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基于分析马克思主义“道德之争”的反思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培超
周强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之争",肇始于"正义之争",即关于马克思是否以正义之名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虽然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阐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是他们忽视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得以产...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之争",肇始于"正义之争",即关于马克思是否以正义之名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虽然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阐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是他们忽视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得以产生的德国古典伦理和古希腊城邦伦理的理论背景,隐匿了马克思对于自由主义超历史道德观的批判,无视马克思道德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和价值立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建构"反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道德
理论
分析马克思主义
道德之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蔡元培对近代中国道德文化之争的理性回答及其启示
2
作者
陈剑旄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蔡元培生活在近代中国道德文化之争最为激烈的年代。融合中西、会通古今、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主张,是他对这一时代问题的理性回答,至今仍有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蔡元培
道德
文化
之争
近代中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儒道墨三家道德人格之争
3
作者
张旭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0-12,共3页
儒道墨三家倡导的道德人格各具特色,代表了各自阶级在大变革时代的道德诉求。儒道墨三家彼此之间,甚至本派内部不同观点激烈碰撞,相互辩驳,相互影响,纷争不断。由于时代以及封建阶级统治的需要,儒家成为最后的受益者。以儒家设计的道德...
儒道墨三家倡导的道德人格各具特色,代表了各自阶级在大变革时代的道德诉求。儒道墨三家彼此之间,甚至本派内部不同观点激烈碰撞,相互辩驳,相互影响,纷争不断。由于时代以及封建阶级统治的需要,儒家成为最后的受益者。以儒家设计的道德人格为主,兼容道墨诸家的合理成分,最终构建起了中国传统社会民众克己修身的道德理想境界,成为中华儿女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精神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道墨
道德
人格
之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基于分析马克思主义“道德之争”的反思
被引量:
4
1
作者
李培超
周强强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5,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道德榜样叙事研究(17BZX105)
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科研项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与环境伦理学本土化的必然选择(ST016)
文摘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之争",肇始于"正义之争",即关于马克思是否以正义之名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虽然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阐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是他们忽视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得以产生的德国古典伦理和古希腊城邦伦理的理论背景,隐匿了马克思对于自由主义超历史道德观的批判,无视马克思道德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和价值立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建构"反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
关键词
马克思
道德
理论
分析马克思主义
道德之争
Keywords
Marx's moral theory
Analytical Marxism
moral dispute
分类号
B82-0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蔡元培对近代中国道德文化之争的理性回答及其启示
2
作者
陈剑旄
机构
株洲工学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所
出处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0-55,共6页
文摘
蔡元培生活在近代中国道德文化之争最为激烈的年代。融合中西、会通古今、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主张,是他对这一时代问题的理性回答,至今仍有其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蔡元培
道德
文化
之争
近代中国
Keywords
Yuanpei Cai
debate on ethical culture
contemporary China
分类号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儒道墨三家道德人格之争
3
作者
张旭洲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10-12,共3页
文摘
儒道墨三家倡导的道德人格各具特色,代表了各自阶级在大变革时代的道德诉求。儒道墨三家彼此之间,甚至本派内部不同观点激烈碰撞,相互辩驳,相互影响,纷争不断。由于时代以及封建阶级统治的需要,儒家成为最后的受益者。以儒家设计的道德人格为主,兼容道墨诸家的合理成分,最终构建起了中国传统社会民众克己修身的道德理想境界,成为中华儿女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精神归宿。
关键词
儒道墨
道德
人格
之争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基于分析马克思主义“道德之争”的反思
李培超
周强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蔡元培对近代中国道德文化之争的理性回答及其启示
陈剑旄
《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儒道墨三家道德人格之争
张旭洲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