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知行不一”现状、影响因素及教育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玮亚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50-51,共2页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从主体上看,大部分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总结而言即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与我们公认的道德认知不符,出现了"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当前学校道德教...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从主体上看,大部分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总结而言即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与我们公认的道德认知不符,出现了"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体制的缺陷、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以相对应地提出解决对策,即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的模式,由知识化德育转变为生活化德育;同时关注社会大环境,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净化与引导;最后,要立足于学生自身,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知行不一”现状 影响因素 对策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中“知行不一”现象的心理学探微 被引量:2
2
作者 蔡春燕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75-76,共2页
教育界普遍认为"道德知"和"道德行"之间是不证自明的因果逻辑关系,"知行一致"是德育的极致目标。但现实情况是,道德生活领域里存在着大量"知行不一"现象,从心理学上分析,道德上的"知行不... 教育界普遍认为"道德知"和"道德行"之间是不证自明的因果逻辑关系,"知行一致"是德育的极致目标。但现实情况是,道德生活领域里存在着大量"知行不一"现象,从心理学上分析,道德上的"知行不一"是与道德规则的判断能力、道德规则的心理认同、道德规则的责任分散及服从权威或盲从大众等紧密相关的。因此,如何从心理学的视角下来解读道德上"知行不一"的种种表现及其背后的诱因,对提高德育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不一 心理机制 心理健康
下载PDF
如何破解道德教育中如何破解道德教育中“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五一 赵前杰 《改革与开放》 2014年第23期84-85,79,共3页
当前的道德生活中有一个"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承认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并认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道德意志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实践判断力等因素对"知行不一"问题有着重要影... 当前的道德生活中有一个"知行不一"的难题。亚里士多德不同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承认该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发生,并认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道德意志的强弱以及是否具有实践判断力等因素对"知行不一"问题有着重要影响。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非常具有启发意义: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应从单纯的道德认知教育向道德认知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研究、道德意志的培养以及实践判断力的锻炼等方面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实践 不一 不能自制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中知行不一现象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4
作者 周煜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5-67,共3页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知行不一现象较为突出,是道德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上分析,其与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意识、人格、动机与期望等方面相关。因此,在平时的道德教... 知行合一是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知行不一现象较为突出,是道德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上分析,其与道德判断能力、自我意识、人格、动机与期望等方面相关。因此,在平时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并将二者有机融合,积极促进道德教育实现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不一 心理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知行不一”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于永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7期40-41,共2页
道德包括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两个重要阶段。在大学生群体中,围绕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价值取向、诚信道德、社会公德、网络道德、婚恋道德等多个方面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本文从发挥高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必须从... 道德包括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两个重要阶段。在大学生群体中,围绕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价值取向、诚信道德、社会公德、网络道德、婚恋道德等多个方面出现"知行不一"的现象,本文从发挥高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必须从更新道德教育理念,加强学生自我教育;明确道德教育目标,丰富道德教育内容;创新道德教育方法,拓宽道德教育渠道;优化道德教育环境,创造良好文化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道德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不一 对策研究
下载PDF
从知行不一到知行合一:以道德两难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王文杰 《西部学刊》 2020年第19期153-155,共3页
道德两难困境的出现导致知行不一现象的发生,而道德两难困境的形成则是道德、行为主体和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化解道德两难困境、实现知行合一,要正确看待道德两难困境问题,作好面对道德两难困境的思想准备;总结借鉴成功经验,... 道德两难困境的出现导致知行不一现象的发生,而道德两难困境的形成则是道德、行为主体和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化解道德两难困境、实现知行合一,要正确看待道德两难困境问题,作好面对道德两难困境的思想准备;总结借鉴成功经验,提高行为主体化解道德两难困境的综合能力;多措并举,营造化解道德两难困境的社会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两难 不一 合一
下载PDF
学生“知行不一”论是一个伪命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正江 《中小学德育》 2014年第6期13-18,共6页
人们在知道相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还是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这就是学界所认为的知行不一现象。其实,人们只是假知、半知、浅知,而非真知。既无真知,就不能说知行不一。知行统一不是一个应然的理想、目标,而是实然的事实,是规律。... 人们在知道相关道德与行为规范的前提下,还是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这就是学界所认为的知行不一现象。其实,人们只是假知、半知、浅知,而非真知。既无真知,就不能说知行不一。知行统一不是一个应然的理想、目标,而是实然的事实,是规律。知行不一论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与危害。为此,需要确立一种对话的德育观,师生以平等、民主的方式展开对话,共同探讨和追求道德真理,理解道德,获得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一 统一 道德对话
