 +3 位作者 招润桥 许远望 杨长城 崔越 《现代隧道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96-104,共9页
为研究列车在组合式道床系统行驶时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对组合道床系统振动特性进行现场测试,结合测试结果建立车辆-组合式道床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速度、扣件刚度和道床垫刚度下地铁列车的车辆安全性指标和平稳性指标。结果表明... 为研究列车在组合式道床系统行驶时的车辆动力学性能,对组合道床系统振动特性进行现场测试,结合测试结果建立车辆-组合式道床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速度、扣件刚度和道床垫刚度下地铁列车的车辆安全性指标和平稳性指标。结果表明:列车在空载和满载情况下,以车速80 km/h在组合式道床系统上行驶时,其车辆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在可能的取值范围内,车速对车辆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最大,远高于扣件刚度和道床垫刚度的影响;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受各参数的影响最大,轮轨垂向力最小,车辆垂向和横向Sperling指标受车速影响很大,基本不受扣件和道床垫刚度影响;适当降低组合式道床系统的扣件刚度和道床垫刚度能在增加组合式道床系统减振量的同时,提升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道床系统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车辆安全性 车辆平稳性
下载PDF
谐振式组合道床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乔志 郭卫宏 +3 位作者 王安斌 黄承 樊永欣 赵雷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21年第2期60-63,87,共5页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谐振式组合道床减振系统在地铁高架线的施工工艺,并就运营后线路道床振动及噪声进行在线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道床,组合道床系统道床减振量达到18.2 dB,轨旁噪声降低5.1 dBA,桥下噪声降低8.1 dBA,桥下水平距离2...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谐振式组合道床减振系统在地铁高架线的施工工艺,并就运营后线路道床振动及噪声进行在线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普通道床,组合道床系统道床减振量达到18.2 dB,轨旁噪声降低5.1 dBA,桥下噪声降低8.1 dBA,桥下水平距离20 m处噪声降低2.3 dBA。组合道床系统减振降噪效果优异,施工工艺成熟完善,可在城市轨道交通特殊减振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道床系统 高架线 施工工艺 特殊减振
原文传递
钢轨的连续弹性支承系统——新开发的整体道床轨道形式
10
作者 ErichIhle Werner Romanski +1 位作者 Thomas Glieden 顾亚芬 《中国铁路》 1998年第7期44-46,共3页
由萨尔橡胶厂新开发的一种整体道床轨道系统为连续弹性支承系统,特点是采用嵌装式钢轨,该钢轨在荷载作用下弹性支撑于滑动面上。为减少行车荷载出现振荡和振动及减轻由此产生的震动和对路基、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采用该系统尤为适宜。此外... 由萨尔橡胶厂新开发的一种整体道床轨道系统为连续弹性支承系统,特点是采用嵌装式钢轨,该钢轨在荷载作用下弹性支撑于滑动面上。为减少行车荷载出现振荡和振动及减轻由此产生的震动和对路基、环境的破坏性影响,采用该系统尤为适宜。此外,由于减振幅度较大和连续弹性嵌装,钢轨踏面的波形磨耗相应减少。 该轨道系统的特征是钢轨铺于由专门开发的橡胶材料制成的连续弹性垫板之上。钢轨的固定不是通过点式支承,而是通过弹性体(压紧体)从钢轨两侧向轨腰连续挤压。由于弹性体和压紧体之间能产生垂向大幅度滑动,该系统起到了软缓冲作用,而无钢轨倾覆运动过强之虞。 钢轨嵌装使温度波动范围缩小,从而实际上消除了因温度应力造成的钢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连续弹性支承 整体道床 道床轨道系统
下载PDF
阻尼谐振器对地铁线路道床板低频振动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力文 刘强 +3 位作者 王温栋 孙剑伟 王博华 李元康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58,71,共5页
介绍了一种在地铁线路道床板上安装阻尼谐振器以降低低频振动的方法。建立了道床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道床板上安装阻尼谐振器的减振特性。在相同轨道条件下,对普通道床和安装阻尼谐振器的道床进行了锤击和在线振动测试,对比分析其频率... 介绍了一种在地铁线路道床板上安装阻尼谐振器以降低低频振动的方法。建立了道床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道床板上安装阻尼谐振器的减振特性。在相同轨道条件下,对普通道床和安装阻尼谐振器的道床进行了锤击和在线振动测试,对比分析其频率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在正常的地铁轨道条件下,与无阻尼谐振器道床相比,安装阻尼谐振器的道床板的低频振动可降低10 dB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道床系统 低频振动 阻尼谐振器
下载PDF
六枪头聚氨酯固化道床浇注设备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锐 王鹏 +2 位作者 高春雷 何国华 周佳亮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8-40,共3页
针对长直正线区段进行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中浇注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聚氨酯浇注施工设备。该浇注设备的6个可移动浇注枪头同时工作,可一次完成一个枕木单侧的浇注工作,同时也解决了浇注时因聚氨酯材料发生反应而产生的膨胀力不... 针对长直正线区段进行聚氨酯固化道床施工中浇注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聚氨酯浇注施工设备。该浇注设备的6个可移动浇注枪头同时工作,可一次完成一个枕木单侧的浇注工作,同时也解决了浇注时因聚氨酯材料发生反应而产生的膨胀力不对称问题。可自动伸缩的走行系统配备有能够实时监测压力的道床保压装置,对浇注施工中的道床施加向下压力,控制轨道变形量。与已有的浇注装置相比较,六枪头浇注设备提高了聚氨酯固化道床浇注施工效率,为现场施工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聚氨酯固化道床 浇注技术 试验研究 道床保压系统
下载PDF
Incidence of port-site metastasis after undergoing robotic surgery for biliary malignancies 被引量:8
13
作者 Quan-Da Liu Jun-Zhou Chen +2 位作者 Xiao-Ya Xu Tao Zhang Ning-Xin Zho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0期5695-5701,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ly detected port-site metastasis (PSM)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ic surgery for biliary malignancies. METHODS: Using a prospective database, the patients undergoin...