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道德事件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福学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出现下滑迹象,危及道德基本准则,亟需法律担当起保护道德体系健康发展的使命。法律规制道德的思想有其深远的理论渊源,尽管争议不断,仍有着深刻的内在根据和必要性,尤其是在道德出现危机的时期。由于强权不得过分...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水平出现下滑迹象,危及道德基本准则,亟需法律担当起保护道德体系健康发展的使命。法律规制道德的思想有其深远的理论渊源,尽管争议不断,仍有着深刻的内在根据和必要性,尤其是在道德出现危机的时期。由于强权不得过分介入道德领域,法律规制的对象宜限定为重大道德事件。依据特定时期重大道德事件频发的社会根源以及道德的层次性特征,法律规制应选择不同的进路:义务道德层面,采用软法、民事、行政规制手段;愿望道德层面,构建对稀缺道德资源的保护、奖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道德事件 法律规制 价值取向
下载PDF
道德事件性质和社会关系类别对中学生道德判断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凤华 翁港风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年第7期415-423,共9页
研究中学生道德判断如何受不同道德事件和社会关系类别的影响。采用道德情境实验法,对12所农村中学共1120名在校生进行了实验测试,有效数据969份。方差分析表明:(1)道德事件类别主效应显著,对关系人维护家庭伦理而违背道德应受谴责性评... 研究中学生道德判断如何受不同道德事件和社会关系类别的影响。采用道德情境实验法,对12所农村中学共1120名在校生进行了实验测试,有效数据969份。方差分析表明:(1)道德事件类别主效应显著,对关系人维护家庭伦理而违背道德应受谴责性评价得分显著低于其维护职业伦理而违背道德应受谴责性得分;关系类别主效应显著,七类关系人在两类道德情景中受谴责程度评价差异均显著;二者的交互作用显著,除陌生人和父亲外,个体评价其他五类社会关系人因维护职业伦理而违背道德行为应受谴责性得分显著高于因维护家庭伦理而违背道德行为应受谴责性得分。(2)关系类别和性别交互作用分析表明:维护家庭伦理而违背道德时,在父亲和哥哥关系上,女生评价关系人该行为应受谴责的程度显著高于男生,在其他五类关系上性别差异不显著;维护职业伦理而违背道德时,关系类型和性别差异亦发现相似效应。本研究显示中学生道德判断受道德事件类型和社会关系类别的影响,且以上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对关系人违背道德行为的评价更为严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判断 道德事件性质 社会关系类别
下载PDF
非理性情绪对道德事件传播的影响及其引导
3
作者 许莹 程贺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72-76,共5页
在含有道德缺失或争议的事件中,道德审判成为事件传播、发酵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使社会底线伦理得到彰显与维护,一方面也易使公众沉溺于情绪的宣泄,形成非理性的情绪化传播。非理性情绪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情绪化反应的累积,道德事件的情... 在含有道德缺失或争议的事件中,道德审判成为事件传播、发酵的主要推动力。一方面使社会底线伦理得到彰显与维护,一方面也易使公众沉溺于情绪的宣泄,形成非理性的情绪化传播。非理性情绪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情绪化反应的累积,道德事件的情绪化传播则是这种累积的网络投射,当道德事件传播中的非理性情绪演变为道德审判和网络暴力,最终也会从线上蔓延至线下,形成新的道德事件。非理性情绪与道德事件之间呈现出互为因果、相互促发的关系,对非理性因素的弱化与排解是道德事件传播中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理性 道德事件 情绪化
下载PDF
社会道德事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及其教育对策
4
作者 袁玉芳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50-53,共4页
社会道德事件犹如一把启迪与冲击并存的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着积极与消极的影响。研究社会道德事件,对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道德事件 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在道德事件中对青少年道德思维的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郭凯 《内蒙古教育(C)》 2016年第9期26-27,共2页
道德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智力思维,道德事件是培养学生道德思维的一种有效载体。道德事件是指含有善恶的价值判断的道德事实或活动,对人们具有较大的道德影响。应用道德事件能够促进德育思维培养完整性;道德事件的推论性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兴... 道德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智力思维,道德事件是培养学生道德思维的一种有效载体。道德事件是指含有善恶的价值判断的道德事实或活动,对人们具有较大的道德影响。应用道德事件能够促进德育思维培养完整性;道德事件的推论性能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道德事件的对话、讨论方式有利于道德思维的运行。本文从青少年的主体性角度将道德事件分为公共性道德事件和个体性道德事件,并分别提出培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道德事件 道德思维
下载PDF
论校园小成本道德事件的存在及其频次最高化的条件
6
作者 彭卫丽 《社科纵横》 2012年第12期167-168,共2页