下载PDF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德育量化管理
8
作者 鲁石 《唯实》 2022年第7期67-70,共4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知行合一”作为指导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当下,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不能将道德认知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动。针对道德教育实效性不足、道德...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知行合一”作为指导教育发展的基本理念。当下,影响高校德育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生不能将道德认知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动。针对道德教育实效性不足、道德实践中知行不一现象普遍存在等现实困境,“知行合一”理念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德育量化管理立足于行为准则与行为绩效,与“知行合一”注重行动实践、道德外化的基本精神有着内在的契合性,如能在量化管理中有效促进外化与内化的双向建构,促成学生将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战略 中国教育现代化 双向建构 道德 合一 有效促进 不一 为绩效
下载PDF
“知行合一”——德育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4
9
作者 何琼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第11期158-,160,共2页
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是道德建设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道德主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这是影响德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在道德建设中,如何促进知行合一,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道德 道德 不一 合一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程璐瑶 罗江洪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7期711-715,734,共6页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究其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探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自编的"网络道德调查问卷",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州市两所大学共2060名...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探究其网络道德失范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探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采用自编的"网络道德调查问卷",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赣州市两所大学共206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性别、专业和最常上网地点是大学生网络道德知识、态度和行为共同的影响因素;②网络道德认知得分在不同年级、家庭所在地、同学关系、密切朋友数量和独生与否的大学生间有显著差异(P<0.05);③网络道德态度得分在不同家庭类型、本人及父母的宗教信仰及密切朋友数量的大学生间有显著差异(P<0.05);④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得分在不同年级、家庭所在地、同学关系、本人及父母宗教信仰的大学生间有显著差异(P<0.05);⑤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生、体育专业、大三、来自乡镇、宗教信仰、与同学相互不关心、最常在网吧或游戏室上网是网络道德失范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现状尚可,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综合开展网络道德教育,能进一步提升其道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失范 现状调查
下载PDF
谈道德教育中的知识学习
11
作者 钟晓琳 《福建教育》 2018年第35期1-1,共1页
长期以来,学习者的知行不一被认为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弊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道德教育希望转变强调概念化认知记忆的状况,提出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经验,指导生活实践。有人据此认为,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不再强调知识,甚至反对知识学习... 长期以来,学习者的知行不一被认为是道德教育的一个弊病。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道德教育希望转变强调概念化认知记忆的状况,提出要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经验,指导生活实践。有人据此认为,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不再强调知识,甚至反对知识学习。这种观念可能对知识学习有一些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学习 道德教育 生活经验 不一 课程改革 生活实践 学习者 概念化
下载PDF
运用信息技术,赋能道德与法治教学
12
作者 柳艺萍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4年第7期34-34,共1页
育人的首要任务在于立德。承担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道德与法治课,不能因观念过时、内容陈旧、知行不一而被诟病。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赋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 育人的首要任务在于立德。承担立德树人重要任务的道德与法治课,不能因观念过时、内容陈旧、知行不一而被诟病。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思政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赋能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专注力较弱。教学中,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将理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不一 道德与法治课 激发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学 信息技术 赋能
下载PDF
高校道德教育的危机及其根源的反思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鸿雁 《宿州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4-96,共3页
衡量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知行统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知行不一”,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分离的现象,使我国的高校的道德教育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实... 衡量高校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育对象是否能够“知行统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在当代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着“知行不一”,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分离的现象,使我国的高校的道德教育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实效。本文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环节上来分析“知行不一”的原因,探索“知行统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不一 教学内容 教育活动 教育环境
