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学上达:朱熹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付华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第2期20-27,共8页
朱熹的“道德”概念比一般伦理意义之“道德”概念更为复杂:其范围更宽,泛指一切人伦日用之事,并兼具践履意味与形而上学意味。朱熹道德知识不同于西方传统自然科学知识,也不同于西方道德知识论语境下的狭义道德知识。它的最终形态表现... 朱熹的“道德”概念比一般伦理意义之“道德”概念更为复杂:其范围更宽,泛指一切人伦日用之事,并兼具践履意味与形而上学意味。朱熹道德知识不同于西方传统自然科学知识,也不同于西方道德知识论语境下的狭义道德知识。它的最终形态表现为一种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但就整体而言,它有着更为丰富复杂的内容,表现为朱熹对“知”的各种二分(如生知/学知、深知/浅知等)。这种二分,从当代知识论的话语视角,可对接于道德命题之知与道德能力之知的区分。对朱熹而言,不同形态的“知”之间又并非截然二分,而下学上达是达至道德能力之知的基本路径,同时贯穿朱熹道德知识内部所有形态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形上学的能力之知 下学上达
下载PDF
良知:能力之知还是动力之知?——对郁振华与黄勇之争的一个评论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家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4-30,172,共8页
郁振华与黄勇两位教授就王阳明良知概念展开争论。郁振华认为良知是道德能力之知,黄勇认为良知是道德动力之知。黄勇指责郁振华延续了赖尔对disposition的误用,导致对良知的错误归类。要回应黄勇的批评,就必须回应"有心无力之人&qu... 郁振华与黄勇两位教授就王阳明良知概念展开争论。郁振华认为良知是道德能力之知,黄勇认为良知是道德动力之知。黄勇指责郁振华延续了赖尔对disposition的误用,导致对良知的错误归类。要回应黄勇的批评,就必须回应"有心无力之人",继而经由考察插秧能手和孝子的案例,揭示黄勇对爱好者概念的误用,凸显冲突的动力结构中的判断力维度,即"明辨是非善恶",说明能力之知是道德能力之知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并进一步通过排他性来界定道德能力之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能力之知 道德动力之知 有心无力之人 判断力
下载PDF
再论道德的能力之知--评黄勇教授的良知诠释 被引量:16
3
作者 郁振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0,共17页
黄勇良知诠释的独到之处是聚焦于"愿不愿"的问题,即行动的动力问题。他将良知界定为动力之知(knowing to),发前人之所未发,给人很大的启发。但是,这一诠释也存在不少问题。从"knowing that""knowing how"... 黄勇良知诠释的独到之处是聚焦于"愿不愿"的问题,即行动的动力问题。他将良知界定为动力之知(knowing to),发前人之所未发,给人很大的启发。但是,这一诠释也存在不少问题。从"knowing that""knowing how"、道德的能力之知和非道德的能力之知、赖尔和阳明的良知概念、良知之自然性、良知天赋论等六个方面,可对黄勇的良知诠释提出商榷。阳明良知概念的实质是道德的能力之知,即道德德性-实践智慧。良知诠释不必诉诸命题性知识和能力之知之外的第三种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的能力之知 道德的能力之知 动力之知
原文传递
论老年教育的本质——基于世界图景演变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吴遵民 姜宇辉 蒋贵友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0,39,共11页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产物,也是当代终身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老年人被视为社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老年教育被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这种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解过于机械和偏狭。若从世界图景演变的... 老年教育是现代社会老龄化的产物,也是当代终身教育关注的重要领域。当前在技术理性的支配下,老年人被视为社会秩序中的弱势群体,老年教育被当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这种对老年教育本质的理解过于机械和偏狭。若从世界图景演变的宏大视角进行分析,则可发现:古典世界图景注重人的智慧与经验,强调"美德即知识";而现代机械论世界图景则把人的价值体现为力量的强与弱,强调"知识即力量"。后者对事实与价值二分的立场,不仅颠倒了物质与精神互为因果的重要关系,还导致了老年教育与老龄化社会的深度捆绑。唯有让老年教育从崇尚力量的理性框架中跳将出来,还原到人作为生命体本身的立场,方可使其回归"育人"的本质。同时,让经历完整生命历程的老人通过其道德实践与经验智慧来弥补青年人在认知层面的不足,亦能彰显老年教育的育人、善人及惠人之价值。未来应加快推进老年教育的立法进程,围绕教育对人产生生命价值的核心角度对老年教育课程及教学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并逐步完善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制度建构,由此促进老年教育的深度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教育 古今之争 世界图景 生命发展 道德能力之知
下载PDF
伦理世界中致知与力行的合一——道德的能力之知或动力之知争论的王船山方案
5
作者 杨超逸 《思想与文化》 2022年第1期364-385,共22页
关于王阳明的良知是道德的能力之知还是动力之知的争论,实质是知行合一说与知行本一说的差异。差异的核心在于,是否承认至少存在一种道德规范可以直接转化为道德行动。承认与否取决于如何解释人们的道德经验。王船山对王阳明的批判表明... 关于王阳明的良知是道德的能力之知还是动力之知的争论,实质是知行合一说与知行本一说的差异。差异的核心在于,是否承认至少存在一种道德规范可以直接转化为道德行动。承认与否取决于如何解释人们的道德经验。王船山对王阳明的批判表明,解释道德经验需要以能够通达伦理世界为前提,以阳明学为基础的两种知行观都因为忽视了伦理世界而局限在个体范围内。只有通过力行,人们才能够参与到伦理世界的具体事务中,所以船山的伦理世界实在论方案主张行先知后。个体的德性扎根于伦理世界,并为具体行动提供动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重置两种知识:道德的能力之知强调德性涵养的过程,动力之知保证自觉涵养德性的意愿。两种知识都在个体与伦理世界的互动中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实在论 道德的能力之知 动力之知
原文传递
认识的分疏与认识论的类型——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新透视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文英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6,共6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哲学 认识论 '' 发生 类型 物理之知 道德之知 形上之知 形下之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