拥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是大学校园小成本道德事件存在的可能性条件。而小成本道德事件的"多"与"少",不仅是人们判断大学生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准,更是人们对大学校风、学风等品牌因素进... 拥有较高文化修养的大学生和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学校园,是大学校园小成本道德事件存在的可能性条件。而小成本道德事件的"多"与"少",不仅是人们判断大学生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准,更是人们对大学校风、学风等品牌因素进行判断的重要依据。达至"多"的途径只能是提高小成本道德事件发生的频次,频次的提高则依赖于可能性条件的充分利用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成本道德事件 校园文化环境 大学教育 课堂文化活动 课外文化活动
下载PDF
突发性道德事件背后的理性思考
7
作者 张玉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52-54,共3页
以"小悦悦事件"为例,探析突发性道德事件的概念、成因及预防对策。认为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由于公民道德下降出现的突发性道德事件不仅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伤害,更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 以"小悦悦事件"为例,探析突发性道德事件的概念、成因及预防对策。认为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由于公民道德下降出现的突发性道德事件不仅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伤害,更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建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有效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道德事件 见死不救 预防对策
下载PDF
网络道德事件中青年群体的不确定性认知与极端心理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莹 曾子珊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8,共8页
网络道德事件是网络群体事件的重要类型,是指网民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件进行道德和价值判断,进而产生出网络集体行动的事件。网络道德事件不同于为个人利益、内群体利益或自我文化信念进行抗争的传统网络事件,它具有由社会认知引发集... 网络道德事件是网络群体事件的重要类型,是指网民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件进行道德和价值判断,进而产生出网络集体行动的事件。网络道德事件不同于为个人利益、内群体利益或自我文化信念进行抗争的传统网络事件,它具有由社会认知引发集体行动的典型社会心理特征。本文借鉴道德心理学及不确定性认同理论,采用参与观察法对一例网络道德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网络中人们的不确定性认知如何被情绪启动、形成直觉性道德判断并导致网络极端行为的过程。研究发现,在高不确定性的网络信息环境中,青年网民具有迫切减少不确定性认知的动机。同时,网络意见权威通过文字和视频等传播方式,运用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描述向青年网民提供看似具有"确定性"的信息,以迎合网民减少认知不确定性的需求。网民在此过程中,被启动出与意见权威期待相同的情绪直觉式道德判断,随之形成群体认同及内群体共识,进而促发网络极端暴力行为。本研究细致区分了网络道德事件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信息不确定性程度,分析了网络意见权威如何通过情绪驱动和制造"确定性"信息来影响青年网民的过程,进一步证明了"直觉在前、推理在后"的道德判断以及极端群体认同研究在网络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意义,也为实际的网络舆论管理工作提供了操作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事件 极端心理反应 不确定性认同 道德心理学 权威观点
原文传递
个体的边界:从毕福剑事件看当今时代的道德转型及其困境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林艳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8,共6页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毕福剑事件?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独特的个体化路径,围绕舆论关于毕福剑事件的争论,诊断我们时代道德生活的转变及其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我们时代面临从群体性道德向以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转型,而领域的分隔... 如何从社会学角度解读毕福剑事件?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独特的个体化路径,围绕舆论关于毕福剑事件的争论,诊断我们时代道德生活的转变及其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我们时代面临从群体性道德向以权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转型,而领域的分隔、身份的分隔阻碍着现代社会道德的形成。只有在制度上为个体自由设定合理的边界,才有望打破领域和身份的分隔,在平等、尊重和沟通理性的基础上重建道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道德事件 个体化 本真性伦理 道德转型
下载PDF
道德争议事件的舆论误导与媒体责任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献举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8-180,共3页
