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基于分析马克思主义“道德之争”的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培超 周强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之争",肇始于"正义之争",即关于马克思是否以正义之名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虽然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阐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是他们忽视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得以产...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之争",肇始于"正义之争",即关于马克思是否以正义之名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虽然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阐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是他们忽视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得以产生的德国古典伦理和古希腊城邦伦理的理论背景,隐匿了马克思对于自由主义超历史道德观的批判,无视马克思道德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和价值立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建构"反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道德理论 分析马克思主义 道德之争
下载PDF
蔡元培对近代中国道德文化之争的理性回答及其启示
2
作者 陈剑旄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蔡元培生活在近代中国道德文化之争最为激烈的年代。融合中西、会通古今、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主张,是他对这一时代问题的理性回答,至今仍有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蔡元培 道德文化之争 近代中国
下载PDF
试论儒道墨三家道德人格之争
3
作者 张旭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0-12,共3页
儒道墨三家倡导的道德人格各具特色,代表了各自阶级在大变革时代的道德诉求。儒道墨三家彼此之间,甚至本派内部不同观点激烈碰撞,相互辩驳,相互影响,纷争不断。由于时代以及封建阶级统治的需要,儒家成为最后的受益者。以儒家设计的道德... 儒道墨三家倡导的道德人格各具特色,代表了各自阶级在大变革时代的道德诉求。儒道墨三家彼此之间,甚至本派内部不同观点激烈碰撞,相互辩驳,相互影响,纷争不断。由于时代以及封建阶级统治的需要,儒家成为最后的受益者。以儒家设计的道德人格为主,兼容道墨诸家的合理成分,最终构建起了中国传统社会民众克己修身的道德理想境界,成为中华儿女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精神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墨 道德人格之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