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ly detected port-site metastasis (PSM) in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obotic surgery for biliary malignancies. METHODS: Using a prospective database, the patients undergoing fully robotic surgery for biliary malignan- cies between January 2009 and January 2011 were in- cluded. Records of patients with confirmed malignancy were reviewed for clinicopathological data and informa- tion about PSM. RESULTS: Sixty-four patients with biliary tract cancers underwent robotic surgery, and sixty patien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The median age was 67 year (range: 40-85 year). During a median 15-mo follow-up period, two female patients were detected solitary PSM after robotic surgery. The incidence of PSM was 3.3%. Pa- tient 1 underwent robotic anatomatic left hemihepa- tectomy and extraction of biliary tumor thrombi for an Klatskin tumor. She had a subcutaneous mass located at the right lateral abdominal wall near a trocar scar. Patient 2 underwent robot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for distal biliary cancer. She had two metachronous subcutaneous mass situated at the right lateral abdomi- nal wall under a same trocar scar at 7 and 26 mo. The pathology of the excised PSM masses confirmed meta- static biliary adenocarcinoma.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PSIVls after robotic surgery for biliary malignancies is relatively low, and biliary cancer can be an indication of robotic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surgery TROCAR Port-site metasta-sis RECURRENCE Biliary tract cancer
下载PDF
Probiotics in hepatology 被引量:19
14
作者 Jan Lata Jana Jurankova +1 位作者 Marcela Kopacova Petr Vite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4期2890-2896,共7页
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c review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its importance in liver diseases.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has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above all to maintain the microbial barrier against established ... The paper provides a basic review of intestinal microflora and its importance in liver diseases. The intestinal microflora has many important functions, above all to maintain the microbial barrier against established as well as potential pathogens. Furthermore, it influences the motility and perfusion of the intestinal wall, stimu- lates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and therefore also the so-called common mucosal immune system, reducing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producing vitamins. Immune homeostasis at mucosal level results from a controlled response to intestinal luminal antigens. In liver cirrhosis, there are many changes in its function, mostly an increase in bacterial overgrowth and translocation. In this review, probiotics and their indications in hepatology are generally discussed. According to recent knowledge, these preparations are indicated in clinical practice only for cases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Probiotics are able to de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intestinal wall, and decrease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and endotoxemia in animal models as well as in clinical studies, which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n the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and infection after liver transplantation. Probiotics could limit oxidative and inflammatory liver damage and, in some situations, improve the histological state, and thu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other possible ind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stinal microflora PROBIOTICS Liver en-cephalopathy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Liver cirrhosis
下载PDF
Anemia and digestive diseases: An update for the clinician 被引量:2
15
作者 Fernando Gomollón Javier P Gisber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7期4615-4616,共2页
Anemia and iron deficiency are so common in digestive diseases that often are underestimated and undertreated. Our goal is to review from classif ication to treatment of the diverse types of anemias in different diges... Anemia and iron deficiency are so common in digestive diseases that often are underestimated and undertreated. Our goal is to review from classif ication to treatment of the diverse types of anemias in different digestive diseases to update our knowledge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digestive diseases patients, we will review current transfusion, intravenous iron, and erythropoietin roles in the treatment of an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EMIA Iron deficiency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Crohn's disease Ulcerative coliti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