在道德争议事件的报道中,某些媒体通过夸大或歪曲事实、偏听偏信以及牵强附会的标签化报道等方式误导舆论,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加剧人们的道德危机感。媒体应客观、全面、公正的报道道德争议事件,恰当设置议题,正面引导舆论,... 在道德争议事件的报道中,某些媒体通过夸大或歪曲事实、偏听偏信以及牵强附会的标签化报道等方式误导舆论,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正确认识,加剧人们的道德危机感。媒体应客观、全面、公正的报道道德争议事件,恰当设置议题,正面引导舆论,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争议事件 舆论误导 媒体责任
下载PDF
道德型负面曝光事件下的消费者抵制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沙振权 梁韵莹 谢雪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106-108,共3页
文章引入社会两难理论中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和品牌关系质量进行模型构建,为企业应对道德型负面曝光事件下的消费者抵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研究证实消费者的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的抵制意愿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亲社会价值... 文章引入社会两难理论中的亲社会价值取向和品牌关系质量进行模型构建,为企业应对道德型负面曝光事件下的消费者抵制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实证研究证实消费者的亲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人的抵制意愿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影响关系,但是,亲社会价值取向能通过影响感知严重性这个中介变量对消费者的抵制意愿产生间接影响;而消费者与品牌的关系质量既能直接对抵制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也能通过感知严重性间接影响抵制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抵制行为 道德型负面曝光事件 亲社会价值取向 品牌关系质量
下载PDF
“网络正义”还是“网络骚乱”——从几起网络道德追杀事件看网民的集群行为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任娟娟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3期45-49,共5页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网络中上演了多起与网络道德追杀相关的"人肉搜索"及"网络追杀令"事件。在每一起网络道德追杀事件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其中,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积极的公开讨论和持续的公共参与。然而...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网络中上演了多起与网络道德追杀相关的"人肉搜索"及"网络追杀令"事件。在每一起网络道德追杀事件的背后,都有成千上万的网民参与其中,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积极的公开讨论和持续的公共参与。然而,网民在网络空间中的集聚,是一场有关正义的华庭盛宴,还是一起聚沙成山的网络骚乱?本文从几起具有代表性的网络道德追杀事件入手,试图对此做较为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道德追杀事件 网民 集群行为
下载PDF
高德胜,吴松伟:年轻一代道德指责迫切需要教育引导
13
《中小学德育》 2023年第4期80-80,共1页
高德胜,吴松伟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年第1期《道德指责:意义、限度与引导》一文指出,网络时代,网民身在家中却可以对各种道德事件进行道德评价与远距离道德指责。道德绑架、网络暴力其实都是空有道德指责之名、无道德指责之实,已经... 高德胜,吴松伟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年第1期《道德指责:意义、限度与引导》一文指出,网络时代,网民身在家中却可以对各种道德事件进行道德评价与远距离道德指责。道德绑架、网络暴力其实都是空有道德指责之名、无道德指责之实,已经走向了道德指责的反面。网络时代,如何避免道德指责的泛化、暴力化,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其中道德绑架、网络暴力,与青少年未能形成基本的道德指责素养有关。因此,预防、消解道德绑架和网络暴力问题,有两个努力方向,一是道德指责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二是网络生活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教育研究与实验 网络时代 道德绑架 道德事件 道德评价 德胜 暴力化
下载PDF
道德争议事件的权威媒体议程设置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正兰 陈殿林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体生态大大改变,每个人都可能自主设置议题从而进入公众视野,但就道德争议事件而言,权威媒体的议程设置仍然具有优势。道德争议事件的权威媒体议程设置需要捕捉、筛选、拟定道德争议事件议题,采取综合的技术化手段在... 进入互联网+时代,媒体生态大大改变,每个人都可能自主设置议题从而进入公众视野,但就道德争议事件而言,权威媒体的议程设置仍然具有优势。道德争议事件的权威媒体议程设置需要捕捉、筛选、拟定道德争议事件议题,采取综合的技术化手段在多级传播场域的交织力量中凸显话语权,展开对道德争议事件的深度调查与深度解读,进行后续追踪,努力使道德争议事件的核心议题进入决策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争议事件 权威媒体 议程设置
下载PDF