下载PDF
知性和体验式德育——评《论知性—体验式德育》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玉红 《高教发展与评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121,共1页
从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面对危机和挫折时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等,... 从当下大学生思想道德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知行不一的现象,面对危机和挫折时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等,这些问题是大学生德育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了更好地探究高校大学生德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陈怡编写了《论知性一体验式德育》一书,从德育范式的发展历程,对知性德育和体验式德育的意义和缺失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阐述了知性德育、体验式德育的发展、内涵及困境,论证了知性一体验式德育范式的必要性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式德育 性德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德育范式 大学生 思想道德 不一 道德素养
下载PDF
蔡秀梅:从“知行不一”看学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
15
《小学德育》 2010年第6期4-4,共1页
蔡秀梅在《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24期撰文指出,学校德育不应也不能为生活中的知行不一现象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德育的作用是有限的。面对知行不一的社会道德失范局面,一味抱怨学校德育的失效是无力的,这一观点只是看到了学校德育... 蔡秀梅在《思想理论教育》2009年第24期撰文指出,学校德育不应也不能为生活中的知行不一现象承担主要责任,因为,德育的作用是有限的。面对知行不一的社会道德失范局面,一味抱怨学校德育的失效是无力的,这一观点只是看到了学校德育的重要性.而没有看到学校德育能力的有限性。从生活的角度来说,知行不一的事实是生活的原貌,是人之常情,这一点德育无论如何是不能否认的;从理论上来说,学校德育也不能在“道德之知”与“道德之行”之间建立一个必然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不一 有限性 学校德育 思想理论教育 2009年 道德失范 德育能力
原文传递
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守信知行冲突现状
16
作者 王丹 冯立 《中国德育》 2012年第11期16-18,共3页
一、问题的缘起 知行冲突是指品德心理结构中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相互矛盾、不协调。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 冲突 现状 守信 调查 品德心理结构 道德
原文传递
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的策略
17
作者 张文波 金香 《艺术家》 2020年第11期113-113,共1页
针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性,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专业实践为基础,将价值观融入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目前,"0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体... 针对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和艺术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特性,艺术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以专业实践为基础,将价值观融入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一、艺术院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目前,"00后"已成为大学生主体,他们的整体特征是思维开阔、独立自信、个性张扬、善于接受新鲜的事物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强、利己排他、功利性强、盲目跟风,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这体现在对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认同上,也就是价值标准的多元不定和知行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个性张扬 艺术院校 不一 专业实践教学 现状 主流价值观念 整体特征
下载PDF
当代学生品德教育探索
18
作者 汤淑琴 《新课程》 2015年第23期12-12,共1页
当代德育的重点正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而一次或几次考试,试题的内容、质量、答案的限定性,都有可能导致... 当代德育的重点正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而一次或几次考试,试题的内容、质量、答案的限定性,都有可能导致不是翔实的反映、体现学生真实的道德判断、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就有可能使知行脱节,表里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论 限定性 当代德育 品德教育 表里不一 德育观 道德判断 道德教育 价值取向
下载PDF
民主对话型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19
作者 朱洪秋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第12期53-55,共3页
当前,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教育关系方面,需要解决等级控制为主导的道德教育关系抑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道德教育方式方面,需要解决说教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枯燥无味和效... 当前,部分学校的道德教育实践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看,主要聚焦在以下几个方面。道德教育关系方面,需要解决等级控制为主导的道德教育关系抑制学生主体性的问题;道德教育方式方面,需要解决说教灌输为主的教育方式导致的枯燥无味和效率低下问题;道德教育主体方面,需要解决受教育者消极被动接受教育而失去兴趣和能力不足问题;道德教育环节方面,需要解决道德教育过程中知、情、意、行脱节导致的学生知行不一等问题;道德教育场域方面,需要解决当下学校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场域的局限性问题;道德教育效果方面,需要解决重负担低效率等道德教育效率不高和效果不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模式 道德教育过程 不一 道德教育实践 教育场域 道德教育主体 消极被动 等级控制
原文传递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
作者 李心婳 沈林 《中国林业》 2012年第10期57-57,共1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作为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事业的建设重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原因分...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举措,作为生活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 化事业的建设重任,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一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在一些知识性 常识性的问题上还有所欠缺,对重大生态问题存在冷漠意识 大学生中生态责任意识淡薄,"知行背离"现象严重,生态道德失范的案例时有发生。综合分析,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事业的建设重任 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和观念直接影响着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不容忽视的是 大学生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和认识并不深刻 在一些识性 常识性的问题上还有所欠缺 对重大生态问题存在冷漠意识 大学生中生态责任意识淡薄 “知背离”现象严重 生态道德失范的案例时有发生.综合分析 出现这些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