城市民宿道德-性能复合型负面事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偷拍为例
15
作者 李婷 黄鹂 +1 位作者 冯文勇 杨金华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0-108,共9页
通过情景模拟问卷调查,从道德-性能复合型负面事件角度切入,分析城市民宿偷拍负面事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与机理,探讨先前城市民宿入住经验、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对购买意愿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负面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购买意愿显... 通过情景模拟问卷调查,从道德-性能复合型负面事件角度切入,分析城市民宿偷拍负面事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程度与机理,探讨先前城市民宿入住经验、消费者人口统计特征对购买意愿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负面事件发生后,消费者购买意愿显著降低;道德-性能复合型负面事件既通过影响感知质量,又通过影响品牌形象负向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道德-性能复合型负面事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伤害程度随先前城市民宿入住经验、性别、学历发生变化,没有入住经验、女性、高学历消费者,购买意愿受损程度显著高于有入住经验、男性、中低学历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性能复合型负面事件 购买意愿 偷拍 城市民宿
下载PDF
从社会道德争议事件谈媒体行为缺失与调试对策
16
作者 陈佳 《改革与开放》 2013年第4X期96-97,共2页
由电影《搜索》中媒体不全面的报道、议题设置不当等问题延伸至现实媒体行为的缺失,认为传统媒体应多角度、多观点、多层面立体地呈现社会道德争议事件,动态定位报道议题,新媒体应因势利导,平衡和引导舆论,从而推动社会道德建设有序进行。
关键词 道德争议事件 媒体 行为缺失 对策
下载PDF
论道德叙事与学校德育 被引量:16
17
作者 洪明 龙宝新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6,共6页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道德叙事 道德事件 原生事件 学校德育
下载PDF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被引量:19
18
作者 唐爱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50,共4页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生活 道德事件 道德冲突 道德体验 德育课程
下载PDF
论道德体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晏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7,共6页
道德体验是德性论中的基础性问题,是从人的内心世界把握德性与德行的重要元素和环节,是连接德性与德行的桥梁,也是形成道德感的基础。是个体对道德事件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积淀起来了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理倾向性。道德体... 道德体验是德性论中的基础性问题,是从人的内心世界把握德性与德行的重要元素和环节,是连接德性与德行的桥梁,也是形成道德感的基础。是个体对道德事件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积淀起来了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理倾向性。道德体验除了具备一般体验所具备的要素,如与人和物有关的事件,与信、知、情、意有关的主体元素,与愉悦、平淡、痛苦有关的感受之外,尚需体现善恶性质,有赞誉、规约、谴责、忏悔之体会。从来源看,道德体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直接体验的方式来自行动者所亲自经历的事件,间接体验则来自于道德叙事,而无论哪一种均决定于特定的伦理环境。虽不排除偶然的道德体验对人之德性的影响,但连续的体验才会使人形成道德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道德体验 道德事件 伦理环境 市场社会
下载PDF
道德违规对个体内疚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林 李伟强 +1 位作者 刘权 张晓丽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1-14,共4页
本研究以个体的价值取向为依据,编制了道德违规事件问卷,考察三种类型和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随机选取4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三种类型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违反了公正价值观个体的内... 本研究以个体的价值取向为依据,编制了道德违规事件问卷,考察三种类型和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随机选取4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得出:三种类型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违反了公正价值观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关爱次之,宽恕更次之;三种后果的道德违规事件中个体的内疚水平差异显著,导致他人健康损害的个体的内疚水平最高,名誉受损次之,财产损失更次之。该研究在道德领域三主题的范围下研究个体的内疚状况,从更深的层次探讨了内疚的机制,为培养大学生合理的道德情绪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违规 内疚 道德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